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人教版]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优秀...
  •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人教版]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优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我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索交流中去发现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本质、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环节。

    第一环节:以两道应用题作为复习,分别包含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既对先前学习的定律作简单回顾,也体验了算法多样化。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巧妙地从生活购物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动手独立尝试计算出结果后互相交流,要求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这中间包含乘法分配律以及它的逆运算,学生在计算的同时感受采用不同算法带来的方便。与此同时,有些小朋友能从中发现规律,就利用这样的机会对猜想进行验证。在丰富的素材的积累上,以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乘法分配率,并用a、b、c来表示这个规律。

    第三环节:基础练习与巩固应用,本环节我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如:填空、判断正误,这可以加深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记忆;“看谁算得最快”组块练习,体会分配率计算的简便。

    最后,第四环节: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问题。有的同学说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有的同学说学会用乘法分配律了。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比如:除法中是否存在分配律等。这就是课堂的延伸,知识的延续,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很有价值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复习旧知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下正是植树节,以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算,然后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B、让一学生上黑板写。

    (4+2)×25 =6×25 =15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C 、师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吗?

    生:上黑板写。

    4×25+2×25

    =100+50

    = 15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题思路,与其他同学共享)

    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

    1、(4+2)×25=4×25+2×25

    2、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

    3、师适时引导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

    师: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乘法分配律师板书)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开课本齐读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师:课本上用符号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没有写完整,你能补充完整吗?(师巡视指导)

    师板书:(a+b)×c=a×c+b×c

    D、你能例举出类似的例子来吗?

    生:在练习本上写,然后师指名说一说。

    (由于前面学习交换律、结合律的时候都有这些环节,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很熟悉,放手让学生做。)

    E、师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让学生对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对比它们的异同,让学生说一说。

    (在这一章内容里学习了好几个运算定律,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让学生区别它们。)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第36页“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36)×64()

    2、师: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计算:101×13 40×65

    指名两生上黑板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13生乙:40×65

    =(100+1)×13 =40×(60+5)

    =100×13+1×13 =40×60+40×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可能当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巡视指导。)

    师:表扬鼓励学生。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新的运算定律?你会将它叙述一遍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六、说板书:乘法分配律

    (a+b)×c=a×c+b×c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往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回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位在: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回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熟悉。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熟悉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进步数学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题目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题目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主体图:春季里,同学们开展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需要解决的题目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即25×(4+2)=25×4+25×2。我将其首先呈现给学生,目的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题目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接着设计“悬念”,抛出四组题目,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况中来。先请学生猜想,而后验证,再请学生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研究中来。在编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看。接着,请同学在生活中寻找验证的方法,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激发学生希看获得成功的动机。通过实践、讨论,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内化。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欢快,自己动手编题、自己动脑探索,从数目关系变化的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发现!这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无疑是无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纵观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受到:认真钻研教材,深进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会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乘法分配律》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作一些分析: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二、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②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说教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说学法)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温故互查,复习旧知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计算题,怎样使计算简便?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可以较好把握教学起点,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

    二、创设情境,自学感悟(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

    (一)提出问题:这里共有多少块瓷砖?

    学生列式解答并汇报。4×9+6×9或(4+6)×9

    点拨(一)(4+6)×9=4×9+6×9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左边表示10个9,右边表示4个9加上6个9也是10个9。也就是说10个9可以分成4个9加上6个9。)学生会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同的解答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外在形式。】

    (二)、发现问题,引发猜想

    1.算一算、连一连。(课件出示)

    2×(11 + 9) 11×2 + 9×2 (20 + 4)×5 20×5 + 4×5 (3 + 2)×4 3×4 + 2×4 2,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板书的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点拨学生找出这几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规律的猜想奠定基础。

    点拨(二)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提出假设并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他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算一算、连一连、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充分讨论交流,充分认识这些算式的特点,为后面的猜想奠定基础。】

    三、举例验证,合作探究

    1、下面请每个同学写出一组具有这样规律的两个算式,进行计算,看看左右两边相不相等?

    2、汇报验证过程,进行归纳。

    (1)你写出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样验证的?(2)同桌交换验证。(引出课题:乘法分配律)(课件出示)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根据上面的字母表达式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想之后,通过举例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知识推理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总结规律,并记住规律。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1、判断正误

    2、填一填

    12+40)×3=()× 3 +()×3

    15×(40 + 8) = 15×()+ 15×()

    78×20+22×20=(+)×20

    3、简便计算

    点拨(三)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拓展题

    【设计意图: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通过连一连、填一填、算一算等形式,进一步巩固、理解乘法分配律,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回顾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乘法分配律的?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课即将结束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反思。一方面总结出知识要点即:乘法分配律。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总结出这一规律获得过程与方法,突现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数学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培养。】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传统的相遇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义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的分配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也确定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求平均数的教学时,利用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共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山东境内有哪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你知道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师简要介绍我国及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情况。(板书课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

    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青岛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入学生进入学习过程。】

    紧接着进入第二环节:

    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观察、猜想、比较、归纳、验证、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具体可分四步进行:

    1、解决问题

    师::"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就是求两辆车两小时行驶的。路程和。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借助课件或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后,师适当板书。一种思路是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公路的全长。110×2+90×2=400(千米)。一种是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和,再求2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10+90)×2=400(千米)

    2、观察猜想

    师: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师:根据前面所学的定律,结合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提出猜想。(110+90)×2和110×2+90×2可能相等。

    3、验证猜想:

    你们能想办法 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仿照(110+90)×2和110×2+90×2写算式。验证揭示了这些例子共同特点,就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和里的每一个加数……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

    4、用字母表示规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表示,师板书。

    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a+b)·c=a·c+b·c.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交流是怎么链接的,为什么这样链接?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第三题,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在小组内交流结果,说说错的原因并将错误的算式进行纠正。

    四、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评价一下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

    板书设计: 济青高速公路

    方法一 110×2+90×2=400

    方法二 (110+90)×2=400

    乘法分配律:(a+b)。c = a.c+b.c

    综观上述设计,在创设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通过猜想验证巩固规律 ——简单运用规律。我执教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已有两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了上述教学流程,并不断地充实、完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数学课堂"活"起来。通过这样精心的安排,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呈现了数学思维规律的探索过程。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资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资料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本事、比较本事和概括本事。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本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之后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可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本事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资料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本事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本事。

    (三)情感目标: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经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经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 X 8 25 X 4

    25 X 6 X 4 7 X 8 X 5 2 X 3 X 50

    课件设计能够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 40+4 )X 25 37 X 45+55 X 37

    68 X 32+68 X 68 ( 80+8 )X 125

    比赛的结果:教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会想:教师怎样你算得那么快?这 时 教师导入:刚才的比赛教师算得快,是因为教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明白吗?此时同学们必须很想明白,学生的求知欲望到达了高潮。教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 , 自学课本 64 · 65 页的资料。要求学生用 6 、 7 分钟的时光掌握学习目标中的资料。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我最大的潜能。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帮忙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梦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强记忆。

    教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头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我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必须会异常想把自我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这时就要为学生供给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我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测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头各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经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 X c = a X c+b X c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4-55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引领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会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主题图情境导入新课

    师:商场要进行大拍卖,王老师来到了商场,同学们看这副图,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导入:师:这么便宜,王老师决定买2件夹克衫和2条裤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一起来口头列式。

    (65+45)×2 65×2+45×2 —板书

    2.猜测验证: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猜想就要有验证,同学们来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汇报:计算结果是相等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相连。来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式两边都有65、45和2,一个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积,另一个式子是先求积,再求和等)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65+45)个2,不就是65个2加45个2吗?(师比划)

    4.师:假如老师要买的是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老师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尝试用两种方法完成,完成后简单交流)

    (32+45)×2 32×2+45×2 —板书

    师:(32+45)个2,就是32个2加45个2。(师比划)

    5.比较类推:

    师:这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呢?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呢?(强调计算结果)

    6.表达交流: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可以交流讨论。

    小结:如果用字母a 、b 、c来表示这三个数,这样的规律该怎么表示?

    (a+b)×c=a×c+b×c(师比划,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比划)

    7.揭题: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8.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还有什么话要说,请认真看:

    认识我——“乘法分配律” 我秉承着家传助人的美德,默默的为我的祖国——数学王国贡献着我的智慧。 有的同学还不是很认识我,告诉你们吧,我的职责范围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举个例子来说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这么认识我,你就错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告诉你,我的本事大着呢。我其实有很多的变身:

    不信,我变——9×7+8×7=(9+8)×7=56+63=119,这是我的逆应用,如果你觉得这样说着拗口,也可以说是反过来应用,呵呵。

    我再变——(9-8)×7=9×7-8×7=63-56=7 你看,我的本事多吧,为我喝彩吧! (摘自黄崇波老师的"博客,内容有修改。)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乘法分配律会变身,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判断正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分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3.“我最聪明”:括号中该填什么数字才能让计算更简便,填上后快速计算。

    ( )×( )+78×21

    4.平湖小学三、五、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年级 班级数 平均每班人数

    三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3 3 3

    464650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了青菜和萝卜,请聪明的你根据自己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课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将自己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笔记。

    2、课后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人教版]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54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语文《腊八粥》教案|《腊八粥》教案【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