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荷风盛世
  • 荷风盛世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荷风盛世
  • 篇一:质检二优秀作文

    质检二优秀作文

    (2015-02-12 09:22:45)

    转载▼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倪瓒曾曰:“兰生萧艾中,未尝损芳馨。”何也?深陷浮沤,兰也是兰,困于泥淖,莲还是莲。只因自身清雅难掩,清风便顺势而来。

    劣碗击之,浑浊不堪;优品击之,则俱清然。瓷碗若此,人生不亦然?提升自我,成功自来。

    他只不断提升自我,方享绝美人生。菩提树下,他一身凛然;雁过无痕,他目光苍凉。南怀瑾,执着追求提升自我的智者,给庸人留下一个背影。世人不解,早已学富五车,为何还要青灯常伴?本可享适安逸,为何还是五入川藏?当南先生由佛坛转向红尘,世人才读懂了他:修身立命,方是为之本;普度众生,青史流芳。

    尼采曾说:人和树一样,枝叶越伸向阳光,他的根越要扎向黑暗的地底。汲取养料,助自身蓬勃,方可揽清风明月于怀,坐看人世悲欢离合。

    在人生这场自我较量中,南先生般的智者无疑都是赢家。宋濂负箧曳屣,执经叩问,在先贤的教诲中提升自我,方成一代名臣;高尔基半工半读,自学成才,终如海燕般传播成功的福音;崔如琢十年封笔,十年修炼,终绘出《荷风盛世》高悬人民大会堂;赵薇北影二度求学,攻读导演,一部《致青春》也圆了她的青春梦。

    人们常说伯乐难求。可当伯乐真的来了,自己就真的是伯乐寻的那匹千里马吗?尽其志方可无悔。提升自我,拥千里之能,方可一遇伯乐,便名震四海,彪炳史册。

    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红尘喧嚣中空付了流年,辜负了青春。当年红透半边天的“快女”“超男”,还有几个活跃在荧幕前?二十岁的花季便在刺眼的镁光灯,粉丝的前呼后拥之中匆匆而过。他们忘了成名前那些挥汗如雨的不眠之夜,必然也将被时代遗忘。

    莫让虚名浮躁了内心,唯有提升自我修养,方可取得成功。若贪官们懂得提升道德修养,何来栋梁成蛀虫?若“专家”们懂得提升学术修养,何来文化界万马齐喑?若不法商贩懂得提升规则的修养,何来食品安全事频发?提升自我,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也是坦荡做人的关键。

    苏辙诗云:“谷深不见兰生处, 追逐微风偶得之。”若一世为兰,清风常伴,吟月弄影,岂不妙哉?

    【简评】从立意上本文紧扣“打铁还得自身硬,个人素质不可小看”,审题准确。材料丰富,道理讲的较为深入。

    篇二:2015年元月校文艺晚会节目

    2015年元月校文艺晚会节目单

    篇三:崔如琢先生深圳展新闻稿20110510

    展览题目: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 深圳

    展览日期:2011年5月12日——2011年5月20日

    展览地点: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

    深圳新闻稿

    深圳 2011年5月12日 首次发布

    “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登陆深圳

    继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济南等八地之后,“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5月13日来到深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艺术市场》杂志社承办的这次大型展览在深圳文博会期间正式对公众开放,近百件水墨作品全方位展现当代国画大师崔如琢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心路历程。

    值得关注的是,崔如琢先生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制《荷风盛世》姊妹篇也在本次展览中首次亮相。 这幅长11米、高近4米的作品是崔如琢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正如崔如琢先生所言,“画中蕴含着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的寓意,更蕴含着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生命力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人民大会堂巨制《荷风盛世》姊妹篇亮相鹏城

    67岁的崔如琢先生的大名,在书画界和收藏界几乎无人不知,在2011年公布的胡润艺术排行榜上,他因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3.5亿元而位居第二,是本年度画作价格额涨幅最大的上榜艺术家。

    去年,受人民大会堂邀请,崔如琢先生为大会堂定制创作了写意花鸟巨制《荷风盛世》。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构思、细致筹备,创作历时20天,崔先生绘制了一幅横18米、纵2.8米的写意花鸟巨制《荷风盛世》,并于今年1月26日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在人民大会堂揭开帷幕。

    据了解,《荷风盛世》是人民大会堂目前收藏的尺幅最大的写意画作,非常巧的是,其悬挂的位置刚好与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背靠背。两代笔墨,两番激情,共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及其各具特色的艺术个性和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意识。

    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刘墨认为,崔如琢先生总是尽力使用大尺幅的宣纸以表现整片荷塘的气魄与丰姿多彩之处。56朵花安然绽放,既映照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画家个人情怀,也表达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性格。

    本次在鹏城首次亮相《荷风盛世》的姊妹篇,主题依旧是荷花,依旧是巨幅作品,但是风采各有千秋,画上的荷花顾盼神飞,荷叶浓淡起伏、墨色酣畅淋漓,荷叶饱满而赋予张力,整幅画作既有伟岸之势,又不失冲和浑融之质,诗意的布局,完整的画面与雄伟的建筑相得益彰。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对崔如琢的艺术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崔如琢先生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表现出坚定的

    文化自信。

    个展助阵深圳文博会,力作引领传统文化复兴

    据了解,“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既是崔如琢先生全国巡展的重要一站,也是2011深圳文博会的点睛之笔。

    深圳文博会历经六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已经成为深圳面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2011深圳文博会更上一层楼,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崔如琢先生全国巡展的深圳站在深圳文博会开幕当天登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以崔如琢先生的知名度和在海内外的美誉度,势必成为本届深圳文博会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球化的今天,崔如琢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构建中,崔如琢先生以历史为镜,以传统为纲,试图引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复兴之路。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崔如琢先生已经扛起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旗。崔如琢先生倡导的民族文化也将会以作品集中展出的形式,借助深圳文博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辐射海内外。

    拟古而不泥古,创造新东方写意绘画

    在书画批评界看来,崔如琢先生的作品有古意而不泥古,山水画朴茂厚重、大气磅礴,指墨花鸟意趣幽远、笔触独特,这都源于画家本人的气场和趣味,更源于其艺术履历。

    作为一个画家,崔如琢先生有令人羡慕的艺术教育经历,他少年师从书法家郑诵先,也曾经跟吴祖光学习文学,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更是随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学画。崔先生回忆说,当时他常带着自己的习作登门,李先生看着他的作品评述,然后教习技法,拆解笔墨,“当年李先生常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传统画家最看重人品、境界,因为东方写意绘画直接和画家的哲学观、人生体验有关系,这也是我所一直追求的。”

    崔如琢先生当年经常去故宫看古画、临古画,一待就是一天。正是这样近乎封闭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成就了崔如琢先生的国学功底。此后又游学美国,对欧美绘画有深入的体察,但仍以东方写意绘画为旨归,用自己的雄奇健笔续写当代大写意的新篇章,并不断开拓新的境界,引起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济南等地巡回大展期间,崔如琢先生的艺术创作都得到观众和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这次“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选在深圳文博会期间举办,崔如琢先生说希望能展现中国写意绘画的一个侧面,让国内外人士从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气息,并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

    专访稿件

    崔如琢:中国绘画的底蕴是哲学

    记者:您受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为什么要以荷花为主题?

    崔如琢:题名‘荷风盛世’,也是因为‘荷’与‘和’同音,取和谐盛世之意。当时到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大画室里,没想到里面没有砚台,因为以前来这里画画的都是用墨汁和水搅和一下就开始画了,可我觉得用墨汁画画的不能算真正的中国画画家。我让人去荣宝斋买了5个大砚台,又从家里拿了5块上好的墨。闭关潜心创作,20天画完了这幅画,画好之后,有人数了数其中的荷花,刚好56朵,正好和中国的民族数量相同。

    记者:指墨创作是您近年来新的方向,能介绍下这方面的进展吗?

    崔如琢: 我是把指墨画当成是一个系统来研究的,所谓指墨,就是画家以手代笔,蘸墨作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因为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又被称为指画。用手指作画与毛笔不同,但必须是毛笔用得炉火纯青了以后,才能更好地控制手,指画能达到似与不似之间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创作主要是想探索一下国画的创新方向,给大家一些开启点新的道路。

    记者:您觉得您从您的老师身上,得到的最大的收益是什么?

    崔如琢:我跟苦禅先生学习,给我最大的启发不仅在绘画技法,还有他对传统文化那种深刻的理解,我跟他学画的时候,他讲,他说,白石老人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要表面上去学,学老师,要学传统,要学中国历史。苦老到临去世前还在写碑写帖,还在学习。我们有时候去拜访老师,看老师还在写,临帖,当时我们很受感动,老师已经80了,一个老人家了,还在写,另一方面,苦老的那种人品,那种平易,豁达,那种真正的艺术家那种,那种傲骨,给我们的影响也很深。我觉得在所有的一些老前辈里头,我接触的里头,苦禅先生是,是最突出、最杰出、最让人敬仰的。

    记者:所谓“画如其人”,在您看来,人格与绘画有着怎样的关系? 崔如琢:人在不同的年龄,对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我也是随着年龄对这句话越来越有体会,我们讲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书如其人,文章和画都是一种精神的再现。绘画是讲格的,苦禅先生讲“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我当时年少不明白,觉得画画都是技巧,跟人格有什么关系啊!后来慢慢学习发现中国画画的不是技巧,画的是修养。什么人、什么修养决定画什么画。和绘画一样,中华民族文化里的精华就是人的格调。它也可以说就是一种人的修炼,这个修炼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文化上的修炼、实践上的修炼。绘画、经营企业只是职业的不同,但都要有人格。

    记者:现在油画在大城市比较流行,您如何看待油画乃至中西绘画、文化的异同?

    崔如琢:我很早就出国定居,在美国、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都参观过,可绕了一圈以后呢,我发现我的最爱还是祖国的写意绘画,根还在水墨之中。东西方绘画表现的东西是共同的,都有画人物、画风景、画花鸟的,这种表现形式都是有的。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简单概括就是:西方的绘画从传统上来说是“具象的”,文化底蕴是科学的,中国绘画从古到今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象的”,它的文化底蕴是哲学的。它们追求的境界是不一样的,这是两大艺术体系的本质区别。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说,东方要比西方悠久得多;从文化对于人的境界来说,中国文化讲和谐,讲天人合一,我觉得东方的东西更深邃、更讲究、更符合我的个性。

    记者:您个人的收藏著称艺坛,齐白石、石涛、八大山人等大师的作品都有不少,能否给读者介绍一点您的收藏心得?

    崔如琢:我收藏的目的不是为了投资,是为了学习研究。我是搞绘画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很重要,因此,我收藏的重点是近代和古代书画家的作品,至于它们现在的价值那么高可以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并不很关心。要从收藏投资的角度看的话,我觉得收藏要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要有所侧重,不能见什么收什么;建议喜欢书画的朋友不妨有计划,有目标地收藏,尽早确立自己的收藏定位,集中精力和财力,或将注意力锁定在某几位画家身上,或在某一画派上下功夫,也可以在某一画类、画种上作特色收藏;最好不要追求面面俱到,那样势必广种薄收。

    崔如琢先生艺术档案

    崔如琢,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号静清苑主。1944年生于北京,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院,1981年定居美国,1996年回国,现居北京。崔如琢先生于1984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艺术博士学位,现任榜样公益基金终身荣誉理事长、世界华人书画家收藏家联合会会长。

    崔如琢先生书法承袭碑派书法家郑诵先,绘画为李苦禅先生入室高足,创作风格朴茂厚重,大气磅礴,个性鲜明,收放自如,赴美后,他的作品在国际展览中屡获艺术成就奖,并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陈香梅女士、宋美龄女士、贝聿铭博士、台湾塑胶巨头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王室和联合国及亚洲、欧洲、美洲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广泛收藏。在国内,崔如琢的作品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多有收藏。2010年人民大会堂邀请崔如琢先生创作荷花题材作品《荷风盛世》并收藏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北侧。2010年“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在北京、青岛、上海、杭州、厦门、武汉、南京成功举办。2011年元旦北京荣宝斋总店为崔如琢先生特别举办书画新作展并获得广泛好评。

    作为当代写意绘画大家和东方绘画精神的守望者与创作者,崔如琢先生的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颇受欢迎,在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北京荣宝等国际国内拍卖会上屡创佳绩,受到海内外关注。

    崔如琢先生精鉴赏,好收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收藏历代艺术大师的书画珍品,从宋元到明清乃至近现代,数量颇丰,并进行了相关的展览和研究活动,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崔如琢在艺术理论方面造诣深厚,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崔如琢》、《世界名画家全集·崔如琢》、《崔如琢的世界》、《崔如琢画集》、《如琢书画收藏集》等著作。

    创作之余,崔如琢以创作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己任,2007年10月17日,崔如琢美术馆在北京开馆,展出崔如琢16岁至今创作的精品百余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私人美术馆之一。在汶川大地震后,崔如琢将绘画作品售与俄罗斯耶弗拉兹石油公司所获得的5000万元人民币,捐赠并资助成立榜样公益基金。2008年12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度“中华慈善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接见“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崔如琢获称“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成为该项荣誉获得者中唯一的文化艺术界人士。此前,只有曾宪梓、黄如论等知名企业家在内的74人获此殊荣。

    崔如琢现任榜样公益基金终身荣誉理事长、世界华人书画家收藏家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华名人协会副主席兼中华名人书画院院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荷风盛世》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88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个人所得税外网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