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二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精选9篇
  • 二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精选9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22 19:09:25
  • 移动端:二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精选9篇
  •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9篇二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篇一: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

    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2)指名回答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

    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篇三: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篇四:部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因此,如何搞好九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九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九年级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决胜中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知识目标:通过本期学习,让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册书中的有关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使文本和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发展。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品读语言、搜集并巧用各类资源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九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字词和古诗文的经常性检查。常识记、常检查并且严格把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无误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2、做题给学生有时间限制,培养学生做题的紧张感,同时要提醒学生审题和条理性,做题后有反馈,对于做题好的和差的都要有评价,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3、坚持做好作文训练。作文片段训练坚持每周都有,每两周写一篇作文,坚持阅读和写作,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篇五: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在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着重练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提高学生的阅读力、表达力和写作能力。

    3、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解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作用,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也欣赏了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桥。(出示赵州桥图片)它的名字叫赵州桥。(连读两遍)

    2、在检查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然后指名读,而后齐读两遍。那么在本课中还有两个多音字(连读2遍)大家生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学习这座世界著名的拱桥。

    (二)过程

    1、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到赵州桥的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等一些基本概况。

    (2)同桌间相互交流课文中你认为较为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赵州桥是什么样子的?

    2、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赵州桥基本概况。

    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和坚固(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写的赵州桥有一个中心句,是哪一句你知道吗?(指名回答)(板书:雄伟坚固)全段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都写了赵州桥的哪几方面内容?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仔细听,边听边用横线画出体现赵州桥雄伟的语句。

    (2)同学们听的很认真,画的也很认真,那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是从哪里看出赵州桥的雄伟?(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并逐句解释)

    A.体会赵州桥雄伟

    a.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①因为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

    ②桥宽比我们3个教室还宽。

    b.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B.体会坚固从结构设计特点来体会(看)。

    a.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b.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我们站在桥下,看着37米多宽的桥面。50多米长的桥,你有什么感想?那为什么又说仅仅长50多米的赵州桥雄伟?在当时看来,我们建桥没有搅拌机。钢筋、混凝土,当时人们又是怎样做到的?)那你现在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有了什么感受,对他们充满了什么感情?(自豪、崇敬、崇拜)(板书:材料、结构)

    C.赵州桥不仅有一个大桥洞,还有什么呢?我们往下看,生自读课文。读了课文谁能说说它与其他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回答)

    D.a.这种设计指的是哪种设计?——大桥洞、小桥洞。那什么是创举呢?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创举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b.课文中的“创举”指的是什么呢?——四个小桥洞(指名回答)

    c.大小桥洞各有什么作用?平时——发大水时——(出示,直观讲解)

    d.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呢?生回答,找出关键语句:既……又……原来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这么奇妙,那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吧。(齐读)

    E.为什么说可以减轻冲击力呢?——大桥洞没有桥墩,小桥洞可以排洪真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洪水冲不垮。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赵州桥怎么样?生回答:非常坚固

    教师板书:坚固

    本段中出现一个句式:既…又…如果我们把前后顺序掉换一下,发现意思没有改变,说明该句式这两部分内容不分先后,先说哪一部分都可以,所以说明这一对关联词是表并列关系。那下面我请几名同学用既…又…来说几个句子。(指名回答,做评议)

    体会赵州桥的"美观(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A.好,体会了雄伟坚固的赵州桥,那么它的美观又从何体现呢?让我们来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写赵州桥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

    B.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一句话——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指名读)哪个部分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来说一说?哪些部分又写了赵州桥的美观?(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该段第一句话好在哪儿吗?——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提示大家本自然段写的是赵州桥的美观)像这种既总结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下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过渡句。在这里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师板书:过渡句,承上启下)

    把赵州桥坚固美观的两个特点连接在一起用了一个关联词:“不但。.。而且。.。”(板书:这组关联词表示递进的关系)向我们说明赵州桥有坚固的特点,而更难得的是还很美观。师指名用关联词造句练习。

    C.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桥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图案各不相同,非常美观。让我们一起来看屏幕,看一下这些表现美观的句子。(出示,配上图案)这些词语把龙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生读)让我们带着对赵州桥美观的赞叹再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同学门有没有注意到这这个标点符号“;”那么这里的冒号有什么作用呢?——引起下文。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冒号后面有的…有的…还有的…和所有的龙都属于精美图案。那请同学们注意,分号有什么作用呢?——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不分顺序先后,并列地写出了三中龙的样子。那现在请同学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指名回答)

    3、总结升华

    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而且它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课文是怎样夸它的呢?(指名读)赵州桥世界文明、历史悠久,它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课堂总结

    1、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创造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2、本课主要是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来写一个事物。那我们也来试着说说、写写。以“我们的校园真美啊!”为中心句,展开写一段话。(生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自己写的段落,师生共同评议。

    篇六: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明)

    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第2至12自然段)

    三、学习琥珀化石形成部分。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部分组成。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松树林。(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感情朗读好句或好段

    (二)学习化石的形成的部分

    自由读第10至12自然段。

    (1)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还记得古生物要变成化石必需有几个条件吗?

    (a陷入淤泥里被河水淹没。b尸体腐烂了被埋在地底下。c岁月漫长。d地壳发生过变化。)

    (2)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画出有关的句子。

    1、讨论交流。

    2、师小结。

    变成化石的条件:a、时间长。b、陆沉水漫。

    c、松树腐烂。d、泥沙掩埋。

    3、指导朗读这部分的内容。

    四、延伸并总结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这块琥珀是谁发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简要复述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篇七:教学总结 篇七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篇八: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读写“暴、壁、饿”等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老屋的挂图,引生说感受。

    是啊,这是一幢破旧的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去找一找原因吧!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屋倒底有多老?

    3、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音,读通句子,注音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暴、凑、喵、孵、叽、饿、偶、尔

    (2)我会写:

    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

    (3)我理解

    准备偶尔使劲

    2、讲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第1—2段,结合文段中的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

    师出示相关文字: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2)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

    (“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

    (3)出示第2段: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这样想,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思考: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准备”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3、我来猜猜看:

    破旧的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的倒下去了吗?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

    生说自己的猜测。

    引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2、出示老屋图片,引生观察评价。

    指生说话:

    这是一个()的老屋;

    这是一个()的老屋;

    这是一个()的老屋……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想倒下去,却总也倒不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

    1、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

    (1)小花猫要来避雨

    指生读第3自然段。

    注意“暴风雨“中暴的字法,理解“老花”的含义,感受老屋的“老”。

    指导学生读出小猫可怜的语气。

    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回答呢?

    指生读第4段。你觉得老屋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第3—6自然段,感受老屋热心助人的品质。

    师:小猫走了,它们认真的道了别,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它是——

    (2)老母鸡要在这里孵小鸡

    ①指生读第7段,了解老母鸡的困难。你们猜一猜,老屋听了老母鸡的请求,它会怎样回答呢?

    ②生说自己的猜测,并说出依据。

    ③师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考。

    ④指生读第8段,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结合旁批,想想此时老屋的心情。

    ⑤体会“低头”“吱吱呀呀”等词,读出老屋因衰老、体力不支而带来的疲惫感。

    ⑥指生分角色朗读第7—10段,注意读出老母鸡的请求和老屋的体弱却平静的语气。

    师:二十一天过去了,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你觉得老屋会倒下去吗?会不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呢?

    (3)小蜘蛛要在这里织网捕食

    ①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17段。

    ②指生回答:

    A.谁又来找老屋了?它提出了什么请求呢?

    B.老屋会怎样回答它呢?

    C.老屋最终倒下去了没有呢?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老屋具有哪些品质?

    ④师小结:破旧的老屋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动物度过难关,它那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万分。可是越来越老的老屋最终会怎么样呢?

    三、想象情节

    1、师:老屋听着小蜘蛛的故事,过了一天又一天,老屋越来越老了,它会一直站在那里,听小蜘蛛给它讲故事吗?

    2、仔细阅读课文,并发挥你的想象,老屋还可能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吗?它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3、组内交流,推荐优秀的同学展示。

    4、师:老屋不断的帮助别的小动物,估计它不会倒了吧?你能来猜一猜老屋的结局吗?

    5、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师巡视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创造故事结尾的依据是什么。

    6、班级展示,评出创意的故事结局。

    四、小结

    1、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2、师:预测故事的发展,要有一定的依据,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当然,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板书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小猫避雨

    准备倒下老母鸡孵蛋乐于助人、善良、慈祥

    小蜘蛛织网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一、课前游戏,无痕渗透

    本课的课前游戏,我借助不久前写过的单元作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们根据外貌、身高、性格等线索,大胆猜出的同学。有了前期的作文铺垫以及大家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的了解,设想是在玩中无痕渗透给孩子们猜测要有依据的意识。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太紧张了,在试教的时候那种活跃的、孩子们争着抢着提问的气氛没有呈现出来。

    二、依托初始体验,培养预测的意识

    与往常的课不同的是,本课我没有安排学生预习,目的是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种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教学之初,我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

    二、根据旁批,渗透预测的方法

    在学生对预测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利用课文中的旁批,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比如,教学中我利用“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的语言张力,结合第一、二自然段对老屋形象和心理的描写,感受老屋之老,进而预测打算倒下的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比如,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小朋友阅读后的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预测。学生一定看过与魔法有关的神话、童话。这就是依据阅读经验来猜测的。另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内容等处的旁批,告诉学生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第三自然段,“我猜到了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就是通过联系前文内容而做出的预测。

    最后,引导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审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预测和与故事的内容一样吗?无论预测的结果是否与后面的内容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只要有依据,预测的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

    四、小结课堂,巩固对预测的认知

    帮了小猫之后,老屋又一次想倒下了。这次有没有倒呢?你又是根据线索来预测的?学生谈到了“题目、上下文的内容等”。这其实是对前面预测方法的一次回顾。在孩子们交流后教师总结:预测是阅读的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我们预测。最后,我出示本单元的导语,让学生明白,本单元都要用预测的方法来读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预测”的方法来学课文,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学习会大大降低猜测的趣味性,所以这一课,我一直在无痕渗透,到课堂的最后才总结阅读方法,出现“预测”这一概念性的词语和句子。

    五、回归整体,识字写字

    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我认为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的字词教学还是不能放松的。本课,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在写字方面,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比如“暴啊”“准啊,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写的时候特别注意什么。

    在今天的上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预测单元的课文是不用预习的,但不预习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说,不预习对于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要求就有点高了。对于班级里相对后面的那些学生,可能在短时间连课文意思都没有读懂,让他们猜什么都不是很清楚。第二、对于第一次接触旁批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一开始就让他们写,可能难度偏大了,很多孩子不知道要怎么写,写在什么地方。第三、我们的日常课堂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的孩子似乎习惯于对标准答案的一种期待,在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时,大部分孩子都是顺着情节往下猜。其实猜测可以是很大胆的,可以是天南地北,与别人不同的,只要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这也让我反思,是不是平时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泯灭了孩子们的童心?

    在这个童话中,有几处写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或者说说老屋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老屋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想象表演来体会,例如:第一次,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做出老屋将要倒下,放弃一切时的表情,学生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全文学完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学生和我一起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演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篇九: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师:泪珠指什么?天气炎热,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树林(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汗珠里。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1、师: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师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二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精选9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74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演讲稿(精彩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