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藤野先生课后第四题
  • 藤野先生课后第四题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藤野先生课后第四题
  • 篇一:藤野先生课后练习题答案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写在括号里)

    2.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驿站 辫子 熟悉 托辞

    B.凄凉 掌故 辨论 适值

    C.翻译 教诲 霉菌 解剖

    D.悔恨 栖息 侮辱 拖拉

    3.不全都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 ]

    A.思忖 忖度 揣摩 琢磨

    B.管窥 端量 瞥见 鸟瞰

    C.指教 见教 执教 聆教

    D.就义 献身 殉国 殉职

    4.挑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进来

    C.北京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D.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

    5.调整句序:(将下面打乱的句子顺序调整过来) [ ]

    ①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②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③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④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

    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6.叙事散文和短篇小说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小说篇幅长而散文篇幅短

    B.小说故事性比散文强

    C.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在创作方法上比小说有更多的自由

    D.散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而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般是虚构的

    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这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在文中的作用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画出三个比喻句(标上序号),并依次说明各是比喻中的哪种,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除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出例句说明,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

    B.社会已发展到20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

    C.日本男子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

    D.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

    参考答案:

    1.

    2.B 3.C 4.B 5.③②④① 6.D

    二、

    1.表达了作者失望的思想感情,为后面写去仙台学习作了铺垫。

    2.A.

    的樱花;喻体:绯红的轻云

    B

    .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上盘着的明喻,本体:上野烂熳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

    C

    娘的发髻

    3.夸张,如:头顶上??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油光可鉴。反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出“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厌恶、鄙视的思想感情。

    4.D 明喻。本体: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头发;喻体:小姑

    篇二:藤野先生课后练习题

    孔子中学 语文 (学科)作业

    备课人: 周天宇 审核人 : 陈大鹏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课题】 《藤野先生》课后练习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

    C.绯红(fēi) 芋梗(gěng)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2.选出划线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 A.无礼B.差 C.谦逊 ( )

    (2)深恶痛疾 A.疾病B.痛恨 C.疾驰 ( )

    (3)油光可鉴 A.鉴别B.鉴赏 C.当镜子照 ( )

    3.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4.说出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体现出藤野先生的品质。

    (1)第一件事是: ,表现了 _。

    (2)第二件事是:,表现了。

    (3)第三件事是: _,表现了 _。

    (4)第四件事是:,表现了。

    5.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第6-10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结合全文分析,作者A段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7.“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冲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

    9.“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10.“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书写等级: 成绩等级 :·

    篇三:《藤野先生》课后题专项

    1藤野先生

    0000教学建议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散文中的精品,它独具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深深地感染着后人。

    一、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密切,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或者与历史老师联系,结合历史教学,介绍20世纪初中国落后挨打的社会状况。

    二、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很有特点,可先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暗线。

    三、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重点难点:

    ⒈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⒉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互动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二、字词积累

    绯(fēi)红:鲜红。

    陌(m?)生:不熟悉。

    喝(hè)彩:大声叫好。

    发髻(jì):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驿(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瞥见(piē):一眼看见。

    畸形(jī):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xùn):无礼。

    诘责(jié):质问并责备。

    匿名(nì):不具名或隐匿真名。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宛如:好像。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③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杳(yǎo)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三、走近作者。

    1902年鲁迅去日本学医,目的是想将来以行医来救国救民,在《自题小像》中发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后来,他的这种美好愿望被现实粉碎,特别是在仙台医学校学医期间(1904—1906年)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他以很大的刺激,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艺来唤醒民众。

    藤野先生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

    四、感知阁。

    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考虑: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变换了几个地点?

    明确: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3) 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4)理清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五、品读轩(第一部分)。

    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起句劈空而来,将文意引入东京,?无非?,?只不过?的意思,表露了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作者满怀热望来到东京,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救国救民的志向、抱负来到东京,而东京只不过是这样,叫人大失所望。其次,引出下文的描写。第三,与

    第三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呼应,埋下伏笔。因此,这一句是寓新奇于平淡的传神之笔,具有劈空抓来,就势掷去的艺术力量。

    ⒉“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六、探究乐园

    ⒈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

    明确: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⒉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⒊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容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明确:本文记叙抒情的对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写藤野先生的不过两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来与藤野没大关系,但实际上?形断意连?,笔笔都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总体来看,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是在写与藤野相识、相交、相别的社会背景。

    七、课堂回眸。

    本文是鲁迅于1926年10月12日写的一篇回忆录,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3·18”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受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离开北京到了厦门,此时他整理、撰写了10篇回忆性的散文,以针砭时弊,抨击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本文即写于此时。

    一、巩固性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A. 不逊(xùn)诲(huǐ) B.瞥见(piē) ...畸形(qí) .

    托辞(cí) .C.诘责(jié) 绯红(fěi)D.驿站(yì) ...

    ⒊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C.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D.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⒋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漂亮。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鲁迅初写小说是 1918年,登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其时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 )

    (2)1930年前,鲁迅的作品汇集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回忆录《朝花夕拾》,一本散文诗《野草》(√ )

    (3)《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

    ⒍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在文中没有变化的是( A )

    A、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言。 ..

    B、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他的影响了。 ....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二、提升练习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

    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⒎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⒏“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只不过,表达出作者对东京非常失望的情感。

    ⒐“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你怎么理解? 运用了反语,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不伦不类和丑陋嘴脸。

    三、拓展延伸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节选) 季羡林

    我认识老舍先生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有一年暑假,我的同学李长之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中国人民苦斗了一百多年,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春天。我在当时所谓故都又会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圣陶老先生、吕叔湘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⒑请用简洁的话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两件事。 ①三十年代初,我陪老舍先生吃饭。 ②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请大家吃地道的北京饭。

    ⒒从全文看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和蔼可亲、谈吐自然,广交朋友的大学教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文学家、语言大师。

    ⒓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思想感情怎样? 赞扬老舍先生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的道德文章。

    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课后第四题》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藤野先生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