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考试教案 > 200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期...
  • 200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年7月国开(XX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208课程代码:02031考试及成绩:考试方式为闭卷、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填空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而___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宪政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____得以传播和沿袭。
    政治社会化
    3.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____,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人民团体
    4.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和复合制。
    单一制
    5.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仁政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公正
    二、选择题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全选)。A.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B.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C.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D.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2.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AD)。
    A.自由经济B.弱国家
    C.干预经济D.强国家
    3.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全选)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
    A.政府B.政党
    C.利益集团D.选民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全选)。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5.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B)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A.监督B.选举
    C.弹劾D.罢免
    6.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CD)。A.民主权B.财产权C.生存权D.自由权

    7.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西塞罗
    C.苏哥拉底D.亚里士多德
    8.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B)。
    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C.自由经济D.自由贸易
    9.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
    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C.政治经济研究D.政治法律研究
    10.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
    C.政党政治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三、名词解释
    1.政党:指的是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元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3.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四、简答题
    1.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申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良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2.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政治色彩浓厚;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4)治理方法单一。
    3.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5)排他性。
    五、论述题
    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第一,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第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往往迅速地落到受惠于国家现行经济政策的人或集团之手,同时社会上一些占有优势地位的人往往利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大发横财,而广大民众的财富即使有增长也是缓慢的。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的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实行分配制度变革只能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由于旧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各阶层利益的错综复杂,政府纵然有改变分配政策的决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感到力不从结果经常导致人们的不满,从而产生不稳定因素。
    第二,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改善的步伐时,
    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绝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步变化,一些人可能很快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另一些则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还有一些人甚至固守其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而政府权威的合法性由于很难将这种对立的观念统一起来,因此其合法性往往遭到质疑。思想激进的人们并不认可政府在现实的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妥协,主张实施彻底的变革。而思想保守的人们对传统的政治文化还保留着强烈的怀念,无法形成对新的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冲突难以避免。
    第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期望增长只有同经济增长同步趋进,才能实现社会满足。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在经济决策上的主观影响,使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时快时慢、时进时退的经济形势较难避免。于是,当出现如亨廷顿所预料的“期望与满足俱增,但满足的增速低于期望”,或“期望增大,但满足先增后减”的情形时,公众期望的普遍挫折感将可能爆发一场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不满的革命”,形成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众多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政治来实现其利益目标,而原有的政治体制无法容纳新的利益集团的参与。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第四,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第五,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都被谋求全球霸权或地区霸权的外部势力所打断。
    200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71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18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