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不是共享经济
  • 不是共享经济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不是共享经济
  • 篇一:共享经济是什么?

    共享经济

    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引起了我的兴趣——共享经济。

    随着Uber和Airbnb分别成为全球估值第一和第三的创业公司,其共性商业模式——共享经济也成为全球最热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改变着各个行业以及我们的工作、创业、打车、租房、金融、旅游等所有方面。李开复指出,共享经济才刚开始,大部分行业必然被颠覆。

    那么,共享经济是什么?

    它是如何改变商业、工作与生活的?

    协同消费模式的内含是什么?

    谁将成为B2B共享领域的新霸主?

    Uber和Airbnb 对企业、个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未来商业将如何发展?

    本书从共享经济的发展、渗透和影响入手,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是一本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商业著作。

    追根溯源的话,这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经济模式。1978年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上就对其进行过论述,不过当时该经济模式被称作“协同消费”或“合作式消费”。在我国古代学者的著作里也有类似的提及。

    比如: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所说的“人人分其仰事俯畜之物产财力”,大体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而共享经济得以风靡,却是从2008年开始的。这一年,智能手机和APP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大数据和云计算不断开始发展,共享经济模式的实践者Airbnb也应运而生。此后几

    年,共享经济更是大放异彩,展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以几何级速度扩展开来。

    虽然“共享经济”一词,对普通的大众来说,仍然相当陌生。但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却是触手可得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打算独自一个人到旧金山旅游,但高昂的住宿费用和人生地不熟的窘境让你屡屡受挫,假设使用Airbnb网站选择住所的话,不仅费用更加优惠,你还有可能遇到一位爱好交友的屋主,如果运气更好的话,你自己的房屋也可以在此期间租给他人,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

    正如Airbnb创始人Nathan Blecharczyk曾经提到的,共享经济是一个对非常多的人开放的机会,一直以来在社会上,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你必须足够聪明,你需要获得更高的学历,只有非常努力,你才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共享经济创新的地方在于,如果你有房子,你喜欢招待客人,你就可以参与其中,并得到回报。

    这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如今已经开始改写全球经济格局。

    截至2014年底,全球共享经济的规模大约在150亿美元,该模式的领军企业如Uber、Airbnb等的身价不断水涨船高,共享经济模式的拥趸也逐渐庞大。

    反观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共享经济的追随者,比如短租行业的蚂蚁短租、途家,租车行业的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等。

    但是另一方面,国内有关共享经济的论著却仍是寥若星辰,这不免让人遗憾。

    因此,当蔡余杰先生提出要创作这样一本书,将共享经济的理念和个人的研究心得与志同道合者分享时,我是深感欣慰的。

    眼下,共享经济这场颠覆性的商业革命已经席卷全球,唯望此书的读者们能够认真审视共享模式,并让共享经济渗透进更多行业,进一步驱动我国的产业变革!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院长 海闻

    2015年8月5日

    篇二:十分钟看懂分享经济

    公司组织了一次分享活动,我被分到了共享经济的主题。于是翻箱

    倒柜两天去了解这个最近很火的概念。觉得只稍懂了皮毛,之后继

    续去学习吧,这次分享也只能算是1.0(笑)。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共享经济,人人分享的时代。

    好,在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我的一个哥们,他也是做互联网方面的工作,他有一

    辆车,他原来每天都会一个人开车上下班,最近他发现顺风车,专

    车很火,他想着啊,反正来回来去也是自己开,车上空着的座位空

    着也是空着,何不赚点油儿钱呢?于是他也下了软件,成为了一名

    “司机师傅”。

    现在他上下班都会打开顺风车软件看看有没有同路的人,好赚点外

    快。你知道,结了婚的人都没啥钱。不过你也知道北京有尾号限行

    的,这时候他也会打开软件作为一名乘客去搭别人的车,他觉得也

    挺方便。

    有一次他加班很晚,下班的时候打了顺风车回家,接他的人是个中

    年男的,他那天挺累的就没主动说话,然后那个中年男子就开始跟

    他聊起天来,后来两个人一路上聊的很好,他们竟然发现两个人竟

    然有很多相同的爱好和观点,更没有想到的是两年前,他们竟然在

    一家公司上班?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说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

    其实我们可以从故事中听出几个关键点。

    1.

    2.

    3. 闲置。我哥们的车子上座位是闲置的,对不对? 赚钱,他通过打车软件,来做顺风车出行。 他既是拥有者也是使用者。他用车子给自己创造了价值,同时他也做别人的车子,让别人获得价值。

    4. 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了陌生人。

    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却反映着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共享经济。共享经济

    那究竟什么是共享经济呢?

    共享经济就是将你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

    什么意思?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

    很多上班族都会开车上班,包括在座的各位可能有车或者如果有车也会开车来。回想一下,你的车子每天被使用的时间大概有多久?2小时?4小时最多了吧。 相反,他在停车场上被限制时间会更长,可以有20个小时左右。这时候我们需要付出的东西就很多,比如停车费,油费等等。我们可以看出这辆车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对不对?

    如果你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来处理这件事情会怎么样呢?

    当你早起7点开车到达公司后,时间是9点,你发布了一条租车信息,时间是早10点到晚20点,十分钟后,有人租了你的车,顺利的将车开走,你去上班,今天你的的支出减半,同时还赚了100块钱。

    这样是不是可以将闲置资源最大的利用了?

    所以我们说共享经济合理的将闲置资源调配并极大化利用。

    通过以上的故事和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共享经济的一个本质。

    就是互助和互利。互助就是互相帮助,我需要帮助,你共享出来你的东西来帮助我。另外就是互利,这个利并不是利用的利,而是利润的利。互相帮助,互相挣钱。

    我们知道,任何东西都有他形成的轨迹与路径,那么这种共享经济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我们可以追溯到19世纪,那时候物质很匮乏,所有东西都是公有的,没有人会说这个东西是我的,那个东西是你的,大家的物品都是公用的,而且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因为只有相互的信任才能让这种公有制的行为维持下去。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到了20世纪,物资开始有了盈余,这时候就出现了私有制和个人所有制,同时随着人口都涌向了城镇,人与人直接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渐渐变得陌生和冷漠起来。

    而现在呢,物资依然有盈余,某些东西开始闲置下来,但人们的需求开始变的多元化起来,很多长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候共享经济就作为一种解决办法又被推行了出来,与此同时,随之改变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着共享经济的推出而又变得相互信任起来。

    说一个特别通俗易懂的例子,大家小时家里都有小霸王游戏机,那会儿街坊四邻有游戏机的人不多,哥儿几个都去他家玩,这就是早年的共享经济,后来大家都富裕了家里都有了自己的小霸王,都开始跟自己家玩儿,这时候很可能小伙伴们彼此的联系就少了,之间就开始变得陌生了。

    篇三:共享经济,又一个被中国互联网玩坏的概念

    共享经济,又一个被中国互联网玩坏的概念

    但凡做平台创业或者O2O创业的,总是喜欢拿“共享经济”来为自己背书。Uber都被错误定位成“共享经济”的代表作,更别说抄袭者滴滴打车之流了。

    作者:郝亚洲

    本文首发在《时间线》杂志11月期。这是一本有“连线”情怀的读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2000年1月份,罗宾·蔡斯(Robin Chase)和她的搭档创办了租车服务公司Zipcar,其理念是“汽车共享”。Zipcar通过将自有汽车放置在居民区附近,并简化传统线下租车流程,用户只要通过网络预订和支付就能享受服务。可以说,Zipcar开启了在线租车的模式,有人说它甚至是分享经济的先行者。

    2011年4月上市,Zipcar上市,随后被汽车租赁巨头Avis以5亿美元收购。事实上,这是一个失败的结果。这家公司在后期的管理和战略上出现了失误,加之两个创始人之间逐渐被披露的矛盾,Zipcar仅仅是作为概念被保留了下来。

    罗宾·蔡斯转型做了NGO,这得益于她在运营Zipcar时观察到的碳排放问题,但她真正被国人所熟知却是因为一本叫做《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模式》的书。蔡斯

    的野心在这本书里显露无疑,仅从内容来看,这是一本向《维基经济学》的看齐的书。可惜的是,这本书被误用了。

    首先,可能是出版商为了追赶风口的原因,将本书的中文版译名最终定为《共享经济》,对比其原名《Peers Inc:how people andplatforms are inventing 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and reinventing captitalism》,中文书名的谬误过大。按照蔡斯的意思,“协作”才是她要在本书中传递的核心思想。在协作的过程中,分享是一个必要环节。但是,“分享”和中国互联网喧嚣语境下的“共享经济”区别较大,两者并非一个直接对等的概念。

    “分享”强调的是人们在彼此协作过程中的知识交换,“共享”则常常跟资产拥有形式挂钩。当然,知识可以作为资产形式存在,但知识的分享过程是点对面的形式,资产的共享则更加强调点对点。

    蔡斯使用了Peers的概念,有将二者统一起来的意图。我个人认为翻译成“人人”更加合适。

    这不是较真,而是决定了在搭建平台时,要采取何种模式。模式决定了平台规则,比如蔡斯就谈到了“内核”的问题。内核不同,无论是开放度还是功能定位,其产生创新的能力是不同的。当然,目前来说,最完美的协作平台还是维基百科和Linux。

    “人人”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同一家出版社翻译的另一本新书《指数型组织》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案例。Waze是一家以色列创业公司,利用移动设备的GPS信息来获取有关路面交通流量的信息,从而向汽车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行车路线。Waze还拥有一个由7万多名会员组成的社区,这些会员帮助Waze编辑地图和添加一些细节信息,如特定加油站的汽油价格,或是驾驶员在何处应留心超速监视区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等。

    2013年6月,谷歌以11亿美元买下了Waze。当时,Waze既无基础设施,亦无硬件,员工也不足100人。但是,它却拥有5000万用户。更准确地说,Waze拥有5000万“人体道路交通传感器”,而这个数字较上年增长了一倍。等再过一年,这个数字很有可能再度翻番,这相当于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亿个传感器。

    诺基亚则选择收购Navteq,购买了实体的基础设施,希望这些基础设施能成为有效的防御手段。

    一个接近零边界成本的产品打败几台冰冷的信息处理怪物,在互联网时代已是常事。正是因为这场地图争夺战,消耗掉了诺基亚最后的元气。搅局者谷歌仅用了11亿美元,就导致昔日芬兰巨头倒在了苹果面前。

    可以看到,“人人”力量的汇集是需要平台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社群”,也就是说,无论是“分享”还是“共享”,无论是知识交换,还是财产共同使用,都是需要一个规则清晰,自组织力量强大的社群作为前提。

    这恰恰是中国互联网的概念制造者们疏忽的一点。但凡做平台创业或者O2O创业的,总是喜欢拿“共享经济”来为自己背书。Uber都被错误定位成“共享经济”的代表作,更别说抄袭者滴滴打车之流了。

    在国内科技媒体pingwest上,有一篇较为清醒的评论《“共享经济”已死,“随叫经济”永生》。里面谈到,“仔细想来,你打 Uber 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共享什么。你和司机的确是在同一辆车里,但对方在为你开车,而你要付钱给他……没有人在分享什么。人们在赚钱,直白而简单。现在的科技让人们租一件东西(即便是实时)变得如此简单,以至于买东西像是10年前的概念。”

    这篇评论的作者用了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名字,“随叫经济”,用户想用什么,随叫随到。其实,这是经典的短期资产寻租。“租金”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代表,无论我们如何制造新概念,哪怕是像里夫金那样刻意谄媚社会主义国家,“租金”不死,全体社会的价值共享就无法实现。

    所以,蔡斯才会使用“重塑资本主义”这种谨慎的词汇。更重要的是,蔡斯并非是站在企业家立场,也不是站在政治家的立场,而是作为一个NGO组织代言人倡导“共享经济”,这也是在我们探究这个概念时要格外关注的。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政策顾问杰夫·摩根在《蝗虫与蜜蜂》一书中提出了“关系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所谓关系,即带有社区性质的情感,含情脉脉的眼神可以替代冷冰冰的交易。其实,这是关于互联网社群化的寓言。如果我们说未来一定存在某种形式的“共享经济”的话,一定是基于社群情感发生的。

    不过,国内互联网领域鼓动的“共享”带有强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色彩,甚至把上门做指甲这种并不怎么先进的商业理念也打上了“共享”的标签,让我不得不怀疑这是一次集体的“共产”大跃进。

    难道“共享”等于“共产”吗?或者说,基于感情产生的交易和马克思描述过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不是建立在经济学家所假设的个人利己主义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清醒认识基础之上”,是一个意思吗?

    这就又回到了“租金”的问题。“租金”存在的前提是财产私有,私有强化了个体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带来了对话的可能。在阅读蔡斯的书时,一定要保持这样的清醒,正如她在书的最后所言“让人们之间进行更多的对话”。

    换句话说,当你在“共享”之后加上“经济”时,首先要考虑经济体之内的成员是否有“对话”的可能?Uber曾经险些被我认为是“共享经济”,就是因为我有过和司机愉快对话的经历,但后来发现,这种对话无法持续发生。当我离开了车子,也就离开了对话的场所。而Uber并不提供乘客之间,司机与乘客之间持续对话的平台。

    “共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人人”的力量是无限的,这也是为什么蔡斯会大胆设想Airbnb+Zipcar+Lyft+LinkedIn+……这样的共权社会的原因。“共享经济”是伟大的,但是保持私有化,更是伟大的。

    此外,并非所有东西都可以被共享。《大西洋月刊》也写过一篇《共享经济已死》(The “Sharing Economy” Is Dead, And We Killed It)的文章,“我们就讨论这个电钻,假设现在它在亚马逊网上标价是30美金,如果你住在纽约市,它还能保证在一小时内送货上门。如果这样东西确实值30美金,那么你是否认为只需花25分钟去等待一个商品,会比花15美金将此物品租上一天,并保证到点立马归还更加值得呢?”作者发出了这个提问,很多共享平台使用者说,他们宁愿去买一个电钻。

    这就是现在带有“共享经济”名头的平台存在的另一个巨大问题,是否能够进行价值重构。中欧商学院的龚焱教授以O2O为例谈到过共享经济三要素:是否能重构体验,是否能重构商业价值,是否能重构连接。我认为,所谓重构就是对让对话不再成为可能的现代性的颠覆,重新回到古希腊,回到那个聚集言论者的广场。

    那位《大西洋月刊》的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说“我们称Groupon, Netflix,或者

    Kickstarter是一个共享经济的企业,确实是一个荒谬的定论。”而中国的互联网概念早就被荒谬很久了。


    不是共享经济》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18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不是成功的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