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教师职业道德
  • 教师职业道德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教师职业道德
  • 篇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

    摘 要

    在当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出现一些师德失范及师德“滑坡”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师生观、人才观、服务观、学习观、知识观和方法观等方面,提出新时期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并据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要求;对策。

    我国自古就提倡加强对师德的修养。而且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拚搏的精神面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因此,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

    但目前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教师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平正在逐步降低,这对21世纪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影响是巨大的,足以令人堪忧。如何尽快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准,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目前却正面临不少困境。

    一、现状分析

    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去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师德有滑坡现象,探究其中自身原因有,有些教师放松政治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时不自觉地流露一些反面的思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放松了业务上进一步提高的要求,缺乏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没有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拘小节,忽视“身教”的作用,刻意打扮,过分追求着装、打扮,在学生之间产生不好的影响。

    具体说来,目前师德师风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现象:

    1、重业务,轻思想。这样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会怎样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在教师自我形象的定位上,不少教师较为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有的对政治学习不重视,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上有失偏颇,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对自身工作要求不严,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有的对集体不关心,对教学以外的工作不重视,敷衍了事。

    2、重教书,轻育人。有的教师上课比较认真,课后对学生关心不够,与学生谈话沟通不多,对学生感情比较淡漠。还有许多教师“师道尊严”的思想未泯,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自己,否则就采取强制手段。甚至把对学生实施体罚

    和变相体罚,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举。而根本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也是自已的职责,在教书育人上没能真正用心下功夫,没能真正把育人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位。

    3、重物质,轻道德。有的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有的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中,备课不认真,讲课开无轨电车;有的热衷于第二职业,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为了谋取物质利益,经常性借机对学生搞收费性辅导,向学生推销资料、学习用品或其他商品,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等;个别教师受物质利诱,对学生不公正,为一己之利随便泄题,送人情分;有些教师为了变相家教,在上课时故意留一手,逼迫一些学生不得不参与其开设的家教课,从而在学生以及家长中造成严重影响。

    4、重娱乐,轻充电。一成不变地沿用旧的教学方法,不改革创新,也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有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大量阅读书籍充实自己,自己也能利用工余时间看书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但也有少数一部分教师把上班当作任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下班马上生龙活虎参与到各种社会娱乐活动中,有的甚至是歌厅、浴场、麻将桌的常客,熬夜至白天上课都在打瞌睡。不得不说其是一种师德缺失的表现。

    三、造成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着历史和现实的时代背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是影响教师师德建设的外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转型期,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社会上默默奉献、顽强拼搏、廉洁奉公与巧取豪夺、欺诈造假、挥金如土并存。而且社会道德的提升往往滞后于社会的转型,使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消极现象得以滋生与蔓延。另外,我们在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思想行为和师德建设。

    2、自身素质是影响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因。现在教师队伍中好大一部分是80-90年代的毕业生,出校门进校门,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不少教师思想道德还不可避免地带有学生时代的浪漫色彩和偏激心理,在价值调整过程中容易使主客体产生偏离以致出现错位。另外也有一些教师不是专业师范毕业生,他们虽然上岗前进行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但是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师德培训,大部分在职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伦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装备先天不足。不少教师尽管已为人师,其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次,部分教师职业认识上也有偏差。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体会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容易被“票子”、“房子”、“帽子”等物质利益的追求所影响或代替。

    3、教师生活现状所带来的师德偏差。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主要停留在社会功用上,只要教师一提到跟经济有关的问题,就认为这个教师充满“铜臭味”,思想不高尚。但是在一系列

    的医疗改革、工资改革等现实问题上,教师的实际收入和现实还是差距遥远,还只能停留在养家糊口都比较困难的水准,也需要面对很多柴米油盐酱醋等等生活琐事,毕竟教师是人不是神。不少小学教师常有此感叹:“干了一辈子教师,最后一头白发两袖清风而已。”教师命中注定就只能自我淹没在飘洒的粉笔灰中,教师惟一的安慰只能来自于白发苍苍之时学生点滴的感谢,而自身却感受不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和欢乐。教师这种职业倦怠感,让不少年轻教师认为做了教师这一行,前途渺茫,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比如在教室吸烟,课前酗酒,语言粗俗,不修边幅等。

    4、“神化教师”让教师感到缺乏人文关怀。在当前市场经济情况下,很多职业强调多劳多得,但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无法具体量化。当前有一种理论,似乎教师补课不拿钱,教师必须无私奉献自己的休息时间才是高尚的。片面认为教师做隐性的有偿家教是不可取的。但是教师也是人,一个好教师,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做些家教以补贴家用,完全是符合劳动法规的。当然这得和利用变相家教谋取金钱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为某些人而一棍子打死所有家教教师。教师也是人,更是一个普通的人。

    5、应试教育的体制是滋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温床。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体制没有根本上的变革,实际上却造成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形成了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思想,

    篇二: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一)简述题

    1.教师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②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③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④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2.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3.教师职业良心的含义是?其具体要求是?

    答: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家长、同事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重要范畴之一,是教师在教育生涯过程中形成的,它体现为教师职业信念中形成的,它体现为教师职业信念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是外部的义务要求内化为教师内心的道德要求和个人品质的结果。

    具体的要求有:其一是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要有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其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要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4.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是?

    答: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二)论述题

    1.在当代,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人心不古、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甚嚣尘上的倾向。受其熏 染,少数教师以功利主义思想对待事业和工作,甚至把个人主义、 拜金主义作为价值取向。有的教师以等价交换的原则对待工作, 斤斤计较,“给多少钱、教多少课”;有的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 捞“外快”;有的领导和教师在保送大学生、研究生和评选“三 好”生、优秀班干部及评奖等方面,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好处;有 的学校为了“创收”,乱摊派、乱办班、乱招生、乱发文凭、乱 收费等,致使学校这片净土也沾染上铜臭气,出现腐败现象。 教师追求物质利益,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是无可厚非 的,但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地看待金钱和利益。我们并非 一概地排斥“利”,而是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主张 见利思义,仁中取财,义中取利,利以义取,也就是采用正当的 手段,追求正当的利益,靠自己的双手和知识,在党和国家政策、 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勤劳致富。尽管“安贫乐教”不再是当代教 师的唯一价值取向,然而,求富叛道、见利忘义也是人民教师所鄙视的。 一、在充满竞争和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当代社会,要教育 和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树立以身立教的职业观。 以身立教,即要求教师具备对职业无限热爱的赤诚之心、执 著追求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立足于教育岗位,成就事业, 实现人生价值。 二、教师对职业的态度和追求,是基于其对教师这一职业 的认识。教师以身立教,不但要有较高的职业追求和职业素质, 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格。 教师的道 德人格,是通过个人职业活动的行为方式,反映出与一定社会文化相符合的高尚品质和职业道德,体现 出在一定社会中地位与作用的统一。道德人格是一个人做人的尊 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教师的职业理想人格是道德人格在其职 业劳动中的具体体现 三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信息技术发展、知识传递 方式变革、素质教育推进,特别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学校的师德发展观教育成为一个新的课 题。为此,要教育和引导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观,锻造品德, 更新观念,积极进取,在业务上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

    四、 平等互爱的师生观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师生关系是教师要面对和处理的最 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处理得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 育的成败。因此,师生观教育是师德观教育

    的重要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人类教育的实践 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师德教育亦要与时俱进,从教师实际出 发,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以使师德境界不断升华,师德建设不断 深入。

    2.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老师惩罚学生。关于惩罚,学生和老师各执一词。学生认为老师惩罚自己侵犯了自身的权利,给自己身心造成伤害,老师认为惩罚学生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吗?请结合你所学知识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和惩罚的理解。

    答: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用好则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甚至山穷水尽。很多人不提倡惩 罚教育,顾虑也就在此。 惩罚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事求是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很复杂,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切忌感情冲动,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而应首先冷静地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弄清 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惩罚,如何惩罚。 (二)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受惩罚 班主任老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必须讲清道理,使犯错误的学生对教师的处理心服口服,惩罚必 须让受罚者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使其从内部控制自己的行为,从 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罚要及时 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 内疚等体验 更深, 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和处理会因 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 对学生的

    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 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 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四)对事不对人 惩罚是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否定学生本人。要把惩罚限制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就事论事,如不准逃 学、不准讲脏话、不准打人,不准拿别人的东西等。避免“我讨 厌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等伤害性语言,也不能让学生 感到老师内心对他的冷淡、轻蔑的态度。 (五)寓教于罚 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教 育才是目的。任何形式的惩罚,都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班主 任对犯错误的学生,万不可罚不择法、罚而无度、为罚而罚、以 罚代教。要避免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上纲上线,穷追猛打,“痛打落水狗”式的批评。 (六)惩罚要依法办事 惩罚必须以校纪校规为依据,必须与班规相符合,而班规要求全班同学民主讨论确定,这样的“惩罚”已 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 意愿。这样做,犯错误的同学容易接受,不会认为是老师对他过 不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 (七)惩罚后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 如学生动手打人,班主任除批评外,还要让学生向对方赔礼道歉, 造成伤害的要赔偿损失,挽回在对方身上造成的有害影响,这样 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的好品质。

    篇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

    一、依法执教。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树立新的课程观,实施素质教育;自觉参加政治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学校;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二、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维护学校利益,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工作时间里不干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不迟到早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注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在职进修,树立优良学风,该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因村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团结协作。弘扬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经常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树立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思想,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讲究沟通艺术,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不搞不正之风,不搞小团伙、小集团;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成为学生的表率,自觉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

    八、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九、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乐于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并认真完成。

    十、积极参加有益扩大学校影响,有利学校声誉与形象的社会活动

    教师应具备的五种精神

    教师应具备的五种精神

    不记得失的牺牲精神;

    不甘落后的拚搏精神;

    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

    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师德七条

    师心慈:爱护学生,诲人不倦;

    师仪端:仪表端正,言谈文明;

    师志坚:致力教育,勇于献身;

    师学勤:勤奋学习,力求上进;

    师业精:业务熟练,指导有方;

    师纪严:纪律严明,遵纪守法;

    师德育:作风正派,道德高尚。

    八荣八耻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代表是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

    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

    式学习氛围。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而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四、敏锐的时代意识 要更新教育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教师职业道德》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42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