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
  •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贴心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篇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1、 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教学难点】

    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2-(或HC03-)离子的检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1、 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 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 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o H20、Ba( 0H) 2、Ca( 0H) 2。

    2、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4、 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5、 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2AgN03=2Ag+Cu(NO3)2

    反应条件:①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 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4、 盐+盐→新盐+新盐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随堂巩固练习】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①Zn+CuC12 —— ② Fe+AgC1——

    ③K+CuS04 —— ④MgC12+Zn——

    ⑤BaC12+HN03—— ⑥BaC12+H2S04——

    ⑦AgN03+HC1—— ⑧K2C03+HC1——

    ⑨BaC12+K0H—— ⑩Mg(0H)2+CuC12——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们分组按教材P76‘讨论”中的要求进行活动,然后做好归纳。

    【交流讨论】

    1、 根据物质的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3、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 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

    【归纳总结】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物质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及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判断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并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 篇二

    【水的组成】

    一、课题内容

    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二、课型

    实验探究课。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在科粤版教材《水的组成》这一节,首先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在水的组成专题下,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教材中给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供学生利用,从而推理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我认为这一部分对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简化。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

    七、教学难点: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八、教学准备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火柴、酒精灯、木条、电解用水、氢氧化钠溶液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篇三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方法

    探究式

    5教学用具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演示]探究实验

    [讨论]:

    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观察实验

    需要达到着火点

    需要氧气

    需要氧气

    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回答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

    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

    [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演示]实验7-1

    [小结]灭火的原理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讨论]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习题

    7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①是可燃物;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二、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

    ③隔绝空气(或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 篇四

    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铁的重要物理性质

    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试管

    【教学过程】

    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在这一章中,将主要学习一种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我们将介绍铁的一些性质。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知识。

    “钢铁”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钢并不等于铁,虽然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但在性能方面跟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铁的性质。

    一、铁的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都不是纯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熔沸点、密度、导电、导热性质和硬度等方面来研究。

    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氧气的反应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以氧气中剧烈燃烧,铁还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这些反应能说明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的?那么,铁在常温下会不会与氧气反应呢?

    演示:演示实验6-1

    现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第二、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讨论: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

    讨论:怎样防止铁生锈?

    防止铁生锈可采用将铁与空气隔绝,或保持空气的干燥,当然第二种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与空气隔绝,如在铁制品的表面喷上一层漆,在一些铁制品表面镀上其他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生锈。

    九年级上化学教案 篇五

    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 一节的教学

    第1课时:烷烃 第2课时:烯烃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4课时:习题讲解

    2、重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

    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

    二、预习内容

    (一)、烷烃和烯烃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 结合成 ,碳原子剩余的 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烷烃的通式为 ,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2、烷烃和烯烃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 的 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

    (3)顺反异构的概念

    (二)乙炔

    1、乙 炔的分子式 ,最简式 ,结构简式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

    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4~35,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 原理 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_______, , 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

    催化裂化 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 成_________

    催化重整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 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学习重难点: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取代反应

    2、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3、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特点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烷烃、烯烃的熔、沸点

    阅读p28思考和交流

    思考; 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之间的关系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 ,相对密度逐渐 ;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 的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 水的密度。

    (d)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

    练习:比较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沸点高低

    探究二:烷烃和烯烃化学性质

    1、烷烃的化学性质特征反应

    (1) 甲烷与纯卤素单质(cl2)发生取代反应,条件:

    (2) 反应式

    2、烯烃的化学性质

    (1)燃烧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 篇六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

    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

    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

    知识共享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

    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 二 课 时

    师生交流

    要把“神舟”5号飞船(如图)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这样快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

    结合教材表8-1,谈谈你的想法。

    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自然过渡。

    活动探究

    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了吗?

    拓展探究

    设计与辩论:综合考虑飞行中火箭的实际情况:①设计出制造火箭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②公开辩论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

    在应用中更深刻地领会知识。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金属

    是否有气体产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

    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课本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铝与硫酸镁溶液

    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

    实验现象

    结论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27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春天来了教案中班]春天来了音乐类教案(7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