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成本费用控制
  • 成本费用控制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成本费用控制
  • 篇一:成本费用控制管理办法

    成本费用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成本费用的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促进成本、费用降低,提高经济效益,本着合理、节约的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成本费用是办公费用、交通费用、差旅费用、车辆费用、业务费用及其他费用等。

    第二章 成本费用控制原则

    第三条 节约原则:以任务目标达成为前提和原则,本着必要和节约的原则使用交通工具和开展各项工作。

    第四条 申请原则:通过对费用使用用途和金额的申请及有效信息的记录,为合理的费用开支提供依据,并在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出原因,分清责任。

    第五条 合理性原则:应以最大限度地完成任务目标为原则,合理使用相关费用。

    第六条 负责性原则:各级人员在各项费用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要求执行,并对具体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负责。

    第七条 各项费用均要以真实的经济业务所取得的合法原始凭证为确认依据,非公司业务的个人行为所产生的费用

    不予报销。

    第八条 财务审核人员依据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对相关单据进行审核。在费用支出不符合本规定时,有权提出质疑并予以退回。单据不齐的,须补齐手续后方可进入报销流程,

    第九条 所有报销单均由经办人员完成报销流程后,送至财务部。

    第十条 报销原则上应为一人一申请,一事一申请,按费用性质分类填列。

    第三章 成本费用分类管理

    第十一条 办公费用管理。

    (一)综合办公室汇总各部门需求,订立日常办公用品采购的预算方案,并根据库存情况统一采购、验收、入库,编制台账并定期盘点。

    (二)综合办公室申请购买时,需填制申请单报总经理审批。报销或付款时,填写《费用报销单》和《付款审批单》,并附上采购申请单,发票,验收单等。

    (三)财务部将不定期对办公用品进行盘点核对。 第十二条 交通费用管理。

    (一)严格控制出租车费用的开支:在不影响工作开展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乘坐地铁及其他交通工具出行。

    (二)特殊情况必须乘坐出租车时,每张出租车票应有相应的说明,包括事由,出发地和目的地,对于事由不真实、

    不合理的出租车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第十三条 差旅费用管理。

    (一)因公出差,须先行确定地点、天数、人数及费用预算,以保证差旅费在年度预算定额内节约使用。

    (二)从严控制出差人员乘坐飞机,出差人员因根据任务、路程和时间紧急情况,选择火车、动车等交通工具,无特殊情况不得乘坐飞机。特殊情况需乘坐飞机的,事前经总经理批准方可乘坐飞机报总经理审批。对于未经审批乘坐飞机的,均按火车标准给予报销,超出部分由个人自理。

    第十四条 车辆费用管理。

    (一)车辆费用包括车辆保险、维修、保养费、加油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等。

    (二)车辆管理人员在掌握车辆维护、用车、油耗情况基础上,制定当月车辆费用开支计划。

    第十五条 业务费用管理。

    (一)业务费用包括:接待来访客人的茶叶、水果、饮料等费用;宴请客人的用餐、食品、酒水等费用;赠送客人、客户的纪念品、礼品等费用。

    (二)对于接待用烟和酒施行“统一采购,集中管理”。由综合办公室采购和管理,各部门领用时,按有关规定办理领用手续,

    (三)各部门人员因公接待本单位和外单位人员,建议

    在食堂安排工作餐。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篇二:成本费用管理与流程控制

    5.1 成本费用管理风险与关键环节控制 5.1.1 成本费用管理风险

    企业要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合理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与使用,就需要掌握成本费用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中加以预防。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关注的风险如下图所示。

    上图5-1所示——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示意图

    5.1.2 成本费用管理关键环节控制

    针对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风险,需要对成本费用管理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以降低成本费用支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如下图5-2所示

    上图5-2所示——成本费用管理关键环节示意图

    5.2 职责分工和授权批准

    5.2.1 成本费用管理岗位职责

    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工作组织、领导与运行体制,规定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成本费用管理部门及各成本费用执行单位的权限,明确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如下表所示,提供参考。

    表5-1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岗位职责一览表

    5.3 成本费用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

    5.3.1 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流程

    部门步骤

    执行预算

    总经理

    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部各部门

    5.3.2 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对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的授权审批事项进行规范,确保授权和审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对以下事项的授权批准情况作出规定。 1.成本费用定额、决策和预算的授权批准。 2.成本费用计划的授权批准。 3.成本费用支出的授权审批。 4.成本费用分析的授权审批。

    第3条 属于本部门授权范围内的成本费用业务不用通过审批程序,由部门负责人自主决定。

    第2章 授权批准方式

    第4条 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实行股东大会最终审批制,除此之外的其他成本费用业务的开展实行总裁最终审批制。

    第5条 企业成本费用的授权批准实行以“一审一批制”为主,其他授权批准方式为辅的批准方式。

    第3章 授权批准权限和程序

    第6条 各部门根据企业相关规定、企业经营现状以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待批待审事项,并根据待批待审事项的要求编制相关申请报告或报表。具体如下。

    1.财务部负责编制、汇总企业总体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 2.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

    3.各部门对超出成本费用定额外的成本费用支出事项提出申请。

    4.各部门对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在本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编制报告。 5.财务部对本企业总体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编制报告。 6.财务部定期编制成本费用相关财务报表,报上级审核审批。 7.其他成本费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须报审报批的事项。

    第7条 企业财务部作为成本费用管理的主导部门,承担成本费用业务的汇总和初次审核功能,具体具体工作事项如下。

    1.汇总并初审各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进而编制企业总体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

    2.汇总和初审各部门对本部门成本费用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进而编制企业总体的成本费用执行分析报告。

    篇三: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

    第一讲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的意义

    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开源,但是对于节流,即如何进行成本与费用分析与控制,则不够重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等于给自己做了一个诊断。通过分析与控制,可以发现公司的一些问题,未雨绸缪,让公司趋吉避凶,业务蒸蒸日上,财源滚滚而来。

    成本分析的定义

    1.构成成本的各项因素

    成本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直接原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简单地说,就是料工费,这在制造业中表现更为明显。要生产一种产品,必须投入这三个生产要素,缺一不可。

    2.成本差异分析 在生产产品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是编制预算或标准,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及成本差异分析。

    这种控制属于绝对数的比较,因为不管所编制的预算合不合理,实际的花费数字与事先所编制的预算或标准之间一定会有一些差异。

    3.成本、数量和收入分析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变数太多,实际的花费与编制的预算之间总存在着差异,因此有必要随着生产或销售数量随时做一些调整。这种调整是相对成本的控制和分析而言的,也称损益两平分析或保本数量分析。

    另外,还需要有一个弹性的预算,也就是说编制好的预算,即成本和费用要达到某一个存量或营业收入。如果没有达到这个产量和营业收入,需要对变动的成本和费用的数字做一些调整。

    差异化分析的方法

    1.整体差异化分析

    整体差异化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损益两平点分析、投资分析等几个项目来进行。

    2.个别成本差异分析

    个别成本差异分析包括职能的成本和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包括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研发、财务以及资本支出。

    3.整体预算的差异

    除了进行差异分析,还要找到整体差异,也就是说从总体上分析,从整体差异分析里找到原因。可以从部门入手找原因,例如为什么公司的利润比以前少,到底是业务部门的业绩衰退,还是制造部门的成本提高,抑或是销售部门营销费用增长等。

    4.量差与价差 在做差异分析时,主要分析量差和价差。量差即数量上的差异,价差是指价格上的差异。 例如销货收入或叫营业收入,为什么比以前少,是因为销售量比以前少,还是因为薄利多销,尽管销售量增加了,但是整体的收入都在减少。所以要从整体上分析造成差异的到底

    是量差还是价差。

    5.单项差异分析

    在做差异分析时,不能只看总额,而且要看细目,即单项的差异分析。

    【案例】

    某一家企业年初的总预算是2000万,其中消费性的支出是500万,生产性的支出是1500万。到年底时正好花了2000万,这说明它的成本控制得非常好。

    但实际上,如果做比较细目的分析和探讨,会发现消费性的支出对公司带来的贡献非常有限,本来预算是500万,结果消费性的支出方面达1500万。相反,生产性的支出只花了500万,而预算是1500万,虽然成本总额都是2000万,可是整个支出的内容却本末倒置。

    点评:所以做差异分析时,不能只看总额,必须一项一项地分析。

    差异化分析的先决条件

    1.合理目标的设定

    很多企业每个月都很辛苦地做差异分析,然而却徒劳无功,主要原因可能是很多老板在设定新年度的目标时,以为目标越高越好,例如他只能做1000万,却定了3000万的目标,以为这样可以驱策员工拼命干活,可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差异分析差距太大了,目标根本无法完成。

    成本和费用预算是为了达到目标而编制的,假设目标设定不合理,业绩的差异分析及成本费用的差异分析就会与事实差距太大。所以,设定目标时,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大或过小。

    2.成本设定的假设

    成本设定的假设包含适当的资源需求及作业条件。例如生产一个产品,需要投入直接人工。假设设定的标准人工、工时或工资率不合理,工资偏高或工时太少,就会做无谓的分析。

    此外,一些费用的基准,如单价、费率,不管是出差的费用或是一般的交通费用,其设定也要非常贴切,例如销售部门,如果把价格定得很高,那么每个月做业绩差异分析时,是比较不利的,将来也会做很多没有意义的分析。

    3.差异责任的归属

    差异责任的归属一定要明确,也就是最后由谁来承担落差的责任。如果分析了半天,只是一堆文件摆在那里,仅供参考,那这个差异分析也就没有实际的效果。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为什么成本超支,以后怎样加强控制,如何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一定要落实最后负责的单位,否则浪费人力、物力。

    差异化分析步骤

    1.提供差异分析的表格

    在进行差异分析时,必须做差异分析表。目前,许多的企业都有差异分析表,对每个月/年的实际支出与年初编定的预算做比较,以便作为控制的依据。

    2.设定差异分析的标准

    在进行差异分析时,需要设定差异分析的标准。如果差异的金额非常有限,需不需要做差异分析呢?例如一个人每个月只花500元人民币,假设差异是10%,即50元。这时如果投入差异分析的成本,比节省50元钱还要多,那就没有必要做差异分析。

    所以有时某些企业会设定差异分析的门槛,也就是单项的成本或费用。差异的数字一定要超过多少钱以上或是百分比多少以上,才值得去做差异分析,否则投入的成本和费用超过要控制的成本和费用,那差异分析就失去实用性。

    3.定期报表或汇报

    差异分析报表必须定期填报,另外,除了填表,每个月都应针对成本或费用的差异分析进行汇报,明确由谁来负责,提出加以改善的措施等,这样才能够发挥管理的实际功能和作用。

    费用控制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事先建立各项支出的合理标准,预防成本超支。例如开发一个新产品,应该投入多少,研究发展的费用是多少,需要事先设定一个标准。

    很多企业总是事后控制,虽然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在控制上最好能够做好事前的控制,未雨绸缪。

    2.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对已经发生的成本差异采取修正的行为,调整或修正未来的成本支出。当实际的支出超过原来所编的预算或标准时,不管是量差还是价差,都应该了解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

    3.控制原则

    在进行费用控制时,应采取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往往矫枉过正,采取过度的控制,把钱管得太死。

    【案例1】

    开发一个新产品,理当投入500万人民币,而老板只投入200万,这就是过度控制。最后也许产品勉强开发出来了,可是上市以后却无人问津,因为200万的预算开发出来的产品,可能功能不足,性能度不够,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点评:所以在成本方面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可以省的钱,一毛不拔,应该用的钱,毫不吝惜。

    【案例2】

    有三家著名企业,一个是日本A企业,一个是美国B企业,另外一个是欧洲C企业。它们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有不同的对策。

    A企业有一套专门的控制机制,如果超过预算,电脑会自动删减。如前一个月的费用超过预算10%,那么下个月的费用预算就自动删减10%。

    B企业如果前一个月的收入实际低于预算,或费用实际超过预算,则冻结未来月份的支出预算,一直到找到原因及有了解决的方法为止。

    C企业是根据前一季实际营业收入的目标达成率(低于100%)或是以后一季,修正后的营业目标达成率(低于100%),修正后一季变动费用。

    点评:上述案例的三家企业分别代表企业成本与费用控制的三种不同的典型做法。 这三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所以采用不同的办法:

    A企业因为公司状况不是太好,将来的业绩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善,所以一旦超支就要立即裁减;

    而B企业可能很善于查找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C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所以,每个公司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与费用控制办法。

    第二讲 从财务报表探讨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一)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代表一个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这个特定的日期通常不是月底,就是年底那一天,例如3月份的资产负债表截止日是3月31日,而会计年度通常指公

    历的1月1号至12月31号。

    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出在那个特定的日期里,企业有多少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有多少负债(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有多少资本,有多少盈余等,直接反映公司的整个财务状况。

    【案例】

    表1青岛海尔资产负债表(资产方)

    表2 青岛海尔资产负债表(权益方)

    (一)流动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它是指一年内,可以随时变成现金的资产。当然,有些企业可能营业周期更长一些,但一般是以一年为标准。流动资产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存货等。

    1.呆账

    从海尔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应收账里还有一个坏账准备。在营业中,企业有时会有吃倒账的风险,货物卖出去了,但是钱却收不回来,变成一种呆账。

    呆账也是费用,表面上,资产负债表中,收支好像没有直接关联,可是最后会体现在损益表中。一个企业,呆账应该提百分之多少?税法规定,呆账没有发生,可以提1%。有些企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自己一般的平均呆账比例是多少,如5%,这是根据历史的经验,做好呆账准备,以便将来能有所缓冲。

    2.存货

    任何商品生产出来,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卖出去,但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有一定的产品积压,即存货。

    会计中有一个计价的方法,叫做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例如进了一件商品100元钱,可是放了几个月以后,它的价格跌到60元,产生40元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存货跌价损失。甚至有时候存货的品质不好,放了几年都无人问津,商品最后的实际价值为0,特别在IT的产业中这种特性更明显。这种损失是非常大的,这些不良资产,最后也会转化为费用,出现在损益表中。

    3.长期股权投资

    有些企业因为收入状况良好,所以进行转投资,以获取股利,但是投资以后,发现被投资的公司亏损累累,这时企业的投资就变成投资损失,表现在损益表中,就变成了营业外损益。

    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例如,2000年12月31号,海尔的长期股权投资是14.27多亿,到 2001年,是38.46亿,增长得非常快,所以在将来的损益表中,就可能会出现很多的股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亏很多。

    (二)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也会和损益表密切相关。在固定资产中,经常被提到累计折旧,指企业的有形


    成本费用控制》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96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成本费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