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0-29 19:30:37
  • 移动端: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篇一:《笔算乘法》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圆圆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圆圆在书店看到一套《百科全书》非常喜欢。1套12本,每本24元,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买一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分析: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就是计算12个24元是多少,列出算式就是:24×12=?)

    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谁能来帮帮圆圆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你能用你学过得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每个算法:

    3、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首先,是相同数位对齐。

    ①计算时,我们先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相乘。即:24X2=48(师边说边盖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

    ②我们再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即24X10=240。

    (师盖住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说明: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只要把4写在十位上,把2写在百位上,就可以表示240了。这个0只是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擦去0)

    ③我们现在分别计算了24X2,24X10,那怎样才能表示出24X12的积呢?

    (把上面两个积相加)

    4、观看竖式:

    师再问:

    a、第一步表示什么的积?(24×2)

    b、第二步表示什么的积?(24×10)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4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c、第三步算的是什么?(48+240)

    5、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24×12时,第一步是用个位上的2与24相乘,第二步是用十位上的1与24相乘,第三步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

    师:也就是说圆圆买这套书要付288元。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的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活动:智力大比拼

    第一关:小车开到的哪儿停?

    (强调:第二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33×13= 21×34= 43×12=

    第三关:小马虎体检中心(仔细观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步骤:

    1、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第一个积。

    2、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得到第二个积,得到这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家庭作业:

    课本第47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篇二:《笔算乘法》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多次进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口算

    4×2+9= 7×5+5= 5×3+7=

    5×5+6= 6×9+8= 9×4+5=

    2、笔算

    58×7= 156×4= 253×5=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完成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拓展

    1、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2、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3、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梳理整合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57页

    篇三: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竖式计算:24×13=78×8=124×5=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 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篇四: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篇五:《笔算乘法》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看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6×24×220×340×2

    300×220×450+76+40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教学例1

    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第60页例1情境图)

    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大约共有多少支?

    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

    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画图等。

    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

    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

    也就是得36。

    方法二:画图

    3个长条共30个方格,再加上单个的6个共36个。

    方法三:连加。12+12+12=36。

    方法四:分解组合,先算10×3=30,再算2×3=6,然后算30+6=36。

    方法五:拆数。①9×3=27,3×3=9,27+9=36

    ②8×3=24,4×3=12,24+12=36

    ③7×3=21,5×3=15,21+15=36

    ④6×3=18,6×3=18,18+18=36

    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好理解,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三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四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比较麻烦。

    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

    教师板书并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上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

    进一步说明: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

    教师再次板书:

    12……因数

    ×3……因数

    36……积

    可以请学生再说一说乘的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今天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

    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篇六:笔算乘法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46页—47页例一、做一做和练习十第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学生在自主探究、寻找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二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解决两位数乘两位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口算铺垫,引入新课。

    师:在今天上课的一开始,请同学们来看黑板上这几道题,直接口算哪些题你会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题会算吗?(生:会)等于多少?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分别等于多少?第五题会算吗?(生回答)有的同学说会,有的同学说不会,没有全班通过我们给他打个问号。

    师:同学们来看,我们会做的这些题都是些什么题啊?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来观察我们不会做的题又有什么特点?

    师:不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会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来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得计算。

    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并列式14×12=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估算14乘12。

    师:同学们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师大约买了多少本吗?你是怎么想的?(找2个学生说)

    师:刚才我们估算出了12套书大约有多少本,那12套书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过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求出14乘12的准确积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把12分成10和2)

    (二)点子图演示分法和算法。

    师:我们把每一本书都看作是一个小圆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如果把你的想法在点子图上来表示出来,(课件演示)就是把12套书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点子图上画括号),2套是14×2=28,140+28=168。看来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他刚才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生口答)

    (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师:你们会像董老师这样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你们的分法和算的结果吗?那就请大家拿出一张这样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开始!

    (四)展示学生点子图作品。

    师:请你来说一说。

    (课件同步展示)

    生1:把12分成5和7。

    生2:把12分成4和8。(师引导学生说出把12分成3个4)

    生3:把12分成10和2。

    师: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种算法,董老师发现我们都是先把两位数分成了两个一位数或者是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五)比较三种分法。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哪种分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又简便,又好算?(课件展示三种分法图)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简便(课件变大出现12分成10和2的点子图)

    (六)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利用竖式来计算呢?

    学生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找出带0的竖式和不带0的竖式

    (七)指名板演竖式并回顾计算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竖式过程。

    1生:(展示带0的)说计算过程(让学生手指大屏幕解说)

    2生:(不带0的)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同时问每一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2)比较一下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不写0

    (3)再次回顾不带0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每一层积是谁和谁的积,是几套数的本书。强调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4)检查自己的竖式,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八)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大家完成学习卡上的第一大题,看谁算的仔细。

    (指名黑板板演)

    四、巩固练习。

    第一题:看谁算的仔细。

    第二题: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收获了这么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完成书47页第2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篇七: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还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头聪明且爱动脑筋的兔小妹住在森林深处的城堡里,一天,它正准备出门拔萝卜,可它家门前被几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是搬也搬不动,推也推不开。于是它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石头上面有一些数学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石头才会消失《牛牛范文·www.niubb.net》。但兔小妹也被这些问题难倒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复习题:

    1、口算。

    15×10 24×10 25×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2 123×3

    师:同学们,你们帮兔小妹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真棒!那你们有信心接受接下来的考验吗?

    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认真观察的态度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呢?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14×12=

    师: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做错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 14×3=42(本)42×4=168(本)

    生4:……

    师:你们把这个问题回答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那同学们,为了计算更简便,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列竖式(也就是笔算)。

    老师讲解笔算的过程,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2、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知识运用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啄木鸟治病: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篇八:《笔算乘法》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方法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神奇的点子。

    师:神奇在哪儿呢?请看点一下(变成苹果),再点一下(变成小熊),继续点(变成了书)。

    师:看来,在数学当中,可以用点子图(板书:点子图)来代表任何东西。使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更简便。

    二、学习新知

    师:昨天,我到书店买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读一读?

    生:每套书有14本,钟老师买了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我们知道点子可以代表书,那这里的1套书14本,就可以用一行14个点子来表示。2套就几行点子来表示呢?

    生:2行点子(课件出示2行)

    师:它表示几个几?

    生:2个14。

    师:怎么列式?

    生:14×2。

    师:你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吗?

    生:先算4×2=8,再算10×2=20,最后算20+8=28。

    师:对,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

    生:笔算。

    师:列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怎么算呢?

    生:先用2去乘个位上的4等于8,再用2乘十位上的1等于2个十,所以2写在十位上。

    师:刚才我们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计算出14×2=28,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

    生:笔算。

    师: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指着口算):计算时,我们先把14怎么样?

    生:分成10和4。

    师:对,就是先把数分小了再进行计算,然后再把两步的积怎么样?

    生:加起来。

    师:对,这就是(板书: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识(板书:转化)成旧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现在每套书有14本,钟老师买了10套,用点子图该怎么表示?谁来说一说?

    生:每行14个点子,一共有10行。

    师:那这1 0行就表示几套?

    生:10套。

    师:怎么列式?

    生:14×10=140。

    师: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什么数?

    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那要是钟老师现在买了12套,点子图又该画几行?

    生:12行。

    师:它表示求几个几?

    生:12个14。

    师:怎么列式?

    生:14×12。

    师: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估一估14×12大约等于多少?

    生:大约等于140。

    师:它到底等于多少呢?我们能不能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4×12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来呢。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活动要求,把12套书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圈一圈,然后列算式算一算。请大家4人为一小组,开始吧。

    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分好的小组请用行动来告诉老师你们分好了。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汇报:① 14×10=140 14×2=28 140+28=168。

    把12套书分成两部分,先算10套,14×10=140再算2套,14×2=28最后算140+28=168就是把两部分的积合起来。

    师:哪些小组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哪些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

    ②14×4=56 56×3=168。

    把12套分成3个4套,先算4套,14×4=56,再算3组这样的4套56×3=168。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

    ③14×6=84 84×2=168 。

    师:(小结)这些作品虽然分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先把其中一个因数分小了,然后再合起来,(或者:用到了先分后合的方法)

    师:对,就是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2套书先分成几部分,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然后都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生:先算10套,再算2套那种。

    师:对,就是这种,因为这样分后更容易口算。

    师:那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这种分法是怎么分的?

    师:好,说完的同学请快速的坐好。

    师:刚才结合点子图,我们可以口算出14×12=168以外,还能列竖式计算吗?

    生:能。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列竖式计算吧。(板书:笔算乘法)

    师:好,请大家结合这种分法先独立思考,再在草稿本上试着列竖式算一算,计算之后再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2乘4等于8。

    师:8表示?(生:8个一)写在(生:个位上)

    师:再算?

    生:2乘十位上的1等于2个十。

    师:2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再怎么算?

    生:先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等于4

    师:4表示?

    生:4个十。

    师:4就写在(生:写在十位上)。

    师:那这里个位上的0还写不写呢?

    生:可以不写(师板书:个位上的0不写)

    师:接下来再怎么算?

    生:十位的1去乘十位上的1。

    师:等于?(生:100)表示?

    (生:1个百)1写在(生:百位上)

    师:对,也就是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那接下来又该怎么算?

    生:把二步的积加起来。

    师:个位相加等于(8),十位相加等于(6),百位相加等于(1)。

    师:这一步的28是怎么得到的?

    生:28是14×2得到的,(师板书:14×2的积)。

    师:(指着第二步)这一个数又是怎么得来的?

    生:它是14×10的积。

    师:最后怎么算的?

    生:把二步的积加起来。

    师:其实就买书这件事来说,28表示求几套书的本数?(2套)

    师:140又表示几套书的本数?(10套)

    师:看来,我们的竖式也是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4×12先转化成两位数成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合起来得到最后得数。

    师:在竖式计算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几?(4)等于(8)

    师:再用2去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用2乘的几?

    生:2×10=20。

    师:也就是什么乘什么?(10×4=40)

    师:再用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什么乘什么?

    生:10×10=100。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在点子图上找一找每个乘法算式对应的位置呢?

    生:能。

    师:第一个2×4=8在点子图上表示求的哪个部分?

    生:右上角。

    师:2×10=20在图上又表示求的哪个部分?

    生:左上角那个部分。

    师:10×4=40,又表示哪个部分?

    生:右下角那个部分。

    师:最后10×10=100呢?

    生:左下角那个部分。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竖式计算的过程,我们第一步先算的什么?第二步再算的什么?最后又是怎么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最后把两步的积加起来。

    师:现在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

    生:知道了。

    练习巩固:

    师:那如果不是14×12,而是其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们还能计算吗?

    生:能。

    师:好,现在大家练习一下答题单上的做一做这几道题吧。

    师:请大家一大组算一道题,看哪个组的同学算的又快又准确。

    师:哪些同学愿意上来算一算?

    师生集体评价,选一题让孩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其余3题集体评价。

    师:第一组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还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先分后合转化的方法。

    师:对,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下来以后能学以致用。

    师: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我们最该注意的?

    生: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时,结果的末位一定要与十位对齐。

    师:咱们再来帮啄木鸟治一治病吧!请大家在答题单上判断一下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师:敢不敢接受今天的终极挑战?

    师:猜一猜水果下面藏着几?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98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消防安全会议上的讲话稿(精彩3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