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一带一路对企业的意义
  • 一带一路对企业的意义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一带一路对企业的意义
  • 篇一:“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及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及意义

    学 院:工程技术学院

    学 号: 2102150031

    姓 名:方国庆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及意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宣布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 2013 年中国 - 东盟博览会时强调, 要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 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2014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2015年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在3月28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文件。

    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

    (一) 国际背景

    1. 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刻不容缓

    目前由世界贸易组织主导下的关于国际贸易规则的“多哈回合谈判”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意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公平贸易的机会和权利已陷入了停滞状态。 而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经济地位得到不断上升, 尤其是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然而出于本国利益考虑美国政府不愿再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贸易优惠待遇。在此谈判僵局下,美国为了能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企图建立新一轮的国际贸易规则, 掌握世界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从而推出了TPP和TTIP两个自由贸易协议 ,名义上希望通过此举提高国际贸易自由化水平, 改变自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的缓慢的现状,实际上是意图阻拦中国贸易。

    2. 全球基础设施产业存在严重投资缺口

    在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际,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拉动经济增长, 推动贸易往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基础设施融资缺口的地理分布中, 亚洲包括发达国家众多的欧洲都存在着很大的基础建设融资缺口。 据测算 “一带一路” 国家未来5年基建投资或达3万亿美元。根据亚投行的预测, 到2020 年亚洲地区基建投资总需求达8万亿美元; 根据 THEMARKETORECAL预测,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融资缺口达41万亿美元。

    (二) 国内背景

    1. 国内产能过剩

    根据生意社推出的关于国内产能过剩的报告, 在 2013 年中国产能过剩产品的年均开工率很低, 即使开工率能够达百分之八十的企业也只占到了百分之二十七, 而开工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下的企业居然高达百分之四十四。 可见近年来由于各地政府为了追求单纯的

    GDP增速, 提高政绩盲目扩大生产且市场约束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产能过剩现象很严重。 国家想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更好更健康的国民经济必须能找到新的途径消耗过剩产能。

    2. 国内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

    我国目前对作为钢铁制造的重要资源铁矿石的依存度非常之高,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透露, 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到 78. 5%, 同比提高

    9. 7%。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过高会使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安全性等受到挑战。 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沿线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就地取材, 节约成本。另外经济建设的另一项重要能源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非常高, 根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14 - 2019 年中国原油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 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金额为 2207.94亿美元, 进口总量为 27097.96万吨, 进口金额占世界原油进口的13.01%, 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而根据最新的2014年度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336210万吨, 我国仅占世界总量的1.49%。而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 已经逼近60%, 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目前进口原油的通道主要以海运为主且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 这一单一的进口路线, 不仅运输成本较高而且安全性较低。随着俄罗斯中亚等国的石油探明储量不断丰富,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 可以通过扩充中哈、中俄的陆上管道通道来满足中国的石油需求, 增加石油运输的安全性并节约成本。

    二、“一带一路”经济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无论“一带”还是“一路”,核心在于加强经贸合作,尤其是加强同中亚和中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并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为原则,蕴含着中国崛起的“中国梦”。“一带一路”的精髓在于不冲突不对抗的独立外交政策,其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将积极主动的与合作国一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通、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这对于建立健全亚洲产业链,建立亚欧之间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的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重点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具体包括能源管线、铁路、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利投资与贸易的往来;第二步重点是在建立自贸区与实施产业转移,中国可与合作的国家与地区之间建立自贸区,并在时机成熟之时将产能过剩或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第三步重点是建立自贸区群,包括亚、欧、非、拉美等大洲在内,可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合作方向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中国一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二)具体内容

    “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1.政策沟通

    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2.设施联通

    交通方面,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能源方面,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通信方面,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畅通信息丝绸之路,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

    3.贸易畅通

    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计建设和产业投资。

    4.资金融通

    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5.民心相通

    教育文化上,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医疗卫生上,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三“一带一路”重大意义

    (一)利于中国形成回归世界文明主流的国际战略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华文明回归世界文明主流的国际战略,也是体现周边为首要的国际战略,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参与世界治理的新模式。亚洲最大的特点就是差异化很大,东北亚、南亚、中亚、西亚,文明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推动亚洲的联动发展和振兴,建立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通过带动周边的文明,实现和平共荣、共生,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的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是亚洲文明共建与中国复兴开放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需要,更是体现中国特色、风格与气派。“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模式+强调中国国内利益和内部发展与邻国的利益和发展是在一个互利互惠的系统中共同发展和繁荣。

    (二)利于中国形成新型改革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将构筑中国新型改革开放的格局,既带动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激活经济活力,又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利于对外的资本输出。具

    体来讲,首先针对中西部地区,由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有力的成为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主引擎,在加大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将极大地提升其经济活力。其次针对东部地区,积极推动“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深化东部地区与海外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度,这既有利于东部地区借此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将带动其对外投资的资本输出。

    (三)利于中国输出优势产能,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同时还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相比,产业优势较为突出。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中国能向沿线国家输出优势产能,从而带动中国经济与就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能力,工程承包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提供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国内基建需求却日趋疲软,因此,中国有着强烈的资本与基建产能输出的意愿。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打开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的大门,为亚太、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与强大的技术支撑,这样将有效地完成国内供给与海外需求的有效对接,并实现双赢。

    (四)利于中国显著提升对外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力的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基础,并将经贸合作的理念辐射到欧、非、拉美等大洲,这将有效地加强我国同合作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优势互补,以最终实现双赢。“一带一路”的倡议已受到沿线所在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欢迎与赞同,并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向前迈进,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自贸区的形成将对提升合作国的贸易经济水平产生重要积极影响,这将有效提升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影响力”。

    篇二: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

    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03-30)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如下: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

    (经国务院授权发布)

    2015年3月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中国积极行动

    八、共创美好未来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

    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四、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

    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

    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五、合作机制

    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

    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建设一批双边合作示范。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

    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篇三: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实例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摘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欧

    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改战略是中国在国际政治新环境和国内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正大力推动的一项对外开放新战略。本文试图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角度结合一些经济实例,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本质、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个人观点和建议。本文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利弊并存,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当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区域合作

    的太平洋东岸国家、以巴基斯坦为首的南亚

    国家、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而西亚北非以及欧洲多国也是战略布局上的重要一环。

    1.“一带一路”战略简述

    1.1“一带一路”定义

    “一带一路”是国际政治新环境和国内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国将自身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一大创新。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南线。

    1.3“一带一路”涉及省市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规划》)已指出,以新疆、福建为核心区的沿边沿海18省(新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浙江、

    广东、海南、重庆),中西部的七大高地城市(西宁、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和沿海15个港口(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 海口、三亚)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

    1.2“一带一路”国家区位

    以中国为核心、以亚欧大陆为分布区域,“一带一路”分布广阔,包括东盟十国为首

    2.“一带一路”背景

    2.1历史背景

    2.1.1陆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提出“丝绸之路”概念。

    汉朝击败匈奴并控制西域,使得中国的丝绸、金银财宝被输送到西域小国,巩固汉朝对这些小国的影响。而当地人发现丝绸适合长途贩运,且通过战争和贸易积累大量财富的罗马帝国缺乏高级纺织品/有非常强大的需求。所以他们将丝绸沿原有的商路贩卖到了欧洲。因这条商路逐渐因为丝绸的转口贸易繁荣起来,所以李希霍芬把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2.1.2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在后来两千余年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海上丝绸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体说来,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秦汉时期——形成期、魏晋南北朝——发展期、隋唐时期——繁荣期、宋元时期——鼎盛期、明清时期——衰落期。

    2.2国际背景

    2.2.1国际经济格局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总体趋势仍对我有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国虽然表现出阶段性的复苏迹象,但总体仍未摆脱发展困境。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济中心开始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虽日渐衰落,但在短期内其主导和影响世界经

    济的能力仍未发生根本变化,仍是控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

    同时,由美国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以高端性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这些对我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都将构成新挑战和威胁。我们要有长期与之和平共处的理念,并不断提高我国在应对国际市场方面的周旋能力。

    2.2.2国际政治格局

    对中国来说,要崛起成为大国,必须遏制和化解西方对中国的围堵。作为大国,中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大国崛起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历史上,大国的崛起经常造成西方学者所说的“大国的悲剧”,即现存的大国总是恐惧于新兴的大国;而新兴的大国也总要挑战现存的大国,从而构成了争霸战争。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的全方位发展,让我们成为了新的挑战者。近年来,中国遇到的一切国际争端,背后都有西方势力的影子。在西方对中国围堵的情况下,中国不仅要遏制西方的围堵还要避免类似于前苏联和西方之间那样的军事竞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关系变得极为重要。

    竞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关系变得极为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一直在支撑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帮助西方经济,但改变不了西方“中国威胁”认知和其围堵中国的企图,如果中国国内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没有其他国家会也没其他国家能来帮助中国。中国必须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就必须能够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2.3 国内背景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

    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

    态"。在"新常态"下,我国正在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i

    2.3.1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各方面面临失衡,经济结构调整举步维艰。内部的继续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很重要,但也可以引入外部经济要素,一方面促进内部的改革,另一方面减轻内部改革的一些压力。

    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当前中国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严重的产能过剩与不具经济效益的产业,有秩序地对外移转。另一方面,国产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产业升级,中国大量产能过剩的产业急需找到新的出路,即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中国的庞大外汇储蓄与丰沛国内旅客资源,可转化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突破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困局,实现全球经济增量基础之上的再平衡。

    2.3.2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做出了全面部署。随着改革举措的陆续推出,改革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及各种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将得到有效释放,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上升。国际经济的调整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将进一步提供我国实行高标准开放的有效经验,并将被不断复制,中国整体对外开放的进程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2.3.3各区域发展更协调

    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国际化程度已达到相当的水平,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东北老工业区经济衰退。

    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三大战略,中

    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步伐也需要加快。与此同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对外开放的北进趋势也已十分明显。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提出,这个应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化的开放格局。中国沿边诸省区,在实行沿边发展战略,加速对外开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加强与亚太各国的合作。这既可加速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可对推动亚太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机遇、挑战与思考

    3.1.挑战

    “一带一路”带动了全面区域合作,将有利于中国的“走出去”和经济安全。更多国家将从生产领域到商业贸易领域、金融技术等方面同中国开展合作,这有利于中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倒逼国内的改革并且带来文化与思想的革新。

    3.1.1文化问题带来的挑战

    历史文化是遗产,也是包袱。我们沿张骞、玄奘、耶律楚材、马可波罗等人走过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路研究,发现沿途史籍对丝路历史的记载失真颇多。在丝路沿途国家,蒙古铁骑“比辖而屠”的传说妇孺皆知,而对中国在葱岭以西的文化贡献,记载却寥寥无几;赞美中国崛起和“一带一路”的书籍没有一本,但质疑的倒不少。我们不可想当然地认为“一带一路”“己所欲”,便可简单地“施于人”,要下大力气还原“丝绸之路”真实历史,宣传“一带一路”的和平本质。

    “一带一路”涵盖人口数十亿,文化差异性不可低估。丝绸之路族群繁多,百教交错。沿带沿路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华夏儒道罕有存迹。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不问文化差异和宗教禁忌,中国文化传播也不是几百亿基金就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

    3.1.2经济问题带来的挑战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陆上丝路有北、中、南三条主路,途径地带多雪山峻岭、戈壁沙漠。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高额关税,各国边界管理机关效率低、不作为甚至存在贪腐行为,这些都严重阻碍丝绸之路复兴。

    “海上丝路”重在港口设施,但基础设施远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而商业银行一般又难以承担风险,因此较难的路段可能会成为长久“瓶颈”。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顶层外交、高层对话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定逐一解决。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产能也就是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造成了巨大的产业过剩,如钢铁产能和水泥产量,中国占全球总产能比超过

    50%。ii

    3.1.3政治问题带来的挑战

    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巨大影响。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站住容易站稳难”。在治理制度层面,中企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最易冲突的是环境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被抵制甚至驱赶的主要原因是所谓“污染”“人权”等问题。制度建设的国际化本来就是中企一大短板,而许多企业没有问清规则就踏上了“一带一路”,结果是签约容易获益难。

    “三股势力”、境外恐怖分子对油气管线和交通干线等的破坏威胁不容小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也使“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落实过程屡遭波折。另外,当今世界诸大国都是“一带一路”的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它们虽未公开反对,但私下里却在问中国人:你们想做什么?如果不能协调各利益攸关方的立场,它们的搅局能力不可不察。

    3.3.4国内问题

    目前国内有不少于30个城市宣布自己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各省都希望争政策、抓资源、占先机,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动力。而跨地域、跨部门的全国“一带一路”协调机构尚未明朗。国家援外机制和贸易投资机制之协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公平竞争都有待进一步依法治理;国际化人才之培训也未跟进;海外投资保障保险机制、境外争端解决能力、海外护商力量暂时显然不能为“一带一路”漫长而脆弱的线路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将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展开。我们列出以上这些“挑战”,并非是对“一带一路”失去信心,相反,我们认为认为,“一带一路”再难也要推进。提前把问题弄清,把工作做细,才能有的放矢、排除万难。

    3.2.机遇

    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带动了全面区域合作,将有利于中国的“走出去”和经济安全。我们与更多国家展开从生产领域到商业贸易领域、金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这有利于我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倒逼国内的改革,经济、法制,同时会带来文化与思想的革新。

    3.2.1创新型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3.2.2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将把水位过高而没有更好投资方向的外汇储备转化为境外资本与实体投资,加强中国在全球平台的政治经济贸易影响力与中国本身的经济贸易获利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提速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沿海部分产业内迁,加快中西部产业实体化再建生产中心,同时加速中西部城镇化等国内生产贸易布局,改善我国发展不平均的现状。

    通过高铁等大项目推广,一方面缓解我们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一方面输出与中国市场联动紧密的低水平低获益产业,例如通过高铁的特性,在对象国形成高铁型的产业聚落。

    做大做强一带一路的同时,中国同时推广与对象国人民币结算,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基础。

    通过一带一路,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的政治军事经济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话语权,从而逐渐走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使中国全面崛起成为现实。

    3.2.3打开国际市场

    “一带一路”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三个大的阶段的开端,命系中国未来十年。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WTO问题专家何茂春指出,“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WTO问题专家何茂春指出,“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过去的30年里,他走遍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专注研究世界贸易,他认为“习总书记说我们要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也就是说我们要接受已经形成的普遍的规则”。

    3.3以俄罗斯为实例的分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两国在能源、航天、税务、金融、投资等领域签署了近40份项目合作文件,其中包括“西线输气管道”项目的关键条款。笔者认为,中俄两国互动合作在习近平总书记与普京总统的推动下还将不断加深,对希望走出去的中国公司来说,未来数年的俄罗斯市场存在历史性机遇。

    然而自2014年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以来,俄罗斯就成为了风暴中心,来自西方的制裁使得投资者和民众信心大跌,俄罗斯市场出现严重的资本外逃,经济受到重创。这背后固然有“雪中送炭”的历史机遇,也有一定的风险挑战

    3.3.1俄罗斯市场广阔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对企业的意义》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17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一带一路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