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免费论文 > 关于文化的论文
  • 关于文化的论文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关于文化的论文
  • 篇一:关于山西文化论文

    舌尖上的三晋——山西的饮食

    文化

    班级 13270941

    姓名 杨可松

    学号 1327094151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文化可以说是黄河文化的一种反应,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山西文化在悠久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到春秋后期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晋商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第一。因

    此,山西最有资格成为世人了解和欣赏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三晋儒学。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的三晋文化。

    每当介绍各个地方的时候,相信美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我们更能从中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美食。

    说起山西的美食,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各式各样的面点。不错,面食在山西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面食又可分为蒸制的面食和煮制的面食。在蒸制的面食中玉米面窝头是最普遍的主食,有发面窝头和死面窝头。过去,贫苦人家吃糠窝窝、草籽窝窝、杂合面窝窝,能吃上玉米面窝窝已算是中等人家了。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有的要在中间夹裹枣、豆、菜等。馒头分花卷、刀切馍、和圆馍等,而最有意思的当属霍县一带的各种造型馍馍,佛手、果类等等,诱人食欲大增。杂粮蒸食的有:荞面窝窝、莜面推窝窝、高粱面鱼鱼、高粱面窝窝、莜面角角、红面角角、金银卷(玉米面白面相裹的蒸食)、发糕、包了、蒸饼、稍梅、蒸合捞、块垒(山药块垒、榆钱块垒、莜面小米块垒、槐花、葫萝卜叶子块垒等多种)。

    说到煮制的面食呢,那自然就是各种面条了,有扯面、龙须面、

    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河捞面、柳叶面、撅片、抿面、切面等。其中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削面选用瓦形钢刀。只见大师傅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刀舞间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山西风陵渡饭店有位李子元师傅的刀削面被誉为“燕钻窝、凤脱巢”。太原钟楼街饭店的飞刀手孟玉祥师傅,二十秒能削出114刀。更有甚者,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一位民间能手,在光头上垫一块净布,把面顶在头顶卜,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快削如飞,削出的面条片片相挠,依次落入七、八步外的茶壶口中,成为京华奇谈。山西刀削面具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消化等特点,加之随到随削,简易方便,是深得人们喜爱的食点。

    说到山西人吃的东西,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醋了。山西的陈醋是全国出名的。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产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山西老陈醋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山西老陈醋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五谷经蒸、酵、熏、淋、晒的过程酿就而成,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世。

    山西老陈醋色泽呈酱红色,食之绵、酸、香、甜、鲜。 山西老陈醋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和盐等。以老陈醋为基质的保健醋有软化血管、降低甘油三酯等独特功效。 中国微生物学

    鼻祖方心芳先生的《山西醋》中讲"我国之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与镇江醋。镇江醋酽而带药气,较山西醋稍逊一筹,盖上等山西醋之色泽、气味皆因陈放长久,醋之醋身起化学作用而生成,初非人工而伪制,不愧为我国名产。" 老陈醋中以清徐县所产为最佳,在192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清徐老陈醋一举夺得优质商品一等奖,自此扬名海内外。

    山西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品质高雅,特色鲜明。她的历史脉络绵延了千万年而不断,她的先进思想流传了几千年而不枯,她的艺术精神撒播了千万里而不散,山西历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而山西人吃的文化也丝毫不落后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的地方,山西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带有浓厚山西特色的饮食文化,正是这平平常常的山西饮食才养育出三晋大地辈出的人才

    篇二: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 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发展 文明 精神

    正文: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但是现在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会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可是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

    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漂亮的羽毛,那么伦理道德就是皮,羽毛是根植在皮中。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本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羽毛的风采呢?如果我们自己连赖以生存的传统伦理道德都抛弃了,何以将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是否还活在人们心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经过白话文运动和以拼音文字为目标的简化字异变,再加上民国后禁止在学校中读经,以及语文教学中的西式“科学化”的影响,当今的

    年轻人极少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即能够直接阅读传统经典并能用古文写作散文和诗词。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看看他国的做法吧,印度人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梵文这个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国政府为了维护纯洁法语、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也是不惜工本,而中国人何以对维系祖宗文化的语言龙脉就如此绝情?在成年累月地阅读和体会通俗文和英文之后,偶一读到古文,那种领会的透亮、亲切和理解的丰富入微让人如饮仙酿。中文的悠久、丰厚和灵性在世界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摧残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变草原为沙漠还充满罪过。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现象,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顺利的发展。有些人一提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那些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穿长袍、留长辫、读文言文和繁缛的礼节,传统文化更不是裹小脚、童养媳、一夫多妻、三从四德等封建习俗;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民风民俗、民间工艺、传统节日、戏剧文学、园林建筑、琴棋书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一种信仰、精神和一种价值观。

    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吧,“清明节”表面上看祭扫和修整祖墓,其实更是一种对祖先的怀念;还有“重阳节”,古代是要祭飨天帝和谢祖先恩德的,之后又添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涵,这两个节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还比如“端午节”难道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吗?“端午节”体现的是一种爱国的精神和对爱国人士的一种敬仰和尊重。春节民间有祭灶神、放鞭炮、大扫除等风俗习惯;祭灶神是对赐予我们食物的灶王爷表达感恩之情,而放鞭炮和大扫除则是寓意驱赶灾难和破旧立新的愿望以及辞旧迎新的祈求。另外中

    国古典戏剧文学大多是宣传惩恶扬善、体现仁义道德和真善美的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调客观以及包容的理性精神,与西方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科学和宽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符合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思想进步。因此,我们根本不必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种失望乃至鄙视甚至彻底摈弃的悲观态度。西方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原来就具有的宝贵之处。 文化与文明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前者是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积累起来的一种自然意识,有着显著的时空局限性;后者是人类社会对自身文化进行反省反思后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任何传统文化,都有着其自身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理由,但也有着进一步按照科学和理性的精神加以改造和提升的必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它,并引入科学和理性的方法来改造它、提升它,使之更加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系别:09级建筑环艺系

    班级:环艺一班

    姓名:张蔷

    学号:20095130970

    篇三:关于文化强国的论文

    3月11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我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积极建言献策。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福今建议,传承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知名媒体人杨澜表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来自台盟的骆沙鸣委员呼吁,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塑造中华文化时代形象;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则在发言中提出,要加强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社会民意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建设文化强国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概况来讲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所谓文化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意识,思想,精神形成,发展。同时不同的名族分布的地理环境不同,各名族发展道路,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 一是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充分激活,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社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影响力。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竞争力大幅提高,占到GDP比重的8%到10%左右,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跨国文化产业集团,能够与迪士尼、时代华纳、贝塔斯曼、索尼等国际跨国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展开竞争,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引领潮流,在世界舆论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三是文化人才辈出、济济一堂,既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的宏大文化人才队伍,同时也要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形成有中国风格、国际表达的文化艺术流派、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创新的生动活泼局面。 四是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由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版权贸易长期以来逆差严重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而转变为国际文化贸易强国的战略目标,与我国未来作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的地位相适应,在世界文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改变目前国际议题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状态的不利地 什么是文化强国

    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振奋党心、民心。我们要及时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

    1. 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

    强国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不是科学发展。文化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2.人民幸福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是人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文化直接关系民生幸福。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

    3.国家强盛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软实力。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以及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产生的综合力,就构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突出地表现为文化生产力、文化创造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然而,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文化上仍然是西强我弱。

    文化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要想国家强盛,一定要建设文化强国。

    4.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是提升精神境界的丰富营养。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让人民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中国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可靠的政治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怎么建设文化强国

    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许多很好的说法。为了好懂好记,我归纳为三句话:

    1.丰富群众生活

    这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以基层为重点,优先建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设施,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设施要做到“横向无盲区,纵向成体系”。“横向无盲区”就是特别注意覆盖农村,覆盖社区,向边远贫苦地区延伸。“纵向成体系”就是使图书馆、群艺馆文化中心、广电覆盖等,能够形成一个从省区市到市县乡镇的纵向体系。用省区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带动市县、带动基层。

    为了丰富群众生活,国家实施了五大惠民文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

    这里要特别重视文化广场和广场文化。文化广场是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广场像一个开放的舞台,以文化广场为场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有群众性、自发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抓好文化广场和广场文化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不要轻易指责是“形象工程”。

    2.调整经济结构

    文化产业也是经济产业。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都是文化产业。从国际经济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

    《决定》更加看重文化的经济意义,规划再过9年,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朝阳产业”。

    3.提高文明水平

    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全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一是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建立适应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运行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走向市场;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

    二是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首先是完成了新华书店系统的转企改制。全国3000多家新华书店全部转制,走上了市场竞争的道路。其次是完成了出版社的改革。到现在为止,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在内的经营性出版社已基本转制成企业。第三是报刊的改革不断推进。时政类党报党刊的49家集团现已全部组建了报业集团,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深化发行体制改革的问题,非时政类的报刊已改革了1200多家,下一步还要推进。第四是影视改革。全国有35家电影制片厂、7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电影院等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9家广播影视企业重组上市。第五是文艺院团改革。到2010年底,461家文艺院团已改制。2011年5月12日,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在201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转制(中央确定的及新疆、西藏等除外)。《通知》要求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转制后一定年限内继续拨款,提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专项资金要支持院团重点项目;为县级转制院团配舞台车,资助更新设备,以政府采购方式支持发展等。

    三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比如组建大型出版集团,重点打造三大国家级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已经在几年前组建,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前不久刚刚挂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也已于2011年7月成立。

    四是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人民论坛》杂志开展“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倾向”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城市居民每天以电视为主要娱乐,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构成单一、层次偏低,仍处于放松、休闲的初级阶段。城市居民文化消费尚且如此,广大农村文化消费可想而知;文化内需拉动尚且严重乏力,对外文化贸易更无从谈起。《决定》指出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就要解决制约我国文化消费增长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有:文化消费观念相对薄弱,文化产品价格虚高,特色文化消费开发不够,文化产品创意能力不足,文化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比如,缺少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抑制了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文化商业模式单调(比如,缺乏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影响了文化市场机制的健康发育。这些障碍影响消费,消费影响发展。

    第一,正确对待娱乐文化。这里所说的娱乐文化主要指日常的消遣娱乐,比如打扑克、玩麻将、上歌舞厅等,这是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要注意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不可泛滥、沉迷,更不能走向消遣娱乐的反面。

    第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善于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但现在有些地方、有些人热衷于过洋节,热衷于宣扬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盲目宣扬西方的文化和传统,这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当前的西方文化,以其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作为后盾,在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竞争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构成这一事实。这就更需要我们明辨是非利害,维护好我国的文化安全。

    第三,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深厚,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发掘利用。同时,由于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很深,遗留的糟粕也不少,也需要我们坚决地剔除。在对待历史文化上,虚无主义或复古主义的态度皆不可取。当前我国的文化娱乐界有一种对历史文化无批判的、过分宣扬的不良倾向,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反映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数量很少。各级领导应当加以重视,加以引导。

    三,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强国中的作为

    1从大的方面讲文化传统使我们作为中国大学生精神支撑的脊梁柱。独立的思想不仅仅以个人为主,作为一国的公民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思想独立性的根本在于对本国文化的坚持与传承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始终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人民才可能向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团结。在国家稳定发展的环境下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才会提高,文化修养才可能不断加强。个人的思想发展才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专业知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何时评定个人能力,专业知识熟练程度都很重要。同样兴趣也很关键。如果此时的专业是你感兴趣的那你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三十;如果不是就自己去寻找,发掘。长时间的接触后你总能找到与自己感兴趣有关的亮点,激发自己潜能去深入理解探究。

    3不要一味的否定自己,守住自己的梦想。过程中的正确与否不过像光明与黑暗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目标的所在,适时学习总结;更改不定的结果不代表我们的初衷就是错的。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他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的精髓;中国也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在新世纪发展的大潮中他必须如同一个初学者抱有百分之百的激情去融入,探索,学习。而这份不灭的激情来源于每个国民心中的梦想,去带着自己最淳朴的热爱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谱写不同的篇章。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

    第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行合一。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将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渠道的实践锻炼,为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不可或缺的实践基础,学校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变,达到知行统一。


    关于文化的论文》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7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心理学论文题目大全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