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2022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 2022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16 19:15:26
  • 移动端:2022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一起看看2020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2022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篇二: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 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

    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

    = 15+20

    =35(元)

    5.提问: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20+5×3

    =15+20

    =35(元)

    ②20+5×3

    =25×3

    =75(元)

    ③20+5×3

    =15

    =35(元)

    ④20+5×3

    =20+15

    =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7.比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 =35(元)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么?

    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 50-36

    =14(元)

    ②50-18×2

    =32×2

    =64(元)

    ③50-18×2

    =36

    =14(元)

    ④50-18×2

    =36-50

    =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篇三: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页第5题。

    篇四: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投影出示)

    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

    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

    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

    (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

    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

    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

    (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

    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

    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指出:平角是180。(板书:平角是180)

    (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

    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

    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

    请你们在课本第113页上“1平角=()直角”的括号里填上数。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和平角,还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是180。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小黑板出示图:提问:你把这里的角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2)同学们分得很好。现在来看一下,∠1、∠5是什么角?∠2、∠6的大小有什么特点?∠3、∠4有什么特点?那么,像∠2、∠6这样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3、∠4这样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们又叫做什么角呢?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113页最后两节。先量一量这里每个角的度数,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

    (3)提问:谁来说一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锐角钝角)

    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

    4、认识周角。

    (1)如果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

    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演示)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o);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

    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

    (2)现在我们用这里的两根小木条的角来旋转,如果把每根小木条都看作一条射线,看看每次得到怎样的角。

    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如果把这条射线继续旋转,(演示)这是不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为什么?

    我们继续把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演示)当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

    (3)根据刚才用小木条角旋转成的周角,周角可以这样画出来。(画图)

    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

    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老师。

    出示周角定义。

    (4)说明:周角是360。(板书:周角是360)

    请大家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5)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三、教学角的画法

    1、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三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先画射线;(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3)再画射线。

    3、画角。

    提问:例4的要求是什么?画65的角要怎样画?(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按步骤画出65的角)

    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

    4、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

    四、课堂小结

    篇五: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 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 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 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 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 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 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 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篇六:2020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背景: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与概率”,并且指出在教学“统计”要从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转向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4页例2)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2022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60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