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 篇一: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和力量?

    大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要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大学阶段是人生航程的重要港湾,你是由此将人生之帆驶进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太平海还是被卷入危机四起的旋涡,关键在于你自己。大学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自由期”,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大学生还存在着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观念,因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完善。为此我们必须抛弃这种不科学的观点,努力学好各种知识,全面的发展自已,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大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次是科学规划自已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在对未来的规划上,既要追求自已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认识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首先应科学全面地分析自身特点,加强对自身弱势方面的提高,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其次根据自已的职

    业理想和社会需要规划自已的未来,使自已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得以最高效的发挥。

    大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培养健全自已的人格。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一个高尚、宽容、有志、有为、坚定、真诚、虚心、慷慨、勇为、勤奋的人。

    大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理论的同时应该自觉、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的变化。无论是理工类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类的学生,都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进程中的变化。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纵深发展,社会正处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凸现的时期,大学生更应该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认真地、理性地探讨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发展态势和解决办法,为社会献计献策。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党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我们要时刻铭记;我是一名大学生,无愧于大学生的称号;我们是当代大学生,无愧于社会对我们的期待。

    篇二: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精深,它主要包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协调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要注意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

    纵观上述,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与人的发展、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经济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的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全面性执政理念,是贯穿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准则和指南,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不例外,同样接受它的指导和规范。

    那么,地方人大如何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这是摆在每位人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要坚持突出“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从本地和本职职能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国家的战略发展机遇,根据快速发展的需要,开展好人大各项工作。并切实围绕“振兴经济”的角度,积极发挥好人大的职能作用。

    二、要积极更新、树立好“三种观念”。一是全面发展的观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全面发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从自身的职能出发,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从人大的职能素质来看,不能满足于抓几个具体事项,要从宏观的角度,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在创造民主政治环境、社会主义的法制环境等方面多下功夫,见大成效。主要着力点应放在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上,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二是以人为本的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代表好、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代表人民行使好“四权”,即:“权为民所用,法为民所立,事为民所办,话为民所说”。努力做到人大监督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办的事情是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事,切实为实现好、代表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发挥作用。三是人民是发展主体的观念。人大代表生活、工作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人民群众之中,最了解群众在想什么?需要做什么?人大机关应当保持与全体代表经常而密切的联系,畅通民情上达的信息渠道,坚持政情通报制度和驻会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坚持经常深入下去走访代表,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决议更合民情、更顺民意。

    三、要与时俱进,全力抓好“三项创新”。一是制度创新。人大工作的原则性、程序性、法制性都很强,如果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职能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弄不好人大的权威就会受到损害。虽然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总结,大胆探索,制度建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全面地讲,仍很不完善。因此,一方面要对已建立的制度根据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修正完善;另一方面要对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缺位的制度要建立健全。如任期目标责任书、承诺公示制、民主考核制等等,通过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二是机制创新。机制创新已是人大目前一个刻不容缓为紧迫课题。如在人事任免中,对选举或任命干部要积极参与人事酝酿、考察、讨论、决定,对法律考试、审议述职报告、考察、讨论、投票表决等各个环节上,要严格把关,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在工作监督中,要改变柔性手段运用多,刚性手段运用少;对事监督多,对人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少等不良倾向,做到人大监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监督工作真正坚硬起来。

    三是方法创新。人大工作默守陈规地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陷入被动。要根据新形势的发展,注重在推陈出新上做章,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新形式、新方法。只有使人大工作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积极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健全。

    四、要注重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动力和支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统筹国内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的观点,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安排、全面做好人大各方面工作。如在常委会审议、视察、检查、调查等方面安排上,应当体现全面性,考虑到“三个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应注意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的内容;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应专门制定有关条例、办法或规定。与此同时,应不断地创造一些新方式、新做法,为人大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拓宽渠道,创造更多的机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pdf)

    近年来医患冲突频频发生,成为影响医院与和谐社会同步共振的不和谐音符。为什么引发频繁的医患冲突,虽有政府的、媒体的深层因素,但医患之间的直接冲突才是医院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做好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一个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1〕,而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正是医疗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举措。

    1 正确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医疗服务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讲,决定着患者的生死存亡。医患关系是伴随着医疗服务而诞生的,自从有了医疗服务活动,便产生了医患关系,不是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是紧张的医患关系。而医疗服务的目标、宗旨、质量和水平又是衡量医患关系的晴雨表。近来,北京、福建等地大医院相继出现因医患矛盾升级而引发医生被伤害的恶性事件,湖南一些大医院也不时被患者围堵。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防范。医患之间关系紧张,对医对患都不利,但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因为患者不相信医务人员就很难配合检查和治疗,医务人员心理压力过大,胆子过小,会造成治疗中强调安全性而忽视彻底性的倾向,这不仅会使患者一个病需分几次治疗,甚至长期难以治愈,同时也使医学难以发展。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战胜疾病、减少痛苦、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必须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

    2 正确估计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从总体上看,医患关系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大的和谐之中存在小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但我们绝对不可忽视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全国每年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人次达20多亿,即使我们做到99%和谐,只有1%不和谐,也有2000万人次,绝不是小数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表明,2004年全国消费者对医疗和药品的投诉共计17246件,比上年增加了3891件,增幅近3成。医疗纠纷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引

    起了卫生界、法律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医疗纠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里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和人为因素。

    2.1 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患者权力意识的增强,如知情同意权、择医权、隐私权等,而卫生立法滞后,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其二是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3〕。我国不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医患双方有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不会直接找医院、找医生个人,他们只需要请律师同法院和保险公司交涉即可,有效地避免了医患双方正面冲突的产生;其三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比如“医疗事故”的概念,目前在医疗系统和法院之间仍有严重的理解歧义。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是否应该实行目前仍存在争议,由于医患纠纷处理法规的分歧和争议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其四是对医疗费用上涨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个人承担医疗费用压力加大不满意增多;其五是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纠纷逐渐减少和寻求法律手段解决纠纷逐渐增多,其中并不乏超高额赔偿案例,起了相当的导向作用。

    2.2 来自医院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医疗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误诊误治等;其二是行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如“红包”现象、药品回扣问题等;其三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如某些大医院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等;其四是医务人员只注重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用语不当,造成患者误解;其五是部分医院经营思想偏差,由于客观上存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在两个效益上更注意经济效益,特别是科室经济独立核算后,科室自负盈亏,只能打经济算盘,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3 来自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有时也是医疗冲突的主要挑起者。主要表现在:(1)有些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无视医疗工作是高技术、高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一门科学;

    (2)特异体质、合并症、并发症导致医疗意外的发生;(3)极少数患者不配合治疗,以致延误治疗;(4)个别人想通过医疗纠纷借机谋财;(5)存在不信任心理:有些患者希望老资格医生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满足就认定是年轻医生造成的,从而发生纠纷。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和对策医患关系成因比较复杂,涉及各个方面,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转变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促进和实现和谐社会构想的重要一环,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媒体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3.1 政府、媒体、社会方面

    3.1.1 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体制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比如,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迫使医院自我经营和发展,“以药养医”的政策造成看病贵;同时,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行业相对垄断的局面,又造成了看病难的问题。因此,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篇三:如何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党的十七大战略决策的科学发展观,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又一重大举措,如何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摆在我们营口港人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任。新时代的营口港人,更需要把这看似宏观的理论在实践中去加以贯彻和落

    实,以实际行动,发挥号手精神,为党的政策鼓与呼,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倡导公平与和谐,最终才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节约资源,痛斥浪费等等,这都是在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作为营口港的一个基层干部参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研讨与学习,我觉得基本要做到“四个必须”,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以最便捷的手段、最有效的措施、最高效的效益在本职工作上多出成绩。

    第一,必须讲学习。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非学无以立德。”要如何去加强自身学习,如何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去站到时代的最前沿摇旗呐喊,如何提高业务与思想道德素质等诸多问题,我想用切身的例子来说说为什么要特别注重讲学习。一个例子是:我99年毕业进入到营口港,从一名门机司机做起通过三年学习我成为了一个合格的门机司机,后来我由一名门机司机成为了一名技术员通过六年的学习实践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技术员,现在我又成为了一名基层的管理者,想这一切,都跟“学习”二字离不开!何况,现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流动、竞争、淘汰机制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已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然趋势,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会选择强者。我们每个人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讲学习,特别是向实践学习,向源于实践的先进科学发展观学习。记得刚到工作岗位上时老师傅就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经验”,当时心里还很不服气,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经验不过就是实践的积累,实践就是学习。

    第二,必须肯干事。其实,所谓的干事,并不是说要求自己要干多少大事,干成多少大事,而是能做一些具体实在的事情,科学发展观不是纯意义上的理论研究,而是将其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与发挥,由此及彼、由彼及他,具体表现在:一要认真结合实际,真抓实干。要知道,科学发展不是纸上谈兵,新闻工作者要扎扎实实做事,不搞花架子。要善于从小事做起,真抓实干,把小事做出特色。譬如每天起床后的折被子、扫屋子;办公室来了客人搞接待时的每一次端茶倒水,还有每一次接打电话,收发传真、整理资料都当作工作中的一部分,认真对待并把它做好;认真学习港口业务知识,对待事情要善始善终的求实、务实并作妥善处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做到最好。二要发扬吃苦精神,甘于奉献。有时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差且时间无规律,但是,我们却不能挑肥拣瘦,事事讲条件、提要求,相反,却要吃苦、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把吃苦看作是一种荣耀、一种自豪,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始终保持勤勉苦干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甘于奉献。三要仔细研究,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伴随时代脉搏跳动的音符,它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而演绎无穷的划时代引领功效,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干什么样的伟业,科学发展,都具有前瞻的指导意义!我们常常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实干、苦干加巧干之外,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用科学来武装头脑,尊重和依靠科学,不盲目、不蛮干,讲方法、讲技巧,力求使每一件事都要有科学依据,都能够经得起科学和实践

    的检验,并且把实干、苦干和巧干很好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遵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三,必须求细致。“泰山不拒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常说不仅要讲求数量,还要有质量,不能光有吃苦的精神,还要让这苦吃得值,那就是干事的时候要细致、细心,作风要严谨。

    同样,科学发展观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本身具有较强的客观性、逻辑性,紧密性和不可分割性,研讨和学习时理应求细致,掌握其要旨。

    第四,必须顾大局。哲学上说,局部服从整体,整体遵从全局,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具有超前意识,事事以大局为重。科学发展观要求总揽全局,和谐共存共谋发展,所以要依据理念,搞好团结,表现在:工作上讲团结,求上进,摆正自身位置,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讲分工、又讲协作,做到服从不盲从,补台不拆台,“合唱”不“独唱”、到位不越位,从团结中得到力量,从合作中找到方法,从集体中获取快乐,努力形成最大合力;生活上坦诚相待,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计较,做到思想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有话说在当面,有缺点予以帮助、有长处诚心学习、有进步相互激励,营造人人心情舒畅、团结奋进的和谐氛围,这就是科学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并不是高深得脱离现实生活的玄乎理论,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遵从客观事物发展的各种规律,要

    学好它、理解它、掌握它并运用它,务必需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仅要注重其理论的研究,更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76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