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 篇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贾建芳

    2008年01月30日09:32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那么,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去。科学社会主义中那些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可以作为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必须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逻辑结构。这样来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或原则,包括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社会主义价值。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这些基本原则。

    不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预示的那个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而且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以后的基本国情也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预示的那个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性。恩格斯指出的“要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这种基本特性。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空想社会主义转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经验,也是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所谓“现实基础”、“当时的历史条件”,就是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今天,我们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首要的是必须真正地科学认识“现实基础”。现阶段,我们面对的“现实基础”,无论从我国国情看还是从时代主题和世界局势看,与马克思恩格斯预示的那个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是不同的。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预示的那个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预示的那个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而且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以后的基本国情也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预示的那个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预示的那个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理论范式、新的经验来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是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长过程。

    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即内在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标志,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全过程,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必然出现以消灭

    剥削和压迫以及人与社会都得到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恩格斯在1894年1月9日致卡内帕的信中,应《新世纪》周刊关于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请求,摘下了这段话作为答复。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49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扬弃,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它一切社会的显著特征和根本标志,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并且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崭新概括,对于推动思想解放和推进改革开放实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这个本质论,把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概括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是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长过程。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正确方向,也就是要根据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国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价值是人类价值目标追求的延续和发展。在科学社会主义中,人类的社会理想以社会主义价值的形式得到了科学表达。

    坚持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体的功能和积极意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最高社会理想,是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价值是人类价值目标追求的延续和发展。在社会主义产生以前,富有、快乐、幸福、公正、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价值就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生生不息的追求。在科学社会主义中,人类的社会理想以社会主义价值的形式得到了科学表达。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各种人道主义思潮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科学地分析了资产阶级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两面性,并且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价值。恩格斯引用人类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一段话预言:“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3页)这表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一个真正公正、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必然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过去长时期,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主要是忽视了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价值,甚至把公正、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人道主义等原则当作资产阶级的专利加以否定和批判,使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见“物”不见“人”、见“原则”不见“人”,偏离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求,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教训,逐步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共富、公正、自由、平等、民主、互助、和谐等价值理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人类的共同社会理想。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就是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框架和实践进程都必须围绕这些价值原则展开。

    社会主义方法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社会主义价值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社会主

    义基本原则。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命题,是从最深层次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由社会主义方法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社会主义价值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并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和进一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篇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合理因素而发展的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延续,直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它不仅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一些国家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高涨和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潮便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结合前人理论,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其诞生之初其响应者还寥寥无几,只是在把理论运用与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无产阶级以同盟者的态势联合起来,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载体,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的合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斗争显现了强劲的阶级力量。

    20世纪初,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运用于指导俄国革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真正成为现实。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加之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得苏联在世界舞台上

    威望高涨。随后不少国家纷纷效仿苏联模式,科学社会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局势失去控制,由于其过度集权专制的社会体制,缺乏市场和竞争的经济运行模式,片面“一统”的民族政策,造成先是东欧国家、后是苏联政局跌荡,相继发生社会制度的变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二、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别于苏联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中走向了社会主义发展前途,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胜利发展的第一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面对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体系。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两个八十年”的论断:在前80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80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新的发展理念阐述党的第一要务,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并对其作出了精辟表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也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此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到路由空想变成现实。

    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1、科学社会主义是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较充分发展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望和要求, 是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表现。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下产生的。但经济政治条件本身并不能自发地产生任何思想学说。理论思维还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后人是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创新的。当时德、英、法三国形成的理论环境, 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肥沃土壤。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有了充分发展,社会内在的联系和矛盾较充分暴露,这使得哲学和社会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凝结着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人类思想文化的最高成就,交汇成一个特殊的理论环境。他们取得的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3、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在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中,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批判地吸收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它推向前进,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核心是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4、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推动。毛泽东结合马克思思想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及改革开放,极大的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使国民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改革和发展。

    四、结束语

    纵观整个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证明了其理论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我们相信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向往光明和美好的人类进步力量,绝不会因暂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会停止追求理想目标的步伐,在马克思主义这座思想灯塔的照耀下,势必重新聚集力量,校正方向,昂首挺胸,继续前行。

    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预言已经并将继续得到证实。社会主义思潮、理论、运动和制度将犹如凤凰涅槃一样,在烈火中新生,并且会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的明天必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4]温家宝,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J],求是,2008,

    (21):3-6

    篇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UFE

    研究生课程考试名称

    学号:

    专业:

    姓名: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由空想社会主义鼻祖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于《乌托邦》一书中提出。如今社会主义经过500年不间断地发展和实践,已由最初的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阶级主要是无产阶级的运动,转化成为一种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单独搞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改改停停时期以及苏联解体至今,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第一大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强盛,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国情,民意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团体,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国家的制度有清晰的了解,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以便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有理性判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社会主义发展与嬗变

    (一)空想社会主义(1516-1844)

    社会主义最早出现在托马斯·莫尔的文学作品《乌托邦》中,这标志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开始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早期社会主义空想家处在16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个国家出现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基于对现实的批判,早期社会主义空想家们产生了社会主义的愿景,以莫尔为代表,他们通过文学作品《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描述了社会主义,主张在简单手工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共有,实行劳动分工,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在18世纪,在法国,由于现行制度不合理,法律不平等,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开始出现空想平均社会主义思想,他们都主张以合理的法律条文来规范人类生活。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第三阶段19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增强,特别是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空想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开始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制度,他们主张以一种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制度来替代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

    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家们通过文学作品或是批判法律条文,或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良,他们的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者,其思想在当时机具先进性,但是在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过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在经济,政治上取得极大地进本,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并飞速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家们并不能通过对现实批判就能实现其目标,他们的社会主义愿景具有幻想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时期(1844-1917)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新特点,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在在总结空想社会主义和各国阶级矛盾的基础之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三)苏联单独搞社会主义时期(1917-20世纪40年代末) 1917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它的诞生对于世界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使人们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和科学。列宁在革命成功后结合俄国实际将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建立在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的俄国之上,要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由于苏维埃内战的爆发,列宁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转而实行“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这一时期为赢得内战胜利,该政策要求将一切可以控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1920年内战结束,为应对战争对经济造成的破坏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重建苏维埃政权上提出很多创新,主张对小农经济的改造、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列宁提出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举措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开辟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然而在苏联成立后,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背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主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开始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在经济上偏重工业的发展,其他方面建设追求“高”、“大”、“全”模式。虽然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但这些经济政策严重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轻工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四)社会主义改改停停时期(20世纪年代末-苏联解体)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前,东欧国家如南斯拉夫、波兰等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多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与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方式的弊端,一些国家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如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南斯拉夫推行自治制度,不断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治权,提高工人、企业劳动和生产的积极性。波兰在建设社会主义上也提出波兰的社会主义模式,匈牙利和捷克提出改变轻工业结构。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上的措施具有创新性。但是这一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仍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政策的主流。由此引发东欧各国各方面矛盾激化,出现东欧剧变,东欧剧变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着手经济上的改革,经济改革还未取得成效时戈尔巴乔夫开始对苏联实现政治改革,使得苏联社会动荡加剧,1991年苏联解体。

    (五)苏联解体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时期(1991年-今)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见的最大挫折。但是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停滞,目前世界上有中国、古巴、老挝、越南和朝鲜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事业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确定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

    在邓小平领导下我国开始执行改革开放国策;1982年在第十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中国恩惠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在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在十四大上探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97年在十五大上提出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2年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党的建设理论;2007年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将将科学发展观列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国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由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自作为一种思想产生,逐步转化成社会主义运动,再到形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繁荣和低潮,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探索的艰难性,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优于其他制度的形式,有着光明的前途,我们应该勇于挑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共产主义运动者在探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政策路线。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有代表性的有欧洲共产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积极运用,我们有必要对他们有所了解。

    (一)欧洲共产主义(1976-1989)

    欧洲共产主义流行于1976-1989年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他们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独立自主和民主道路。欧洲共产主义的独立自主针对苏联的高度集权而言,他们坚持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于各国实践,各共产党之间平等相待、不相互干涉。欧洲的民主道路主张议会内与议会外相结合。在东欧剧变之后,欧洲共产主义逐渐退出历史。

    (二)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党的主张,是一种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态,兼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特征,其组织社会党国际于1951年成立,由于指导思想包容性强,成员党分布较广,数量较大,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0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