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免费论文 > 申论文章的立意
  • 申论文章的立意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申论文章的立意
  •   申论文章的立意

      “文以意为主”。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这是写文章的第一步。在申论写作中,立意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把握立意的内涵、立意的要求、立意的技巧。

      一、立意的内涵

      立意,通俗地说,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即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好的立意,不仅需要正确,而且应当新颖、精巧、深刻。要做到这一点,根本问题在于写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其感知新事物的观察力,当然也需要把握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立意,在申论写作实践中,要求考生要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写作,这就要判断问题的性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影响、作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然后就提出的对策或从限定的角度进行论证,这就决定了论点必然是散的,即总论点统率下的各个分论点。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核心论点。它类似于人的大脑中枢,不仅决定着文章思想的走向和事理逻辑的脉络,也决定着文章的标题、结构、布局、语言、修辞和论证方法等。也就是说,有了什么主题,就决定了要采取什么样的写法。立意,确定了主题,文章就有了写作的主线。

      在申论应试中,不管申论的答案是什么形式,所需文字是多是少,其内容要点必须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或论点。正是这个主题,统率着全篇。我们要表达几层意思,每层意思怎样表达,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哪个材料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论点,等等,都需要立意来统率、约束和限定,围绕主题进行安排。立意准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立意的原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应试实践中,考生必须做到三个联系:一是把相关理论、相关政策同申论试题给定资料所反映的现象相联系,二是同客观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三是同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认真地把握了这一原则,才能针对试题要求,认真思考,深刻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合理见解。

      二、立意的要求

      1.单一性。在申论作答中,一个答案只能针对一个问题。一段论述、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论点。总论点下可以有分论点,绝不可以有两个并列的主题和中心论点。

      立意必须集中,体现单一性。正如《艺概》中刘熙载所说:“主意要纯,一以贯摄。”就是说,要以单一论点统率全篇,从头至尾都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很明显,这样立意,主题集中,绝不存在跑题、离题的忧虑。

      其实,立意的单一,使写作者能够紧紧抓住申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不放,集中精力进行阐述或论证,不必为其他繁琐的枝节问题所干扰。在写作中,这种针对性极强、准确把握主要矛盾的做法不正是我们所积极提倡的吗?所以,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必须避免多头立论,为确保立意的单一性,准确鲜明地体现题意,增加论证的说服力,要尽量缩小论点的涵盖范围。

      2.正确性。立意正确,是申论文章的根本要求。要使文章的观点正确,就必须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全局来思考和判断问题,而不能带着偏私狭隘就事论事,不顾社会主流意志。

      要写出积极、健康的文章,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政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学会用正确的理论去处理身边的各种事情。

      当然,立意正确,还需要我们在应试实践中进行锻炼,从各种社会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真实的写作能力,驾驭各种写作技巧,使自己的文章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社会效果。

      3.新颖性。立意的新颖,是指观点新,有自己独到的观察角度和创造性见解。勿庸置疑,一篇有独到创意的文章,能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深刻的思想启迪,但是,这样的东西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出来的,它需要写作者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

      立意的新颖,直接体现写作者的创新意识。如果没有或者缺乏创新意识,那么文章的立意也不会新颖,写出的东西也只能是流于一般。非常清楚,这种创新意识恰恰能够反映出写作者不同常人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我们必须懂得,立意新颖受人青睐的文章,一是论题新,它所提出的论题针对性强,能够直接触及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反响强烈;二是角度新,其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寻常,而是别辟蹊径,从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中选择那些并不大为人注意的角度立题,自然让人感到新鲜有加,别有洞天;三是论据新,在文章中,一反老生常谈的旧调,选择新鲜生动的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论据,用新颖的事实说话,针砭时弊,对症下药,不仅能够吸引读者,还会使论题更加鲜明、深刻。

      4.预见性。好的文章立意要有预见性,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这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从而把握它的规律,逐步增加驾驭它的能力。写文章也是一样。其实,申论文章立意的预见性,是体现写作者对社会现象感知的敏锐性、对复杂事物认识的洞察力、对解决各种矛盾判断的前瞻性。

      面对社会中出现的林林总总的新的矛盾,能够做到不慌乱不紧张,而是认真分析、研究、探索、把握矛盾产生的原因、内在的规律、发展的趋势,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而并没有完全具备的能力。必须懂得,这种预见性,需要思考、需要判断、需要预测,这完全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使然。

      另外,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能够进行缜密的分析论证,进而做出科学性的预见,无疑是一种创新意识的生动体现。那么,这样的立意自然能够达到石破天惊的写作效果。

      三、立意的技巧

      1.寓理于事法。这种立意方法,就是采取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方法进行立意,使文章中描述的事物富有象征意义,蕴蓄着发人深思的哲理。在申论应试中,给定资料不乏社会生活中许许多多看似寻常的现象或事物,都可以挖掘其不为人注意的特点,寄寓以新意,赋予崭新的生命,写出不同凡响的佳作。比如,国考2011年申论(B卷),就完全可以通过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社会现象,引发出乡村教育缺失,导致无根文化的道理。2011年申论(A卷),则是让人们从黄河的变迁和治理中,看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顽强拼搏精神,懂得中华堀起和民族振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弘扬黄河精神。

      2.逆向思维法。这种立意方法,就是运用逆向思维从常规观点的反面进行立意的方法。与正常思维相反,从超出一般常理、一反传统观念的角度进行思维考虑问题,从相反的角度对人们的习惯认识进行超常的审视和理解,对原有的观点作出崭新的解释,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显然,这是一种开拓性立意思维,新的论点,自然能够产生不同凡响的写作效果。比如,国考2004年申论,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很多大城市都共同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发展或改革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常规的思维不外是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就发展立交道路和轨道交通进行立论。如果进行逆向思维,放弃现有的交通发展模式,倡导现代城市建设规划思路和无代步的出行方式,建立无交通工具的人居区域,以新型城市建设和生活方式来减轻交通压力。这样的立意一旦抛出,确能令人叹为观止。

      3.以小见大法。这种立意方法,就是叙述一个极其普通极其细小的事物或现象,由此阐发一个具有普通意义的重要道理的立意方法。这种方法,人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的评论中和申论考试中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吉林省招录公务员考试中,常以人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为给定资料。如2008年(甲卷)出租车司机自救基金(一元基金)的问题、2003年(B卷)治理城市非法小广告的问题,等等,都是在人们眼中极其普通的事情,但是,正是这为常人所并不十分关注的小事,成为有心人写作的最好由头,他们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通过这些细小的事物或现象,阐述一个为人们所愿意接受的道理。所谓“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正是要收到这样的效果。

      4.辩证求质法。这种立意方法,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透过现象揭示问题实质的立意方法。我们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上,而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只有学会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写申论文章也是一样,要透过给定资料的表面现象,用辩证思维进行思考,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比如2010年国考(A卷)海洋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进行辩证思维,就会发现,开发与保护是问题的两个方面,现实中传统的开发观念是不顾自然生态的破坏,掠夺式地进行开发。而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是以保护为前提,先保护而后开发,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认识到这一点,自然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这样的立意无疑会使文章鞭辟入里,高人一筹。

      5.引经据典法。这种立意方法,就是运用引经据典来提出中心论点的立意方法。引经据典,就是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名言名句、经典论述等等。这种立意方法,在申论应试中很受人们的青睐。一是其最讲究论点的提出,不弯不曲,针对性强;二是其借经典彰显论点,可使文章更加雄辩有力;三是联系现实,针砭时弊,使寻常的道理得以提升,富有说服力;四是由事件或现象的某一角度入手,导出中心论点,使文思更显巧妙、自然、风趣。比如,国考2008年申论试题中,“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的命题作文,2007年国考申论试题中,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等等,均可利用这种立意方法进行思考。

      6.先抑后扬法。这种立意方法,就是对描述对象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进行立意。先抑后扬,抑,指按下、贬低;扬,指褒扬、抬高。“抑”和“扬”,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立意,不从褒扬处着笔,而先是从相反的贬抑处着笔。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使行文跌宕起伏,也能收到立意清新的效果,给人以神巧别致之感。行文波澜起伏,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自然会使主题更加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面的扬。抑,在前面只起铺垫作用。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具体的行文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揣摩和体会。


    申论文章的立意》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58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申论应试中提出对策环节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