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德育课
  • 幼儿园德育课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幼儿园德育课
  • 篇一:幼儿德育教案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简单的说: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德育是一项基础教育, 是我们开展其它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处于幼儿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们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于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之中,渗透在学习、生活、游戏及娱乐等活动之中,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德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了解了德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实施的问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成败与否,还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必须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一、 德育教育的目标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

    广义的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德育教育的总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概括为:

    1、在思想上: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父母等情感;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的集体意识,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

    2、在品德上:教育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好学好问、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3、在行为上: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具有基本的环保意识等。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例举事实、讲解道理,使幼儿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即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实的事例,通过讲解、交谈、讨论等方式向幼儿阐述简单、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运用此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情操,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就是给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幼儿进行激励和感染的教育活动。例如:教师通过确立“好榜样”、“你真棒”的评选活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

    (三)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的方法。

    1、实践活动的练习。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品德行为。如:游戏《找朋友》对幼儿进行礼貌用语的练习。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锻炼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如:《健康娃娃》的评比,使幼儿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利用体能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幼儿如何正确对待输赢。利用参观活动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

    能力。如: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建筑物、公园等,不仅让幼儿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萌发爱自然、爱家乡的真实情感,还帮助幼儿掌握了集体活动的行为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2、日常生活的练习。《纲要》中曾指出:“幼儿园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以常规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来园、离园时的礼貌用语练习(“你好”、“再见” 等);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游戏活动后,要求幼儿及时收拾玩、用具等常规行为的练习,使幼儿的习惯在常规中得以养成。

    3、节日和活动的练习。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建党”、“建军”、“国庆” 及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幼儿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萌发爱国情感。利用“妇女节”、 “重阳节”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在了解我国文化历史的同时热爱我们的民族。利用“植树节”、“地球日”、“无烟日”等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品德行为形成的方法。教育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教师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间或墙体,布置、设计“祖国山河”、“家乡风光”、“美丽家园”等主题环境墙。通过图片的收集与展览,不仅使幼儿对祖国的伟大、家乡的美丽、家庭的幸福、班级体的温暖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人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启蒙教育。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活动室的“图书角”、“娃娃家”、“自然角”等区域,让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表演等形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人格成长的第一环境。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家园合力,将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掌握幼儿在家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宣传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张和要求,使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利用“家园联系”、“育儿之窗”、“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交流并传递信息,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的观念。

    社会是幼儿的第三课堂,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如:带领幼儿走进“孤儿院”或“敬老院”,让幼儿从家中带上好吃的食品或玩具,给老人及孤儿们表演节目。如“汶川地震”组织幼儿开展“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仁爱心。事实证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能让幼儿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融入社会,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时,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是指对幼儿道德行为表现给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幼儿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一般分为表扬和奖励,批评与惩罚。

    1、表扬与奖励。表扬与奖励不仅是对幼儿良好道德行为表现的肯定,还是为幼儿树立了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好人好事,要学会挖掘和整理幼儿的优点及闪光点。例如: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养成了自我的思想,缺少了互帮意识。在一次午睡后的着装时间,我们班有个小男孩总是不会穿衣服,旁边的小女孩看见了便主动给予帮助。见到此情景,我立刻在全班对小女孩进行了表扬与奖励,从那以后,不仅小女孩更加热心助人了,而且班上热心的幼儿也变多了。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还能对其他幼儿起到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2、批评与惩罚。批评与惩罚不仅是对幼儿不良道德行为的否定,还是为其他幼儿树立了一个反面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要适时捕捉和记录幼儿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否定使幼儿明白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行为,并体验这种行为引起的不愉快与后果,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某幼儿在游戏中故意调皮,不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可先向他示意、提醒或警告,如还没起到效果,教师便可请该幼儿暂时离开集体,停止他参加游戏的资格。又如:有些幼儿经常会有些暴力行为,在教师多次教育后任无改观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每周的“评比乖娃娃”对该幼儿不给予“大红花”或“小星星”的惩

    罚,使其明白缺点及过错对自己造成的后果,督促其改正不足。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帮幼儿改正缺点与不足,同时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警示与教育的作用。针对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少用批评、惩罚,并要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四、实施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制订德育工作计划、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组织德育过程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以人为本原则

    德育的主体是幼儿,“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遵循幼儿品德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与成长需要。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三心”方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近、小、实、亲,使学幼儿快乐、主动地学习、生活和成长,促进幼儿在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 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在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各不相同,每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都各具其特点,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表现等因素,组织、设计符合该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如: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儿歌、故事、歌曲、游戏、常规等直观的教育手段,使幼儿形成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对中班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给以提示和引导,运用一些实践练习,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而对于大班的幼儿在教育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幼儿知、情、意、行的特点,让幼儿自主参与共同参与的形式来进行培养和教育。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个别帮助,既开导,又训练,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总之,尊重实际,因人施教,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行为的基础所在。

    (三)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知与行统一的一个过程,是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己自觉行为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复杂、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连续性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教师在平常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练习而得以形成。需要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自制、自律的品质。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

    幼儿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要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步调一致,使学校内外的教育影响保持连续一贯性,互相配合以便形成强大、统一的教育合力,共同协力教育好我们的幼儿,确保幼儿的品德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家校合作,社会参与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法无定性,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实际。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都来关心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希望。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儿童。

    篇二:幼儿园大班德育活动

    幼儿园大班德育活动:学习合作

    时间:2015年4月

    活动目标:

    1、感受并理解合作的重要。

    2、大胆思考探索合作的方法,在亲身活动中,与同伴一起友好配合完成任务。

    3、体验、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逃命"实验用的瓶子一个(里面放三个系着线的不同颜色的小球)。

    2、课件:合作真快乐。

    3、合作游戏的各种材料:积木若干、"垒高王"图片、五米长大纸、画笔、拼图三套。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合作的重要老师现在想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个游戏,谁愿意?

    出示塑料瓶,讲解游戏玩法:现在要请你们配合着做一件事。这里面有三个小球,每个小球都有一根线牵着。你们每个人拽一根线,你拽的球就代表你自己。待会儿老师数完5,你们必须从瓶子中全部拽出,否则就会被水淹死。记住!瓶口只容得下一个小球,谁的速度慢,谁就有可能被淹死的危险。动脑筋想一想,准备好了吗?

    教师:哎呀!怎么会这样呢?谁帮他们找找原因?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他们开始为什么失败了?这次又为什么成功了?教师:其实学会合作真的很重要,虽然平时许多时候我们一个人也能完成一些事,但许多事情都需要几个人,甚至更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划龙舟"、小小运动会、六一文娱演出等等,需要合作的事太多了。

    二、寻找生活中的合作人多力量就大,许多人合作得好就能做成很多大事,你在平时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事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的?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讲得真多、真好,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合作的事情,只要我们懂得合作、学会合作就能做成很多我们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事。想不想试试?

    三、实践学习合作1、教师介绍合作游戏的内容,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引导孩子思考该怎么合作?

    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任务,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拼图瞧!这三张桌上,每张桌上放有六块拼图,如合作拼好后,你们将看到一个特别的小动物,我们该怎么合作呢?

    游戏:垒高中间桌旁有个人,他是"垒高王",他只需三分种就能把积木垒这么高,于是人们称他为"垒高王",你敢挑战他吗?一个人能不能成功?需要合作吗?想怎么合作?

    游戏:组合画再看右边,那是一张五米长的大纸,那是蓝猫送来的,它想请小朋友们给他画幅春天的画,装扮自己的小屋。这么长!该怎么画?

    需要合作吗?该怎么合作?

    2、自选游戏,启发幼儿讨论如何合作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你喜欢的游戏,如果没能选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可以自觉调整,改选其他游戏。这次任务完成,老师只给5分钟时间。请你们想想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需要合作吗?该怎么合作?讨论一下。(幼儿讨论。)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让我们大家给评评,看合理不合理。

    (幼儿相互合作,或协商,或询问,或操作,或争论……教师巡回观察间接指导。)四、体验合作的快乐请小组代表介绍小组分工情况,向大家介绍大家合作的成果,教师激励性地给予评价,用相机给幼儿记下合作的快乐瞬间,体验合作的愉快。

    延伸活动:

    1、欣赏课件"合作真快乐"。

    2、制作小书《合作》的故事,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3、开展"自选商场"等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自编自导游戏情节等实践合作。

    4、加强家园联系,让幼儿"习惯"合作。

    篇三:浅谈幼儿园里的德育

    浅谈幼儿园里的德育

    关键词:德育 培养 渗透 分享

    幼儿德育是教师根据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传统的文化思想、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一、幼儿园德育的意义和任务

    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智能的培养,是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传授知识。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德育,幼儿就不能全面健康的成长。

    (一)幼儿园德育的意义

    在动物世界里,小鸟从出生后,就开始学习怎样填饱肚子,然后学习觅食、飞翔。在离开妈妈之前,大鸟会毫无保留的教给小鸟独立生存的能力,以及动物界的规则。因为它们知道:只有学会了本领,才能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才是爱。

    可是,许多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并不清楚。他们对孩子采取的是“过度保护主义”。针对这一现象,有位教育者曾经这样说:“你的手再长也没有孩子的路长;你的覆盖能力再强也覆盖不了孩子一辈子的前程;你的翅膀再大也遮挡不了孩子一生的风雨”。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帮助孩子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乐观、懂得吃苦、知道容人让人、能与人合作、有奉献精神、会独立做人做事的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人生少些风雨,多些机遇。这才是做父母的真爱、大爱。

    (二)德育的任务

    培养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是我们进行幼儿德育的终极目标。学做人是孩子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我们的德育目标正是使孩子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在自己的伦理信念的支配下,拒绝不正当或不良的行为。所以,我们实施德育的预期效果是:使孩子们具有同情并关心别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己情绪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并理解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乐于分享等。

    二、德育从哪里入手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幼儿园的教育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里都有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适时的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一)日常教学中的渗透: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例如,在讲到《洗小手》一课时,教师带领幼儿读儿歌,通过学儿歌,孩子们了解了洗手的步骤: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还要用毛巾擦一擦。对孩子们来说,熟读成诵并非难事。但是,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了。教师在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爱清洁,讲卫生”的行为教育了。要向学生说明讲卫生的必要性,讲卫生可以预防病从口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可以随机提议: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同学们讲卫生的决心。久而久之,帮孩子们养成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进而自觉维护班级卫生的好习惯。

    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德育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具体到小事上,具体到一言一行上,就变得容易理解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好习惯,坏毛病”之类的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让孩子们踊跃发言,指出什么习惯是好的,值得提

    倡和继续发扬的;什么习惯是不好的,需要小朋友们改正的。认清了是非,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幼儿自发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获得优秀品质最有效的驱动力。

    (二)时时有教育

    德育教育并不只是课堂的专利。课堂外,游戏中,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性:不善于同别人分享、说一不二??比如有些孩子就很霸道,手里的玩具不让别人碰,还到处去抢玩具,甚至和小朋友大打出手。这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制止和纠正他们的行为。同时向学生渗透合作意识和分享教育。教育孩子们班上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要互相谦让,团结友爱;游戏结束后,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品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教师以身作则作表率

    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典范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孩子伤心难过时,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关切和爱抚,老师轻声的询问、温柔的搂抱,让幼儿在感动之余,学会如何积极关爱、抚慰别人。在我们班,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我耐心地帮孩子把身上擦干净,然后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的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再出现类似的事情时,孩子们不再乱叫嫌东嫌西了,有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和水杯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正是老师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教会了他们如何关爱别人,并体会到关爱和付出带来的快乐。

    (四)创设适宜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幼儿

    由于幼儿模仿力极强,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小蚂蚁搬豆豆》是一篇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的好教材。它通过叙述蚂蚁波波找豆豆,想办法与小伙伴兴兴搬豆豆,以及搬回家请妈妈炒豆豆的过程,为幼儿塑造了一个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快乐的小蚂蚁波波的形象。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于是我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高度和幼儿的视线相平。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数数小蚂蚁,还会联想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蚂蚁身上的宝贵品质。这样,既规范了幼儿的行为,又在潜移默化感染了幼儿,完成了我们的德育目标。

    三、德育的内容

    好的品格和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心智呈良性健康地发展,使其终身受益。幼儿园里的德育,主要包括对哪些优秀品质的培养呢?

    (一)责任感

    所谓责任,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答应做的事就要做到,会思考到行为的后果,不做找借口及怪罪别人的事。

    在我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小插曲:小朋友总也记不住自己用的水杯放在哪里;别人的东西掉在地上却装作视而不见;答应老师的事不一会儿就忘到脑后;犯了错误不仅不承认还往别的幼儿身上推??总之,从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没有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其实这正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让幼儿明白什么是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

    首先,教师要教育幼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所谓责任是不管乐意与否都必须要做的事,是否有责任感体现了一个小朋友的修养。比如在放学前应把玩具收拾归位;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书本;在睡觉前会自己整理书包;轮到值日,记得给花草浇水??做到这些,你就成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看图书,都想把书放在自己的前面,大家拉着书角,把书扯破了, 老师就要要求幼儿把图书补好后再看。再如:在玩玩具之前,我们先和幼儿说明游戏规则以及违规后的处罚办法。如: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不摔不扔要爱惜,玩好以后要把玩具送回家,否则教师就要收走玩具。在意识到违规的后果后,幼儿就会自觉的遵守规则,一直保持到游戏结束,这种自觉也反映了幼儿的责任心,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游戏规则。

    给孩子对某事或某人负责的机会,就是帮助孩子成为值得信任和可靠的人,并从自尊之中培养自信,自信之中培养责任感。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擤鼻涕、并把手纸扔到垃圾筒里;把自己的衣物和文具收拾妥当等。在幼儿园,孩子是很乐于听老师的话,和帮老师做事情的。哪怕是捡一个垃圾,拿一本图书,老师的一句表扬会使孩子获得极大的满足,进而强化了责任感。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给予积极地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

    责任不仅是一种性格特征而已,更是我们解决每日情况的态度。

    “责任”是一个小种子,我们期待它能存在孩子心里,等待它开花结果。

    (二)学会尊重

    所谓尊重,就是对待别人能将心比心,欣赏和接纳彼此的不同,别人讲话要仔细聆听,并且有礼貌,有同情心,不做欺负及嘲笑别人的事。

    学会尊重,就是以我们希望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别人,以谦恭而体贴的方式对待别人,显示你珍视他人。杜威说:人类最深的驱策就是“期望成为重要的人”。每个人在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使自己成为“重要的人”。这也正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在缺乏尊重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在日常的言语和行为中表现为:对同伴傲慢、轻蔑,缺乏教养,对周围的人猜疑、缺乏信任,言语粗鄙,爱顶撞人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有杰出的作为。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除非孩子受到他人以尊重相待,否则他无法看重自己。

    礼貌是尊重的开始,是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必须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直接原因。目前孩子们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里几代人围绕一个孩子转,这使得现在的孩子在家如同小皇帝或小公主。长期的骄纵溺爱使得孩子们的礼貌和尊重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对家长和教师的不敬言行,他们或者在言语上出言不逊,或者在行为上鲁莽无礼。如有的孩子张口“去死吧”等,在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更是拳脚相向,毫无风度可言。由此可见,现实的教育状况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展幼儿礼仪教育。

    在具体开展尊重和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通过挖掘民俗和民族文化,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主题活动,走进家庭、社区,让幼儿亲身体验节日礼仪,如在“九九重阳节”,组织孩子们看望孤寡老人、关爱长辈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快乐,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生活,同时充分感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和文化熏陶。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幼儿交往礼仪”“我与文明手拉手”“小手牵大手”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继而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期望看到幼儿园里的新风貌,看到孩子的成长,小朋友们和谐互助、相亲相爱,多么美妙的画面!

    (三)诚实守信

    我国幼儿园的保教内容中对德育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诚实教育。“诚实”就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幼儿诚实品质及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首先,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要向幼儿灌输诚实的品德观念。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就有针对性的找些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在结束时阐明它的教育意义。故事《狼来了》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枕边故事,对如今的孩子来说仍不过时。通过这个故事,使孩子懂得: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教育孩子从小要诚实守信。另外,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哪怕只是一个卡通形象,只要它诚实,都会于无形中影响到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自己的诚实守信和言行一致,为孩子做诚实的表率。

    其次,一旦发现幼儿有不诚实的言行,先不要惊慌,也不要斥责孩子。如有的幼儿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又撒谎说是自己的,教师要在不损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分辨是非,学会自我欲望的控制。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人同意,使用完毕后要归还致谢,这才是个好孩子。另外,做了错事,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总之,教育无定法。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也一样,面对各种各样的幼儿不诚实情况要灵活地处理。坚持将幼儿的诚实教育进行到底。

    (四)分享

    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 故事《金色的房子》就是一个关于分享的好教材。故事中的小姑娘拥有一座漂亮的房子:“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当小朋友们提出想进去玩时,小姑娘因为自私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再次打开门,与小动物们共享她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它们的友谊。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已经感

    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此基 础上,我又组织幼儿进入角色表演,让他们设身处地,从而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与同伴分享”是快乐的事情。 同时意识到必须先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真诚地无条件地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分享是幼儿亲近同伴、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重要方式。但是要让幼儿做到真正的分享,却不是件易事。首先,幼儿特有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分享过程中较难克服自我中心。其次,对于成人而言都比较难做到的主动分享、无条件分享,对于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幼儿乐于分享的品质,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幼儿本身形成合力,只有随着相关品德教育不断地渗透式推进,随着幼儿在与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中的积极体验不断增强,当分享、助人、合作等行为为幼儿身心带来的愉悦,成为幼儿的内在需求或动机,幼儿的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就会更加自觉、稳定、深化。

    (五)耐心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培养孩子有耐心,不仅能够使班内有秩序,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更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做事有耐心的品质对孩子日后自身心理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而且幼儿本身稳定性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转移较快,所以,专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要想培养孩子耐心专注的品质,在幼儿进行某项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应排除无关的干扰。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可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有碍耐心的形成培养。

    2、避免幼儿过度疲劳。3—6岁的幼儿,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疲劳,使注意力涣散。孩子也会对此产生逆反情绪,更加不喜欢该项活动,不利于耐心的培养。

    3、幼儿的活动应从兴趣入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在过程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如教幼儿穿衣服时,教师可编成儿歌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吱吱吱上房子。”孩子们在乐中做,在做中学。

    4、幼儿耐心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应全力支持幼儿,使其有始有终。

    四、给教师和家长的小忠告:

    为了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进而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道德标准。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教师在日常的保育工作中,要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注,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由衷地称赞一声“你真棒!”,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在不断的赏识中,孩子有信心也有意志地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德育要持之以恒。

    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幼儿的品德教育决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他们可塑性强,但控制力弱。在掌握了行为规范之后,应该不断地引导幼儿在实践中练习和强化,才能最终规范化,并内化为处世待人的习惯。而只有当一种行为成为习惯,它才能称得上是一种品质。所以,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自己无尽的爱和耐心、包容,长时间地致力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


    幼儿园德育课》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73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三分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