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教师存在的问题
  • 教师存在的问题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教师存在的问题
  • 篇一: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其中大部分是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分配而来。这些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具有年轻、专业知识较为厚实、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等基本特点。其中大多数在岗位上担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任课时数多,有一部分还担负起训练比赛的重担,三五年之后,他们将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骨干力量,青年人好学上进,急于成才,尽快成为一名受同行认可、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是他们的迫切愿望,但经过一段实践他们的业务素质发展得很不平衡。许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缓慢,往往是因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症结所至,所以就难以找到提高素质的突破口,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将目前青年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常见病症概括如下:

    一、用语随意、语速快、层次不明、讲述难分主次,把握不好“精讲多练”的尺度。 新教师在课堂中,语言不精确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自己往往不易觉察。尤其是体育术语的误用、甚至不用,给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带来了困扰和混乱。有些教师对要讲的内容准备得很充分,但讲话的速度过快,语调缺少抑扬顿挫,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体会。语言层次不明,缺乏适当的量化处理,形同堆物,无主次之分。他们在讲解动作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讲深讲透,但头绪繁杂,又难分主次,课堂容量过大,时常是完不成教学任务,造成“拖堂”。虽然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应接不暇,理不清线索,听的多,练习次数少,分不清动作的重点,掌握不了动作技术,难免产生厌倦情绪。

    二、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有的新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心中无人”,备课时,致力于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在教学时只是重复地做完整示范,虽然教师的动作优美,而学生却不能接受。在课堂上,只顾照书发挥,不注意学生的脸上表情,使课堂气氛沉闷。即使安排些体现主体地位的活动,也往往因方法简单和单调而流于形式。有些新教师经常运用“提问法”,以此作为调动学生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却因设问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不能适当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时常是自问自答,难以起到开启思路的作用。这种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教法当然难以取得实效。

    三、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

    新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机械的重复,依照参考书的方法设计直叙,不敢越雷池半步;很少设计出较新颖的练习方法,不注重鼓励、表扬、

    启发学生,而是批评、指责学生,挫伤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趣因此很受影响,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完成。

    四、注重形体语言,情绪不稳定。

    这也是新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有不少教师课堂上专注于讲授、示范、指导,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姿态、表情、情绪对学生和课堂气氛的影响。教学中或是弯腰弓背、精神不振,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即使是游戏学生们也丝毫没有竞争意识。教师或因教态过于庄重,表情过于严肃,忽视了动作、表情等人类第二语言的作用,给学生的听课和参与情绪带来不应有的压抑感。心理障碍也是新教师在课堂上的常见现象,情绪波动大、心态不稳定往往影响着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趣味性。 二、“老带新”指导工作要求 1、凡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分配到校或从非高等院校教学岗位调入学院的任教人员,都视为新教师。新教师进校后,由系(部)、教研室指派指导老师负责开展“老带新”指导工作。

    2、新教师与指导教师“结对”确定以后,签订“带教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由系(部)存档。指导教师要主动关心新教师的学习和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汇报,审阅他们工作的有关材料,作好培养记载。

    3、新教师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教育理论、教育法规与教学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并考核合格;一般应系统听完指导教师的主讲课程,应经常跟随指导教师的一个任教班级跟班听课,每周至少两节并做好听课记录。每次听课后,要做好交流工作。

    4、指导教师应帮助任课的新教师掌握各教学环节的内容及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了解并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新教师拟定的教案进行审核、把关;新教师应积极主动、虚心地向指导教师学习教学方法,钻研业务,写出详细、合格的教案。

    5、新教师必须经过系(部)拟任教课程的试讲审查,指导教师应会同系(部)、教研室对新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写出书面评议意见并和试讲新教师本人进行交流。

    6、试讲审查评议意见为合格以上的新教师方可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由系(部)填写教师授课任务书,报送教务处审核后可正式排课。

    7、新教师应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授课计划进行教学,逐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8、指导教师应指导新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各重要环节,每学期应对所指导的新教师听课三次以上,并进行指导。教研室每学期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新教师集体听课两次以上,并进行集体评课。

    9、指导教师要对新教师的作业布置情况、批改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要关注新教师的教学效果。

    10、指导教师应帮助新教师把握试卷命题的科学性,并指导新教师作好试卷的质量分析工作。

    11、教研室每月要对“老带新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听取学生等各方面意见,将检查结果报知系(部)主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12、新教师每学期应完成一份教学总结,每学年至少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

    13、系(部)应安排新教师到实训(实验)室完成讲授课程的全部实训(实验),并参加实训(实验)室建设工作。新教师必须参加本专业或课程的全部学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掌握教学全过程,完成并考核合格。

    14、“老带新”指导工作完成后,指导老师要对新教师的成长情况写出鉴定。由所在系(部)对新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知识结构,教学基本技能,实践动手能力,教育基本理论,对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学习和理解等。相关考核材料应装入系(部)教师档案。

    15、“老带新”指导工作时间一般为二年(不含进修、社会实践)。

    二、“传帮带”活动的组织领导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学年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实施。“传帮带”活动中,指导关系的确立遵循自愿与学校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到需要与可能相统一。

    三、“传帮带”活动内容及目标

    “传帮带”活动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老教师对新老师的具体指导、帮助进行的,老教师要在下列诸多方面对年轻教师指导帮助并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

    (一)思想认识及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一是要使年轻教师认识理解初中义务教育的特征及其规律,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要使年轻教师把握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三是要使年轻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二)备课

    在如何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熟悉大纲,分析教材,如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如何编写教案,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如何收集使用教参材料,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性总结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的教案规范化,学期授课计划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使年轻教师学会科学的进行教学反思性总结并记录以教案之中。

    (三)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组织、板书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反应教学规律的一般要求,突出实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反映良好。

    (四)作业批改、讲评及信息反馈

    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作业批改规范,正确处理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学会收集使用来自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并据此改进教学工作。

    (五)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应用

    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要求有读书心得。

    四、“传帮带”活动要求

    (一)“传帮带”活动以两个学期为期限,每学期的指导时间不少于20个小时。

    (二)在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双方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要书面分学期提出指导计划。

    (三)指导过程有书面的指导记录。

    (四)指导期限内,每一个学期结束后,指导教师书面进行小结;指导期限结束后系统全面的写出总结;被指导相应地写出心得体会。

    (五)指导教师要通过深入被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收集月度考核信息等方式随时掌握被指导教师的状况,以便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五、指导效果的评估

    经过一学期的传帮带,指导教师恰如其分地对被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评价,被指导教师也要总结好获得的成绩、体会、经验与不足。

    篇四:老教师带新教师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已悄然来临,回顾上一学期,学期初制定的老带新工作计划已基本实现,通过开展“以老带新”工作,使刘志伟老师较快进入教师角色,并适应了我校的工作环境、生活节奏,避免了工作中走弯路、效率低下现象。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的带领着刘志伟老师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她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为了继续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我高一英语教研组在新学期伊始制定了新的以老带新教师培养计划。其具体计划如下:

    一、老带新分组安排

    本人陈艳红与刘志伟一组;于术文老师与叶家成一组;吕立稳老师与朱丽丽一组。

    二、坚持实行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制度

    通过实行集体备课,能够使新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学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集体备课要求用外语进行,老教师梳理讲课思路,再由年轻教师进行表述,然后老教师加以指导,直到形成完整的备课教案。每周一下午进行集体教研,能够使新教师准确的掌握课程进度,紧跟着老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成长。

    三、规范教案的书写。

    教案是一线教师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术前准备”,在重视常规备课的同时,要引领和鼓

    励新教师凸现个性,构建个性化有特色的教学方案,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师父,我将坚持每周审阅一次刘志伟老师的教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形成,教学流程的设计。审阅后再让其上课,课后让其书写教学反思,谈谈每一堂课后的教学感想。

    四、开展教学法研究

    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法。如果说教案是课堂实践活动的“术前准备”,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教法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十几年累积下来的教学方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刘志伟老师,希望刘志伟老师能高效地将这些教法在其实际教学中应用。

    五、不定期进行新老教师双向听课

    经常进行新老教师双向听课。年轻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讲课,学到老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将学到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因地制宜的应用到以后的实际教学当中,促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老教师在听新教师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针对新教师自身的不足,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自主、互动、体验、发展等新的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具体说就是课堂上应做到:“四转六让”,课堂教学要突出“两个中心”,贯彻“六项教学策略”。

    七、建立教师教学水平纪录

    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记载并长期保留。老教师结合纪录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使得新教师能直观看到成长过程。

    篇二: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作者: 王庆欣|来源:| 点击数:2448 |时间:2012/4/5 14:39:36

    每位教师的成长,都是从新教师开始起步的。教师的成长效益取决于前三年与前五年,这是新教师成长的时间。前三年是新教师从“学院派”向“务实派”转型的重要时期;前五年是新教师由青涩转向较为老练、成熟的关键段。作为培养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应该尽最大的财力、物力、心力等关注、引领新教师的茁壮成长;对于新教师自己,更应谦逊乐学,不遗余力地发展自我。两者共同“发力”,新教师的成长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刚刚走出师范院校的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理论上有一定的积淀,但由于实习的时间较为短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毕竟有限,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纸上谈兵”与“沙场血拼”有着天壤之别。虽然新教师在上岗前,教研部门与学校都曾组织过类似“通识培训”式的集训,但时间较短,新教师从吸纳与消化再到运用更需时日的浸润,因此,集训效果不甚明显。放眼当下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笔者就小学语文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尝试着逐一予以“化解”,愿这些策略能为新教师的顺利成长助一把力。 问题一:文本解读能力单薄,过分依赖参考资料

    一册教材在手,往往只注重于读具体的某一课教材。备课前,先看教学参考书,上网下载相关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某一课的教学就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备课。由于没有潜心读文本,使得某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也都是照搬教学参考资料。由于文本解读能力的欠缺,在教学处理上就难免“摸不着北”,课堂教学的“重心”便会由着新教师的“喜好”而动。 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12册《索桥的故事》,这是巴金的作品,课文描述的是作者走在四川省灌县二王庙山脚下的一座索桥上的所见所思,想到了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想到了修建索桥的“何公何母”,想到了高尔基笔下的“燃烧的心”,还想到了勇士丹柯??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拥有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人们的敬仰与赞叹之情。

    一位新教师执教时,由于对教材内容解读上的偏颇,在第一次试教中,将教学目标的确定“人为地拔高”了,并且仅想用一课时就教授完本课。结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学生连读书的时间都被教师“霸占”了,一味地要求学生围绕“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来探究“心”的内涵。学生没有时间与文本对话,只是机械地为教师的问题来“按图索骥”,课上得沉闷,又了无生气。

    其实,本课宜用两课时进行操作,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读通读顺读准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出课文的提纲,全班交流、评价;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联系课文思考:为何写索桥还要写都江堰?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怎样的写法启示?在作业设置上,仿造第一自然段写写某一处的建筑。 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精读课文的3~5自然段,围绕“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探究“心”的内涵。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特别是每讲到一处索桥的故事,教师就引导学生深情地回读文本中心句;紧接着创设情境:假如你也走在这座修葺一新的索桥上,聆听着巴金的这篇美文,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教师可适当补充“5·12” 汶川地震中的感人镜头,在央视大楼火灾中英勇牺牲的消防员的先进事迹等,让学生用练笔的形式,将情感内化成文字,达成文道的有机统一。

    解决策略:抛开“辅助资料”,训练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1.学校要分学科请校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培训新教师如何解读文本、教材。培训者现身说法,以具体的教材为例,将自我的解读与建构教材的“心路历程”呈现出来。

    2.对新教师进行“训后考核”。分学科给出具体的教材篇目,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限时请新教师解读教材,写出教材解读的书面文字来。学校请培训者对新教师的教材解读进行“案例剖析”,给受训者以必要的智力支持。

    3.布置作业,跟踪督促,展示提升。一课的解读仅属于一课,学校要求新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执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通读小学阶段的所有教材,选择所任教年级的教材中的2~3课,写出详细的教材解读,并根据学情进行分析,指出该课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等。学校组织专人进行点评,在学校范围内展评,可书面展示,也可开辟小专场让新教师说教材解读,以此促进新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提高。

    问题二:课堂实施“平均用力”,过分追求“面面俱到”

    这在新教师教学课堂上屡见不鲜。还以语文教学为例,新教师也知道,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注重夯实学生的语文“地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应该具体落实。于是乎,新教师的教学课堂上便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也舍不得那也丢不了”的“课堂怪状”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内容入手是得当的,但内容是“例子”,是“抓手”,紧拽不放,进不了语文的大门,只能在语文的门外徘徊。

    一位新教师这样处理《司马光》第二课时的教学:课伊始,检查学生对第一课时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写“吓、叫”两个生字;而后重点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孩子们面对落水的同伴是怎么做的?想象孩子们当时是怎么叫喊的?全班模仿;第四环节,出示司马光与众不同的救人语段,划出动词,边读边比划动作,探究司马光的品质;最后进行拓展: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伙伴。

    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其他孩子与司马光面对突击事件时的不同表现,两相对比,让学生体悟司马光临危不乱、镇静沉着的特点是很有帮助的,学习这些内容是必需的。但教师却没有找到以内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有效表达训练的方向。让学生模仿喊“救命”,让学生想象还有什么办法救同伴,这些都是游离文本内容之外的“非表达”,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如若教师这样处理:在那么危急的情形下,司马光的眼前可能也闪过这么一些救人的方法,但他选择了砸缸,请联系下文,想象一下:司马光当时想些什么?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引导学生读文本中描写司马光砸缸的语段。再引领学生走近这些连贯动词,创设课堂情境,也让学生现场“小试牛刀”,进行连贯动词的说话训练。同样是表达,这样一调整,可以想见给予学生的当场语文营养是不一样的。

    解决策略:学会重新建构教材,训练“抓大放小”的能力

    优秀教师“优”在何处?单就教学艺术而言,“优”在懂得正确且有新意地建构教材,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并迸发教学美的“星光”。新教师就应该追这样的教育教学之星。

    1.学习名家名师,从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中贪婪吮吸教学艺术营养。观看名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光盘,做课堂实录,从中去分析名家名师在建构教材方面的神奇能力。

    2.一段时间后,先找名家课堂实录的文字稿,先“束之高阁”,找来同题教材,进行独立分析,独立备课,找一面镜子,自己上课给自己听。再取出名家的课堂实录,面对镜子“高声朗读”,继而“复述”,从“历练”中去缩短自己与名家名师之间的“差距”。

    3.听同年级同备课组教师的课,新教师要有“不辞劳苦”的毅力,多推门听课,向身边的教师学习,集众人之长,内化成自我建构教材的“内功”;同时,新教师还要主动出击,凡是周边、本地域有举办教育教学的观摩,只要调得开课,就要前往观摩、学习,认真做好听课笔记,特别是教师在“抓大放小”方面的成功做法,新教师听后要好好咀嚼,好好内化,最好能及时地倾吐于笔端。 问题三:课堂教学“霸权当道”,过分“牵引拉拽”

    照理说,新教师刚刚走出校门,教学思维还是比较活跃,条条框框束缚相对要比较少。可惜,在笔者所听过的大多数新教师的课,都存在着“霸权当道”“牵引拉拽”的迹象。

    某位新教师执教《可贵的沉默》的第二课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的:首先,从课文第一幅插图入手,从文中找描写孩子动作、神态等的文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接着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出“沉默”一词,思考:孩子们为什么沉默了,这“极为可贵的东西”又是指什么呢,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在哪里。而后,再让学生探究:沉默时,孩子们可能在想 ;也可能在想 ;还可能在想 。孩子们回答后,分角色朗读相关语段,比比谁读得“更骄傲、更快乐”,最后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从教学过程上看,教师是留给了学生探究、读文、补白、思考、阐发自我收获的时空,似乎“宽松度”不错。但细细嚼味,所有的流程、课堂学生的思考方向、学生的读书深浅度等,都是由教师“承办”,虽有“放权”探究,但落到实处,实质是教师的“长官意识”在牵引。

    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说说看:你有什么发现?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吗?再看看标题,想想:这是一群( )的孩子,他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假如要你给课文再配两幅插图,其中一幅必须有你,你想在上面画什么?为什么?大的教学流程这样安排,并将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穿插其间,这样给学生的文本学习以更大的自由度,相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会更出彩。

    解决策略:俯视学生,卸下“长官意识”,变“牵引”为“引流”

    1.解剖学情。新教师要更勤快地走入并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并熟悉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才能在课堂实施中做到有的放矢。

    2.专题探讨。教会新教师“引流点”的确立与驾驭。学校要围绕该专题,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以具体的教材为媒介,以“互动式培训”为主,先请新教师充分发表自己对本教材如何引领学生由“肤浅”走向“深入”的方法,再请新教师同伴进行充分评议,而后,经验丰富的教师才出示自己的“底牌”作比较,以案例说话,为新教师的课堂“引流”能力的提高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3.专项反思。以“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引流”为主题,整个学期针对该专项开展有“方向性”的反思,反思得失、成败,思索改进方法并努力付诸实践。新教师要勇于敞开自己的教学之门,邀请教师同伴走进课堂,真诚听取教师同伴的评价声音,“兼听则明”,促进课堂教学引领,引导艺术水平的提高。

    问题四:课堂关注“面窄局限”,过分“聚焦”优生层面

    课堂教学呼唤“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新教师的课堂上,为了课堂教学进度,为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行进”,他们往往让“优生唱戏”,优生“霸占”课堂,“话语权”凸显,而恰恰忽视了中等层面与学习上暂时处于下风的“弱势群体”。往深里追究,这也是另类的教育不公平。

    解决策略:关注全体,小组合作,学会较为合理分配“话语权”

    1.成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按学力进行合理搭配。上中下穿插,定组长,定记录员,定发言顺序。引进激励机制,小组竞争,与平时、期末的学科学习综合能力评价挂钩,以小组的“同荣”来引发中下层面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2.新教师要学会充满激情地对待每一堂课。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师的激情是“引爆”学生热情的“导火索”,新教师要学会“煽情”,为学生的思维激荡“推波助澜”。要相信学生,他们的思维与创造是无止境的,只要你能给他们一米阳光,他们就能还给你万丈光芒。

    笔者执教《巩乃斯的马》一文,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当时抛出了“作者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了骤雨中群马狂奔的壮阔场景,从作者的酣畅流泻的笔墨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字的用意吗?”

    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举手了。焦梅朵同学率先发言:“老师,我觉得这是作者对自由的一种向往!”我并未表态,只是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她不紧不慢地说:“马群在骤雨中毫无羁绊地狂奔,任由牧人怎样喊也无济于事。这是马群在自由的境界里驰骋,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渴望。”

    “不错!”笔者随即接过焦梅朵同学的发言进行归结板书——“表达了作者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追求。”

    课上到这儿,笔者举目四望,用真挚的目光期待着:“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吗?”

    这时,杨靖轩同学举手了,笔者指名他起来回答。没想到出语惊人,说出的答案连笔者也自叹不如,他说:“老师,我觉得作者似乎在传达着这样一种声音——一个民族,只有在危难之际,才能显示出她非凡的凝聚力和团结性。就像这巩乃斯的马一样,起先分散在各处,骤雨一到,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平时像一盘散沙,关键时刻却能迅速聚拢到一起来,就像一个国家受到外强侵凌时,她的人民便立即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多么精彩、睿智的发言,于是我带头鼓起掌来。我动情地说:“靖轩同学,你真了不起!也许作者在写这篇文字时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竟还有这样的一种象征义。都说评论家比作家高明,他能解析出作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而这些也许作者本人在创作中都未曾意识到。今天,王老师终于见识到了一位未来文学评论家了。来,让我与你握下手吧。”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敬佩与羡慕的目光。

    那一刻,我真的太高兴了。我看到了学生们的非凡表现,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不亚于甚至还超出我们成人的理解。孩子的潜能无限,我们为师者就要想方设法点燃、引爆他们的思维,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我们的学生能自己想、自己读、自己悟、自己品、自己“联”,只要我们的引导、点拨恰当,给孩子一点阳光,学生们将会给我们整个太阳的惊喜和光芒。■

    篇三:教学常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学常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具体工作包括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等,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学校采用的是集体备课,所以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二是个别教师“仍存在拿来主义现象”,集体备课上的教案,不加修改,直接运用;三是个别教师还有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四是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一点阅后勾画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五是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二、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校对课堂教学的检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领导对于教师的检查限制在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等问题。

    二是有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没有教师自己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否仍存在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少。

    三、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作业不分层次,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二是为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只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面和量,更谈不上作业训练的梯度;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四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性作业的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 听评课: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应该说是好的,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没有研究的主题(或者说是目标)使听评课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二是没有形成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提高水平的运行机制,只当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三是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五、 教师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无目的地学习几篇文章,要么就是漫无边际空谈,教研活动一定要有问题要有研究,要形成对问题的解决策略,哪怕一个学期解决一个问题,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好处。

    六、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对学校在教学常规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为此,针对目前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一是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为领导带头参与。具体做法是:

    (1)备课: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并进行评定,同时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后一次的评语还要写出与前一次教学设计相对比的评价肯定其进步,将评定结果返回教师本人审定后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2)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或探讨课并交一份该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参加交流、评比,评选要求同备课。

    每位教师的汇报课或探讨课,由教研组长主持,上课者要说课,听课教师参加评议并记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一起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3)听评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交两份听课评课报告,由参与听课的主管院系领导签字后参加交流、评比。

    (4)作业:每期举行一次学生作业展评活动。

    (5)综合评定:每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定,将所有能反映一个学期以来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所有案头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备课、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说课稿、作业批改、理论学习等进行集中检评。

    2、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1)要重新反思和优化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一是各个教研组对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二是对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观点等进行记录。

    (2)创新校内培训方法。一是每学期初要针对上期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拟定本期校本培训内容及方法的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切忌无计划的学习培训。二是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存在的问题》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59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