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从申论试卷命题看国家对机关公务员能力的要求
  • 从申论试卷命题看国家对机关公务员能力的要求

      从申论试卷命题看国家对机关公务员能力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面对近乎残酷的市场竞争,国家机关对公务员的能力素质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本文拟从2005年申论试卷命题的变化看国家对公务员能力素质的要求方面谈一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从试卷内容中的“农村农民”问题,看对公务员政治洞察能力的要求。讲政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有敏锐的洞察力,应该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必备素质。几年来的申论试卷命题内容中社会“热点”问题频频出现,不能不说是对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者洞察能力的检验。2005年申论试卷反映的是农村和农民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实现现代化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其实,提起农村农民问题,谁也不会感到陌生。谁都知道,中国农村农民问题不解决,什么四个现代化,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无从谈起。可是,这样令人瞩目的大问题考生是否留心了,是否思考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看考生的政治嗅觉是否灵敏,洞察能力如何了。众所周知,农村农民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是国家和老百姓关心的大事,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国家机关公务员必须关心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否则,头脑中没有国家,心中没有人民,怎么能当好国家机关公务员呢?又何谈为人民服务呢?如果一个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人,连自己国家的农村农民问题这些大事都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甚至一无所知,那么,他还能有什么造就呢?社会热点问题,也是社会现实问题,有许多也是社会难点问题。申论试卷以党、国家、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来测试考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创举。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这大概就是2005年申论试卷命题的高人之处。无疑,这就是对国家机关公务员敏锐的洞察能力的要求。

      二、从试卷中背景材料数量的调整,看对公务员阅读能力的要求。提起阅读,谁也不会感到陌生,因为生活中有一点儿文化的人每天都会阅读一些东西。可是,申论答卷中的阅读绝不是这样,不是青蜓点水浮光掠影地一读,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将所给材料读懂弄通,而是要边阅读边思索、边分析、边理解、边归纳,应该说这种阅读是集思维敏锐、反应迅速、默读熟练、分析果断于一体的一种综合素质。而现实中的国家机关公务员恰恰就需要具备这种阅读能力的综合素质。一条消息、一份文件、一纸资料,无一不需要阅读。不会阅读,就不能理解,不会阅读,就根本无法工作。不容置疑,严酷的事实就是如此。2005年申论试卷的背景材料约4000字,比2004年的5600字有所减少,然而,作答参考时限的阅读材料时间仍然是40分钟。这种文字的减少并不意味着阅读环节的不重要或对其有所轻视,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这是对2004年文字数量的修正,也是对前几年文字数量的调整的一种稳定。这种修正和调整限定在40分钟内阅读更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如果说,阅读背景材料是测试考生水平的话,那么,对2005年申论试题的背景材料的阅读仍不可忽视。因为申论考试中需要考生具有“非凡”的阅读能力。笔者在这里用“非凡”二字,没有半点哗众取宠之意,只是想说,如果缺少这种不大为人们所重视的阅读能力,不但对眼前的材料理不出个头绪,而且也无法进入申论考试的下一个环节。即使草草了结进入下一个环节,稀里糊涂地也一定作不出好的文章来,何况实际上所给材料的辨析和理解难度很大。考生的答卷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可见,往往引不起人们重视的国家机关公务员的阅读能力,绝非可有可无,必须从基础上得到加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强弱决定申论考试的成绩,一点也不夸张。

      三、从试卷中背景资料的复杂,看对公务员归纳概括问题能力的要求。面对申论试卷上所给资料的“无序组合”,有的考生十分茫然,无所措手足,不知如何“梳理”,更不知自己能否理清,心中没有底。其实,这“梳理”就是归纳概括,容不得半点的含糊。一般地就申论答卷而言,它关系到整个答题的成败。很显然,对试卷上所给资料归纳概括得准确,就抓住了要点,就为后面的提出方案,继而进行论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的申论试卷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有所加强,尽管2005年申论试卷的要求已经打破了前几年固有的模式。试卷中,围绕农村农民问题,背景材料有政策扶贫、有扶贫工作的做法、有陕西的特案、有农民的地位自主权问题、有乡镇重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农业产业化、农民权力、美国人权问题、有农民工问题、扶贫资金问题等等,纷繁复杂。这都需要考生归纳概括,理出个头绪。另外,试题中“要求”的变化直接加大了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如(一)题要求“找出不正确的是哪几项?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二)题要求“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三)题要求“对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而且都具体地限定了字数。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考生进行归纳概括的。非常清楚,如果考生不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面前的文字就会使其一筹莫展,更何况申论试卷所给的资料是经过专家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呢!所以,考生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真正的实际的训练,才能具备归纳概括的真本领,才能排除资料中芜杂的干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农民工”和“劳务经济”的社会现象,在文字的“烟海”中捞出“要点”的珍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笔者感到,与其说2005年申论试卷是为考生精心设计测试其归纳概括能力的话,倒不如说是对国家机关公务员这方面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四、从试卷中文体要求及限定条件,看对公务员写作能力的要求。申论考试从形式上说,归根到底还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测试,这也是人们对申论最普遍的认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申论试卷命题要求的逐年提高,对考生来说写作难度也逐渐加大。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国家机关公务员必须具备超出常人的写作能力这一点已经不再怀疑,或者说已经取得了共识。从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试卷中,我们不难看到,写作形式已经突破了原来申论固定的模式,写作内容也由单一变得复杂,而且加进了新的内容。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仅从试卷中写作限定的条件来看,就要求考生步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文体的变化历历在目:已经由概括问题的说明文、提出方案的应用文、阐述论证的议论文,变为非常具体的评论性文章。至于写作限定的条件和要求则更为具体:一是简述“两种不同思路”;二是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同2003年和2004年试卷比较,可以看出,其要求“格外”明确。笔者用“格外”二字只是突出其清楚和明确。而对文章写作的要求则是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这就是说,所有的考生,都站在“两种思路”的平台上,无疑更能体现出考试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尽人皆知,如果这“两种思路”归纳不出来或者归纳得不准确,那么文章写得再好大概也没有“戏”。相反,“两种思路”归纳得准确,下面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在这里归纳也是写作,写作离不开归纳。归纳和写作都是能力的体现。当然,写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懂得写作技巧。一句话,要想当一名国家机关的公务员,答好申论这份试卷,必须拥有坚实过硬的写作功底。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登上国家机关公务员的“榜首”。

      五、从试卷命题的整体创新,看对公务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2005年申论试卷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这也正是国家机关公务员所需要必备的能力。从考生一开始接触试卷,农村农民问题便展现在面前,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立刻就成了答卷的焦点。应该说,农村农民问题千头万绪、复杂得很,只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才行。从经济上发展农村经济,走产业化的道路,改善农民生活;从政治上进行乡镇体制改革,完善保障农民权力,提高农民社会地位。抓住这“两种思路”,做出这样的思考和解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紧紧围绕这“两种思路”,进行有分析、有见解、有深度的论述,自然能够充分展现出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看到,2005年申论试卷处处体现出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处处体现出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测试。别的暂且不说,就说“申论要求”中(一)题的创建,不正是测试考生们政策水平和现实社会知识的能力吗?人们常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想成为国家机关公务员,要迈进这道门槛,有没有真才实学,有没有分析这些社会问题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申论试卷这个要求颇高的时代平台上便一目了然。面对这些问题,是手足无措,还是从容应对,申论试卷答题中自然径渭分明。如果说2005年申论试卷的命题深化、创新是为了提高考生的水平和层次的话,那么,国家也正是通过这种考试选拔和造就了能力和素质更拔尖、更优秀、更理想的机关公务员。必须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需要的是各种能力都非常强、各种素质都非常好的公务员,因为这样的公务员才能肩负起为人民执政、为人民服务的重任。其实,这就是申论试卷命题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我们选拔国家机关公务员,就是选拔优秀人才。而申论试卷中对考生诸多能力的测试,都是国家机关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必备条件。广而思之,谁能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为国家为人民执政的能力毫不相干呢?其实,这正是笔者毫不隐讳地要明确指出的:本文中所提及的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各种能力,正是其执政能力的基石。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2005年申论试卷命题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拓展,都极大地丰富了申论这一考试形式的内涵。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增加了对考生测试的难度,而且也对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申论试卷命题看国家对机关公务员能力的要求》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58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1*年国考申论A卷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