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免费论文 > 议论文写作格式
  • 议论文写作格式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议论文写作格式
  • 篇一:议论文写作提纲

    议论文写作提纲

    议论文写作提纲主要涉及:

    1.拟写标题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3.思路结构

    4.筛选素材

    5.论证方法

    6.论据分析方法

    1.拟写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

    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题或论点,或是别出新意,吸引读者。 考场作文标题要有现实感、要有新意,拟题方式有直接点题法、概念并列法、引用化用法、形象修辞法、诗情画意法、设置悬念法、巧用算式符号法、中外结合法、怪异另类法等。(另设专题详解)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中心论点明确是议论文提纲写作的第一要着。

    中心论点不能是否定句,应当是表陈述或判断的肯定句。

    若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可以是不同角度的并列式,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层进式。

    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层进式)。

    3.思路结构

    思路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构思如何写作,包括行文结构、行文顺序、写作素材的搜集分类。

    议论文的结构从整体上说大都是总分总的形式,即从现象或问题中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正反分析问题,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照应全文,深化主题。

    从局部结构来说,有并列(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正反(观点正反、论据对比)、层进(论点的主次深入)三种。

    议论文的行文顺序比较好安排,但也要注意分论点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材料运用的顺序也要注意从古到今、由中而外、由详而略。

    4.筛选素材

    确定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行文思路结构之后,就要根据写作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素材,一是平时学习中了解的素材,二是有意识地积累的素材,三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四是身边生活中现象细节。

    素材包括你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中学课文(语文、历史、政治)中学习过的人物事例、课内外的古代诗文语句、平时积累的一些特殊事例、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事件、近几年著名网络事件、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等等,后几类优越于前几类。

    搜集材料尽量的多,然后将其一个一个地与原材料进行比较,有较大相似之处的留下,没有共同点的统统排除。

    根据论点尤其是分论点的侧重点,把留下的材料一一分配到各个段落,注明写作时的详略安排。

    5.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包括个例与现象的运用,详例与简例的运用;更包括各种事例的相互搭配,如古与今、中与外、详与略、个案与现象、名人与普通人、正面与反面、自然与人类等。

    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各种现象来比喻人生、社会、生活等;比喻论证一定要注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并与中心论点一致。

    引用论证。自己千辛万苦不如名家片言只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谚俗语,不仅论证有力,语言也增色许多。

    对比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好的对比能让人一目了然,能然中心更加突出。注意的是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点,此点得符合论点要求。

    6.论据分析方法

    论据分析是将论据与论点有机融合的必需过程,缺乏有效的论据分析,文章势必显得浅薄(不深刻),论证显得机械(不严谨),结构显得太刻板(不灵活)。

    论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效果分析法、层进分析法、剥皮分析法等。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切中要点,指向中心。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有理有据,切忌胡扯。

    议论文写作提纲范本

    标题:??????????

    中心论点:????????

    结构:(整体为XX式,主体为XX式)

    分论点1:????(事例1、2、3)

    分论点2:????(事例1、2、3)

    分论点3:????(事例1、2、3)

    论证方法:???(方法1、2、3)

    论据分析方法:????????

    第一层(引论) :用什么方法引出什么中心论点。

    第二层(本论) :分几个方面论证。各方面都分别写清楚:主要论证什么,用什么论证方法、什么事例、用什么方法分析事例、引用什么诗文语句等。

    第三层(结论) :用什么方法归纳全文,如何点题。

    议论文写作提纲(示例1)

    《谈意气》(2006湖南卷优秀作文)

    一、引论(1)用雏鹰翱翔天宇、骏马驰骋万里引出中心论点:英雄创业靠的是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勇气。(类比)

    二、本论(2—7)分三层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2-3)分论点1: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例证、引证)

    论据:李贺、陈胜、孟子豪言壮语(效果分析法)

    第二层(4-5)分论点2: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例证、排比)

    论据:布鲁诺、哥伦布、红军的事例(因果分析法)

    第三层(6-7)分论点3:勇于探索的意气使人发挥潜力。(例证)

    论据:杨振宁、李政道、吴剑雄、王淦昌(因果分析法)

    三、结论(8)用浆、巨轮、彼岸作比归纳全文,激励人们。(比喻)

    《谈意气》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杰,成就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

    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议论文写作提纲(示例2)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议论性散文)

    一、引论(1-4)用蝶眼中的花、花眼中的蜂、蜂眼中的蝶与蝶眼中的蜂引出中心论点: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比喻)

    二、本论(2—7)分三层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5-7)从项羽与刘邦谁更适合做皇帝看“爱憎”、“理性”与“真实”。(例证、引用、对比,假设分析法)

    第二层(8-10)从印象中隋炀帝暴君的形象看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例证,效果分析法)

    第三层(11-13)从印象中唐太宗明君的形象看玄武门血案的历史现象。(例证、引证,对比分析法)

    三、结论(14-16)归纳全文,警醒世人,客观公正地审视他人和自己。

    《学会历史般地旁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人们对此双手挥舞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篇二:高中议论文4种典型格式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议论文论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形式,即是纵式层进结构的体现,又称推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分为两类: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基本结构有以下两种:

    一、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二、采用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即归纳推理),或由一般到特殊(即演绎推理)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体现纵式层进结构。

    【应用范例】1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天地合而万物生。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阐述“为什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而在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论述“是什么”: 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找回自己的童真和快乐。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你必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阐明“怎么样”: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

    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以谦卑的姿态、优雅的风度去生活,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结束全文,展望前景。)

    技法揭秘:文章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作者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形式对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作用、核心特质和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重要前提,进行了逐层深入的论证,使读者明确了三者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因果关系。文章中心突出,举证典型,内容充实。层进式的论证,增强了论证的逻辑性。

    【应用范例】2

    有志者为何事不成?

    季洪余

    古往今来,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是很多的,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曹雪芹发愤著《红楼梦》,清代还有个谈迁,呕心沥血二十七年,写了一部《国榷》,不料手稿遭窃,心血毁于一旦,他下决心从头开始,又苦干九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正面引出论题:有志者事竟成。)

    然而大千世界,扑朔迷离,又并非每个有志者都能成功。有一位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国的托尔斯泰,四五年来,他卧薪尝胆,平均每七天就有一篇作品出世。遗憾的是,除了一篇曾在厂里小报上露过面以外,其他都成了老鼠的佳肴。我不主张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同是有志者,为何有的事竟成?有的事不成?这个问题值得朋友们三思。(反面引出论点:有志者为何事不成。)

    夫志者,志向、志愿也,属精神范畴。精神能不能变成物质,首先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当然注意要失败。社会需要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人才,大伙偏钻一个牛角尖里,成功的机会怕就不多。许多青年想做文学家,科学家,很少听说有人愿作清洁工,火化工。其实,社会需要前者,也需要后者。与其众多的人在文学小道上挤来挤去,倒不如另辟蹊径,从平凡的本职工作做起。有位作家在一次创作会上说:“不是我泼冷水,在座的三百多位青年中,有五位能成为作家,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数字了。”这是大实话,至少我以为然。(论证层次一:志向能否实现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阐明“为什么”。)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条件也很重要。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有个正确的估价,然后扬长避短,切不可以短为长。精于做买卖的不必硬来写小说,擅长种花的不必偏去拍电影(业余爱好又另当别论)。试想,假如陈镜开立志做体操冠军,聂卫平决心当举重健将,能行吗?(进一层论证:志向能否实现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条件也很重要。阐明“为什么”

    那么,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仍有“事竟成”与“事不成”之别吗?据我初步分析,一要看你的志向是否坚定,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不移。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难免一事无成;二要有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一分耕耘,十分收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头悬梁、锥刺股,精神可嘉,但勇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才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论证更进一层:志向能否实现须看志向是否坚定,须看实际付出了多少,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阐明“怎么样”,解决问题。)

    愿青年朋友中出现更多的有志者。祝更多的有志者“事竟成”!(回应篇首,重申论点,表明心愿作结。) 技法揭秘:本文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首先摆出一个现实问题:一个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国的托尔斯泰,最后没有成功。而后进入对有志者为何事不成的原因的分析和论证。作者先确立“大前提”——几条“有志者”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基本原则”,用以证明那些青年朋友有志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原则”所致,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论点,阐明了有志者为何事不成的道理。

    【特色总评】上述三篇满分文凸显以下共同特色:1.均采用层进式论证。每篇文章都用两个以上的分论点,从各个层面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了逐层深入的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2.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行文。论证结构完整,逻辑推理严密,分析问题不违背认识规律。3.分论点体现层进性。两篇文章都有两到三个分论点,且分论点都充分体现出意思的递进或程度的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

    【温馨提示】采用层进式(纵式)论证需要注意: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其分论点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综合,并进一步使中心论点得到确立。2.要选择不同高度,同一方面的分论点或论据来证明观点。其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进行。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而是推进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3.采用层进式论证,常常在段与段之间常常用一些递进式的标志词,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正反对照,突出论点——对照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结构有两类,无论哪一类,绪论部分都要提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才是他们的区别所在。

    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采用先正面后相反面的顺序,进行正反对比,分析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对照式论证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的顺序进行。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要是错误的,又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驳论部分是用一种特殊方式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1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正面论证。)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反面阐述。)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反面论证、概括原因。)

    (高考满分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根据材料内涵,作者从中提炼出“人要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这一观点,为了论证论点,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对照式论证。先用海子的一段关于朴素生活理想的名言引入话题,以从正面阐述袁隆平所拥有的宁静朴素的心,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追名逐利在他身上无法存留的事实。再以“反观我们的社会”一句进入反面论证,在两句反问之后,列举大学导师为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郭敬明“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的大言不惭,以及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无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的现实。如此正反对比,对照鲜明,论点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2

    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 以民为本。(从正面阐明题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不在少数。(反面论证。)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面论证。)

    (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根据《回到原点》这道命题作文的题旨,作者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原点之所指、根本之

    所在,亦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为论证这一论点,作者列举我国历史上几位伟人的言论,从正面阐明了题旨,强调了论点。然后将笔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当今社会,当今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不少。我们公民中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的现实。在这正反对比,是非对照中,读者的思想认识必能得到提高。

    【应用范例】3

    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我们见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者被社会的冷冰冰抹去棱角;我们见过了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向了成长的虚无消失不见;我们见过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只能在角落落寞地感受人群欢呼的余温。于是我们惧怕,惧怕怀揣理想登上高楼被恶语推搡被势力所挟,坠入深渊,果决惨烈。(反面论证“破”:析甘当“路边鼓掌者”的思想根源。)

    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反面论证“破”:析“路边鼓掌者”的种种情态、行为。)

    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威所说的“高贵”。拨开迷雾看,偌大的世界从来不缺旁观者,若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追逐世界的信念,人、社会只能成为冷漠无知胆怯堆砌起的躯壳;而由旁观者构建出的团结却也是一击即碎——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正面论证“立”:论述为何要做“跑步的人”。)

    跑步的人在冲向终点后获得荣誉,性情耿直者更是不会因过程中的辛酸和疲累而后悔。当人群散去,跑道上空无一人,却也能携着饱满的泪光餍足地归去。(正面论证“立”:总论“跑步的人”的荣耀和无悔。)

    (高考满分作文《跑步的人》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依据文题,作者沿着为什么要做“跑步的人”,为什么不能做“路边鼓掌者”这一思路去深层思考生活现实。首先,文章分析一些人甘当“路边鼓掌者”的思想根源,从反面论证了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的分论点。接着再从反面剖析“路边鼓掌者”的种种情态、行为,并一语道破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然后文章转入正面论述,用“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一句将笔锋转向“立”,用“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从正面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文章就在有破有立的论证过程中,突出了作者所持的正确观点。

    【特色总评】上述三篇满分作文具有以下共同特色:1.均采用对照式论证。上述每一篇文章都采用了对照论证式,从正反两面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2.注重论证的正反对照。上述三文的各自分论点均体现出对照性,或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对中心论点展开充分而严密的论证,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3.注重论据的鲜明对比。上述每篇文章的两个或三个论据,都含有或正或反的固有特质,都能形成正反对比、鲜明对照,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出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1.对照的双方要有可比性。对两个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必须肯定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否则比较的结论就不一定有效和可靠。可比性体现在:一是拿来比较的对象一般来说应该是同类的,这点与类比论证的要求是一致的。如例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心态、心境则是同类的。二是往往要界定比较的界面,即两者是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上的比较,是两个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征在某个特定的界面上进行对照比较,而不是两个对象整体上的完全对比,因此对比的结论不可无条件地外推。如例文《跑步的人》,对“跑步的人”与“路边鼓掌者”的思想心态进行对照比较,论证始终紧扣“思想”和“心态”这一界面上进行的,界定十分清楚,并未做无条件地外推。

    2.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对照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对照比较。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如论述人的思想境界,就只能进行今人的横向对比,若与古人作纵向对比,就不合理了。3.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切莫平均使用笔墨。

    纲目清晰,层次井然——总分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即是议论文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论证时,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且分述的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论证时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以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写作中,有时先总说后分说;有时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其基本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1)“总——分”;(2)“分——总”;(3)“总——分——总”。

    【应用范例】1

    诚信之惑(节选)

    河北一考生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当今社会如此严重的诚信危机呢?在我看来,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高尚信仰的缺失是罪魁祸首。(以设问提出论点。总)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而来,我们所怀念的那个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似乎“金钱是万能的”成了绝对真理,每个人为了金钱从早奔波到晚,从青年奔波到老年。所谓“诚信”,似乎与利益成了反比关系。若垫资支付的彩票中了5000元,相信很多人会把奖金还给彩民;若中了5万元,这个人数就会大大减少;50万,500万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金钱面前,欲望将诚信压缩,将贪婪放大,从而衍生了可怕的诚信危机。(分:阐明造成诚信危机的第一个根源)

    另一方面,高尚信仰的缺失也对诚信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尚的信仰如灯塔,可以照亮我们的心,指引前程。如若没有,就会在漫漫长夜中迷失方向。诚信作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让我们知道该走向何处。如今,这盏明灯渐渐暗淡,甚至在有的人心中熄灭,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别人的诚信为自己谋利。(分:阐明造成诚信危机的第二个根源)

    今年52岁的陶彩芬大姐是淮安市一名普通市民,每天清晨她走街串巷,卖豆腐供儿子上大学,维持生计。一天,她拾到一个装有1700元现金的皮包。在辗转找到失主后,失主竟说包里本有8100元现金,要求陶大姐赔偿不见了的钱。这件事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同陶大姐一样不明白,为啥做了诚信的好事却还沦落到现在这个下场呢?失主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使依旧保有诚信的人们寒心,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分:以实例印证根源二)

    技法揭秘:本文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形式。文章开篇亮出中心论点,即“提出问题”。这是“总”。然后分别论述“根源”的两个方面:一是从金钱物欲的角度,二是从人生信仰的角度。“分”论的部分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很全面。为了论证第二个分论点,证实“根源”的可信度,作者以再分的形式例举一个生活典例,对之进行印证,有力地支撑了第二个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应用范例】2

    谈意气 (节选)

    湖南一考生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分论点一: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

    篇三:议论文写作格式之

    议论文写作格式之——引论

    2014、10、09吴远钦

    议论文是一种格式化的文体,掌握起来难度并不大,所以,它成了高考学生考场作文的主要形式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形式。当然好的议论文也不容易写,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或者是容易忽视的细微之处;它还要有层次明晰、脉络清楚、严谨缜密的逻辑性,看出一个人的思维缜密程度;也需要有文采,语言同样也需要出众,可以看看我们同学的词汇积累、语言悟性、语言运用能力等等。但我在这里所讲的是议论文的一般格式,让初学习者而言可以更快的熟悉这一文体。

    议论文一般是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里先探讨引论的一般格式及写法。

    什么是引论?引论是用以引出论题,将其引入自己预设的结果上去的一种结构方式。按照人们日常的思维惯性,如果太直接,会让人觉得突兀;如果太繁琐又会让人觉得啰嗦。因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这种文体的分析及写作试验,发现还是将八股文中前三股搬入更为有效。下面以“在逆境中坚持”为例,说说这三股的实际操作。

    一、破题。就是引入论题。我们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既然是论题就一定有可探讨之处,通俗点说,就是有好坏之结果,其差别仅在于利弊之大小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可以从结果上进行分析。“在逆境中坚持”,这个论题在某些时候显然是错的,比如,你在恋爱的时候,如果对方移情别恋了,那你还坚持,就比窦娥还冤;比如,你在北京饱受雾霾之苦又找不到好工作,还要坚守,岂不比傻子还傻。但是,人类的发展却证明坚守是一种美德,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品质。所以,我们就得在这个方面去想去写。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用现成的名言警句。如“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等等,其中“香”“锋”“大任”都是结果,完全可以作为破题之要件。你只要加上几个字,譬如,证明了、告诉我们之类的提示语就行了。结论是:在逆境中坚守就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如果是材料作文,那么在这一段也要体现对于材料的运用来表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联。如在一篇以“乌鸦学习苍鹰,结果迷失自己,最终被捉。老人以为它‘迷失自己’,小孩‘以为它很可爱’”的材料中。如果以迷失自我为论点。可以这样写:小时候,一旦发现我有做得不够的时候,父母总是对我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乖、多懂事------,而你却怎样、怎样。结论就是我应该像那孩子一样。可我就是像材料中的乌鸦一样,它想成为苍鹰可最终还是乌鸦,我最终还是我。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相同的人,我们的世界也就因此而丰富多彩。所以说,完善自我,做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人。这应该是多数人的选择。从孩子的角度也可以这样写:“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努力了,虽未能达成目标,人生可以无悔,这是王安石游褒禅山所悟出的道理。就像材料中的孩子看见学苍鹰失败的乌鸦,说乌鸦“很可爱”一样,因为乌鸦毕竟努力过了。所以说,坚持是一种智慧。从举例可以发现,从引用名言警句入手或运用一个与材料接近的譬喻,然后再用“就像、正如”等语句与材料进行有效的联系,这样就可以比较充分地引入论题,可以使用:所以说、证明了、告诉了等等来明确观点。

    这段大概两到三句,写上四五十字即可。

    二、承题。阐述论题之意。既然有这样的一个好结果,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因此这里所要解决的就是是什么的问题。找到论题中的关键词,对其进行阐述,是这部分要做好的工作。明白什么是“逆境”,应该怎样去“坚守”。阐述的无非就是这两部分的内容。一般使用解析性语言,也可以用实例去表述,或是应用比喻之类的东西。建议用设问领起。设问既是语言表述的变化,有可使衔接过渡更有层次,逻辑性也更强。普通的方式:“何谓逆境”“怎样坚守”“为什么我们需要在逆境中坚守”等。

    这段可以这样写:何谓逆境?所谓逆境,就是不顺利的环境或艰苦的环境。何谓坚守?就是逆境一方面给人以困苦饥饿疲乏忧虑,给我们实现目标带来困难和阻力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坚定意志,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添了聪明才干,最终得以实现人生目标。

    不少的作文在这部分往往采用一些因果句进行表述,如果能在这方面做得好,那是有实际的加分效果。

    可以这样写:

    为什么要在逆境中坚守呢?因为尽管“逆境”给我们实现人生目标带来困难和阻力,普通情况下身处逆境更难以实现人生目标。但在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些困难和阻力,更坚定了人们的信念,锻炼人们的意志,使我们在不断的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越发自信,越发执着。这几乎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

    三、入题。就是与本论部分的衔接过渡。其一,重在与当下的结合,通俗一点说就是所写论题在现时的意义,它是否会过时,还有那些新的意涵,在这个时代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这些都需要给予充分的揭示;其二,能完整地概括分论点的内容。所以,当然需要给它圈定一个范围也就是前提,然后用一正一反一结去表述。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全面又有力。一共也就四五句而已。在作结的时候,要求使用反问句,用“难道坚守不是----?”“这个时代不正是在呼唤这种精神吗?”

    这段可以这样写:

    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给了人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越发宽敞通畅,面对越发紧张激烈的竞争,人们遇到的挫折也可能会越来越多。面对挫折和困难,只有选择坚守的人才可能实现人生目标,如果你选择退却,那么人生目标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坚守”难道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吗?

    这样的引论,既有逻辑性,层次脉络又清晰,而且句式有变化,读起来也不至于觉得单调枯燥。我们同学懂得了格式要求后就不会信马由缰乱写一通。对大家的构思应该会有帮助。

    议论文写作格式之本论

    本论是一篇议论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运用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论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充分展示写作者逻辑思维能力,材料剪裁、组织运用的能力,还可看出一个人的阅读面、知识面、以及文化素养等等。通常在这些方面做得好的,都能进入优秀作文的行列。这部分一般以三个层为好。为何是三个呢?通常觉得二个显得单薄,四个又显得啰嗦。其实我觉得这里头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作为一个适中的数字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原始文化基因。“三

    人行”“三思而后行”“三个臭皮匠”等等不胜枚举。就像三维空间一样是人们对空间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这里不做深入探讨。在这里只讲讲如何设分论点。

    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并列式

    这是一种最普通的方式,一般被认为只是初学者的及格线的初级能力。这里涉及到分论点是否设得恰当,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十分协调,材料运用是否合理精当,语言文字是否出彩等等。这些方面做得好,同样也能获得高分。我在这里只是提供如何巧设分论点的几个方法。因为分论点设得好一样可以成为优秀作文。如何属于较有水平的呢?我以为有两点需要好好酝酿斟酌。一是使用什么样的关联词,建议使用因果关系或者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前者可以让人觉得论题与产生的原因之间关系紧密,或是论题与后果之间的直接关联,增强可信度;后者能让人更关注作为一种条件的论题并由此可能导致的结果,可以使人警觉,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二是所设的几个分论点不是完全平行的应该有梯度,或是由表及里、或是由外而内、或是由浅入深、或是由物质到精神等等。如“静的魅力”可以这样设:

    1、静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摆脱物欲的羁绊;

    2、静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让心灵自由飞翔;

    3、静的魅力就在于可以享受更为美好的人生。

    虽说是并列式,但也不是完全平行放在一起的,是一种由外在的物质表象深入到内在的精神层面。

    再举一例:“坚持是一种智慧”

    “智慧”不是聪明,而是一种心理过程,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1、坚持能使我们在面对诱惑时不会迷失方向;

    2、坚持能让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变得更强大、充满斗志;

    3、任何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坚持。

    与上一例相似,也是显示从物质到精神的一种逐渐加深的过程。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到,并列式分论点在句式上基本相同,选择的功能也比较接近,都是侧重于价值和意义,也有从前提条件出发,用“只有---才”“只要---就”将两者统一起来,所以拟起来并不难。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格外注意防止在一个层面上画大圈圈,做简单的堆砌——这是最容易犯又最忌讳的毛病。

    二、层进式

    一般认为这是议论文的高级阶段。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定之否定的关系,即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的时候,其中发现不够完善之处,便由此导出第二个分论点,同样由此导出后面的分论点,可以说后一个分论点是前一个分论点的补充和完善。这样的逻辑过程既是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辨的过程。如果我们把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中的议论部分看成是分论点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何谓思辨?实现目标首先需要“志”;可是单有志还不足以实现目标,于是便引出第二个要件“力”;有了力尚不足以实现目标,还需其它要件支持,于是自然引出第三个要件“外物”。三者间互为前提补充,按主要次要安排。这样写的逻辑性显然比较强,而且更能发现写作者的思维缜密程度、思想深度、 敏锐程度。层进式所设分论点要求前后关联、逐层深入。

    层进式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近于并列式的,只是有较为明显的因果关系。以“静的魅力”为例:

    1、追逐功名富贵的人们,需要静——明得失;

    2、在这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渴望静——修养身心;

    3、闲暇时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静——人生的欢乐。

    闲暇时刻可以包括:在劳劳碌碌的工作之余;在汲汲于富贵之余;在追名逐利之余等等。

    这种层进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心理状态需求程度上的变化,并不具备我们前面所说的思辨程度的加深,之所以可以列入层进式是由于后一层的观点是建立在前一层的观点之上的,后者是更高一级的心理状态。

    以“坚持是一种智慧”为例,试设如下:

    1、在这个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既面临来自现实诱惑,同时也还面临来自虚拟世界的诱惑。是在诱惑中迷失自己,还是在坚持中展现自己?如果能在诱惑中选择坚持,这难道不是一种选择的智慧吗?

    2、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是高速公路,也还有上下坡,也还有拐弯,也还要架桥梁、过隧道。在逆境中选择坚持,不正是一种智慧的信念吗?

    3、因为人生有梦想,生命才有价值,而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坚持。做一个有“梦想”的逐梦人,不正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吗?

    因为都采用基本相同的句式,所以类似于并列式,但我在其中安排的是,先从一个侧面进而到全体的方式来构思,这是一种由点到面的渐进过程,所以我将它列入层进式这个概念体。

    第二类是一种较纯粹的逻辑关联。通常采用的思路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1、为什么需要静;与现实的联系(外部环境下的选择:浮躁的生活,无法停歇的匆忙的脚步,为住房、升职、加薪忙碌的身影)

    2、需要什么样的静(静的分类);(1)心灵的平和;(2)淡泊名利;(3)平静的生活。

    3、怎样享受静。(1)在阅读中享受(2)在大自然中享受,或是仰望星空,或是俯瞰大地。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层进式构思方式,技术含量不高,我们同学只要用心一点就很容易掌握。但在写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像这里所示范的一样,前面设一个问题,然后接着答,这样岂不变成问答题了吗?列在这儿,主要是为了讲解上的直观、便利。

    以“坚持就是一种智慧”为例,示范如下:

    1、半途而废的人永远也不能成就自己的梦想;(虽劳碌却一无所成,显然谈不上智慧)

    2、投机取巧获得的成功,那是海市蜃楼过眼云烟。它来的快,去得也快。(虽侥幸成功,却终究南柯一梦,显然不是智慧)

    3、只有坚持追梦的脚步,才能不仅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智慧人生。

    对前面两种情况的否定,而后推出自己的观点,是这种构思方式的一个特点。这个否定而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思辨的过程。当然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演示,大部分逻辑中的非思辨过程都比这里所演示的复杂多了,它是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而不是这里所演示的这种排除方式。

    议论文写作格式之结论

    一篇议论文的结论,通常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一是作为补充。这是因为我们在论证过程中,无论做得多么缜密,总还有不足之处;同时我们的观点也不是唯一的,随着条件或者环境的改变,正确的东西也可能变成谬误。就像牛顿的能量守恒定律,曾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放在爱因斯坦的另一个宇宙中就是错误的。我们需要的补充说明,就是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误解甚至被曲解的部分。二是要揭示论点的价值或意义。任何一个观点的产生不可能凭空臆造,总是来自于你的生活经验,或是别人的经验教训,或是来自于历史,或是来自于书本的某个启示,这样的观点也不可能凭空消失,总有它的指向性。所以,我们就得将它放在某个实处,使它得到“落实”。使它得到“落实”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看看这个观点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给人们提供帮助。常见的方法有三种:一、针对什么社会现象?二、针对怎样的生活态度?三、对于提振社会风气或人的积极性能起什么作用?

    结论最好包含这两个部分。可以分开两段来写。

    一、先谈补充。

    以“静的魅力”为例,可以这样写:

    我们欣赏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像古代的隐士一样远离尘世,或像僧侣一样遁入空门。我们欣赏静,主要是我们现代人需要有那样的一种氛围来整理我们纷乱的思绪,需要那样的氛围来抚慰我们稍显浮躁的灵魂。

    通过这样的补充,就能消除静在消极方面的因素,而将其积极一面展现出来。 以“逆境中坚持”为例,可以这样写:

    佛教劝众生“莫执一念”,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可能缠着一份解不开的心结,这个心结可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理应抛弃。有些时候,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是设下的目标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这时我们不妨选择放弃。这些放弃是为了让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为那些值得我们付出目标而坚持。这是暂且放弃又何妨呢?

    坚持肯定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放弃同样是人生不可少的一种态度。补充这个内容就是更好说明我们的坚持并不是那种死脑筋的固执己见,而是一种择善而从的明智的选择。

    二、谈谈意义或价值。

    以“静的魅力”为例,可以这样写:

    夕阳下山,喧嚣的白昼让渡给夜晚。闪烁的霓虹成为这个城市的主宰,忙碌的人们又有了另一种躁动。在灯红酒绿之中,多数人曾经迷失?如果这个时候,在远离喧嚣的僻静之处,有一轮明月引人遐想,有一阵清风拂去疲倦,有一湾清流浅吟低唱。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这是针对当代人们的一种生活现象,所发的一种议论。结论就是以“静”作为医治这种时代病的一副良药而设。

    以“逆境中坚持”为例,可以这样写: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理想已然成为一件奢侈品。坚持理想的人仿佛就是珍稀物种,但越是如此我们就越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是空虚的,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坚持自己的理想,特别是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这样的一生才是无怨无悔的一生。

    这是针对时代的弊端,以及多数人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而发的。虽说有些偏激,但也能切中时病。


    议论文写作格式》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67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关于读书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