•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区人民政府区长政府工作报告
  • 区人民政府区长政府工作报告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9-15
  • 移动端:区人民政府区长政府工作报告
  •   区人民政府区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西城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建设,聚焦“安全、安静、舒适、典雅、古朴”发展愿景,加快推进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预计,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80亿元,是2011年的1.48倍,年均增长8.2%;三级税收达到4725亿元,是2011年的1.85倍,年均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0亿元,是2011年的1.46倍,年均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万元,是2011年的2.02倍,年均增长15.1%。

      五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环境不断优化,文化魅力更加彰显,人民生活切实改善,社会更加安定和谐,谱写了改革发展新篇章,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切实服务保障首都职能履行,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动批”为代表的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疏解升级市场25个、47.3万平方米。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3268件。无证无照“七小”动态清零。有序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实施人口规模调控,集中开展直管公房违规转租转借、地下空间和群租房专项治理,加强户籍管理,落实居住证制度,实现常住人口总量连续三年持续下降,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与兄弟区协调联动,积极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主动推动与津冀地区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举办北京国际民间友好论坛,开展“西城文化友城行”等活动,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圆满完成 APEC会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

      (二)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破解痼疾顽症,治理“大城市病”取得一定成效。认真落实区人大关于环境建设的决议,全面实施“拆违、灭脏、治污、清障、治乱、撤市、缓堵”七大战役,累计拆除违法建设32.4万平方米,治理“开墙打洞”2000余户,架空线入地改造44.8公里。建立管理、作业、执法、监督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持续开展交通拥堵治理,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新增道路20条、完成221条道路大中修、31处道路疏堵;新建慢行系统58.6公里;新增居住区停车位5113个。全面落实市区空气清洁行动计划各项措施,完成5.44万户煤改电工程,实现全区无煤化目标。淘汰老旧机动车11.24万辆。细颗粒物(PM2.5)浓度自2013年以来累计下降22.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6%,对606座环卫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完成雨水利用工程133项。金中都、广宁等公园竣工亮相,建成滨水绿道,新增绿地26.64公顷。西城区荣获“首都环境建设示范区”称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精尖经济特征进一步凸显。建立“7+2”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引进金融机构522家,亚投行、丝路基金、“新三板”等落户金融街,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764家,举办金融街论坛、金博会等活动,金融街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7.2%提高到65.2%。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中关村科技园西城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总收入比2011年增长685.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落户什刹海。诞生于西城园的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发展成为国际性大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28.2%和305.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文商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0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48.9%。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814亿元,是2011年的2.12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四)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区域文化魅力进一步彰显。始终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工作全过程,持续推动文明城区长效机制建设,居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获得全国文明城区四连冠。建立“名城、名业、名人、名景”工作体系,实施文物“解危、解放、解读”工程,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中心,加速推进沈家本故居等17处文物单位征收腾退,完成劝业场等76处文物修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设非遗传习基地,非遗保护项目达到162项。天桥艺术中心和艺术大厦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形成首都文化新地标,雁翅楼等历史文化景观建成开放,建设3个街区博物馆,创办“北京砖读空间”等23个特色公共文化场所。实施文化艺术惠民计划,组织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国国际合唱节、天桥音乐剧演出季、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举办“百姓戏剧展演”、“走进艺术殿堂”、北京阅读季、童书博览会、阅读盛典等公益活动11.6万场次,惠及726万人次。推出系列音乐剧《北京人家》、话剧《北京法源寺》、电影《巡回法官》等一批原创优秀作品,其中,鼓曲《丰碑》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用心讲好西城故事,精心打造“百岁老人口述史”、“胡同文化建设”等公益项目和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设计社区等文化品牌。“四个西城”和“六个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五)牢固树立发展为民理念,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群众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五年累计落实757件重要民生实事。强化政策促就业,服务帮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脱零,成功创建充分就业区。完成国家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学区制,建立集团化办学西城模式,优质资源进一步均衡布局。推行“城宫计划”,实施“校圆工程”,幼儿园、中小学分别增加学位5000个和11200个,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生活化社区实现全覆盖。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属医院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区属三级医院增加到5个。持续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连续位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卫生应急等7个国家级示范区。人均预期寿命达84.28岁,健康城市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新建24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一刻钟生活网点实现全覆盖。加强养老服务,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服务为支撑、互联网为平台、政策为保障的西城特色养老体系,建立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补贴制度,实施“医养结合”,建成养老机构48个,“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取得新突破。关爱困难群体和失独家庭,建立综合救助体系和救急难工作机制,开展临时救助、医疗救助2万人次,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荣获“十二五”时期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实施百万庄北里、菜园街及枣林南里、光源里等41个棚改项目,2.7万户居民受益。翻建修缮房屋1.7万间,完成21.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和493万平方米节能改造。精心做好水电气暖保障,22栋老楼实现通暖。更新危旧电梯144部,基本消除失管脱管电梯安全隐患。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4.2万套。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

      (六)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格局,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创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社会服务“三网融合”。深化“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长效工作机制,收集社情民意14.79万件,解决率99.2%。荣获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和“倾听民意”政府奖。探索一委多居、多居一站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参与型协商治理,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常务会制度。荣获“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建立一中心、多基地社会组织服务网络,两级管理、三级服务的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探索实施安全生产“七字工作法”,事故总量持续下降,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驾护航。实施民生计量工程,严厉查处计量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推进“平安西城”建设,成功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区;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全民反恐防恐工作格局,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和服务保障任务,“西城大妈”群防群治模式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公益慈善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区民宗办、牛街街道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德胜街道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五年来,我们坚持服务为民、严实善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协商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议案6件、代表建议899件,办理政协常委会建议案16件、委员提案1379件。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动态梳理行政权力,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创新推出政府常务会议微博直播、邀请公众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政府开放日、民生工作民意立项等群众参与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4.3万余条,依申请公开6608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梳理公布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落实中央、北京市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178项,取消行政审批54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一站、一网、一号”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荣获“六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区。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2016年西城区获国务院督查表扬奖励。

      五年来,我们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全面落实各项整改任务,扎实整治“四风”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干部监督问责,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一路走来的五年,是西城强化责任、履行使命、攻坚克难,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高水平做好“四个服务”的五年;是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五年;是主动转型、主动调整、主动发力,向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加均衡发展的五年;是加快城市建设、实施精细管理、改善环境质量,区域魅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加强社会治理、扩大民主参与、大力改善民生,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真情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审视新阶段西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破解区域发展难题还需要全区上下凝聚力量、汇聚智慧、合力攻坚。在城市工作中,人口、功能过度集聚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治理任重道远;一些痼疾顽症整治后存在反弹现象,有的区域后续管理还跟不上,成果难以巩固;街区间建设发展和管理水平不平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老旧小区、平房院落、胡同街巷中环境秩序乱象仍然存在,与首都城市风貌及核心区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绿色公共空间和市民休闲空间总量不足,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民生和社会建设中,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问题较多,部分居民住房依然困难,老旧小区设施不全,学前教育学位缺口较大,专业化为老服务组织数量依然较少,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群众的需要;面对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社会运行调节机制尚不完善,诚信体系和公共责任体系构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等任务艰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发展中,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还缺乏更系统的应对之策;科技、文化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创新引领作用有待增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长较慢;低端业态仍然存在,区域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在政府工作中,工作效率不高,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干部现代治理能力欠缺,个别干部还有作风漂浮、“为官不为”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建设勤政为民、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采取更加坚定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全力做好政府工作。

      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把握

      今后五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阶段,是深入推进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发展品质的关键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迎接新挑战,落实新任务,创出新业绩。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深入推进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发展品质为主线,以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改革、惠民生为重点,着力实施“八大工程”,更好地保障首都职能履行、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宜居、更好地展现城市文化风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走在前列。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战略定位。认真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与服务首都发展大局作为第一要求,把保障首都职能履行作为第一责任,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谋划、科学推动区域发展。

      坚持发展为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聚焦主线。突出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要求,把“深入推进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发展品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城工作的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作为必由之路,全面实现目标定位、发展方式、管理机制、治理手段等方面的调整转型,努力在科学治理上下功夫、在提升品质上见成效。

      坚持改革创新。深入落实各项改革部署,以改革创新破解治理难题、完善治理机制,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实践所要,科学谋划,强力推进,使改革成为区域科学发展的活力之源。不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改革创新成果。

      坚持从严治政。贯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严实善政,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实施“八大工程”,努力实现城市更安全、环境更优美、经济更优质、文化更先进、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水耗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低率完成市下达指标;全区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10.7万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4.5岁。

      实施功能优化提升工程。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必须把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优化、提升区域功能,特别是增强首都核心功能,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快推进疏解工作,疏解非首都功能向精准纵深展开。坚持调整疏解和优化提升并重,统筹利用好腾退空间。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管理、违法经营治理、机构搬迁,推动人口规模调控。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郊区城区建设。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实施城市环境提升工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坚持把治污减排、整治环境、提升生态质量放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切实解决好大气、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水体治理工程,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保证水体清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建设排水系统。改善交通环境,坚持标本兼治、软件和硬件建设同步,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落实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路,加快微循环道路建设,规划路网通行率达到100%。实施留白建绿、拆违还绿、沿道布绿,建设绿色廊道,拓展绿色空间,新增一批小微湿地公园、社区绿地公园、文化主题公园、历史街区公园,不断完善城市绿色生态体系。让绿色走进生活,让环境更加宜人,形成“碧水绕古都、绿荫满西城”的生态格局。

      实施文化魅力提升工程。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持久动力。建设先进文化精神高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四个西城”、“六个文化”建设,保护传承古都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文化,凝聚社会共识,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养。注重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结合起来,以“文道”建设为统领,推进“四名”工作体系向纵深发展;恢复提升阜景街风貌,建设有北京特色、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走廊;深化文物保护“三解”工程,着力推进列为文物的名人故居、会馆腾退保护利用工作,实现一批重大历史建筑修缮亮相。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增加特色阅读空间和主题博物馆,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效能,构建更加完善、更加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更多文化活动品牌。让文化滋养人们的心灵,建设全区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实施经济品质提升工程。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发展,是适应经济新常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必然选择。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新兴金融、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高端智库等总部落户西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科技在创新创造中的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金融、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有企业,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和协同发展,在服务城市有机更新、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中实现成长,在服务京津冀协同、支持友城建设中走出去发展,在与央企合作中拓展提质。加强各类老字号文化品牌的传承、复兴与弘扬,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引导企业参评质量管理奖,推进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实施民生福祉提升工程。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区域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增民生之福,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全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根据群众意愿,实施重点项目,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持续开展平房区综合整治,推广物业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全覆盖。2020年基本完成成片棚户区改造,不断推动城市更新,实现百姓安居乐业。大力发展养老、健康等精品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服务网点布局,建设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创建国家级生活性服务业示范区。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实施人力资源二次开发,持续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精准救助体系,优化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各类服务资源,探索建立社区慈善帮扶站。构建公共养老和智能化居家养老协调发展体系,深化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养老床位增加到4500张,实现养老照料中心和老年餐桌居住区全覆盖。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健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积极推进“健康西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推动优质资源均衡布局,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切实提升西城教育品质。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名群众,与社会同进步、共发展,得到更多实惠,收获更多幸福。

      实施改革创新提升工程。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资源投向精准调控,引导区域资源切实投向新兴业态、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优化流程。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不断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实施标准化战略,到2020年力争成为先进标准创制集中区。深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扩大“互联网+”在城市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街道大部制,建立高效便民的街道运行机制。深化社会事业领域综合改革,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务品质。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施群众工作提升工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政府推动各项工作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障。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现阶段群众工作的新形势,主动适应社会自然结构、社会群体、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新变化,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公共沟通互动,精准化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着力构建以全响应服务网络为依托、以落实“访听解”工作机制和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为任务导向的群众工作新格局。善于组织动员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汇聚群众智慧,在城市和社会治理中,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高水平的群众工作,进一步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推动社会和城市治理创新,使人民群众成为首善之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受益者。

      实施政府效能提升工程。提高政府效能是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必须把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贯穿于政府自身建设全过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着力构建法治政府,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加快简政放权,完善权责体系,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决策、执行、结果、管理、服务全过程公开。积极打造服务政府,围绕群众需求,提供公平均衡的公共服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平台。深化绩效管理,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持续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力改进政府作风。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加强行政问责,严肃治理“为官不为”,坚决查处各类腐败问题。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把发展为民的责任永远扛在肩上!

      三、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7年是深入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全面实施“八大工程”,实现新一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16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水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指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017年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疏解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不断优化首都核心功能,确保完成人口规模调控目标。

      一是持续推动重点项目疏解。完成“动批”全部市场疏解任务,力争春节前实现天意市场闭市,推动官园、万通等小商品市场疏解工作,实现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全面收官。积极配合驻区中央、市属三级医疗机构的疏解工作。加强与高校合作,促进职业教育转型提升。系统规划疏解腾退空间,补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植入高端产业。

      二是加大低端业态调整力度。落实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按照“四少两高无污染”的要求,严把业态准入关。加大整治力度,实现不规范“七小”动态清零。梳理不符合核心区定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力争实现总量下降30%。以街道为单位,加强与接壤区交流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工作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提高的工作态势。

      三是统筹推动人口规模调控。积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和积分落户政策,扎实做好人口调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棚户区改造、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四大类重点项目带动人口外迁。全面清理直管公房违规转租转借和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出租房屋行为。持续整治地下空间、群租房,加强房屋租赁中介监管。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人口动态监测,完善人口调控考评办法和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力争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22.4万人以内。

      四是积极推进和谐宜居示范区建设。科学编制覆盖西长安街、金融街、月坛地区的和谐宜居示范区建设方案,持续推进中南海周边环境整治、疏解提升等工作,各街道结合区域实际,全面推动重点地区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无违法建设、无直管公房违规转租转借、无违法经营的目标。让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到区域品质的提升。

      五是主动融入协同发展。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强与兄弟区在医疗、教育、保障房等方面的合作。落实《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完善与天津、河北产业转移合作平台建设,支持保定阜平、张家口张北精准脱贫。主动做好边疆地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对口支援。加强与友好城市的务实合作,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更好地推动区域发展。

      (二)大力改善区域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强化统筹治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综合措施,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区。

      一是强化城市乱象治理。加大“三金海”、什刹海、德胜、广外地区综合整治和建设力度,积极探索联合执法综合治理新模式。持续开展“拆违、灭脏、治污、清障、治乱、缓堵、规范市场、治理‘开墙打洞’”八大战役。拆除违法建设12万平方米,实现道路街面沿线违建全部拆除。重点加大区属单位、占压管线、出租经营以及历史积案违法建设拆除。治理“开墙打洞”不少于200条街巷、3000户。推进架空线入地工程。完成全部旱厕改造。做好交通缓堵工作,全面推进北纬路等28条道路建设,力争手帕口北街等8条道路完工。配合做好地铁16号线、19号线站点征收和建设。实施32条道路大中修,完成31条道路市政排水管线改造、5条道路疏堵。继续实施慢行系统改造工程。新增居住区停车位300个。引进社会资本,在什刹海地区启动分布式停车设施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受壁街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建设。

      二是持续加大空气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机动车污染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同比削减10%左右,年平均降尘量控制在5吨/月·平方公里左右,淘汰老旧机动车1.75万辆。全部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技术改造和燃油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巩固无煤化成果。强化水污染防治,区域内水体质量力争达到市下达指标。加快排污、水处理、雨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教育研修学院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做好28项雨水利用工程,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建设北京市节水型城区。

      三是增加绿色生态空间。全面落实生态西城规划,积极推进公园城区建设,实施精品绿化添彩工程。启动大栅栏前三门大街绿道(西城段)和什刹海绿道建设,开展小微绿地建设工程,通过腾退建绿、拆违还绿、立体增绿,利用边角地、闲置地,新建小微绿地1.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3公顷,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达到92.7%。建设屋顶绿化1万平方米、垂直绿化1000延米。

      四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组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更好地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推动属地管理和执法力量下沉。深化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工作。加快智慧西城建设,利用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加强南北长街等22条大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继续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研究、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完善环境应急体系,加强市政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和市政设施日常巡查,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建设和监督,落实创新“门前三包”责任制。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不断优化高精尖经济结构

      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统筹各类资源,强化高端要素协同创新,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构建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巩固金融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金融街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作用,积极争取高端总部落户,加大力度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办好金融街论坛,持续提升金融街国际影响力,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继续推动金融与文商旅融合发展,推进什刹海、大栅栏、琉璃厂、天桥、马连道等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二是增强创新创业新优势。发挥中关村科技园西城园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德胜、北展、广安等街区的高端发展,激发全区创新活力。完善园区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升入驻企业品质,推进高端创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围绕金融、文化、商务、旅游、便民服务等领域,推进一批示范项目。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天宁壹号”等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智慧产业示范区。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推动与央企、市企及院所合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扩大创新成果。

      三是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发挥“新三板”等区位资源优势,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鼓励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引导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兴消费。支持社区“O2O”生活服务等平台建设,推进“足不出户逛商场”。以西单、北京坊为依托,打造国际化综合商圈。深入挖掘老字号传统技艺和品牌内涵,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健全重大项目投资推进联席会制度,完善项目储备库平台建设,促进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实施。用好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强投融资体制创新。支持大型外贸企业和“双自主”企业扩大出口,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加强税收保障,完善多部门税收征收联动机制,积极做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保证税源稳定。

      四是增加区属国有企业新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建设,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完善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制度,强化审计、评估、绩效评价等手段在监管工作中的运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落实董事会职权,稳步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企业改制上市(挂牌)力度。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以创新投资方式和渠道为重点,支持区属国有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培育新兴产业板块,拓宽发展思路,挖掘发展潜力,形成新的内生优势。

      (四)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持续提升区域文化品质

      全力推动“四个西城”、“六个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

      一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榜样人物选树宣传活动,推进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扩大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覆盖面和影响力。强化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特色阅读空间规范化建设,推动全民阅读,开展经典诵读,进一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区域文明程度。

      二是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积极落实区“十三五”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计划,大力实施文物保护“三解”和“五个一批”工程,启动浏阳会馆、谭鑫培故居等14处文物腾退,加快推进林则徐故居、沈家本故居等文物修缮工程,探索文物合理使用模式。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基本建成德胜对景,完成地百改造项目,实现北京坊精彩亮相。深入实施博物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街区博物馆建设,支持多元主体创办小微专题博物馆。依托名城委,成立城市品质提升艺术审查委员会,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施情况评估,全面推进“四名”工作体系建设。筹建非遗剧院,办好非遗传承志愿者招募和非遗时尚大赛,提升非遗传承活动品质和社会影响力。

      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规划建设区级公共文化大厦、琉璃厂艺术文化馆,启动红楼影院改造工程,建设公共藏书楼。推动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创建全区共享、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和支持艺术家创作更多反映时代心声、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深入开展万人走进艺术殿堂、百姓戏剧展演等惠民演出活动。依托驻区院团和社会力量,支持地方戏曲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运营等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努力争创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五)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理顺区、街、社区三级衔接机制,构建政府善治、多元共治、居民自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坚持依法治理,深入开展“七五”普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加强区街全响应指挥平台建设,落实区街协同联动长效机制。推进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深化“三网合一”运行管理。加快推进街道大部制,强化开展公共服务、统筹辖区治理、组织综合执法、指导社区建设等职能,优化内设机构和工作流程,提升街道服务管理能力。加大街道对社区的日常指导和工作保障力度,切实做好社区减负增效,深入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

      二是夯实社会治理基础。落实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实行社会组织分类管理。重点孵化培育一批能够提供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社会组织。完成14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完善驻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激励机制。发挥专家参与社会治理改革的积极作用,持续推进“三社联动”。打造公益品牌,推动公益文化传播。不断健全基层民主协商,完善西城特色协商工作机制。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推进社区居民公约建设,提升居民自治意识。

      三是提高社会共治共建合力。健全维护民族权益的网格化监管机制,推广牛街民族特色“民生一条街”和德胜民族工作全响应模式,建立民族工作联席会制度,开设西城民族团结大讲堂。在19个民族社区,启动便民服务电商平台创建工作。建立宗教界参与慈善工作机制,提升宗教服务保障能力。继续做好双拥工作,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创新拓展外事侨务工作,积极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四是强化“平安西城”创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网上管控,深化群防群治,持续推进打防管控和系列“平安行动”,健全全民反恐怖工作格局,推动公安力量沉入基层、沉入社区,注重科技强警,推进人防物防技防标准化建设,提升警务实战效能,全力做好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等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强化安委会统筹协调、督查考核作用。加大依法监管服务力度,充分发挥专职安全员作用,全面推广“安责险”,有效遏制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落实电梯安全隐患整治任务。完成6000户困难家庭不合格燃气辅助设施更换等工作。推进“无安全生产事故行业、无安全生产事故街道”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全面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让城市运行更安全,让群众生活更安心。

      (六)以更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从群众利益和诉求出发,做好民生服务和保障工作,提供更加公平高效的公共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加快改善居住环境。加大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力度,坚持民意立项、试点先行,建立“一区一策”模式,支持改造主体组建专业化公司,开展抗震加固、节能改造、加建电梯、建设停车设施等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扎实推进安德馨居等4个小区改造试点。全力推进25项实施阶段棚改项目,新启动4项棚改项目,基本完成百万庄北里、菜园街及枣林南里、光源里等征收收尾工作,力争实现全面开工。启动25栋简易楼腾退。持续做好平房修缮翻建。通过成片棚改、翻建修缮、疏解腾退等方式,帮助5000户家庭改善住房条件。做好与昌平、房山等地保障房项目对接,实现丰台高立庄项目竣工,加快大兴旧宫、京粮南苑、平原里3号楼等项目施工进度。落实租房补贴等政策,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加强便民网点建设,打造国家级生活性服务示范区。让广大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是着力提升教育品质。完善学区管理运行模式,深化“城宫计划”,推进贯通培养工作。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校长的培养力度。强化学校后勤管理与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学区学前教育中心建设,新增700个学前教育学位。通过以租代建方式,促进学位增长。健全十五年学制的特殊教育体系,规范民办学校办学,提升职业教育品质。提高德育课程建设水平,大力开展以校园足球和中华武术为特色的学校体育。推进家长教师协会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的教育共同体,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努力实现校校精彩、人人成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是高水平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制定新一轮鼓励创业就业政策,以创业促就业,建立辖区就业、失业预警预测工作机制,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改革措施,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模式,确保人群全覆盖。完善特殊群体精准帮扶体系,开展分类帮扶、综合施策。搭建救助资源与急难对象救助需求对接信息平台。启动精神残疾人福利机构建设。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区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积极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加强对老年餐桌、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规范化管理,完善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度假式养老”。让西城的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

      四是持续推动“健康西城”建设。积极引导全民健身,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健身休闲运动,全面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努力创建“全国武术之乡”。紧抓冬奥机遇,启动西城滑冰馆建设,举办全民健身冰雪季,大力普及冰雪运动项目。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和中医药健康养老试点工作。提升卫生应急、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在区属医院推进医药分开、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改革措施。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倡导健康生活,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健康医疗服务!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是以党的建设引领廉政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规党纪,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将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创新全区联网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二级平台试点建设,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全覆盖,并向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延伸。加强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廉洁政府。

      二是以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坚决落实各项决议、决定并定期报告工作,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决策预公开,发布重点领域政务清单,建立政府向公众报告工作制度,通过政民互动中心主动加强与群众沟通。完善重大行政事项决策办法,做好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核。严格监督考评和奖惩机制,按照全覆盖、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强化各行业执法机关的主体责任,推动 “行刑衔接”落实。做好行政执法争议裁决工作。建立执法监督信息反馈平台,探索高效有力的行政执法纠偏机制。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公示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

      三是以服务方式创新提升政府效能。启动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日常管理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持政府服务创新。推动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接听12341热线电话解决重点疑难问题。全面深化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健全政府重大决策项目公众参与制度。开展“一会三函”试点,压缩基础设施和民生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建设完善全区统一的行政服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和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在街道和社区推广自助办事服务终端,推行公共服务事项“一口受理”,早日实现“同区通办”。整合政务服务热线资源,完善转派督办全流程管理。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满意度调查,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提升各类服务水平,打造西城区政务服务品牌。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发方可有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勇毅笃行,担当奋进,开拓创新,坚决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


    区人民政府区长政府工作报告》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792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区人民政府代区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