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金融去杠杆
  • 金融去杠杆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金融去杠杆
  • 篇一:解析 “去杠杆”

    解析“去杠杆”

    “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

    “去杠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以既主动、又稳妥为要义的。具体来说,就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总之,“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

    近来,“去杠杆”一词在经济界大热。从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与专家探讨“去杠杆”的方法论,到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判断中国当前已进入“去杠杆”阶段,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杠杆”与“去产能”“去库存”一起列入明年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去杠杆”的进程。

    经济意义上的“杠杆”,通俗理解为“四两拨千斤”,即通过借债,以较小规模的自有资金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适度加杠杆当然有利于盈利,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还债的压力就会反过来拖累发展。

    杠杆化还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性,经济向好时能带来更多收益,经济向下时则蒙受更多损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对发达国家过度杠杆化的当头棒喝,也使每一个经济体从多年依靠杠杆

    发展经济的陶醉中清醒过来,私人缩减消费信贷、政府削减公共开支、金融机构收敛衍生工具,开始了艰难的“去杠杆”进程,至今还没有结束。

    眼下,我国债务杠杆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体负债率不高,但是企业债高企,且增速惊人;二是政府债务总体不高,但是地方债相对较高,在财政收入不振的情况下,巨大的总量和高昂的成本将令地方政府难以承受。这种债务增长趋势给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如果继续攀升,下一步很可能引发局部性、地方性甚至系统性、全国性金融风险,必须主动防范、未雨绸缪,把防控关口前移。

    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杠杆”,对此已达成高度共识,关键是方法选择。一定要看到,“加杠杆”和“去杠杆”都是双刃剑,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须以既主动、又稳妥为要义。

    “债务/GDP”是检测杠杆率的公式,决定了“去杠杆”的两种方式。要么,从减小分子下手,用“挤”的办法硬性削减债务,但普遍认为这种手段过于刚猛,可能造成GDP下行压力更大,杠杆率反而相应上升;要么,从扩大分母下手,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后一种方法显然更加稳妥和根本。例如,通过抑制过剩产能释放一部分债务风险,腾出的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以弥补压缩带来的增长和就业压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规范资本运行,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

    全;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加快推进和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尤其强调法治化运作,保护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和收益权利,等等。总之,“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疗程”。

    篇二:全球性去杠杆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cn

    全球性去杠杆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作者:陈骞

    来源:《商情》2013年第37期

    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股价暴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接踵而来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问题,由此美国经济杠杆化所引起的泡沫,终于破裂。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加强了经济的杠杆化。房地产行业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行则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扩大了金融交易的杠杆,最终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就进一步助长了投机行为的发生。“杠杆化”指的是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操纵更多的资本,从而获取高收益。当资本市场价格预期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价格预期逆转时,杠杆效应的负作用开始显现。杠杆能放大收益,同时也能够放大风险,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本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而所谓“去杠杆化”指的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逐渐把借债还上。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按照去杠杆化的程度与范围不同,可以将去杠杆化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金融创新繁荣时期,在众多证券化的资产基础上,产生了大量衍生结构性金融产品,这就是“金融产品的杠杆化”。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其首先影响次级按揭房贷基础上的衍生产品的价格。这是由于杠杆化操作,衍生产品能够放大内在资产价值的变化。“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就是此类衍生性金融产品市场价值迅速缩水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投资银行,连商业银行都购买了大量杠杆化的金融产品。由于投资衍生产品造成的巨大损失,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减记不良资产。这就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

    篇三:通过股市给企业去杠杆是否可行?

    龙源期刊网 .cn

    通过股市给企业去杠杆是否可行?

    作者:尹中立

    来源:《卓越理财》2015年第07期

    之所以出现股灾,直接的原因是投资者的高杠杆及由高杠杆推动的股票高估值,但导致投资者不断增加资金杠杆的原因应该与所谓的“国家牛市”有关。

    面对刚刚发生的股灾,我们除了关注股市的价格波动之外,应该更多地关注更深层次的东西。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股灾,直接的原因是投资者的高杠杆及由高杠杆推动的股票高估值,但导致投资者不断增加资金杠杆的原因应该与所谓的“国家牛市”有关。

    什么是“国家牛市”?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政府希望股市活跃的意愿可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说起。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资本市场是这样论述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为什么要把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目标?是全面分析企业面临的高负债率的基础上作出的。2013年12月,“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成果《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显示,2012年中国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达到111.6万亿,占当年GDP的215%。债务规模增长的速度在2008年以后出现了明显加速的趋势,无疑这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结果。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债务占GDP的比例低于发达国家,而非金融类企业债务占GDP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可见,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源于企业的高负债率。

    从逻辑推理看,提高股市融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的高负债风险。在债务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通过补充资本金的方法无疑是降低企业负债率的最好的途径。

    但2013年底至2014年上半年,股市一直在2000点上下徘徊,新股发行处于暂停状态,通过股市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还是奢望。只有让股市活跃起来,才能增加新股发行的数量。从后来的市场运行情况看,通过增加投资者的资金杠杆的方式可以让市场迅速活跃。

    另外,通过投资者增加资金杠杆及大量新增投资这入市,股市日渐活跃,股市的日均成交量从2014年上半年的2000亿元左右增加到2015年上半年的日均2万亿左右,增长约10倍。但遗憾的是,新股发行的数量并没有和股市交易量保持相同比例的增长。

    更加遗憾的是,7月初,为例挽救股市崩盘,监管部门又一次宣布暂停新股发行,估计今年下半年的股市融资数量会大幅度低于上半年。

    从上述分析可见,政府希望通过投资者加杠杆的方式来给企业降杠杆的路子在理论推导上似乎顺理成章,但实践证明是难以行得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干预扭曲了股票市场投资


    金融去杠杆》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19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王者荣耀英雄怎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