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免费论文 >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 篇一: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生物课生动有趣

    摘 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 “小科”, 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现今仍然统治着绝大多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只是围着书本、老师转,并没有多少机会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造成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生物成绩优秀率低,生物课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也与当今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种教学和生物教学是相悖的。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厌学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对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当今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教学缺陷,使课堂生动有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呢?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 “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与老师交流,或开展有关生物学习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

    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说是个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学和技术的使用可以

    清晰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在解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传统的教学使用多张的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有时因为光线的原因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个动态过程以 Flash 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细胞分裂过程的直观化,教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生物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刻板的规定把教科书的理论被动的灌输给学生,只能是禁锢学生活跃的思想。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开放,这些知识不全是从教科书中获得答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尝试找到新的结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后指导学生的汇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详细的记录,独立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

    七、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了解生物和社会、

    篇二: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 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

    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

    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很好的发挥学生

    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积极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将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已往的《生物教学大纲》都没有这样明确的提法,其提出的直接源头是素质教育的提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得实验者得生物之天下”,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云南省来说,今年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第四年,在生物复习中如何有效的复习生物实验,相信是摆在许多生物老师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从一开始的生物教学,认真探索和研究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平时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012年云南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中学生物学的实验高考提出了的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课本的一些基础实验教学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在平时的接触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好像对

    平时的书本的基础实验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生物老师感到困惑:在高三的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中化了那么多的时间,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在实验题的基本得分中还是那么低?其中一些缘由不难理解,学生的许多能力并不是靠短时间的强化就能有质的飞跃。因为从近几年的高三学生的理综的生物部分的模拟训练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及近几届我校高考考生的信息反馈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做有关生物实验题时,竟然还不清楚什么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许多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难怪考生在这方面得分较低,如果平时对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基本实验的原理、方法及基本技能等都没掌握,要学生会综合运用,那是否有点勉为其难呢?所以即使到高三花了很多精力进行实验专题复习也往往也收不到较好的效果。这让笔者深深地感到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就应该认真抓好实验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应该从平时抓起,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见效的。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在平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力求帮助学生搞清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能力。

    只有先“知其然”,才有可能“知其所以然”。为了使实验教学更加有效,笔者觉得花点时间帮助学生搞清仪器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之一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高中许多实验的成败,但在许多高中生物老师的眼中却认为那些学生从初中开始就会用了,用不着多费口舌,其实还有许多学生在学习初中自然科学有关生物的实验过程中根本没有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甚至发现有些同学连对光都不会,却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更清楚,而有些女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只怕压坏装片或弄坏镜头而过于小心,在低倍镜下看到图像后,总是先用初准焦螺旋调高镜筒,还有些同学对图像位置的调整很盲目,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大多出在一些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只有让学生了解显微的基本原理后,学生才会弄懂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低倍镜则相反。学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另外,学生搞清楚了显微镜成像原理,知道成的是倒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图像在视野中偏左还要把装片往左侧移动的道理了。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做,这样印象才会深刻。因为在上实验课时笔者发现,有部分同学怕出错而不敢亲自动手,喜欢看人

    家做,而有些同学则懒得动手,我们必须督促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生物实验的基本功,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笔者为了让学生弄懂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使用,在上实验课时为此特意花了两节课,学生掌握也很不错,因为对于“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叶绿体”、“观察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许多学生做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另外,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对于药品的使用方面也应引起一定的重视,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有许多同学总是把漂洗与染色这两个步骤调换,如果我们把盐酸、龙胆紫的特性向学生介绍清楚,让学生懂得盐酸的目的是用来解离、碱性龙胆紫是用来染色的,学生也就比较容易理解解离后先用清水漂洗再去染色可以使染色效果更佳,再譬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实验教学中笔者帮助学生弄清二氧化硅、碳酸钙、层析液等药品的特性,使他们能比较顺利的提取和分离到色素,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若在色素提取时不加丙酮而让水代替,那效果会怎样,让学生动手试试,效果都不错。

    1.2在平时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极大的益处。

    在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在实验中,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只重视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而平时好多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期望的实验结果而泄气,碰到这些情况教师不要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而要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10%HCI解离→漂洗→染色→压片,一些学生也是按照这些步骤去做,但是在显微镜下看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看不清每个细胞的形态,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骤出现错误,学生会得出可能是两种原因:其一是用HCI解离时间过短,另一种是压片时处理得不够好,在此实验中有时会出现细胞颜色过浅,学生会分析出可能是漂洗和染色时间短所致。又譬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个别学生没按正常步骤操作,而直接用水代替丙酮,在实验中忘了放二氧化硅、碳酸钙、层析液等药品,学生得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笔者就启发学生分析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像这样平时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与处理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1.3在平时的生物实验教学中结合教材进行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的改进或实验类型等的自主

    设计实验的尝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科学素养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育部的划分标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根据学生实验目标的不同,共分三大类:技能型、验证型和探索型。其中探索性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平时的生物学实验中,教师可有意渗透实验设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把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研究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具体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积极性。虽然探究性实验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实验材料的不确定性和实验步骤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实验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不同的实验材料;同时,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思路,这样它所选用的实验步骤也不同,虽然学生有许多实验设计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甚至于失败,但笔者平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创新,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例如,在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要求学生搞清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因后,鼓励学生用不同材料去试试,有的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食盐、农业化肥(KNO3、尿素)等,还有的学生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中想到可否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出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笔者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利用书本知识结合实际,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在生物实验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完成实验能力。

    考试说明中还要求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的实验复习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或更直接地说解题能力,需深入复习“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16个实验,掌握这些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方面的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平时我们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1加强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的识记、理解和拓展。

    指导考生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总结和领悟实验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指导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照实验原则,在高中的实验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空白对照与相互对照。我们有必要总

    结的是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根据对照的含义和几种形式,可以这样认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凡是施以实验因素(即变量)作用的一组即为实验组,因为实验目的就是探索在此变量下可能的结果,所以确定为实验组,而没有给予实验因素或只有部分实验因素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就是对照组,例如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实验中,把小白鼠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加胰岛素,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

    2.2指导学生熟悉来自各省市实验题的一般题型及其解题方法,重视实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能力。

    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掌握不同实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技巧,明确命题意图和要求,克服思维定势,对变式训练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分析,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升华和能力的提高。

    2.3强化规范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以往的训练中,发现有些学生答题不规范、叙述啰嗦、语言描述不准确、口语化严重,在实验强化训练中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规范、布局合理,能用简洁、清晰、逻辑性强的语言或其他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原理、事实和实验结果。如设置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用下面一些词:“分组编号”、“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相同”、“长势和生长状况相同”、“等量”、“在相同条件下培养”、“适宜条件”、“一段时间后观察”等等。“细节决定成败”,有些看似细小的地方却是许多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有些实验设计就是由于不重视一些小的细节而导致实验的失败,我们在平时就要求学生注意回答多用生物专业术语,力求科学、规范,在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照一些典型高考试题,先分析试题,再对照标准答案反复分析、理解,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期最大限度地相互促进和校正思维过程,以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因此,笔者认为高中的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掌握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和方法,为他们获取新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将对学生的实验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对生物实验进行复习时,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相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探讨,《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8月

    2.蒋荣治:高中生物实验复习策略,《中学生物教学》2006年第9期

    篇三:高中生物教师论文

    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工作中,常听见学生说生物难学,生物成绩差。究其根源,主要是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努力程度和钻研不够,学习生物和听课不得法等。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应考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而展开的,所以提高四十分钟生物课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

    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6、笔记少而精

    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生物课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听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积极动手训练上。而笔记只要提纲挈领地记下补充的结论和例题以及主要步骤,课下再详细补充完善。这样做才能既保证听课的质量,又再一次思考和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其结果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想取得好的生物成绩,应该重视课前预习,还应加强课外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经常归纳总结,特别是进行一定量的课外解题训练及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思维方法的培养锻炼。当然任何科学有效的方法,也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才能取得突出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