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七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全部|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
  • 七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全部|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4篇】

    一年四季里有人喜欢春天,有人喜欢秋天,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贴心将不胜荣幸。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夏感》教学设计 篇二

    一、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还有《春》、《济南的冬天》和《秋天》,这四篇文章有散文,也有现代诗,意境优美,构思巧妙,语言精美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生动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夏天特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感悟作者对夏天由衷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无尽四时之景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朱自清先生钟情于春,他笔下的《春》充满活力与希望,让我们回味无穷;老舍先生偏爱冬,那《济南的冬天》让我们也忍不住心生怜爱如入仙境,而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却对夏有独特的情感,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夏感》

    结合前面刚学的两篇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导入,这样的设计联系了旧知,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又能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二、展示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听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作者简介)再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梁衡,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简单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检测预习生字词掌握情况

    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了解了作者,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拿笔随时做标记

    (可能读错的字词:芊芊 厚发 黛色 潜 主宰 熟透 酿成 磅礴 贮满 春华秋实 挑 匍匐 迸发 场 )

    二读课文,思考:文章名为“夏感”,那么作者对夏的感觉是怎样的?(紧张,热烈,急促)

    三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了夏天景致?体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①总(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总(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②自然景象(2)(虚实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蓬勃的生命力;

    夏天的色彩(3)(对比)旺盛的生命力;

    夏天紧张的旋律(4)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紧张忙碌

    ③体现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读课文,读出感情和气势

    (一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拿笔做标记,二读可以请同学读也可以一起读,三读让同学自己读,四读齐读)

    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美文欣赏,反复品读是关键,因此本环节以朗读贯穿前后,以“感”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研讨逐步进入文本,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紧扣目标1

    三、 品味赏析,鉴赏情意

    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好像……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②“火红的太阳……舰船”

    比喻形象的写出了麦浪的气势

    ③“春之色……的终极”

    比喻,对比形象,生动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拟人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田间那……活力”

    挑、举、匍匐,拟人

    2、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说一说“夏之色”(结合课后练习3)

    赏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模仿创作:夏之色为的,如,如,

    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老师可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而讲练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很有帮助,进而实现目标2

    四、 升华主题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1、哪些语句描绘了紧张的旋律?

    快割,快割 快打,快打 赶快去给禾苗追肥、浇水

    2、繁华都市也有炎炎夏季,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农村农民劳动的场景呢?

    (参考,学生自由发挥)作者赞美夏天的根本原因在于表达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热爱之情,因为夏天意味着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苦涩的汗水,辛苦的付出,迫切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创造出生活的美好来,作者不仅仅是单纯的赞美夏季,更是纵情高歌用苦涩的汗水浸泡出来的这紧张,热烈,急促的生命乐章!升华文章主题,完成目标3

    五、 课后作业

    1.摘抄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搜集一两篇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一项作业强调了这一点;第二项作业是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

    六、 板书设计

    自然之夏

    紧张 夏之景

    热烈 夏之色

    急促 夏之韵 —— 农人之夏

    热爱,赞美

    初一人教版语文《夏感》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初中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生命的“夏季”吗?

    与前面两个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前者侧重于人生的信条、志趣、哲理,而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如果说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文章则是间接感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然而随着年级段的升高,供学生阅读训练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渐增加,难度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火热的夏天已与我们挥手告别,但我们对她的感受一定还记忆犹新吧。我很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夏天,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抱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文章--《夏感》,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扫清文字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主宰(zǎi):统治。匍匐(púfú):爬行。

    芊芊(qiān):草木茂盛。澹澹(dàn):荡漾的样子。

    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大屏幕显示如下,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三遍,一次比一次的声音大)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老师提问:历来文人不喜欢赞美的夏季,作者为什么说是“黄金”的季节?是不是在印刷的时候印错了?应该是“金黄”而不是“黄金”?

    (预设:学生可能认为是印错了,也可能有学生说没有印错,到底是不是印错了,或者作者为什么认为是黄金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一同感受作者笔下的夏季吧)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

    5、组织学生课堂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大屏幕显示如下)

    (1)、表明夏天来临的景象:蝉儿、麦浪、热风………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五)、主旨探究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屏幕显示如下)

    齐读:“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就两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每组选一名同学作记录,整理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大屏幕显示如下)

    思考:

    (1)、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提示:结合其他段落进行分析)

    (2)、我为什么要赞美这样“苦涩”而又“紧张”的夏天呢?

    (3)、以“因为这是一个____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3、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各组讨论结果并作必要的引导。(大屏幕显示如下)

    (1)、因为夏天意味着农民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2)、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3)、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夏天,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

    这是一个色彩金黄的夏天,

    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

    这是一个紧张劳作的夏天。

    ……

    教师追问: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紧张?

    明确: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4)、学生齐读第四小节,再次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忙碌

    提问:

    ①通过学习你们现在还认为是把“金黄”印成“黄金”了吗?

    ②作者为什么把夏天看得和黄金一样的珍贵呢?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勤劳的品质这几个方面思考。)(大屏显示如下)

    (黄金般)旺盛的生命力

    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生命之夏

    (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六)、语句赏析

    学生在明确作者赞美夏天的意图后,顺势引导他们通过赏析和朗读语句,体味作者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大屏幕显示如下)

    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景色的描写也就充满了。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示例

    好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品析:句中“泛泡、冒气、沸腾、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说明:1、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或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一句朗读的时候要通过先改动句式再对前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加以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该句蕴涵了农民的急切的心情,读出急切的感觉来,在个别朗读之后可再进行集体朗读。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加深体会。

    2、要鼓励学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可不必严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说。对于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发言且言之有理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发言精彩的学生,则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学生鼓掌,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课堂气氛的激活。)

    (七)、课外延伸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夏季的鉴赏和思考延伸至课外。(大屏幕显示如下)

    作者说: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仿照例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夏之色为,如,如,。

    冬之色为,如,如,。

    提示:

    1、冷和热分别是绿和赤带给人的感觉,而绿和赤又分别是春和秋的颜色;

    2、碧波和夕阳体现了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四季都有;

    3、嫩竹与红叶同样分别体现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又分别是和秋天所特有的;

    4、两句话的最后部分都体现的是季节颜色带给人的感悟。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八)、课堂总小结

    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

    (九)、布置作业

    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大屏幕显示如下)

    在领略了夏天的风采,倾听了作者的赞美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谈一谈。

    《夏感》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比喻和拟人句),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1、听一段有关夏天的音乐。然后请同学们看四季图,说说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对夏有着怎样一种情感。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放一段音乐可以使学生有进入夏天的感觉。调动他们对四季尤其是夏天的兴趣。)

    (二)落实基础

    1、配音乐读: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在朗读过程中老师播放一些课文中描绘的图画。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对课文内容有具体直观的了解。这样可以尽快熟悉课文。)

    2、检测字词并齐读两遍:

    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础,训练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及时检测。)

    (三)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眼中夏天的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三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夏天的特点,特别是要找具体的句子,并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板书小结:

    紧张

    夏之景:景美

    夏感热烈夏之色:五彩缤纷

    夏之人:人勤

    急促

    (四)语言品味。

    学生讨论: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设计意图:自由的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老师给出一个示例这样学生在鉴赏时就更容易表达了。)

    (五)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2、仿写: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让学生想像心中的夏,然后进行仿写,这样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你家乡的夏天美吗?试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


    七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全部|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13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人教版五下数学期中试卷_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