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免费论文 >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
  •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
  • 篇一:2014-2015学年(1)年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及写作要求2014

    2014年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及写作要求

    一、论文参考题目(任选其一,也可以根据当前热点问题自拟题目):

    1、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当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2、浅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3、论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4、论新形势下中国国防战略选择

    5、南海目前复杂局势与我们的对策

    6、朝核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7、钓鱼岛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

    8、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

    二、要求:

    1、论文要主题鲜明,论据翔实、内容充足、形式规范、结构严谨、体现理论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可在图书馆和网上查看参考资料,但是不许全文摘抄,凡是从网上下载打印者一律视为不及格。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论观点、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2、论文基本要素包括:标题、年级班级学号作者、摘要、关键字、正文、参考文献。正文一般不低于3000字,论文摘要不低于100字。

    3、用A4打印,左侧装订。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用5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18磅,页码居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编辑,不符合要求的文章酌情扣分。

    4、论文题目布置后抓紧查找资料和写作,11月末交论文。电子版、纸质版各一份。电子版由各班班长收齐放入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名称为年级班级,交给上课老师。纸质版由班长收齐后按照学号顺序排好,统一交给上课老师。

    军事理论教研室

    2014年11月

    参考样式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14级18班18号王 刚

    【摘要】: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和总结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以及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也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今天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邓小平 国际战略思想 外交政策 调整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在外交方面,突出表现为通过政策和策略的调整,使我国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为我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赢得了极为宝贵的和平国际环境,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总体战略判断及其对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从事国务活动和国际交往等各种不同场合表明和阐述了自己对国际形势的总体战略断。

    其一。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科的著名论断。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上虽然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总体上保持和平,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转向经济技术方面,争取持久和平,发展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成为时代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捕捉形势变化。于1984年10月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的谈话中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没有这两个问题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意义。”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其二.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判断,指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邓小平所说的“多极的世界”。是对比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而言。战后。美、苏两国各自怀着称霸世界的野心,在全球展开争夺,形成了两极格局。但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美、苏两国实力削弱,邓小平及时准确地观察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于1987年指出:“现在看来,完全由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并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指出,要“抓住国际和国内的有利时机,扩大改革开放。??这是从当前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的上述正确、科学战略判断。极大地促动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首先,从过去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准备大打、早打、打核战争,转变为

    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更加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并在实践中发展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次,从过去“一条线~两角争”,联合美、日、欧着重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转变为不和任何大国结盟。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更加突出独立自主。用邓小平的话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在这一外交战略调整的基础上,我国既改善了与苏联的紧张关系,也与美国进一步发展了外交关系.更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广交朋友,中国以更加成熟的面貌出现在了世界舞台。

    二、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战略构想对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推动

    1989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一位外国朋友时,第一次提出了需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同年12月,邓小平在总结战后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世界格局变化、各种矛盾的消长及世界政治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明确提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不仅高屋建瓴的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而且找到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根本途径,1989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中日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伊东正义和由他率领的访华代表团时指出:“霸权主义和.集团政治已经行不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和国际经济问题的准则。”

    邓小平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不仅使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更新、更丰富的内涵。适应了当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直接推动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成为在国际关系中尊重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典范,成为不以国家大小强弱为国际交往取向、对所有国家平等相待的典范。也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在世界东方。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同我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而这一切。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分不开的。

    三、邓小平以关心自己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国际战略思想及我国新时期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国家利益是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意识形态利益等各种利益的综合。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基础和归宿。国家利益观。即以关心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一个基本原则。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主要体现在1989年邓小平两次会见外宾时的谈话中。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强调中国要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战略选择。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进一步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利益。”“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

    新中国成立后。安全利益一直是我国国家利益分量较重的部分,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减小,发展成为我国和世界面临的紧迫任务,国家利益中的安全利益逐渐让位于经济利益。邓小平紧紧地把握国际形势的这一变化,以关心自己国家利益为最

    高原则,领导制定了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并亲自指导了我国对外政策的重大战略性调整。如前所述的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变了过去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转变为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来,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对外政策的调整,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需要一个好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根据这一任务,这一方针。解决国际上的问题,解决我们与各国间的问题,也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如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

    据此,邓小平还认为,各国在寻求各自国家利益时,处理利益冲突的可行和有效的办法是寻求共同点。邓小平以关心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丽制”科学构想,领导、参与了与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这两个事关中国主权的重大问题,既维护了国家最高利益,又为国际社会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光辉典范,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四、邓小平发展国际关系的策略原则对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不仅表现在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我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还表现为我国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突破“闭关自守”的思想藩篱,转而实行对外开放。形成了既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又对民族主义国家开放,特别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大力发展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与合作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时。运用战略平衡原则巧妙地处理大国关系。从过去的“两角争”转变为“大三角”和寻求新的战略平衡。与前苏联缓和了六七十年代形成的紧张关系,苏联解体后,我国又积极发展与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对美国,既对其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做坚决斗争,又灵活发展有利于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积极的中美关系。与欧洲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我国争取多交朋友,少树敌人。与他们的关系也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积极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遵循睦邻友好原则.十分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使我国周边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来自北方前苏联的安全威胁消除,中朝传统友谊得到巩固,中国与巴基斯坦牢固关系迸一步加强的同时。中印关系得到改善与发展。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与印度尼西亚复交,与独联体、东盟国家关系获得长足发展。

    上述提及的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的重大调整以及由此取得的外交成就,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认识上的变化,特别是与邓小平在上述领域的国际战略思想中发展国际关系的策略原则的提出密不可分。

    如何处理国家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这是一个与国家利益原则密切相关的问题。既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以关心自己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那么,邓小平在其处理国家关系的问题上,也不是简单地以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的异同划线,而是自觉地把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又一条重要原则。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接见美国一位电视记者时指出:“中国观察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1992年春,邓小平再次强调指出,简单地用意识形态划界来处理对外经济关系。只会阻挠改革开放的步伐,延缓经济建设的进程。当然,邓小平提出不以意识形态定国际关

    系的亲疏。并用以指导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实践,并不是放弃对西方某些顽固势力借意识形态攻击我国的警惕。邓小平多次提到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攻势要有足够的警惕,与之进行有理有节。在战略平衡理论方面.邓小平吸取了西方学者均势理论巾某些有益的成分,结合新的情况,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战略平衡思想。

    其具体内容包括:“大三角”战略、推动多极化发展和以第三世界为后盾与西方大国周旋。“大三角”是1985年邓小平提出来的,其实质是美、苏、中“三角”关系。邓小平在“大三角”关系中,主动调整中美、中苏关系,使我国处于主动和有利的地位。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大三角”消失.邓小平又正确洞察多极化发展趋势,在多极化趋势中寻求新的平衡点.紧紧依靠第三世界,借助第三世界的力量,反对大国霸权。从而达到制衡西方大国的目的。邓小平提出战略平衡理论.运用战略平衡原则巧妙地与各世界大国周旋。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及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外交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宝贵经验。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邓小平熟谙此道而用之,并依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提出了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战略思想。历史上,中国的近邻国往往成为对我国安全与利益构成现实威胁和损害,近邻地区也往往成为大国、强国威胁我国安全的“桥头堡”。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三步走”的国家发展目标战略,除了国内的稳定,也需要在国际上营造一个有利于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周边环境。邓小平正是基于这些战略考虑而多次强调:“中国希望世界和平。地区和平。特别希望同亚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成为更好的朋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决策。”他亲自实践、悉心缔造了中日友好关系,发展了与朝鲜、东南亚国家、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与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等,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国际战略思想,为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超人的智慧,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战略理论、策略及原则。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作为一个丰富多彩,富含创造性和思想魅力的思想体系,推动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重大战略性调整.同时必将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注:此文作者为张居永,文章前面作者为虚拟的。

    篇二:军事理论论文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怎样理解现代国防

    摘要: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对于我们大学生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活动,它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我国国防的主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陆姓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现代国防的重要性

    国防就是一个统治阶级或国家为了捍卫自己阶级或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所有防卫措施以及由此进行的一切相关活动的统称。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组织者或实行者,通常是指统治阶级或国家。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国防的手段,是指为了达到国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措施,而主要手段就是军事。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要防备、抵抗的外来侵略势力和要制止的内部反动势力破坏的一切行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世界全局的影响明显减弱,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亚太地区政治安全形势相对稳定,一些不安定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不得不说,落后只能挨打,矮人一头就要服软。

    然而我国周边的邻国很多,而且领土争端也不少,解决起来很棘手。最近周边恐怖主义猖獗,恶化了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海洋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隐患和威胁。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与周边国家历史上的一些恩怨现在仍有影响。并且多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形成了我国周边的不稳定和周边的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教育是国家根据国防的目的和要求,对公民实施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防形势、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科技、国防法制、军事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以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建设与斗争。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

    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涉及到各个方面,内容十分

    丰富,范围非常广泛哦。国防建设的整体性决定国防教育内容,现代国防不仅仅是指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以及战场和战略要地的建设,而且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状况、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进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我国面临着极为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我国所选择的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不会产生侵略别国的因素。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是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和平,反对外来侵略服务的,我们加强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的需要。中国武装力量的规模是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的。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积极参

    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 结论:

    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中正仁和”、“仁者爱人”、“内圣外王”、“和为

    贵”,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厚德载物”。 中国人历来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厌恶侵略战争。在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清代的“乾隆盛

    世”,中国都是当时世界上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却不屑于对外诉诸武力搞扩张,而是实行睦邻友好政策,鼓励商贸交流。唐代的长安城内,各国商贾云集,如同当今纽约大都市一般热闹;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是记载了中国的先辈们孜孜追求“和平发展”的历史轨迹。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最远

    抵达北非,一路留下的是友谊邦交和货物贸易,却未在海外占领一寸土地。 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为全世界所瞩目。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

    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国防教育,正视我们的国防建设。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宣传国防知识,为国防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激励人们

    去为祖国争取更大的成就。在社会中谱写人生壮丽的篇章,绘制人生的宏伟蓝图,实现自己人生伟大的理想!

    软件134

    白雨薇

    篇三:军事理论课结业论文

    2013年天津工业大学军事理论课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 精确制导技术在军事高技术方面的应用

    姓 名:学 号: 1310340205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李兰

    手机号码:

    本人签名:

    精确制导技术在军事高技术方面的应用

    内容摘要:未来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资源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那么传统的机械性武器也将会逐渐被精确制导武器所取代,精确制导武器便是精确制导技术在军事高技术方面的主要应用。精确制导技术给军事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队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它是以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和光电转换技术为核心,以自动控制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被称作武器装备的制导系统。按照不同控制导引方式可概括为自主式制导、寻的式制导(又包括主动寻的式、半主动寻的式、被动寻的式)、遥控式制导(包括有线、无线电指令制导、波束制导)和复合式制导(包括惯性-雷达相关末制导、惯性-星光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等)四种制导。目前已大量采用的精确制导技术系统还有:有线制导系统,微波雷达制导系统,电视制导系统,红外制导系统和激光制导系统等。

    二、军事高技术概述

    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主要分为军用微电子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等。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之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三、精确制导技术的军事作战运用

    1、自主式制导

    它根据导弹内部或外部固定参考标准,导引和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主要应用在地地、潜地导弹。

    2、寻的制导

    它主要应用于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激光导引头、雷达导引头。这些导引头通过感受来自目标的辐射或反射能量,自动跟踪目标形成制导指令、控制导弹飞向。

    3、遥控式制导

    它首先以设在精确制导武器外部的制导站来测定目标和导弹的运动数据,再对两者的运动数据进行比较,将误差信号转换成制导指令发送到导弹上,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使其不断逼近目标。如美国的“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系统”、英国“海猫”舰空导弹。

    4、全球定位系统制导

    如美国现开通的GPS服务,即标准定位服务( SPS )和精密定位服务( PPS ),后者可以实时获取精确的GPS数据。

    5、惯性制导

    它是利用惯性测量设备来测量导弹运动参数,惯性制导系统全部安装在制导武器上,主要有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

    6、复合制导

    (1)地形匹配+景象匹配末制导:如美攻击型“战斧”巡航导弹

    (2)惯性+地形匹配+GPS:如美ACM先进空射巡航导弹

    (3)惯性+红外寻的末制导 :如挪威“企鹅3”空舰导弹

    (4)惯性+无线电指令+雷达寻的末制导:如法SA-90地空导弹

    (5)惯性+无线电指令+雷达寻的末制导:如美“宙斯盾”舰空导弹

    (6)主动雷达+红外寻的末制导:如法“哈德斯”战术导弹

    ......

    四、精确制导技术的应用给作战武器带来的变革

    1、直接命中概率大大提高

    直接命中概率是精确制导武器名称的由来,也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特征。目前某些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率已达80%以上。例如在38天多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其使用的AIM-7F/M击落25架伊军飞机,多为首发命中。

    2、武器射程远

    美国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最远可以打到200公里,完全是超视距攻击。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航程达2500公里,完全可以在敌防空火力圈以外发射,令对方难以发现和防范。

    3、附带毁伤降低

    精确制导武器虽然威力大,但由于它的精度非常高,所以对目标以外的建筑物和人员所造成的损伤相对减小。

    4、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由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自主制导能力,不需要人工或其他辅助设备的过多干预,便可以独立自主的捕捉、跟踪和击中目标,可操纵性较强,因此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五、精确制导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化战争的影响

    1、有效提高了武器作战效能

    衡量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便是弹药的有效利用率,而精确制导武器的原理是利用目标的各种物理现象,捕捉可提供目标的位置信息和特征,使用探测器和敏感器捕获这些目标信息和特征,将目标与周围背景区分开,从而达到发现和识别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尔后将被捕获的目标和有关信息传送给情报处理中心,最后通过电子计算机为作战兵器下达摧毁目标的指令。因此其命中率极高,提高了攻击的有效性,减少了弹药消耗量。同时精确制导技术的应用使得弹药消耗量减少,所需作战费用远远低于常规弹药,提高了作战效费比,降低了作战费用交换比。所以该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2、使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作战方式主要靠机械性武器或者需由人工操作武器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破坏敌人军事装备。这种作战方式大多为线式、接触式,误差较大而且需要人工干预。精确制导武器的远射程使之具备了防区外攻击的能力,从而使非线式、非接触作战成为可能;精确制导武器在射程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情况下,圆概率误差达到几米甚至1米以下的时候,从而使点穴式攻击成为可能;武器装备在实现基本自主或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发射后不管,可以自主飞行寻找并摧毁目标,从而使智能化、无人化攻击成为可能。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使人们能够在战争中不必大量杀伤生命就能瘫痪敌人抵抗能力,实现传统意义上大规模的破坏、摧毁,甚至是彻底消灭对方,到精确控制化的打击的转变。

    3、成为各国军事力量对比的重要指标

    在当今信息化战争的大环境下,精确制导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的重要指标。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数量为19948颗,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全部弹药的比例为 68.3%。与伊拉克军事力量形成鲜明对比,可见打击精确化战术在当今高技术战争中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六、精确制导技术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地位和其发展趋势

    精确制导技术在武器装备中广泛应用于导弹、航空炸弹、炮弹、鱼雷、地雷等武器系统,该种武器装备所特有的作战效能高、具有自主制导能力、射程远、威力大、能有效摧毁目标或大面积杀伤人员和装备的特点确立了它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随着微电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精确制导武器正向更先进的智能制导发展。智能制导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其关键是用成像传感器代替人眼,用微处理器模拟人的分析、推理、判断、决策等逻辑功能,用电子计算机和各种软件部分地代替人的思维过程。 发展多用途导引头也是制导技术的前景之一。 —种导弹能对付不同类型的目标,或具有在不同平台上发射的能力,是今后导弹发展的方向。 未来战争复杂的电磁环境,要求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抗干扰能力。 七、个人总结

    精确制导技术在军事高技术方面的应用给现代化战争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该技术的应用使原来机械性武器逐渐被精确制导武器所取代,提高了武器作战效能,甚至改变了传统作战方式,大大减少了无辜平民的伤亡。如海湾战争开创了高技术战争的先河,多国部队采用的以精确制导武器为基础的战略空袭和空地反装甲联合作战打击成为其迅速取胜的主要因素。

    当然该项技术也不是牢不可破。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早期预警,或者通过伪装、欺骗、疏散、隐蔽等防护措施实施综合防护。再者任何一种精确制导武器的抗干扰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有源、无源干扰来破坏其制导系统的正常工作。

    面对精确制导技术在军事高技术方面的应用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迎接挑战。正确应用该技术、加强创新,实现人才、经济、科技共同发展才能在未来可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31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大学军事理论论文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