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免费论文 >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 篇一: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论文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221602044

    日期:

    结课论文 服装设计与工程 12级专升本1班 张丹 2012.12.28

    一、 目的及概述

    二、大学生缺乏公民素质的主要表现

    1.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治意识

    2.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法治意识

    3.缺乏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4.人文素质教育缺失

    三、大学生公民素质欠缺的原因

    (一)臣民意识的影响

    (二)权利意识的淡薄

    (三)公民教育的滞后

    (五)法制不健全

    (四)社会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培养应采取的具体措施1.培养公民的科学理性精神。

    2.着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五.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

    (1)民主意识。

    (2)平等意识。

    (3)权利义务意识。

    (4)法治主体意识。

    (5)政治参与意识。

    (6)全球意识。

    浅谈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一、 目的及概述

    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其公民素质教育事关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甚至社会安全。但在中国传统教育形势下,教育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而忽略了身心素质教育,从而出现了马加爵、“我爸是李刚”等社会现象,违纪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公民素质是指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如何认知其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的深刻反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加强,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国内外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内涵也会不断地丰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塑造国家合格公民, 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切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国家时教育的塞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建设需要由具备相应素质的公民来实现。

    论文中主要分析了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已经缺乏公民素质的原因,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

    二、大学生缺乏公民素质的主要表现

    1.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治意识

    市场经济在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同时,社会主义的道德信仰也受到市场经济中物质利益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原来建立的计划经济基础上的道德伦理,正在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公平正义、规范诚信等道德与伦理建设滞后。特别是当失信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要大于由此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时,更促使市场主体作出逆向选择,完全背离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大学生对社会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也容易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公德意识,甚至做出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因此,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这一外在内容相配合,构建人们内心的精神和谐秩序即社会主义道德信仰是建设和谐社会更高层次的精神动力。

    2.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法治意识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反复强调崇尚法律,服从法律对法治的作用。他写道:“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们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行法治”。然而在我国长久人治社会模式下,公民对法治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先天不足。加上公民所获取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并不系统,在处理涉法问题时,也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他们年轻气盛,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极易采取极端手段。

    3.缺乏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权利与义务本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但有一些大学生确立了权利观念为核心的意识之后,极力回避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主要体现为:强烈要求获得个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同时极力回避或逃脱个人对他人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割裂开来,偏重对个人利益的保护,过多地要求国家、社会、他人为其实现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条件和加以保障。于是,很可能在实现自己的权利过程中侵犯着别人的权利。正如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动机和集体要求之间的关系”。

    4.人文素质教育缺失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文科学的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亲身实践和环境熏陶等途径,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相应方面。其核心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传统与文化教育,科技与社会教育,政治、法律、经济基础知识教育,文史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与人格教育等。

    三、大学生公民素质欠缺的原因

    (一)臣民意识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基本政体形态是君主专制,维护皇帝的权力、地位和尊严,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乃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法律制度的出发点。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也被皇权的绝对神圣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废法,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官僚体制,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适应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臣民意识。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都是昙花一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权观念、自由与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念统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抛弃,而许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长制、特权思想、臣民意识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极其淡薄。这主要是由于:1.客观上由于自然经济、宗法家族和集权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存在形式,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与之相联系的权利、自由、平等等观念无法正常发育与成长。这是传统社会民众缺乏权利意识的客观原因。2.主观上由于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义轻利。受其影响,时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于言利,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居然会因打官司有贪利嫌而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就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意识和行为。

    (三)公民教育的滞后

    市场经济的发展证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没有及时转变思路。转变到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上来。这也是导致公民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公民意识的形成起着抑制作用。

    (五)法制不健全

    当前社会的法律体制不健全,很多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同时,法律的不健全也导致公民对法律理解的浅显,从而更难进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样的恶性循环,表现在公民意识上,就是公民意识的薄弱。

    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培养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培养公民的科学理性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的个胜化社会。复杂复杂的现代社会对分辨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要求较之传统社会要高得多,一个人如果缺少这种能力,哪怕再善良,也无法履行对于社会的种种义务。康德说过:“无规则即是无理性”,从辩证法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无理胜即是无规则”,在一个理性缺失的度里,规则的普遍运行只能是一种奢望。理性的实质是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根据。和谐社会的困境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重情感轻规则的价值取向。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分化和社会重组正在向纵深发展,尽

    管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广大基层社会成员在圈子社会中依赖亲缘等关系开展社会交往的习惯并未真正改变。西方人有一套对所有的人都适用的行为准则。

    中国人则本能地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之已有固定关系的,另一类则是与之没有固定关系的。这些关系就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把中国人紧紧串连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理性素质不高,会表现为行为散漫、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无法遵守纪律,因而导致其行为缺乏应有的可预见性、可协调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讲究私德、轻视普遍规则的国家来说,如果教育公民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一视同仁、公私分明,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

    2.着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借鉴国际上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一流大学的形成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功能。综观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它们不仅以公认的自然科学成果引领世界科研,而且均拥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例如:哈佛大学的哲学、法学,牛津大学的文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育学,耶鲁大学的政治学、法学,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等。在哈佛人看来.,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专家。

    具体而言,哈佛的教改有四大目标: (1)培养全球性的公民;(2)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4)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品,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哈佛课程因此求广不求深。一个重要理由是,大学要为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作实际的准备,而不仅仅是提供专业知识。

    为此,要进行两方面的探索。其一,加强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尊重人、关爱人,讲诚信、讲奉献,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把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精华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中国国情,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特征,结合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开展多种有效的宣传教育。其二,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这就要努力做到两个“充分发挥”,即: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解答好“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和根本问题。

    五.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民主意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应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树立起“人民主权”的意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视、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

    (2)平等意识。平等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平等、政治平等、人格平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公民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平等意识,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求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扶助病弱残疾人等。

    (3)权利义务意识。权利问题是现代文明的中心议题,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是现代文明中的重要观念,也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中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公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公民树立义务观念,有利于形成维护法律秩序和法律尊严的良好素质,同时养成对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法治主体意识。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只有树立起法治主体的意识,才能激发起参与法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公民只有树立起法治主体意识,才能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因为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维护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权威。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制度,依法办事,实质上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办事。

    (5)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有序的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是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也是衡量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最主要的标准之

    一。公民的参与意识越普遍、越自觉,参与的行为越广泛、越深人,政治文明就越进步。

    篇二: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应重视的几点思考

    摘 要:当代大学生中很多人的高中基础知识薄弱,延用精英教育时期的授课方式,对他们的知识增长和创新能力培养都不利。本文提出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弱;发散思维能力欠缺;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进行了解和补救,以利教学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审题 发散思维 知识点 了解 补救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53-01

    我国的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这一变化,相对精英教育时期而言,大一学生中的很多人高中基础知识相对显得薄弱。主要表现为:审题能力弱;发散思维能力欠缺;利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若教师忽视学生的这些不足,延用精英教育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不利。结果无庸讳言是毕业生素质低下。故特抛砖引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了解和补救

    1.1 对审题能力进行了解

    近年教学中发现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力差异较大,竟其因,这部分学生对教师上课提出来要解决或讨论的问题抓不住关键的字和词,不会用有关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表现是:若你玩笑样地问3+2-5×0=?方桌面砍下一只角还有几只角?审题能力弱的学生会毫不思索地回答前一个问结果为零、后一个问结果为叁只。显然第一个问的答案是错的,而后一个问的答案就不能一概而论

    篇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通过进行针对性课程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成大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加强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时代需求正在逐渐改变人才素质的观念,围绕知识经济的准劳动者——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展开,变革的核心是在更高的普及教育程度的基础上关注人文素质教育,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想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中国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历史学家张岂之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有如下概括:一是人文化成一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二是刚柔相济一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三是究天人之际一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四是厚德载物一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五是和而不同一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六是经世致用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等。我们现在所谈的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古典的人文教育,作为一个现代人,其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形成,不仅仅要从传统文化中吸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50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人物形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