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曹操《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最新8篇
  • [曹操《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最新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2-12 10:25:55
  • 移动端:[曹操《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最新8篇
  • 短歌行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曹操其人其诗

    2、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

    教学设想:

    1、通过简介诗人(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差异),进而解读本诗;

    2、以“忧”字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史实、本诗创作背景及诗歌本身加深学生对曹操的情感的理解;

    3、反复诵读,以诵读增进学生对诗歌之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说古代的秦始皇、成吉思汗,近代有李鸿章、康有为等,而最受争议的莫过于曹操了。

    二、解题:

    1、关于曹操:

    ①由学生先说他们心目中之曹操

    ②教师补充介绍(结合课件,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区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短歌行》走近曹操,体会他深沉的感情。

    2、短歌行: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投影展示)

    三、全诗整体赏析:

    1、学生反复诵读,读懂字词,了解大意,不懂的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2、学生谈对本诗的初步体会,互相交流,然后发言。

    重点理解

    教师(提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投影展示)

    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及史实进行简析(不再单独介绍创作背景,把它融入到诗歌的理解中去):

    关于「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及创作背景,历来有不同的解释。通常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歌当作于赤壁之战以后,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的障碍,因此,他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所以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感慨。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结合课件具体赏析:

    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通过诵读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情感。

    四、总结:

    全诗以“忧”字贯穿始终,人生苦短之感慨、人生忧多乐少之喟叹:曹操之忧,亦是永恒、普遍之忧;渴求贤才、功业未建之忧:曹操作为政治家个人之忧。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篇二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鉴赏诗歌。

    2、难点: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

    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 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 结构:

    感叹人生短暂

    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

    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五、练习

    运用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方法,来鉴赏下面一首诗歌:

    落 日怅望

    [唐]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六、研究性作业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曹操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大奸臣、大枭雄,在《三国演义》中,他因嫉妒杨修的才能而杀之,但他也曾赤脚迎接许攸。有一句俗语叫做文如其人,现在我们学习了他的三首诗歌,再结合你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请你客观地评价他。并写成文章,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 操

    感叹人生短暂

    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教学重难点 篇三

    教学重点:

    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短歌行》教案大全 篇四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生分析】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

    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为田间小路。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用为虚词以。存,恤问也。——《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主语是谁?枉为屈就,常可用枉临枉驾。能用在自己身上吗?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所以主语是别人。问候的对象就是我。相在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动作一方我。例如: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⑧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阔”为分离。现代汉语中有阔别家乡三十载之说。“契”为聚合之意。此处用为偏义复词,强调契意,聚合。此处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此句中厌何解?厌为满足,准确吗?请同学们对照课后注释,认真体会厌和辞之间的关联?结合典故,可知厌为辞意,指推辞,推却,嫌弃。完整义理解应为山不厌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此处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决,同时总结揣摩诗意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疑问,多媒体展现成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从修辞、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从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活动二、体会诗人情感。

    1、对词句疑难的推敲,帮助我们完成了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揣摩诗意。下面我们进入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体会诗人情感。

    首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完成以下任务。思考,在我们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动笔划出直接体现出这种情感的诗句。

    同学们找到那个词了吗?我们一起读出来,忧。好,请一位同学把直接体现“忧”的诗句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忧的是什么?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般四言诗,以几句为相对较为完整的表意单位?两句。所以我们读时应读六句。)

    教师明确:忧的是人生短暂,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果落实将这种忧的情感,落实到词上,那些词体现了人生短暂之忧?

    几何,朝露,苦多,难忘。老师简单划分一下这四个词。前三个词是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我们叫情语;后一个词,表现形象或物象,我们叫景语。

    这里用朝露来表现人生短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在古典诗歌中我们给它一个专有名称,比,以彼物比此物。

    教师总结:酒与情感紧密相连,高兴时酒可助兴,悲伤时酒可遣怀。酒的浓烈展示着情感的厚度。对酒当歌,抒发人生短暂的忧苦,一杯酒就把曹操忧苦的心境表现的更加厚重深沉。

    那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这六句诗?教师评价,突出慷慨悲凉的特点。

    2、诗人还忧什么?忧贤才难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意为人才,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难求的忧思。明月一定喻指人才吗?明月是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忧的诗句?

    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乡,思国,思故友,思情人,表孤独的。为何在这里,一定就是喻指人才,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

    教师明确: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下文中枉用相存的是贤才。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的忧思。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意象具有多义性,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放到诗歌整体中去把握。

    同时,同学们再来审视一下,曹操对贤才的情感可谓极其充沛:有对贤才的深切思念,有对贤才到来的欣喜和礼待,同时也有对贤才难求的忧思。在这里该如何把握呢?哪种情感才是曹操对贤才的主要情感呢?

    教师明确:现实中贤才难得,所以忧是主要情感。因为难得,忧思难以排解,所以才会在想象中展现人才到来的情景,表达自己的喜悦。这是对忧的情绪的一种反向延伸。由此就将曹操渴求贤才的心情表现的充分。

    哪个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的中间十六句,注意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情语和景语。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悠悠,但为,沉吟,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久恩。表现形象的词: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明明如月,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3、一般来说,忧的情感让人情绪低落,为何同学们在自由诵读的时候,却声音洪亮,情绪昂扬呢?这首诗还表达了曹操心中的什么?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贤能的人才都归附我,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天下归顺。与这种统一天下的壮志相连的是曹操广纳贤才的胸襟,那两个意象能体现这种胸襟?山和海。山容万物,海纳百川,这种壮景把壮志表现的淋漓尽致。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此处还有一个人的形象和曹操联系在一起,他是谁?周公。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曹操什么特点?表现出曹操要以礼来待贤才,展现了他为天下操劳,鞠躬尽瘁的能臣形象。

    哪个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将这四句诗诵读一下?教师点评,突出气魄。

    4、这里还有同学们值得探究的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种景象有什么特点?这里曹操在表现什么?

    教师明确:景象特点,表现一种彷徨可依的处境。这是谁的处境?①贤士。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表现贤才无明主可择时的彷徨无依,和后文展现的广纳天下贤才的气魄,遥相呼应。表现出曹操对贤才的关切,更能激起贤才的投奔之情。②一般百姓心境。战争乱离,百姓彷徨无依。曹操渴望挽狂澜于既倒,招纳贤才,统一天下。这里是对曹操统一壮志的形象的进一步丰富和衬托,揭示出他统一天下的目的是挽救苍生。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诗卒章显志。正是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会想到人生短暂,更应当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业。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

    教师明确,到此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就完成了,那位同学能为大家将全诗有感情的诵读一下。教师评价,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将感情放在那些最能体现的情语和景语上。

    5、教师总结:人生不满百,长存千岁忧。我们忧青春已逝,时光短暂;我们忧生老疾病,亲友故去;我们忧年青时学业未成,中年时家庭事业不顺利;但这些忧不足以让我们徒然喟叹,只要有壮志雄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呢?请同学们齐声将课文诵读一遍,在同学们的诵读中,我们结束了课堂的教学,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大课堂中有大收获。

    活动三、自我体验

    多媒体展现课下作业:

    1、对酒当歌,“当”解释为“对着”,“当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听歌,一是唱歌。“当”也可解释为应当,“当歌”就是应当放歌。请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究其意。

    2、以“少年壮志不言愁”写一篇命题作文

    3、以“我与贤才”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

    讲解、点拨、诵读、讨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忧的解脱”)

    三、探究主旨

    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

    (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

    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再次压缩成一句:

    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

    四、个性解读

    1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

    2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①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

    (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②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

    师生新解:

    (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似短似连的结构,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

    (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

    (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

    ③学生尝试评价本诗与诗中的曹操简介曹操概况

    (幻灯演示:目前学界对曹诗歌的权威评价,学生齐读学界评价)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朗诵: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诉宏愿展文才武韬乃一代英豪)

    五、练习巩固

    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很值得欣赏(见下表归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角度加以鉴赏(字数100字以内)背诵这首诗歌

    短歌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为田间小路。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用为虚词以。存,恤问也。——《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主语是谁?枉为屈就,常可用枉临枉驾。能用在自己身上吗?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所以主语是别人。问候的对象就是我。相在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动作一方我。例如: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⑧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阔”为分离。现代汉语中有阔别家乡三十载之说。“契”为聚合之意。此处用为偏义复词,强调契意,聚合。此处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此句中厌何解?厌为满足,准确吗?请同学们对照课后注释,认真体会厌和辞之间的关联?结合典故,可知厌为辞意,指推辞,推却,嫌弃。完整义理解应为山不厌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此处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决,同时总结揣摩诗意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疑问,多媒体展现成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从修辞、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从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活动二、体会诗人情感。

    1、对词句疑难的推敲,帮助我们完成了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揣摩诗意。下面我们进入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体会诗人情感。

    首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完成以下任务。思考,在我们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动笔划出直接体现出这种情感的诗句。

    ① 同学们找到那个词了吗?我们一起读出来,忧。好,请一位同学把直接体现“忧”的诗句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忧的是什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② 教师明确:忧的是人生短暂,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③ 如果落实将这种忧的情感,落实到词上,那些词体现了人生短暂之忧?几何,朝露,苦多,难忘。老师简单划分一下这四个词。前三个词是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我们叫情语;后一个词,表现形象或物象,我们叫景语。

    ④ 这里用朝露来表现人生短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在古典诗歌中我们给它一个专有名称,比,以彼物比此物。

    教师总结:酒与情感紧密相连,高兴时酒可助兴,悲伤时酒可遣怀。酒的浓烈展示着情感的厚度。对酒当歌,抒发人生短暂的忧苦,一杯酒就把曹操忧苦的心境表现的更加厚重深沉。

    那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这六句诗?教师评价,突出慷慨悲凉的特点。

    2、诗人还忧什么?忧贤才难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意为人才,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难求的忧思。明月一定喻指人才吗?明月是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忧的诗句?

    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乡,思国,思故友,思情人,表孤独的。为何在这里,一定就是喻指人才,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

    教师明确: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下文中枉用相存的是贤才。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的忧思。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意象具有多义性,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放到诗歌整体中去把握。

    同时,同学们再来审视一下,曹操对贤才的情感可谓极其充沛:有对贤才的深切思念,有对贤才到来的欣喜和礼待,同时也有对贤才难求的忧思。在这里该如何把握呢?哪种情感才是曹操对贤才的主要情感呢?

    教师明确:现实中贤才难得,所以忧是主要情感。因为难得,忧思难以排解,所以才会在想象中展现人才到来的情景,表达自己的喜悦。这是对忧的情绪的一种反向延伸。由此就将曹操渴求贤才的心情表现的充分。

    哪个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的中间十六句,注意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情语和景语。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悠悠,但为,沉吟,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久恩。表现形象的词: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明明如月,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3、一般来说,忧的情感让人情绪低落,为何同学们在自由诵读的时候,却声音洪亮,情绪昂扬呢?这首诗还表达了曹操心中的什么?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贤能的人才都归附我,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天下归顺。与这种统一天下的壮志相连的是曹操广纳贤才的胸襟,那两个意象能体现这种胸襟?山和海。山容万物,海纳百川,这种壮景把壮志表现的淋漓尽致。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此处还有一个人的形象和曹操联系在一起,他是谁?周公。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曹操什么特点?表现出曹操要以礼来待贤才,展现了他为天下操劳,鞠躬尽瘁的能臣形象。

    哪个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将这四句诗诵读一下?教师点评,突出气魄。

    4、这里还有同学们值得探究的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种景象有什么特点?这里曹操在表现什么?

    教师明确:景象特点,表现一种彷徨可依的处境。这是谁的处境?

    ①贤士。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表现贤才无明主可择时的彷徨无依,和后文展现的广纳天下贤才的气魄,遥相呼应。表现出曹操对贤才的关切,更能激起贤才的投奔之情。

    ②一般百姓心境。战争乱离,百姓彷徨无依。曹操渴望挽狂澜于既倒,招纳贤才,统一天下。这里是对曹操统一壮志的形象的进一步丰富和衬托,揭示出他统一天下的目的是挽救苍生。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诗卒章显志。正是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会想到人生短暂,更应当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业。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

    教师明确,到此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就完成了,那位同学能为大家将全诗有感情的诵读一下。教师评价,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将感情放在那些最能体现的情语和景语上。

    5、教师总结:人生不满百,长存千岁忧。我们忧青春已逝,时光短暂;我们忧生老疾病,亲友故去;我们忧年青时学业未成,中年时家庭事业不顺利;但这些忧不足以让我们徒然喟叹,只要有壮志雄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呢?请同学们齐声将课文诵读一遍,在同学们的诵读中,我们结束了课堂的教学,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大课堂中有大收获。

    活动三、自我体验

    多媒体展现课下作业:

    1、对酒当歌,“当”解释为“对着”,“当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听歌,一是唱歌。“当”也可解释为应当,“当歌”就是应当放歌。请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究其意。

    2、以“少年壮志不言愁”写一篇命题作文

    3、以“我与贤才”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

    三、教学反思:xxx

    短歌行教案 篇八

    教学过程:

    1、导入语:历史上的每一个著名人物都有人去评判,当然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作者,有的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的人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这个人确实是集英雄、奸雄、枭雄于一身,一个雄视古今的人物,同学们他是谁啊?(曹操)对!这个人就是曹操,在我们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另一部作品《短歌行》,来看看曹操的人才观是怎样的。

    板书:短歌行曹操

    2、作者:说起曹操,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也学过他的作品,那么就请同学来说一说曹操,好!同学们说的很对,说明老师以前讲的没有白讲,老师在明确一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品:《龟虽寿》、《观沧海》。

    3、背景:而我们今天所学的《短歌行》这首诗是写于建安十三年,当时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在赤壁之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向南飞鸣而去,曹操由此创作了《短歌行》。

    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读一读这首诗,明确字音并感受一下这首诗,哪位同学来读一下。首先我们来看标题《短歌行》,汉乐府的曲调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四字句就称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

    我们来齐读一遍古诗,短歌行1、2

    我们读完了这首是,我们能体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我想问同学们,我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忧。文中直接表现“忧”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诗句分析思考曹操在“忧”什么?

    1)“对酒……去日苦多”译。引导

    明确:忧人生苦短,功业未成

    人生苦短,人生就如同朝露一样易逝(比喻)

    诗人只有借着杯中之酒来消愁解愁绪,那么我想问同学们,就真的能为诗人消愁么?

    不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那么什么才能真正消解诗人的愁绪啊

    人才,我们接着看

    2)青……笙

    忧人才难得,贤才难得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有贤才的辅助,曹操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慕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表姑娘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曹操将此句嫁接到这里,实际上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之情,运用了“用典”这一艺术手法

    用典:指在诗句中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任的成句,故事

    作用:言简意丰,以少胜多,富有书卷气

    3)“呦呦鹿鸣……鼓瑟吹笙”这一句诗人又假设人才如果来了,自己将热烈欢迎的场景

    好,我们同学齐读第一节,注意读出“忧”的情感。

    第二章的一开始诗人看到了明月,不由的“忧”从中来

    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经时讲过,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诗人在此处用明月比喻品行高洁的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之心,那么请问:为什么曹操如此渴求人才

    思考半分钟

    案:前面我们说到时间的流逝使曹操充满了紧迫感,但真正忧的并不仅仅是岁月的流逝,曹操知道时不待我,靠自己的个人努力是难以实现心中的“治世之梦”,所以要依靠人才,但人才如天上的月亮一样难求,所以曹操才会在这个问题上苦苦追求。

    而接下来的四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是诗人想象贤才归来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如《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

    “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

    “契阔”久别重逢。“”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

    这四句是: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人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忧思不绝,仰慕贤才。

    最后八句同样运用了比兴和用典的手法

    先用比兴的手法,“乌鸦”比喻“贤才”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接着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对贤才抱着来者不拒的态度,最大限度的接纳贤才,并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的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点拨学生注意,是人情感的变化)贤才择主,天下归心

    齐读整首诗

    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他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当中,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表达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本诗。


    [曹操《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最新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78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初三班主任工作总结第一学期包括工作亮点]初三班主任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