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免费论文 > 学生学习倦怠的论文
  • 学生学习倦怠的论文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学生学习倦怠的论文
  • 篇一:德育论文-高三学习倦怠问题研究

    高三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

    南海中学分校 杨鑫

    摘要:反思回顾过去两年的高三历程,从与学生交谈的谈话材料入手,分析总结了高三学生学习倦怠的三大原因:兴趣缺失,情感不良,能力缺失三大方面。最后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倦怠 高三

    三年的高三的班主任,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成长。看过了许多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也看过学生流下失败的泪水。三年的平行班的班主任,很多学生对学习倦怠,提不起精神。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倦怠应付呢?

    作为教师的我,每每面对这些同学,心里都有一种悸动。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感召下,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有一种义务去引导它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呈现在你眼前时,我们可以无视他们人格的缺失?我们可以无视他们的孤立无援?教育必须珍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生命的存在,关爱其生命的整体,重视学生的精神人格与健康的情感。我反思我们的教育,勇敢行动,来提升改造我们的教育,哪怕只有一点点。 首先我们来分析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一、兴趣缺失型

    兴趣缺失,是人对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缺乏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并带有消极的情绪,带有厌烦的心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他便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因此,在学习上无法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没有愉悦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索、钻研、探究,学习上没有动力,缺乏进取心,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缺乏求知的欲望,甚至反应迟钝,思维僵化,记忆力低下。学生对没有兴趣的学科,产生厌烦,学业成绩不良。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由责任感产生,而是靠对客观事物的爱产生。”倘若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便成为一种苦役,而没有“闲暇、快乐、坚实的进步”。倘若缺乏兴趣,势必产生对学习的厌倦,这也是产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有:

    1).偏科:有的同学喜欢某一门功课,而不喜欢另一门学科。

    2).上网:有的同学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于网络世界之中。

    3).其它违纪现象。比如上课睡觉;甲课做乙事

    1.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1.1得过且过

    A:我爸妈都在外地工作,我一直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既没精力也没能力来管我的学习,也从不关心我的学习,到现在我要毕业啦,连家长会都没有来开过一次,父母尽管经常打电话回来要我好好读书,因为没有家长的约束,学习上渐渐地懒惰起来,上课再也没有充沛的精力,老是打睦睡,再也没有兴趣去钻研学业了,我看熬到毕业算啦,反正我也考不上,我也不打算改变什么,就这样得过且过吧。

    1.2学习有什么用?

    研究者:我想请你谈谈你家庭情况?

    B:其实,我家应该说家庭条件不错,我有我自己专用的书房,我也有电脑,只要是买学习用书,我爸爸非常乐意给钱。

    研究者:哦,那你谈谈你的爸爸?

    B:我爸爸是承包基建工程的,但只有初中文化。

    研究者:那你爸爸对你学习应该是寄予厚望的啊?

    B:不,他无所谓,他很少问及我的学习情况,他说:“考不上大学有的人日子一样的过得很舒服,像现在大学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他说要我高中毕业以后跟他一起干。

    研究者:你的理想是像你父亲一样的包工头?

    B:到这里来读书谁不想考大学呢?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再去做包工头也比现在去做档次要高一些,不是吗?大学生还是有品味一些。我觉得像我父亲那样,还是不够有品味。 研究者:你爸爸的要求和希望是什么?

    B:我爸爸对我的要求不太高,基本上不管我。我读书没有来自家里的压力,他认为考上考不上很无所谓,但有一点就是不能犯事,他最怕的就是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在睡觉,老师把他叫来,回到家里,他没收了我所有的压岁钱,我损失可大了。其实,这都是他们造成的,因为那天晚上他们打牌打得太晚了,你说我能睡得好吗?我认为人应该有更高的目标,更远大的理想和艳负,更广泛的爱好。可我父亲总是说只要有钱就好办,有钱了便能生活得幸福,没有钱,一切都是假的。考上大学不也是为了赚钱呜?所以,有时想来想去也觉得有道理,成绩不好的时候也就自己原谅了自己。

    2.缺乏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丧失。

    “我已没有未来”

    C:我一直向往着有尊严地生活,可当梦想即将接近现实的时候,我爸妈却要我放弃考大学,那可是一个人追求了十多年的梦想,谈到放弃,我是何等的不舍和不心甘情愿!但有时还想努力争取多学一点知识,或许以后在社会上用得着,可我已经没有未来了,就没有前面的热情和激情了。

    人活着都有一定的追求和目标,倘若目标一旦模糊或者消失,人便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奋进的热情。在学生眼里,考上大学才是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当理想破灭了,觉得自己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己无任何成功的希望,激不起任何兴趣。在现实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传授的都只与考试密切相关的内容,没有顾及学生的情感感受、情感体验,没有注意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且学习内容的繁难,使他们从小就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学业上成功的喜悦,使学习变成一种外在的负担和压力,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3.教师的教学与管理阻碍了兴趣的培养

    3.1“不公平的班主任”

    D:我们班主任老师以成绩来排座位,前三十名的同学可以任意选座位,我在这个班从来就是坐后面,课堂讨论的气氛热烈时,有时候我们根本听不到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解和点评。有几次坐在我前排的同学比我高一些,我看黑板感觉很吃力,所以,有时候也就没有兴趣去听课了,我觉得我在班上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这也影响了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我们也需要善待啊!

    教师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所以教师的自身的形象、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语言,知识结构是否完善、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等,因为这些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产生影响。

    4.应试教育加剧学习兴趣的缺失

    尽管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但应试教育的事实己无法避免,且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学校和家庭之中。很多家长和教师只关心成绩,只关心分数。教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就是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升学。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我们的孩子可以不游戏,可以不运动,可以不休息,可以牺牲一切的一切。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在拥挤的教室中。在做什么?在写、在背、在算。眼镜者多,肥胖者多,抑郁者多,这就是代价。这

    些我们都来不及仔细的想一想。就这样盲目的跟随着应试教育的大潮,亦步亦趋的行走着,执著而坚定。作为家长,我们所关心的、我们所谈论的不应该只限于学习、只限于分数要明确,还有很多比分数更重要的: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习惯,好的劳动观念和较强的生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较好的心理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学习和生活的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的品格,良好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等。我们的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开朗的性格,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知道关爱,是一个乐观、向上和积极的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韵,这远比分数更重要。如果我们的教育忽视了这些,而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关心他们的分数的话,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他不爱生活,他不爱父母,不关心他人。他孤独、忧郁、缺乏自信、焦虑、厌学等等。他自己也是痛苦的,他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生命的意义,那样我们的整个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就教育的内容而言,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仅是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学会做人”是主要和根本的。再者,在文化科学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二、情感不良型

    心理学家的观点是:无目标的学习常常是无益的,而无情感的学习更是非常糟糕的。当一个学生对学习满怀信心时,便怀着一种比较强烈的期待心理。如果能如愿以偿,便会感觉满足,其情感体验将是愉快的;如果未能如愿,便会感到失望,那么其情感体验将是痛苦的。情感产生的能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影响比较大,它还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等。能否建立一个积极的情感状态,学会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感,因为在其成长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和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成功与失败密切相关。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这充分表明,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为学习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热情和愿望。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就会感到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学习起来思维活跃,效率提高,就会越学越爱学。而一旦情感发展遇到挫折,比如外界压力过强便承受不了,学习紧张时表现为焦虑、对学习与考试产生恐惧,不能容忍失败,有的同学一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或责备便离家出走,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在中学,学生的情感问题反映得比较突出,其中因而产生的问题也很多,我们教育者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免造成他们内心的极大痛苦,产生学习倦怠,甚至耽误他们前程。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他们的情感健康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中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各种活动中,他们的需要与期望能否得到满足和实现,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将直接制约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中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调控能力比较差,往往不善于使自己的情感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支配,去克制自己的情感表现。他们往往容易受情境支配,情绪的波动性比较大。现实社会却让学生时刻面临各种不如意的事情,使他们经历着各种挫折,那么,他们的情感是坚强还是脆弱,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

    2.1家庭环境不良致使学习情感发展不良

    E:从我记事起,家中没有歌声和笑声。我在家没法学习。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气,有时我看到爸爸坐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也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我的成绩不好,我也想发奋学习,可有时老是集中不起精力,我真的茫然不知所措。我从小到现在从未体验过家庭的快乐和温馨,也未体验过学习的快乐。在学校里,我佩服那些刻苦的同学,他们有那样好的自制力,那样有恒心、有毅力。

    2.2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焦虑过度

    压力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反应。学习压力,顾名思义,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所承受的

    精神负担。对现代高中生来说,压力是一个很普遍现象,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有压力。在高中阶段随年级的不断升高,高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只不过各自感受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已。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活跃思维能力,增强反应速度,对人是有益的,产生正面效应。如果完全没有压力,身心处于一种松散或不紧张状态,个人的潜力就无法发挥。然而压力过大,便会带来许多 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学习压力太大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成绩的好坏非常敏感,对学习成绩也忧心忡忡,惟恐考不好。让学生讨厌学习,甚至恨学习。在这部分学生中,其中有学习成绩差的,也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3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与培养

    “课堂容量太大”

    F:我们的数学老师上课时缺乏激情,就只知道抄题、解题,从来没有给我们讲一讲书本之外的有趣味性的东西来调节一下上课的气氛,每节课都是在高度的逻辑思考中度过。其实,我觉得他讲了那么多,可我们又接受了多少呢?每次上数学课时,我们有很多同学都感觉头都大了,我们觉得课堂容量太大,节奏太快,有点吃不消,有的同学是真的是想放弃了,但是对于高考而言,数学又太重要了,我们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学,学得很烦躁,也很无奈。 G:我们语文老师年纪太大了,思想观念陈旧,跟我们好像有明显的代沟,不理解我们的思想,看不惯我们的行为方式,在他的眼中,我们是另类,常说“一代不如一代”,常拿他们那一代人的生活模式来要求我们。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有我们的爱好、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作为学生,我们需要理解、尊重,他为什么不能理解,而总是讥讽和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呢?

    三、能力缺失型

    学习能力,是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获得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获得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学习能力。

    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包括独立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等能力。这些能力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运用于组织自己独立学习实践的状况。

    阅读的能力:包括能自己看书,会全面阅读,能抓住文中主要内容,能从有关书籍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能对问题进行对照、分析、综合、证明、评价的能力。

    听记能力:听完讲述的内容后,能根据要求进行概括、记录,并能整理笔记。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包括能通过目录、索引等选择参考书,能根据问题搜集资料,能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的观点等能力。

    智力技能:包括会科学观察、合理记忆及掌握分析、综合、对比等思想方法;会思考,能自己提出何题及自已解决何题等。这是保证知识信息能消化、吸收和同化的能力,其中贯穿着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各种认识能力的因素。学生学习能力的低下或者缺失,势必造成学习兴趣的缺失,认为学习中没有乐趣,使他对学习丧失信心,进而产生学习倦怠。

    3.1本身智能不足造成学习倦怠

    H:不是我不想把文化成绩搞好,而是我确实不知道怎样才能搞好,上课时我没有兴趣认真听讲,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无法按要求完成。有些东西我却怎么也记不住,过一段时间后又像新的知识一样。我觉得我不是真正读书的那块料。

    “我没有学习天赋”

    I:学习看样子真的有天赋,我在学习上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的,可成绩却依然没有长进,我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学习了。我感到最冤的是英语,每天早晨我都在读外语,单词,短语,惯用法,句型。可就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能是人愚笨了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能结构包括7到9种智能;个体内各种智能的发展,个体间同一种智能的发展有差异、不均衡,同一个人有的这种智能发展得快,那种发展得慢;有的同学语言智能发展得较快,有的逻辑和数理智能发展得较快,这决定了差异的必然性。而我们的教育传统偏重逻辑,而忽视其他智能的发展,并且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来衡量学生,使智能发展较慢的那一部分学生产生学习倦怠。

    3.3学习能力低下产生学习倦怠

    J:有的同学学习好像并不费力,很轻松的感觉,而我感觉到很困难。他们说知识都有联系、有线索的,可我总找不到线索,我感到“知识的点”总是练不成一个“面”。这恐怕是我学习难以突破的瓶颈了。

    K:我感到还是英语很麻烦,六门课中我最担心的就是英语,尽管相对其他同学而言,我的英语不算差,但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依旧是我的弱科,有时候真的想放弃。

    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己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学会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就这么来解释:“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传统的教育, 由于其评价机制过分倚重于分数,家长、学校、政府都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结果是,许多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缺失,导致过度劳累,对学习的恐惧感与日俱增。

    四、综上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分析,特给出几点建议。

    4.1家庭教育的引导

    在家庭教育中,确实有造成学习倦怠的诱导原因,它影响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这预示着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明确家庭教育的内容,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任重而道远。总之,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要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

    首先,努力为孩子创设好成长的环境,创设和谐发展的生活环境,创设思考探究的学习环境。因为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 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其次,要注意讲究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为孩子树立好成长的榜样,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对生活的态度、

    情感、价值观、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这是通过耳濡目染而实现的。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另外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同时又与学校教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因此, 家长应当努力与学校教育保持协调一致。

    第三,家庭教育应该以德育教育为主,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的能力。

    4.2学校教育的策略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要努力创造出一种妙趣横生、丰富多变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呆板、枯燥、死气沉沉,不再是压力的滋生地,情感的迷失处。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必须要以生为本,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赏识学生,悦纳学生,平等地

    篇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

    (2009-03-02 10:39:51)

    转载

    标签: 分类: 创作

    教育

    摘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含义、表现入手,分析了产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原因,最后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提出有效的调适措施,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倦怠 成因 对策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1]目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大学学习成了一些大学生不愿意承担甚至厌倦的事情。据一项调查表明高校中大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的逃课率甚至达到50%以上,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还有一些学生退出了大学学习。[2]显然,这种情况违背了高等教育的本意,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社会的进步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于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1.情绪低落

    处于学业倦怠状态下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学习冷漠、悲观,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容忍度低、性急易怒、沮丧无助,[3]有一种衰竭无助感,自信心不足。这种倦怠状态的持续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导致退学,同时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行为不当

    行为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逃避和退缩等不良行为。处于学习倦怠中的大学生,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出现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行为;

    [4]逃避学习活动,对学校课业漠不关心;拒绝接纳老师,不尊重老师,我行我素,将老师视为没有感情的人,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教师,不仅如此,对同学也持多疑妄想的态度,很少与同学接触,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或者有敌对心理。

    3.自我成就感降低

    学习倦怠会导致自我成就感降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评价的降低,学习倦怠者感觉学习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学的地方,这时他们会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逐渐产生较强的自卑感。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

    1.客观原因

    (1)管理、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陈旧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加上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授课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活动,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能动作用和能力培养;部分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学生不感兴趣,有些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尽科学,多年不变,与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严重脱节,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发展水平。有些课程名称很吸引人,其实内容是换汤不换药。有些教师不主动更新知识,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产生逃课、上课做无关的事情的现象。与此同时,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普遍偏松,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滋长了学生的倦怠情绪,一些高校教师放松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并对学生违纪放宽处理,学生上课迟到、早退及旷课无人过问,有的教师只能采用课前点名的方式,但也无济于事,不上课也不会受到什么严重的处罚,这种管理方式,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严重降低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目前高校现行的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考试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以闭卷为主,据对某高校的调查,采用开卷的占22%,采用闭卷的占53%,采用开闭卷相结合或口试、小论文等其他方式的占25%,尤其在考试中采取笔试的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命题也以反映机械记忆的能力为主,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提高性的题目不够,[5]另外,还存在上课划范围、考试靠范围的现象,即使不上课的学生,考前把范围看好了、记牢了,同样可以考到很好的分数,这使那些学习认真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怀疑认真学习的必要性。

    (2)激烈竞争导致焦虑心理

    学习焦虑是指大学生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正常的适度的焦虑是学习所必须的,但焦虑过度,会对学习起到破坏作用,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与学习难度,使大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学习过度焦虑和心理压力。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以往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如果还想保持在学习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需付出较大的努力,由于长期处于竞争冲突中,精神过于紧张,学习上焦虑不安;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背负着家长的较高期望或一定的经济压力,或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为自己设定了太高的学习目标,一旦没有达到目标,他们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求知过程中显得心事重重、焦虑不安、呆板固执,学习效率很低,为了减轻焦虑,他们或者采取强迫学习方式,用超时间超强度的学习办法强迫自己学习,或者采取回避和退缩等消极方式对待学习问题,常常在内疚中过早放弃努力,由此又进一步增加焦虑,导致恶性循环。

    (3) 就业压力

    由于高校的盲目扩招,造成了人才供大于求,加上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有所下降,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容易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使不少大学生刚入校就感觉到很大的就业压力,进而也会对上大学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同时,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健全而出现的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有的学生因有各种关系,不努力学习也可以有很好的工作,失去刻苦学习的动力;有的学生因对就业中一些不良现象的认识不清,而产生对前途的过于失望,放弃学习。

    目前,在就业市场上还存在这样的现象,用人单位“重文凭,重经验”,门槛一再加高,甚至明确表示只要博士、硕士,学历的高低似乎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被迫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这些现象严重挫伤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主观原因

    (1) 目标不明确造成学习倦怠

    在中学阶段几乎每个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后的目标比较模糊,因此当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以后就没有了压力和目标,不知道在大学里该做些什么,经过大学学习自己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有部分大学生一进入校园就很努力的学习,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这实际上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延续,久而久之,他们会疲惫、感到这种生活很枯燥,他们会疑问,我这样是为了什么,看看周围的其他同学,上网、谈恋爱、参加各种活动,而自己呢,早已和他们离的很远,会感觉到孤独、郁闷。也有的学生整日忙碌于交友、网游、兼职、各种社团活动,学习缺乏兴趣,考试靠临时突击。他们其实是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人生规划造成的。也有一部分学生目标比较明确,他们为考研或者工作努力着。

    (2)不能正确的面对诱惑与适应新的学习

    目前,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的突变,机制的转轨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很大的变化,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周围却有很多声音在说,读书无用,某某没有上大学仍然月薪很高,上了大学的却很难糊口,各种使用主义、“读书无用论”思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贬值,社会分配不公现象,日益动摇着大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使大学生开始怀疑读书的价值,由刚进入大学后充满希望到失望,失去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也随之降低,产生学习倦怠现象。

    另外,进入大学才发现,大学原来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仍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本来以为可以轻松了,可以好好的谈一场恋爱,玩一玩游戏,不用辛苦的

    上自习,可以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现实告诉他们,大学原来不是那么回事。这对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适应不良加上学业的压力、人际困惑,一旦再遇到挫折,本来就脆弱的他们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少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经常光顾网吧,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甚至有的学生置学业于不顾,昼夜泡在网吧,沉溺于“虚拟的世界",置学习于不顾。

    (3)专业兴趣

    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前对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报考专业时,许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特色及社会价值,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盲目地填报志愿,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无法建立起专业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又无法转专业学习,不得不继续自己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与日俱增,反映在平时学习表现为学习不认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厌学,学习上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习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致使学习成绩也开始一落千丈。[6]

    (4)人际关系失调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失调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的疏远、同学关系的冷淡与功利性扭曲、亲子沟通不畅都会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学习态度和自我评价。在人际冲突中体验到挫折、失望、沮丧、厌恶等情绪,也可能导致逃避学习的行为。另外,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也减少了社会对自己的支持。

    (5)个体人格因素。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倦怠与本身的人格特征有密切相关,具有某些不良人格特征,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低,情绪的稳定性低、高焦虑、外控信念低等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等,这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4 ][5]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篇三:解析什么叫学习倦怠

    解析什么叫学习倦怠

    相关毕业论文这样提到:早期的倦怠研究对象囿于从事社会事务的专业从业人员,随着倦怠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与扩展,很多才子学者开始将研究领域扩充到在校学习的学生。在最初尝试扩大倦怠的研究领域时,Maslach提出倦怠在学习领域的推广需慎重,因为他不认为在学校中发生的倦怠要比职业领域的倦怠严重,甚至还要轻微的多,这是由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具备较大压力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决定的。但在1981年,Pines和Kafry在大学生和专业从业人员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在校求学期间的大学生的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并由此第一次提出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指的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倦怠。该研究虽然证实了学习倦怠不但存在且不容小视,但对学习倦怠内涵的描述却过于含糊,甚至将其称为“学生倦怠”,并未明确指出学习中所发生的“倦怠”与工作中所发生“倦怠”的区别。后来,有学者结合学生所处环境及学校学习的特点,将学习怠倦描述为“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漠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好而对学校课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Riek Low也提出,当学生无法有效的应对压力、学校资源不够或是朋友不帮忙时,学生就会觉得空虚、精力被耗尽,就会出现倦怠。上述两种解释既阐明了学习倦怠发生的特殊成因(如课业压力等),又结合了在校学生日常所承担的特殊事务(如完成学校课业)与所处的特殊背景(如处于在校学习期的师生关系),表现出有意识的将学习倦怠与专业从业领域的职业倦怠区别开来。 国内学者对学习倦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张治遥、宋晓颖等人主张学生在学校里的倦怠主要发生在学生的学习层面,因此将Pines和Kafry 提出的“student burnout”译为“学习倦怠”而非“学生倦怠”。杨丽娴和连榕等人通过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不得不逃避学习的行为”,此概念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强调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主要原因。台湾学者杨惠贞对学习倦怠做了如下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倦怠、去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杨丽娴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习倦怠描述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有学者则将学习倦怠看做是“一种消极的萎靡不振的身心状态, 是乏力、焦虑、厌倦、冷漠、消沉、郁闷、悲观等的综合反映”。还有相关才子认为学习倦怠既是一种心理表现,也是一种行为表现,学习倦怠行为是学习倦怠心理的外化。此文由才子

    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虽然各方对学习倦怠的表述各异,但新近的研究大都强调学习倦怠是发生在学生学习层面的消极、厌倦、冷漠、抵触、不作为等负面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即当学生处于学习倦怠时,就会出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现状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疏远、对学习目标和意义不明确,情绪和身心衰竭并且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综合病症,例如易怒、紧张、沮丧和低自尊等。


    学生学习倦怠的论文》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90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翻转课堂与微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