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唯一的听众课堂实录
  • 唯一的听众课堂实录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唯一的听众课堂实录
  • 篇一:11《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在这片洒满阳光的树林里,坐着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清晨,她都如约

    而至,静静地聆听着一位年轻人的琴声,始终陪伴在年轻人的身边,这位老人就是年轻人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课文的首尾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质疑,我发现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别不好,

    但是经过他唯一的听众给予他自信之后,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别好了,而且已经可以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了。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首尾两段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咱们师

    生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讲作者开始怎样,你们说最后的结果。我们看看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可以吗?好,那我先说:“开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后来??”谁接着说?请你说。

    学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并且拉得非常熟练。

    教师:很好!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来??

    学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后来??

    学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丧。后来??

    学生:作者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

    学生:后来,他成为了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的一个人。

    教师: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请你写在这里

    (指黑板)。好,同学们,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出示幻灯片:老人的形象),那清晨里──

    全体学生:唯一的听众。

    教师:好,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的

    问题呢?

    学生: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方面的白痴,但后来,就能当着成百上千

    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作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

    而且那个“耳聋”打了引号。

    教师:对呀,“耳聋”这个词打了引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说,这位

    老人是真正的耳聋吗?

    全体学生:不是。

    教师:对啊,最后还是打了引号。那你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

    教师:非常好!接着说,你们还想探究什么?

    学生: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

    “小提琴演奏家”?

    教师:唯一的听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年轻人把她视为自己唯一

    的听众?文中哪里最让你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入课文。

    (学生自由读)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

    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学生自学批注)

    学生:作者先是去林子里练琴,发现了一位老人坐在那里,他就准备溜走,

    老人就说她耳聋了,听不见,就做他的听众。

    教师:说得不错。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谁再概括地说说。

    学生:作者到树林子里拉琴,发现背后有一位老人。作者想逃走,这位老人

    却声称自己是聋子,想做作者的听众。

    教师:作者不敢在家里拉琴,来到小树林里练琴,就与这位老人相识了。那

    么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你们读完这几个自然段以后,从整体上,你感觉到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作者在老人那里得到了自信心。

    教师:得到了信心。非常好!

    学生: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一些安慰。

    教师:得到了安慰。真好!

    学生:作者从老人的话语中得到了肯定。

    教师:好。也就是说,鼓励、安慰、信心,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关爱。 (随机板书)

    教师:(学法写法指导):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到人物的神态,

    还要透过人物的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 (板书:神态)

    学生:还通过她的眼神来传达的。

    教师:好,同学们,我就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老人说的语言。

    (随机板书)

    看一看,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产生了什么

    作用?一会儿我们交流。找到以后,可以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老人说的话。

    (学生小声读)

    教师:同学们,来,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你找到的老人的语言有

    哪些?可以吗?请于明可同学说。

    学生:我找到了这些,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

    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在第六自然段也有:“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在第七自然段也有:“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交流,老人的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学生: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教师:同桌合作来读书。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

    可以吗?好,在什么情况下呢?(出示幻灯片)(请一组同学做示范读句子)

    学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

    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教师:老人怎么说?

    学生:“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教师:请同学们就这样,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

    好吗?来,同桌合作读书。(同桌合作读书)请一组同桌在全班朗读。(出示幻

    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同桌:“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同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教师: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

    全体学生:诗一样。

    教师:那好。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哪位同桌再读?好,请史

    心仪你们那桌再读,请读吧!

    学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

    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同桌:“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教师:读得真好!请坐。咱们议论一下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

    话呢?

    学生:我觉得,老人看到和听到在作者的琴声中没有自信,所以老人非常想

    鼓励这位作者。

    学生:老人听出来作者拉琴声非常没有自信,而且拉得很不好。老人希望通

    过自己的语言来给予作者信心,使作者有信心去拉好自己的琴。

    学生:因为她听出了他拉得很不好,所以她说“我的耳朵聋了”。她想给他

    自信。

    教师:你们知道老人为什么这么说吗?

    学生:当作者发现这位老人的时候,老人从作者的眼睛中看出他想溜走,老

    人并不希望这位作者中断拉琴,希望他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她就用这些话来鼓励他。

    教师:所以她就说我做你的听众,每天早晨。意思是让他要干什么呀?

    (全体学生回答:坚持练琴)

    教师:对了。所以,老人是给他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还告诉他“你要

    天天来练琴”。是不是这样啊?那咱们一起合作读。(师读)“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

    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而此时老人送上了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

    全体学生接读:“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

    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学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好。同学们说一说,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呀?

    学生:我觉得也是为了鼓励他。老人觉得如果每天都对作者说上这样一句话,

    就会使作者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其实作者拉得不是很好,老人听出他在进步,鼓励他,让他有信心继续练下去,而且越来越进步了。

    教师:对。老人看到他微小的进步就鼓励他。那好,请同桌互相读一读。一

    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读老人说的什么。

    (同桌互相读)

    教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呀?

    学生: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感谢这位老人。

    学生:我觉得我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我演奏之后,老人鼓励我,给我

    信心,说我拉得非常好。

    学生:我拉得其实不是很好,但是老人鼓励我,赞扬我,所以我觉得洋溢着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你们说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呀?以前,他得到过鼓励

    吗?

    全体学生:没有。

    教师:因为他拉的琴声太难听了,所以这时候,他心中是洋溢着一种从未有

    过的感觉。就像你们说的,是一种喜悦的感觉、兴奋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快乐的感觉,是不是呀?这句话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读出来好吗?

    全体学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

    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

    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全体学生:变化。

    教师:是变化。那好,谁来把作者的变化这部分读一读?可以吗?谁来读?

    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

    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师: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在老人这种鼓励下,作者练琴练得更刻苦了。他两臂累得又酸又痛,而且汗水湿透了衬衣,说明他是站着练的。他练的时间很长,他必须要尽心尽力演奏,因为他有一位听众呢!

    教师:好。态度变了,那么认真,那么刻苦。还有什么变了?

    学生:他的表现跟第一自然段说的形成对比。首先,他以前是不敢在家里练琴,而现在呢,他说:“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原来他“十分地沮丧”,现在是“从我紧闭的门窗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还有一点是“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以前他是坐着练琴,而现在作者是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证明他特别刻苦。

    教师:你补充得很好!你看情感变了,爱练琴!行动也变了,又回到家里练琴了!谁再补充?真好!请你说。

    学生:我觉得作者练琴时的心情也变了。作者原来是没有自信的,而且不敢在家里练琴。而现在他在家里虽说也是紧闭着门窗,但是他已经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他认真地练习,希望能尽心尽力地为老人演奏,不使老人失望,带给老人快乐和幸福。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谁能用一组排比句说一说,作者变得怎样了?可以吗?试着用一组排比句说一说。大胆一点。没关系。谁来试着说呀?我这个建议难吧!那你试着,作者变得──

    学生:作者变得爱练琴了,变得有自信了,变得刻苦了。

    教师:你看,说得多好啊!谁再来说?好,请你用一组排比句说。

    学生:我是这样说的,在老人给予作者的鼓励下,作者变得爱练琴了;在老人给予作者的鼓励下,作者又很有自信了;在老人给予作者的鼓励下,作者非常刻苦了,琴越拉越好!

    教师:非常好!你看她都加了一个“在老人给予作者的鼓励下”,作者怎样。好。以掌声对她表示欣赏。谁还愿意说?请你说。

    学生:我觉得作者练小提琴的态度变得认真了;作者对小提琴的热爱程度提高了;作者拉小提琴的水平提高了。

    教师:非常好!程度是变深了。是不是程度更深了?非常好!那好,同学们,咱们一起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好吗?“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全体学生:“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的门窗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师:好。同学们,那你们看第三次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呢?你看这一次,她说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话是一个转述的话,如果要是给

    篇二:11 唯一的听众 课堂实录 获奖

    一、 整体概括,导入新课

    出示词语:音乐白痴 唯一 大吃一惊 成百上千(指名认读词语)

    师:请同学们从这个词语出发,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中的“我”和老人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的事。(板书,音乐白痴,真正的音乐)

    师:你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你总结概括的很好。

    师:昨天我们不仅已经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事,而且还细读了课文的第一部分。(指板书)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

    生:父亲和妹妹。

    师:当父亲和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时,“我”的心情怎样呢?

    生:非常的沮丧和灰心。

    师:(板书:沮丧、灰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沮丧就是指对自已完全失去了信心,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就会做什么都不感兴趣,自暴自弃,最终可能一事无成。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文中“我”的后果是“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看来他已经封闭了自己,都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了。

    (对上节课进行回顾)

    二、 整体感知,整合问题

    师:那么那么沮丧和灰心的小伙子,为什么最后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呢? 生1:因为是一位老妇人的帮助。

    生2:那个老妇人是音乐教授。

    生3:他是在老教授的鼓励下才成功的。

    师:大家都认为小伙子的成功离不开老教授的帮助或说是鼓励,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细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老教授对小伙子的鼓励。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更多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三、 自主探究,品读感悟

    自读提示:你是从文中哪能些地方感受到的老教授对“我”的鼓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用直线勾出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仔细揣摩后写下你从这些语言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相关语句写感受

    四:汇报交流 深入研读

    学生汇报时,以老人为主,小伙子的变化为辅。抓住老人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 师:谁来读读文中关于老教授语言描写的句子?

    生:读老教授的4处直接语言描写和一处转述的 语言描写。

    师:追问,同学们请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听了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你有那种诗一般的感受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我们光读老人的语言,却不能有诗一般的感受呢?下面老师就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要想理解和感悟语言描写的内涵,必须把它放到语境中去品味。那现在我们就快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也就是语境)说的这些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师:谁来说说,文中的第一次语言描写是老教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样

    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准备溜走”在这个时候,老教授叫住了我说的“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师追问:“我的脸为什么顿时烧起来。”

    生:“我”沮丧、灰心时,诅咒自已的场面被老人发现了,我觉得很尴尬,再有弹琴的声音很难听,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觉得抱歉和难为情。 师追问:“和谐的美、独享的幽静”这些是对林子的环境描写,文中还有对林子描写的语句吗? 生:“林子里静极了。沙沙……小令” 师:你感觉林子美吗? 生:美 师: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林子极静,脚步声像悠悠的小令。

    师:同学们,你们看,作者说“林子里静极了”,可又说脚步声像“悠悠的小令”这并不矛盾,恰恰突出了林子的静,这种写法就是以动衬静。

    师:林子真的很静,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当自己独享的幽静被破坏后,老人为什么还要对小伙子说这样的话,目的是什么呢?

    生:老怕小伙子尴尬,不好意思,故意把责任揽在自已的身上,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话说得很客气。 师:是呀,多客气的老人啊!既语言婉转又在“我急需安慰时,给予了安慰,怪不得说她的话是诗一般的语言呀!

    师:请替老人把她那诗一般的语言再次送给小伙子吧。

    学生自由读后,指名朗读。

    师:读老人的第二处语言,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老人在夸奖小伙子,而且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那位老人不是耳朵聋,是装聋。

    师:追问,联系下文,我们还知道那位老妇人不但不聋,而且还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那老人故意说自己耳聋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 ……

    师:老人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消除了我的紧张心理。我觉得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沮丧、灰心,并打消小伙子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他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

    这么德高望重的老人为什么要帮助那位小伙子呢?

    生:因为她看出了小伙子很热爱音乐。

    师:你从哪看出小伙子热爱音乐的?

    生:“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从“庄重”这个词,我感受到小伙子对待音乐还是很认真的。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是啊,小伙子在那么沮丧、灰心的情况下还执着音乐,这种精神打动了老人,所以那么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才愿意去帮助小伙子,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老教授是多么真诚和无私呀。

    师:这真是善意的谎言,老人真是用心良苦,雪中送炭呀,怪不得说老妇人的话是诗一般的语言呢。

    师:谁愿意带着这诗一般的语言再对小伙子说一遍,给他更多的自信吧!

    师:嗯,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这么一位和蔼的老人。还有谁来说说其他第三处的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师:说说你的体会,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老人温暖的话语吧。

    生: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她都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已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师:谁能带着你的体会和感悟来读一读?

    生:读。

    师:现在谁能评价一下这“诗一般“的语言的?

    生:我觉得老人是在小心地呵护着“我”的自尊心,诚恳地要求成为“我”的听众,“我”的心被打动,甚至有些震憾。“诗一般的语言”对于“我”来说非常悦耳动听,是老人在鼓励我,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敬意与感激。 师:还有没有其他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我们接着来分享。

    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听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r> 生:有人能做“我”的听众,做“我”唯一的听众,那可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您还要谢“我”,这怎能让“我”心安呢?“我”该怎样回报呢?

    师追问:那你要是那个小伙子该怎样回报呢?

    生:我会更用心地去拉。

    生: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的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师:在老人的鼓励下,“我”的心情怎样了。

    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师:“从来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能有人肯定和夸奖所带来的快乐是从来未有过的感觉。

    生:是兴奋的感觉,温暧的感觉,快乐的感觉。

    师:这句话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读出来好吗?

    全体学生:齐读。

    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转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生1:在老人这种鼓励下,作者练得更刻苦了,他两臂累得又酸又痛,而且汗水湿透了衬衣,说明他是站着练的。他练得时间很长,他必须要尽心尽力演奏,因为他要对得起这位唯一的听众。

    师:哦,看来信心多重要,有了信心做事情就更认真,更刻苦了。还有什么变化呢?

    生2:他的表现跟第一自然段中的表现不一样了。首先,他以前是不敢在家里练琴,而现在呢,他说:“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原来他“十分地沮丧”现在是“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还有一点是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而现在作者是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证明他特别刻苦。

    师:你补充得真好!“一种力时在身上潜滋暗长”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 生2:我觉得是一种自信的力量在“我”身上一天一天地增长。

    师:这种力量是谁给的?

    生齐说:老教授!

    师:老教授的鼓励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呀!”谁还想说?请继续! 生3:我觉得“我”练琴时的心情也变了。“我”原来是没有自信的,而且不敢在家里练琴。而现在“我”在家里虽说也是紧闭着门窗,但是“我”已经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我”认真地练习,希望能尽心尽力地为老人演奏,不使老人失望,带给老人快乐和幸福。

    师:老人在这时候又对小伙子说了一句话,师读,你看这一次,她说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话是作者转述了老人的话,如果要是给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怎么说这句话?能试着把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吗?

    生:老人说:“谢谢你,小伙子。虽然我听不见,但我能从你的琴声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师:此时,她送上了赞赏的话。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第三个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如果说老人这一次次诗一般的语言是对“我”有声的鼓励,那么每天清晨,她作为“我”唯一听众时所流露出的平静的眼神就是对“我”无声的支持。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通过我们对老妇人语言描写的学习,自已试着体会。

    (学生找,画课文中三次描写老人眼神的语句。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

    生:平静。

    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的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同学们,赶快拿起手中的笔,让我们一同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吧!

    放课件仿写

    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他在想……

    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 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学生仿写练习:略

    从老人的眼神中 我们读出了 老人的鼓励 赞赏。。。。。。

    设计意图:这是不仅仅是一次仿写练习,这检查了学生是怎样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语言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是得益于老人对“我”的有声及无声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奏出“真正的音乐”。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整个练琴的过程式中,一直陪伴着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个聋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那么你对这位老人有怎样的理解呢?

    生1:老人太富有爱心了。

    生2:我觉得老教授对年轻人非常爱护。

    生3:我觉得老教授对喜欢音乐的年轻人非常爱护,也愿意培养他们成才。 生……

    师:总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老教授真诚和无私的美德。这位善良的老人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之后,她与小伙子经历了无数个美丽的清晨,让我们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再次走进那一个个美丽的清晨,去感受老人那颗善良的心吧。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总结:指板书,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暧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演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暧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它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愿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善良的人相伴,给你勇气,助你成功,愿我们也做这样善良的人,给他人鼓励,助他人成功。

    设计意图:对文章思想内涵的领悟,对重点的总结,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路,让文章的学习具有整体性。

    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课堂实录

    《惟一的听众》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在优美的乐曲《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

    小提琴的演奏多么悦耳,可是,你可知道,要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得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而当一位一向被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最终走上了舞台,面对千百观众,从容奏出这悦耳音乐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位创造了奇迹的——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默读文章,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生:家人说“我”是白痴,后来在一位老妇人的指导下,获得了成功。

    生:受尽家人嘲笑的“我”在一位谎称自己是聋子的音乐教授的鼓励下,小提琴的水平迅速提高。

    师:请全班同学评价一下。

    生:概括事件要简洁,要包括人物、事件、事件的结果。 生:简洁的同时还要明确。我认为第二个同学概括的较好。 师:从事件的概括中可以看出“我”琴艺的进步。其实,在这同时,“我”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体会“我”遇见老妇人前后的心理变化,并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表现,用铅笔划出。(学生默读文章,从文中划出相应语句。)

    (全班交流)

    生:遇见老妇人前,“我”的心理是沮丧,灰心,没有自信心,是自卑的。

    生:遇见老妇人后,“我”的心理是充满自信。

    师:从文中分别找出“我”的表现,尤其注意把握一些关键的字词。

    生:开始的表现: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尤其是“不敢”最能体现“我”的自卑。

    生: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其中的“终于”也能看出的;

    生: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蹑手蹑脚”也是如此;

    生:我仍然感到懊恼,我不由得诅咒自己

    师:这些语句与词语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我”的自卑。那么,后来呢?

    生:后来:我又开始在家中练;

    生:我开始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

    生:不仅在家中练,每天清晨,我还坚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师:“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生:老妇人的鼓励

    师:这位老妇人在“我”最失落、沮丧的时候给了“我”鼓励与支持,使“我”的生命从此有了改变,因此这一人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老妇人是怎样来鼓励“我”的呢?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文,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

    生:通过语言和眼神来鼓励的

    师:从文中找出语言描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先试着读一读。 (学生找出相应的描写)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

    师:请同学们点评一下刚才的朗读。

    生:读出了和蔼的、鼓励的语气。

    生:我认为还应读的缓慢一些,突出老年人的特点。

    师:点评的很好。简短的语言可以看出老妇人是真心实意想帮助“我”。老妇人鼓励“我”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她那穿透“我”心灵的眼神。这眼神是怎样的眼神?

    生:是平静的眼神。

    师:其实,透过她平静的眼神,我们仿佛看到她不平静的内心。这三次的内心活动是否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现在把你自己当做这位老音乐家,在这三次平静的眼神背后,你会怎么想呢?请在旁边写出老音乐家的内心想法。

    (学生在三处眼神旁进行批注)

    生:第一次:这孩子如此热爱音乐,只是他的实际水平与他的愿望相差太远了,我一定好好帮助他。

    生:第二次:这孩子能在知道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拉琴,说明他具有了很大的勇气。

    生:第三次:这孩子进步非常大,相信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在音乐方面有所造诣的。

    师:每个平静的眼神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鼓励

    师:只不过是无声的鼓励,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我”一直以为老妇人是个聋子,后来妹妹告诉了“我”真相:原来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曾经是首席小提琴手。此时,“我”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激动,更多的是感激,感谢

    师:按常理,“我”应该去感谢这位老妇人,但“我”有没有这样做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生:没有。文章最后一节。

    师:为什么不去感谢呢?

    (学生讨论)

    生:美好的东西需要好好珍藏,用心去品味,把他留在心间,让他成为永远的无声的鼓励,给自己前进的动力。

    生:我们的心灵早已息息相通,是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的,有时无声所传达的情韵比有声更丰富。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美的如童话一般,她折射出老妇人那水晶般透明的美丽的心灵,“我”怕惊扰了她,只要“我”自己心中永远铭记即可。

    师: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下面再读两则类似的“美丽的谎言”,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分发资料)

    材料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订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材料二: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多年之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

    学生、硕士、甚至博士。这个小村也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学生思考)

    生:自信离不开他人的鼓励

    生:成功是需要鼓励与期待的。

    师: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帮助,这样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期待之中,那么他将越来越有自信心,潜力也将被充分的挖掘出来,最终也将真正的获得成功。

    师:文中的老妇人给予的鼓励是无声的,默默的。其实,在生活中,鼓励的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你受到过他人的鼓励吗?谈谈你的感受。

    生:上次模拟导游,我本来没有信心,但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鼓励与自信。

    生:刚才朗读时,本来很紧张,但看到老师鼓励的眼神,我顿时就有了勇气

    师:你给予过他人鼓励吗?谈谈你的经历。

    生:要入团写申请书时好朋友没有信心,我鼓励了他,最后获得了成功,我们都很高兴。

    生:学校举行艺术节,同桌的歌唱的很好,但没有勇气报名,我鼓励了他。

    师: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中,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的更加的自信,生命之歌会更加的昂扬。

    师: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个懂爱的人,有爱的人,爱人的人,让世界充满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欣赏MTV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唯一的听众课堂实录》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42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教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