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金融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 金融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金融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 篇一:金融的本质就三句话

    金融的本质就三句话

    首先,说说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

    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

    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就是服务业。一特点,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银行是干什么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钱存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钱,银行就是在之间起着桥梁,起到中介和服务作用。保险是干什么的?保险实际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时候,有余钱买了保险,发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发事件的时候拿来救急,这个过程是人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平衡,当这笔钱放在保险公司,又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证券市场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风险投资买股票,取得回报,不管是赚的企业利润分配,还是股价差价,总之是为有钱人理财的一个桥梁。租赁也一样,一个企业没钱一次性投资10亿,就要借债,如果通过租赁,把一次性的巨额投资转化为日常的租赁费用,那么投资资本和资金就转化为租赁公司的资金,而企业不出这笔钱,摊入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增加以后,少交一点所得税,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效益。这也一样起到为需要钱的人融资的作用。

    在座的都是金融业专家、领导,都明白这个金融的定位。我们有十几个金融品种,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的资本市场发债券、发股票,还是间接的金融系统商业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系统,都是各种理财方式、中介方式,本质上就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金融的第二个本质,是信用、杠杆、风险

    首先是信用。

    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的生命线,一种体现在是金融企业本身的生命线,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一种体现在与金融机构借钱的企业也要有信用;还有一种体现在老百姓在你这儿存款、投资的过程中,各种中介服务类的企业当然也要有信用。信用从哪儿来呢?对非金融企业来说,你跟金融单位融资,没有信用就无法融资,任何在这个问题上投机取巧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说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资都是胡扯,离开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论都是不成立的,这个本源就是两个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

    企业的信用在哪儿呢?

    第一,企业要有现金流,你向银行借1亿,银行就要审核这个企业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现金流怎么样,现金流比利润还重要,哪怕利润很高,如果某一个月资金链断了,把你弄得崩盘了,后边哪怕有暴利,你已经死了,也没有用。所以,资本市场上考核企业的第一个信用就是分析财务报表里的现金流。

    第二,要讲企业的利润,我们说一年有1亿利润,10倍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可以值10亿,增长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还有人愿意买,是买它的未来,因为利润增长很快,买了以后,过三年、五年,高增长率会把这个市盈率从30倍又降到10倍,我买的股票就赚钱了,总之和回报率有关。

    第三,和抵押物有关,如果回报率、现金流不大讲得清,但这个企业很重要,担保公司愿意为他担保,或者某个第三方企业帮他担保,担保物是充实的,银行当然可以照贷无误,如果万一企业不行,担保公司、第三方企业赔,只要这个事铁板钉钉,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信用。

    第四,就是企业的高管人员,企业的经理是一个世界有名、中国有名、区域有名的非常实诚的优秀企业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机,遇上特殊困难,凭他个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帮忙。另外企业的品牌等一些无形资产也是有价值的。

    这些都是一些金融学的常识,但人们往往不按常识做事。我们有时候说现在大数据分析,不管怎么分析,如果看不到企业的现金流,看不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看不到企业的第三方担保,看不到企业非常实际的一些信用物,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几百万、几千万借出去?我觉得这也会很荒唐的。我的意思说什么呢?

    如果直接了解企业这些相关数据当然最好,如果用大数据,网络的方法间接地、确切地了解企业的这些数据,也是一样的效果。但是,如果说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需要有资本回报,不需要有现金流概念,不需要有担保物,也不需要有其他的信用物,那大数据就是赌博。所以,金融的本源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一套说法说得把金融ABC给丢了,它哪怕再复杂再高端,也别信。金融的衍生工具也一样,有许多许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么衍生工具,总是能看到信用几个基本特征的痕迹,如果全部抛弃了,还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次贷产品本来是房地产商卖房子,不需要抵押物,零首付,不受制约,房价就会涨,涨了大家都赚钱。一旦这样的房子坏账,没有抵押物,全是银行背账,银行风险就大了,但银行不是想办法把次贷变成正常贷款,从抵押物上做文章,而是把这个次贷卖到股票市场,变成了CDS债券,这个CDS债券杠杆比到了1:40,雷曼兄弟公司40亿美元购买了1600亿美元的CDS。如果这个债券涨10%,他就赚400%,40亿美元变成160亿美元,如果跌10%,就立马崩盘了。总之,考核数据分析或者品种转换的根由,就是信用物。没有信用的一切金融都是假金融、伪金融,在重庆决不让它发展,这是常识。

    第二个就是杠杆。

    金融的特点就是杠杆,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为什么要信用?因为信用是杠杆的基础,你有信用,我才杠杆,如果什么事都是1:1的,我拿100块给你,你就我给100块的货物,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杆。

    银行的存贷比,就是一种杠杆比例。有10亿注册资本,可以搞100亿贷款,资本充足率1:10,也是个杠杆比。租赁公司如果有50亿资本,可以搞500亿租赁,也是1:10的杠杆。搞期货一般是1:20的杠杆,5块钱的资金可以做100块钱的投资,如果做远期交易,1:5的杠杆,100块钱的交易付20%,半年以后货物到了再付剩余的,这中间也有个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场搞融资融券,也是个杠杆比,你有100万的股票,跟证券公司可以融资也罢,融券也罢,借给你一定比例的透支,总之没有比例就没有金融。虽然这也是金融课堂的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风险都是背离了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这些基本原理要当真经来念,不管是行长还是科员,这个真经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有的金融风险都是杠杆比过高造成的,没有杠杆比就没有金融,但杠杆比过高就产生风险。刚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个叠加词,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切金融的创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一级杠杆1:3,二级杠杆再来一个1:3,整体系统叠加就变1:9,如果有三级、四级就更上去了,每一级都在策划杠杆比,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设计一个风险比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础的、可靠的、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们说过分的杠杆比是一切坏账、一切风险、一切金融危机的来源,坏账是讲具体的一个企业,风险是这个系统体系发生的事,危机就是延伸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事。所有的这些,都和杠杆比、和风险没控制好有关系。解决金融危机的全部办法也就是三个字:“去杠杆”,不管是国家级的去杠杆,还是某个行业的去杠杆,还是某个企业的去杠杆,实质就这么简单。

    这是金融的第二个本质,风险、杠杆和信用。这三件事是互动的,信用高的风险当然就低,杠杆比一般也不会太高;杠杆比高的信用就会降低,风险也就比较高。金

    融专家、企业的创新都是围绕这三件事在运转,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第三个本质,金融的要义体经济服

    记得邓小平老人家当年视察浦东,也就是1991年1月14号,大年初四,他说了一句话:“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从上海搞起。”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金融和各个行业的关系,一招棋活全盘皆活,是个中心。二是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以后也要这么搞,当时金融是管制的,贸易项下也不能自由兑换,老人家已经想到以后贸易项下自由兑换,今后要这么干。三是,当时人们认为北京是金融中心,上海不值一谈。老人家说中国的金融要从上海搞起,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是怎么形成的?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中心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异化为一个卡拉OK、自拉自唱、虚无缥渺的东西。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围绕着实体经济运转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中心。对此,王岐山同志在当国务院副总理时曾说过,“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这两句话应该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讲这段话,是让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个要义。你哪怕成了大银行的老总,这段话也应该温故而知新,每当我们发生任何金融风险,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一个企业破产倒闭,或者一个P2P跑路的时候,你都可以从这三个特征值里找到问题的本源。

    第二,一个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推动金融发展,最重要的该抓什么?

    我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为“三农”服务,为结构调整服务,为国家的战略重点服务。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抓手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按“一行三会”的金融政策,努力做好“三管齐下”的工作。“第一管”就是间接金融中的商业银行贷款融通的体系,“第二管”就是要发展直接金融中资本市场的融资体

    篇二:去杠杆化

    一、 中国各行业杠杆率

    1.总杠杆率

    (总杠杆率=总负债/GDP)

    2.银行业杠杆率

    (银行业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

    二、中国在加杠杆化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

    中国金融市场的金融杠杆利用不足,无论从当前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来看,还是金融机构的杠杆化程度以及中国居民的负债率,我们在加杠杆化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空间,唯一需要的是用合适的手段把这一系

    列的杠杆效应撬动起来,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需求,来消化外部经济去杠杆化造成的过剩产能。同时,加杠杆化的过程也能推进中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的结构调整,从而为中国在下一轮经济周期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的加杠杆化究竟有多大空间呢?

    首先是可以提高政府的杠杆率,目前中国政府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只有16.8%,几乎是世界最低水平。日本政府的负债率高达167.6%,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和巴西这一比率则分别达到48.8%和37.8%。如果将中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率提高到40%,则政府可以融到7.2万亿元的资金,因此从赤字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仍有相当的作为空间,但政府增加的投入应该主要用在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意在刺激消费,最终形成消费与税收增加的良性循环。因此是税收导向型的杠杆化,而非目前的GDP导向型。

    其次,提高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1969)曾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所使用的技术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真正引发工业革命的是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技术创新,通过向需要资本的大型项目融资,金融发展使这些技术得以实现并贡献于经济增长”。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资产价格的严重缩水严重削弱了企业通过担保进行融资的能力,从而对大量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得很多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甚至濒于破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金融危机深重的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率不升反降,到2008年12月末,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率已经降到2.45%的历史最低水平,说明中国的银行

    系统相当健康。而在亚洲金融危机蔓延的1997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40-50%,因此,目前政府可以加大对各地担保公司的财税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吸纳了90%的就业)的信贷支持;同时,政府也应放松金融管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民间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

    第三,提高投资者(尤其是高收入阶层)的杠杆率。如上所述,在金融危机时期,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使得投资者的资产负债率迅速提高,进而导致外部融资成本的提高。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经济将会加速收缩。为了抑制经济活动加速收缩,可以考虑在现有的35万亿国有资产中拿出一部分向具有良好信誉的投资人杠杆化转让,以增加国家财力;可以通过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杠杆化和金融创新手段,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中高收入者的储蓄向投资转化拓展更多的渠道。

    第四,提高消费者的杠杆化率。观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GDP增长的轨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加速增长发生在2003年之后,而这一时期也正是美国经济经历科技股泡沫破灭后,消费信贷企稳的过程。实际上,正是这一时期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消费信贷政策推动了美国居民的过度举债消费,但是这种旺盛的外部需求也推动了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快速扩张。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在2007年底终结了。随着美国家庭资产负债比率的剧烈上升,美国的家庭不得不进行消费的去杠杆化,面对

    这种外部需求萎缩导致的产能过剩,最佳的方法就是撬动中国居民的消费,来缓和对“中国制造”终端需求的剧烈紧缩。

    三.中国在加杠杆化中需注意的方面及建议

    1.控制金融虚拟经济所占的比重,保持实体经济的活力及盈利能力 所谓“金融”就是“资金融通”,其本质是为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提供方便的。可是近年来的一些金融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要,一些金融衍生品由最初的规避风险、管理风险的工具,变成了追逐高回报的投机工具,而有的金融产品就在金融体系里“空转”,根本进入不了实体经济。按金融业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金融机构不应该出售也不应该购买无法了解基础产品的衍生产品。这次金融危机中的一些金融产品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之一是产品过于复杂,比如CDO产品,它本身已是信贷资产二次衍生的产物,然而投资银行将CDO又一次包装进入资产池,进而又制作成CDO的平方,继而是CDO的立方等等,反复衍生。最终带来的结果是,投资者无法看到其基础产品,仅凭评级公司的评级和对承销商的信任来购买。这如同一个消费者买一个他完全不了解的商品,很容易被商家所欺骗。因此应该限制金融衍生品多次衍生,把其功能限定在对冲风险的基础范围内,防范过度投机。

    2.金融创新应与加强监管同步推进

    有人认为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创新走得太快,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繁荣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因而美国经济摔了个大跟头,并由此反对进行金融创新。显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思维。尽管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与大量衍生工具的推出不无关系,但这绝非是禁锢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推动金融创新的理由。事实上,中国最缺的就是金融创新,目前我们几乎没有纯粹的证券化业务,更不用说复杂一

    点的担保债权凭证(CDO)等工具,股指期货也还没有推出。因此,在我国利率、汇率正逐步放开的环境下,加快开发发展各种风险分散工具,以及对冲避险工具已显得十分迫切。

    当然,美国金融机构推出的很多衍生金融工具,其概念是模糊的,到底是由美联储(FED)、货币监理署(OC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来管,还是由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来管?他们把资产打包证券化,用很多工具倒来倒去,最后发现当一些概念被数学化以后,概念本身就没有思想了,监管也就跟不上了。

    因此,中国应从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这就是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控机制的配套建设,“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只有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承受力,审慎推进各项金融改革,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

    3.建立合理的评级公司运作模式

    这次危机评级机构不但未能及时向市场发出示警信号,还在关键时刻进一步恶化危机,使得建立新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呼声日渐加强。评级公司(rating agency)的运作模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它们给公司评级,又从公司拿钱,这样的利益关系之下,如何客观公正地评级?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一篇《关于信用评级的若干问题及展望》的文章中指出,目前三大评级机构的现有体系加剧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评级方法论和内部程序不够透明、行业垄断程度高、部分监管者和投资者过度依赖外部评级。周小川建议金融机构应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

    今年的10月24日,由中国大公国际、美国伊根·琼斯和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3家独立评级机构联合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非主权评级集团――世界信用评级集团,以推动现有评级体系改革。而欧盟已

    篇三:企业去杠杆

    山东财经大学

    本科学年论文

    题目:关于企业去杠杆的几点思考

    学 院 金融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班 级 13级金融学四班

    学 号20130314409

    姓 名 代晶晶

    指导教师 王倩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二O一六年五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年论文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代晶晶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山东财经大学学年论文

    关于企业去杠杆的几点思考

    摘 要

    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去杠杆一词成为热点。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近几年来围绕着去杠杆和稳增长的关系的讨论越来越剧烈,但是基本上去杠杆的呼声高一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去杠杆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有必要讨论一下什么样的企业应该去杠杆及方法。

    关键词:去杠杆;转换优先股;债务成本

    Some thoughts about enterprise to leverage

    ABSTRACT

    In 2016, li Keqiang, the prime minister ,in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o leverage the word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economic field, "leverage" is through borrowing, with less leverage a lot of money, expand the scale of operation. Such as individual margin, corporate borrowing from Banks, the government issued national debt, local government debt, etc., are "leverage" behavior. In layman's terms, leverage ratio is the debt ratio. A moderate amount of leverage is good for the economy, but if excessive leverage and debt growth too fast, it will drag on the development, produce huge debt risk. Around the de-leveraging and steady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cussion of more and more intense, but mostly high lever for som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local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o leverage is bound to further strengthen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So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what kind of business should be to leverage and methods.

    Keywords: To leverage; Preferred stock; Cost of debt


    金融去杠杆是什么意思》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18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金融杠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