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颐和园课文教案】颐和园教案优秀6篇
  • 【颐和园课文教案】颐和园教案优秀6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5-15 15:13:58
  • 移动端:【颐和园课文教案】颐和园教案优秀6篇
  •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颐和园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颐和园》教案设计 篇一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板书:

    颐和园

    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八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指导读书。

    6、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2、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

    (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

    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

    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4、作业:

    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颐和园》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导游大致地浏览了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现在我们再来欣赏这大花园的美丽风光。

    师:这可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上节课我们还知道作者游览了三个景区。

    生:我知道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好吗?

    生板书。

    师: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走进颐和园,那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用心去感受颐和园的美。

    二、 新授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学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补充,深入理解课文,一会儿汇报时拿出小组内最高水平。

    长廊:生汇报:师: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补充别人没有说到的词句。

    主持:我们小组学习的是描写长廊的部分。

    生1:读第二自然段。

    生2:我体会到了长廊长的特点。

    生3:我从这个句子当中体会到长的特点: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ppt长廊长的图片。

    师: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写长廊长的特点呢?

    生: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写出长廊长的特点。

    师:我们操场一圈是四百米,七百多米接近操场两周。

    出示句子,比较:a:这条长廊的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生:我体会到了长廊美的特点。

    生:我觉得这些句子体现了长廊“美”的特点。“每一间的横槛上。。。。。。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ppt长廊横槛图片)“长廊两旁。。。。。。使人神清气爽。”

    师:还有哪个小组学的这个景点,再来补充。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下一个景点,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万寿山:

    特点:美,高

    抓词“耸立”高高地直立,体现山的高。

    金碧辉煌体现皇家园林的气派。

    昆明湖:

    师: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生汇报。

    小组配乐朗诵。

    总结拓展: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颐和园》教案设计 篇四

    【摘要】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特别是作为“农远”学校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并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农远 阅读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主题与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颐和园》这一课是笔者在课改年级上的一节公开课。笔者打算就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一些有益地探索。因此,我将《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主题定位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依据学生过去积累的学习经验,以《颐和园》为例,在学习过程中使之具体化,最终达到教学既定目标。课前,我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在教学中,运用媒体辅助教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节课采用“确定目标,自由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五个环节构成。

    【案例描述及分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板书课题:

    颐和园

    生:作者先是游览了长廊;然后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接着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看到了昆明湖的景色;然后下山,观赏了著名的十七孔桥。

    师:看来作者的游览顺序即写作顺序大家都清楚了。那么这节课,老师就想帮助同学们通过组内同学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来深刻理解课文,进一步领略颐和园迷人的风光。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尝试一下?那么,请同学们首先按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自己确定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这是我们学习每篇课文都应该争取做到的。

    生:我想知道颐和园中长廊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读读描写昆明湖的这一部分,看看昆明湖美在哪儿。

    生:我想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生:我想背诵课文。

    师:下面老师归纳一下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目标。看看是不是这几个: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必选的);二是体会园中景物的特点(各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学习,不必都选);三是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四是背诵课文。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所需确定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体现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充分的尊重。)

    师:如果没有问题,就请各小组迅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目标组织学习。大家可以结合以前的学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学习)

    (评析:课上,教师注意激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颐和园之行吧!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学习了描写长廊的这一部分,我们采取的是“找特点,谈感受”的方法。我们先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媒体出示“农远”资源:长廊画面和文字片段,学生朗读。

    生:我先来汇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长廊的特点是长,走在这样的长廊里,我会觉得非常自豪。因为我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作为中国人,我为祖国有这样好的建筑而骄傲。

    师:是呀!体会得真深刻!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部分,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课文。

    生:我接着介绍长廊,我觉得长廊的环境也很美。

    读句子。

    师:你读得真美!有谁愿意向她学习,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廊。(看投影)走在长廊里,长廊那独具特色的建筑,长廊上数以千计的彩绘,再加上长廊外昆明湖的美丽景色,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再读一读这一部分,共同感受长廊美丽的景色。

    齐读。

    (评析:充分利用“农远”教育资源中的媒体资源辅助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指导学生美读,并注意给全体学生朗读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我们不知不觉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引读)哪个组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游览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查资料,深入体会”。我先来汇报。通过读课文,我们认为佛香阁非常高大宏伟。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耸立”一词能看出来,“耸立”的意思就是高高的直立。

    生:从“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佛香阁很高。

    生: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佛香阁高41米,是颐和园里最宏伟的建筑。园内所有景观都是以它为中心建造的。通过这个资料我更感到佛香阁非常宏伟,有气势。

    生:我知道排云殿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庆祝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定是非常华丽、光彩夺目的。

    (评析: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查阅了关于佛香阁、排云殿的相关资料,丰富并加深了对课堂阅读内容的理解。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拓宽了知识面。)

    师:(运用“农远”资源展示佛香阁图片)这么宏伟的建筑,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它的壮观好不好?(生齐读课文)大家想不想登上万寿山欣赏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哪个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谁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我们选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方法。下面我们请一位代表来读读课文。

    师:老师为你配上音乐。好,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看他能不能把我们带到万寿山上。请你开始吧。

    生朗读。

    师:你们感受到什么了?谁来说说?

    生:我感到昆明湖景色非常美。

    生:听了她的朗读,我感到昆明湖非常的静,也非常的绿。我也想读一读这一句。

    生:作者分别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

    生:我通过“滑”字,体会到昆明湖显得更静了,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你的发言太精彩了!你感悟出“滑”字的妙处,把书读活了!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生朗读。

    师:(请刚才的小组代表)你来评一评,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不错,但声音再轻一点就更能表现出昆明湖的静了。

    师:你指导得很好。我也想向你学一学,读读这句话行吗?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到了昆明湖的意境美。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及心理感受,学生感到亲切,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成功的乐趣。)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老师比我读得还好。

    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们都来练一练,看看谁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练读。

    (评析:教师看似普通的一句话,是对学生能比老师读得还好的一种心理暗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教师的诙谐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把它留在记忆里呀?好,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评析:教师对背诵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鼓励学生背诵精美的课文片段,符合新大纲重视背诵、积累语言的要求。)

    师:昆明湖的景色的确很迷人。让我们移步下山,到昆明湖去看一看吧。接着汇报。

    生:我们学习的是十七孔桥这一部分,我们采用的是“当小导游”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

    学生结合画面介绍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等景物。

    (评析: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处学生创设的当小导游的情境,是学生调动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师:颐和园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引读)其实,园中景物不只作者介绍的这几处,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踊跃发言,介绍得绘声绘色,座位上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师出示课件:颐和园风光图片。

    (评析:重视“农远”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了阅读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颐和园产生留恋和向往的情感。)

    师:(在音乐声中)同学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北京,亲自到颐和园细细游览。

    【教学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独立的创造性的进行学习活动。把教学本位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自学,自主尝试,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在个人充分自学、领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学习过程运用了“确定目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索者和设计者。

    教师能充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能优化课堂教学,准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轻轻松松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进行交流与创新,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而高效,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

    (1)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总结。

    五、 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 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 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 指导朗读。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 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 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 指导朗读。

    六、 朗读全文。

    七、 完成思考?练习3。

    八、 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及美景,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能力和按地点转换顺序,有序有重点描写见闻。

    4、概括中心,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

    二、教学准备

    1、《颐和园》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世界遗产资料

    3、世界遗产风景书签

    三、课时分配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东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风景秀美。是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园。今天老师作一回导游,寻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简介颐和园。

    (出示课件)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灯片,检查字音正误,区别字形,理解词义。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字、词,并回答认识理解这些字词的途径及方法。让学生从中交流学习经验。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让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学生分组接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4、自由读并讨论、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

    (三)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2)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板书 : 长廊 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划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5)出示文字灯片。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导语:走在长长的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下面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览万寿山。

    2、欣赏万寿山部分:

    (1)指名读3、4自然段。学生评朗读的效果。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点?

    (3)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4)设问,在万寿山上看见了什么?

    板书: 佛香阁 排云殿 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5)出示灯片,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 葱郁 掩映”的意思。

    (6)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面大景点。板书 : 雄伟壮丽

    (7)出示文字灯片②,生填空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职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东远跳,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和 。

    (8)师小结。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

    (9)生小组交流。

    4、小结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自学讨论。a、从万寿山,就来到了哪里?b、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划出有关词语。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

    板书: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齐读第5自然段。

    5、师小结。a第二段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划出过渡句。

    6、齐读第1自然段。

    (1)导语:《颐和园》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颐和园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2)出示文字灯片③

    (3)齐读

    (4)小结:这是全文中心句,总起全文。

    7、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设问:游览完颐和园后,给人的感觉如何?(让人流连忘返)

    (3)齐读。

    (4)小结:这一段是起总结全文作用。

    四、课外拓展

    1、复述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在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2、学了这课文,你感受如何?请你把颐和园的美景告诉大家。这是游记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课文是按参观(地点转换)顺序写的,全文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3、讲述学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遗产知识。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均有发放风景书签激励学生环节]

    五、教学赏析:

    1、《颐和园》

    是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它具体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赏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大景点描写,为此,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及仔细观察能力,掌握按参观顺序(地点转换)有序有重点叙述见闻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巧妙地将风景书签激励学生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课堂生机灵动的效果。

    2、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直观展示各景点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景物特点。通过助于学生从动态中去欣赏美景,理清景点的结构布局。文字灯片,有助于学生重点词句的理解,总之,集图、声、像等为一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颐和园课文教案】颐和园教案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13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