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免费论文 > 申论试卷中改错题的实践分析
  • 申论试卷中改错题的实践分析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申论试卷中改错题的实践分析
  •   申论试卷中改错题的实践分析

      在2008年与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申论试卷中都出现了改错题,这给申论试题增加了新的考点,无疑也增加了考试难度。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改错题的出现,使申论考试更贴近国家公务员现实工作的实际,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考核提供了新的途径。笔者从研究申论出发,感到改错题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故拟就改错题的实践分析和应对技巧谈一点浅显的看法,供考生参考。

      一、改错题的基本特点。通过阅读2008年与2009年申论试题的“给定资料”,我们会发现,改错题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内容上主要体现应对之策。2008年试题要求“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内容”进行修改,答复自然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回答的,这种回答就是应对之策。而2009年试题直接要求针对“四点对策”进行修改。可见,改错题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应对之策。二是文字上主要显现错乱无序。这种题型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旨)故意设错,有的内容笼统、措施空洞,有的以偏盖全、要点缺失,有的层次混乱、安排不当,有的语法错误、不合逻辑等等,试题的错点林林总总,纵横交错。三是考点上主要突出能力水平。试题考点隐蔽复杂,完全可以测出考生的各种能力和水平,如应变能力、把握政策的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等,在诸多能力中更能突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以上三点,归结起来,均是国家公务员日常修改各种文稿工作的生动复制。

      二、改错题的基本形式。到目前为止,改错题只有两种形式:一是修改文稿内容上的错误,如2008年试题的第五题;二是修改文稿内容和表述上的错误,如2009年试题的第三题中的第2题。

      三、改错题的解题实践。现在,我们将2008、2009年的改错试题抄录如下,因篇幅所限,恕不能详细展开,只能指出要点,简要解析。

      2008年申论第五题: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要求: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下面是答复意见初稿的基本内容:

      慎重考虑生态问题。力求对每条河、每个大坝的规划设计都慎重对待生态问题,严格按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做好环评报告,就每座大坝的生态问题,制订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区、国家生态功能区等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水电建设必须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在生态脆弱——生态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尤其不能走片面的资源开发道路。某些经济落后地区有资源优势,但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是否一定能够转化为地区的全面发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弄清。对以前那些资源开发规模上去了,但经济发展水平并未相应提高的案例要总结教训。单纯开发资源、输出资源的模式是不可取的。对资源输出的价格是否合理,资源开发的利润流向是否公平,以及地区经济结构方面的相关问题,都要在规划中给子高度重视。地区资源开发的规模上去了,老百姓却没有相应地富起来,这种情况不允许再发生。

      江河流域的资源开发,要从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着眼。要努力保护生态、文化的完整性。对这些地区的开发,国家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不搞盲目开发,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不给当地以可靠的未来。水电开发要强调以人为本,统一规划,综合平衡。要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益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慎重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开发方案的实施。

      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议、讨论,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可持续发展才是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重要的不是最后得出怎样的结论,而是该结论是否合法,是否是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得出来的——既然我们现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为依据。

      通过怒江大坝之争,我们高兴地看到,大坝虽然并未离我们而去,但自然奔涌的江河已流淌在更多人的心中。

      通读以上答复意见初稿的内容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中无非强调了两个问题,即慎重考虑生态问题和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但是,题中的答复这两点均存在一定的毛病。统观答复,并未针对怒江的开发所言,文中所讲适用于所有的江河开发,因而表明不了立场,难以服人。

      具体地说,“慎重考虑生态问题”,提法针对性不强,太原则、笼统,且重复。似可修改为:

      慎重考虑生态问题。在怒江建设水电站,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因水电工程建设遭到破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坚持先规划统筹,再合理开发建设的原则,确保工程安全、经济。认真分析和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污水、泥沙淤积等各种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置移民,千方百计解决移民就业和生计问题。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把水电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内容不充分,散乱,说服力不强。似可修改为:

      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要结合当地实际,改变片面的资源开发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有针对性的开发,坚决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要将资源开发转化为地区的全面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富裕。资源开发要从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着眼,努力保护生态、文化的完整性。要统一规划,综合平衡,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留当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适当的补偿。用资源开发的工程建设带动当地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2009年申论第三题中的第2题:某学术团体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粮食问题召开研讨会。在关于解决问题对策的讨论中,有人发表了“四点对策”。

      其一,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以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我国的粮食产量就不仅完全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可以保证出口。

      其二,建议科学地分配全球有限的粮食。近年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成生物燃料。当欧美一部分人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很多人正为如何填饱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要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科学地解决全球有限粮食合理分配的问题。

      其三,建议大力倡导粮食节约。据某市调查显示,该市饮食行业及单位食堂的就餐者,平均每人每天浪费大米14克,每天浪费大米多达7000公斤。如果在全国调查,粮食浪费一定是个惊人的数字。要厉行节约,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证。

      其四,建议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政策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在中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

      这“四点对策”,内容上、表述上都存在问题。请指出这份“对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明确指出存在哪些问题;写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包括写出需要补充的内容);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通读上面的“四点对策”,我们会发现,“四点对策”是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提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把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解决我国粮食问题进行缜密分析,找出错误之点,然后进行修改。

      具体地讲,“四点对策”中:第一点,内容上以偏盖全,表述上语言不确切;第二点,内容上偏离主旨,缺乏针对性,表述上混乱、不集中;第三点,内容上缺乏可行性,表述上语言拉杂、不准确;第四点,内容上片面强调一方,且目的不明确,表述上也不全面。似可修改如下:

      1、加大农业投入,保证粮食增产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中国特色之路。要保证耕地面积,制订惠农扶农政策,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调整农产品价格,保证粮价稳定。

      2、加快科技创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科技创新,限制生物能源的使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的农产品贸易体系。

      3、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倡节约粮食。把节约粮食作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粮食问题的专题活动,宣传和奖励节约,并利用“世界粮食日”等时机,进行节粮教育,把节约每一粒粮食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粮食危机。国际粮食组织和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要立足自己解决问题。建立有效、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地区性的粮食储备,以便应对危机和紧急调配。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研讨会,共同研讨粮食问题。


    申论试卷中改错题的实践分析》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59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申论试卷中改错题的应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