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教学反思(精选4篇)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教学反思(精选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25 19:35:58
  • 移动端: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教学反思(精选4篇)
  •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篇一: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学习目的】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认知)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能力)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能力)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⑴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⑵ “山”、“海”的象征意义。

    2、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要解决好这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材分析】

    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赏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边》主题相当集中、明确,表达的是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义。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于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所以在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挥的空间时,教师也要注意有艺术的引导,以期不会在开学初就给学生一定的“伤害”,这将不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真正贯彻,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的形成。所以主旨的明确与个性的感悟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想】

    一、学习方法

    读──讲──读──赏──读。

    “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

    “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二、媒体设计

    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

    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顺畅流利。

    2、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⑴ 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探究学习:

    诗的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海”和“山”。

    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总之诗歌意蕴很丰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还需深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

    ⑵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探究学习: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

    (生四人讨论,各组合作学习,拟朗读处理方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处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语、声音由平渐高语速由慢渐快;三、四行语锋陡转、语气加强、肯定坚决、语速急缓交错;五、六行语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浑厚转为高亢响亮再转为低沉减弱,要读出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语气渐强,应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一句应该上扬很高。这段写出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读出这种喜悦!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总结: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看来这任务要下堂课来完成了。

    (齐声朗读课文)

    3、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

    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喜欢的句子,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研习课文

    诗的语言是非常新颖、凝练、含蓄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一起讨论。

    1、自主阅读。圈划批注。

    2、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课文悟读:

    ⑴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提示:“铁青”词典上意思: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根据语境,应选择盛怒时人的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山,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的沮丧的心情。这句诗言简意丰,语言既形象又生动。诗人惯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⑵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备问: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这句读一读。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细加品味,细微处有无限烟波。

    ⑶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提示:细加品味“在远方”、“雪白”、“夜夜”、“一次次”、“漫湿”。这里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对人生追求的巨大意义。它给人以艰苦奋斗的内驱动力。即使漫漫旅途布满荆棘,只要坚信远方有海在为你暄腾,你将充实而有活力。虽然渴望实现理想的心人皆有之,但真真正正屡败不馁执着地为理想不懈努力的人才是最终的强者。

    读法指导:关键字词在朗读时要做突出处理。平时要多提高语言感悟力多揣摩发现!

    ⑷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提示: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抓住关键字词“不停地”、“无数座”、“一次次”、“终会”等。理想境界的实现最终是属于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为达不到预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尽弃,踯躅不前。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会让你陷入失望的深渊。只要执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理想定会不期然给你惊喜,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环节品味与朗读的结合,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不失紧张)

    3、深入理解诗的内涵后,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师生对课文内容相互质疑。

    三、体验与反思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小结

    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五、布置作业

    1、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荐读冰心哲理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3、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海)

    重重困难 理想境界

    不懈努力

    让好诗陪伴大家一起成长!

    【教学反思之学会倾听,提高效率】

    本课实际上共上了三个课时。在设计上侧重于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自主质疑、合作解疑、探究学法方面有了初步尝试,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为提高课堂的效率,务必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师生、生生之间的立体倾听、对话习惯得想办法落实,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让学生在欣赏同学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或反驳或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反复碰撞,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这种学习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得逐步培养学生。我相信只要我提高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下次表现会好些。

    由于经验问题,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总体感觉较迷惘,总觉不能整体把握现代诗歌教学之网。网中之点,点点连成一个系统的诗歌教学之网的想法只能萦绕于心,求解之法暂无能为力。

    篇二: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篇二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完全占着主动地位,霸着讲台照本宣科给学生满堂灌,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平等的参与者,就教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对课堂设计就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并且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和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我们教师只有以温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平等的态度,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让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让思想的溪流汇成浩瀚的江河,让思想的火花汇成灿烂的礼花。

    还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一旦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想的火花被点燃,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发的精彩,往往超出我们教师的想像,也是我们的一个大脑所望尘莫及的。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课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在本课时的授课中,我注意避免老师的侃侃而谈,增加学生自己感悟的机会。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认识贝多芬的伟大与平凡,让他们与课文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在交流中对人物总结升华,全面认识,这样人物的描写方法也就跃然纸上。教师无须多言,学生感悟更深。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层次,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篇三: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今天晚自习,我上了一节作文评讲课,上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作文再看一遍,特别是看老师修改的地方。看完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几条:

    1、书写是否规★WWW.NIUBB.NET★范,卷面是否清洁:

    2、标点是否规范

    3、开头结尾是否·简洁、点题、点中心;

    4、段落是否分明,过渡是否自然;

    5、选材是否新颖;

    6、叙述是否围绕中心,详略是否得当;

    7、文章有没有真情实感。

    接下来我让学生对照以上几条再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作文哪几条符合要求,那些需要改进的。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明白今后作文该注意哪些事项了。之后我又把这次同学们作文中好的开头、好的结尾的句子在班上范读,让同学们说说这个开头或结尾好在哪里。这样下来,被念作文·的同学就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同学们也隐隐知道了作文要开好头结好尾了。最后,我把这次作文写得相对较好的找了三在班上朗读,学生们不自觉得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告诉同学们,作文哪怕一次或只有一个段落能被老师在班上范读,你就会感到无限的自豪,你就盼望上作文课,你就想把作文写好,最终,你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这一节作文课下来,同学们很兴奋的样子,第二节课写作文,同学们变得安静多了,好像都有想把作文写好的样子。相对而言,这节作文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或许第一个板块讲的内容太多,花时间太长,致使第二节作文课时间得不到保证。今后作文评讲课若能用大半节课评讲,一节课只讲一两点,留足50分钟让同学们写作文,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篇四: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篇四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

    4、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回顾有关冬天的诗句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脉络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点)

    第一部分,(1段)济南冬天 的天气特点,具体:无 、无 、无 。

    第二部分,(2、3、4段)济南冬天的山景。

    一层;写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点: 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特点: 三层:写城外远山。 特点: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特点

    2、文章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简要说明。

    二、【课堂研讨】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划生字词并掌握。

    (1)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5、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结合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五、【学习反思】

    六、【教师批阅】

    时间: 等级或分数:

    七、【奖励记录】

    优胜学习小组: 优胜展示小组(个人): 优胜点评小组(个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教学反思(精选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80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