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关于古典文学的资料
  • 关于古典文学的资料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关于古典文学的资料
  • 篇一: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 初民的歌谣

    识记:

    1、 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①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 《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③ 《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2、 《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 ① 《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② 《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③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④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理解:

    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

    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 ①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②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③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④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

    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① 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② 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③ 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应用:

    1、 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① 创世神话

    《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 ② 自然灾害神话

    《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 ③ 战争神话

    《山海经》:阪泉大战 2、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①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

    生存这个主题;

    ②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③ 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3、 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①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②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 《诗经》

    有关《诗经》的来源、分类、流传

    识记:

    ①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

    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② 《诗经》的收集来源:

    采诗说。(汉代学者) 献诗说。(产生于先秦时期)

    删诗说。(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 ③ 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 理解:

    ①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② 《诗经》的流传

    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汉代首先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至今。

    第一节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理解:班固、何休对《诗经》评述

    ① 班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② 何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1、 婚恋诗

    识记: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品

    ① 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周礼·媒氏》、《郑风·溱洧wěi》、《陈风·月出》; ② 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鄘风·蝃zhuō蝀dōng》 ③ 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齐风·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 ④ 弃妇诗-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邶风·谷风》、《卫风·氓》 理解:弃妇诗

    这类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应用:《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

    同上

    2、 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识记: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品

    ① 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小雅·巷伯》 ② 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魏风·园有桃》。 ③ 悲叹家国沦亡:《王风·黍离》。

    ④ 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桧风·隰xí有苌楚》。 应用:简单说明此类诗歌的基本内容

    同上 3、 政治讽喻诗

    识记:此类诗歌代表作品:

    ① 揭露宫廷丑闻:《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

    ② 描写繁重的劳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魏风·陟zhì岵hù》、《王风·君子于役》、《邶风·击

    鼓》、《小雅·采薇》

    ③ 揭露统治集团的腐败黑暗:《大雅·瞻卬》 ④ 颂美统治者:《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 应用:简要说明此类诗歌的基本内容

    同上 4、 史诗及其他 识记:

    ① 《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② 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最著名:《豳bīn风·七月》

    艺术水平较高:《周南·芣fǒu苢yǐ》、《魏风·十亩之间》 理解:

    ① 《豳bīn风·七月》的内容梗概

    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 ② 《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共同的艺术特点。

    两首诗都是劳动者唱和的歌谣,具有共同的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应用:周人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周人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始祖后稷jì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

    《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 《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创业兴国的事迹。

    《皇矣》:先是叙述太王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继祖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

    五篇史诗蝉联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发展、兴旺的史迹。

    第二节 《诗经》的文学成就

    1、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应用: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首先,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其次,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2、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理解:

    ① “六诗”、“六义”: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② 孔颖达:三体三用说:

    唐人孔颖达认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依体用关系,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 应用:

    ① 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李仲蒙:“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恰切,为后世普遍接受,但它对诗歌传达情感的特点未予重视。李仲蒙从情、物关系的角度解说,突出了诗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弥补朱说的不足。 ②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功能:

    1)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 直接叙事的诗,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氓》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浓厚的情感;

    B. 直接刻画描写的诗,如:《芣苢》、《十亩之间》等,这些诗作,没有刻意修饰,只是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

    C. 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诗就更多,人生感慨诗、政治讽喻诗、婚恋诗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

    2) 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 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 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硕鼠》、《鸱鸟》。 3.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A. 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溱淯》、《关雎》;

    B. 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只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 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明确,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重叠的。 3、 四言诗的典范 应用:

    ① 《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的特点

    《诗经》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这种以四言为主又不拘四言、长短参差的句法,带有明显的民歌风味。 ② 《诗经》的音韵特点

    《诗经》的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理解:《诗经》语言质朴又丰富的特点

    《诗经》的语言表现很有特色:一是质朴畅达;二是词汇丰富;三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应用:

    ① 《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

    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据统计,《诗经》中不分章的作品只有34篇,其余271篇都分章。分为三章的最多,有110篇以上,其中重章者有近70%;分为两章的约40篇,绝大多数重章,不重章者仅有两三篇;其余分为多章的也不时出现重章。

    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了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第二种情况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②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

    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一般说就是比喻。一种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另一种则是整首诗用“比”。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就其与诗歌情思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与不相关两种情形,它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A. 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B. 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 C. 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D. 语言很有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第三章 先秦散文

    应用:

    ①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1)经济方面: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各诸侯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2)政治方面:周王朝日益衰微,各诸侯纷纷兴兵争霸。 3)文化方面:王官贵族垄断文化的权利丧失,私学纷纷兴起。

    4)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读书人,纷纷出谋划策、贡献思想、游说著述、聚徒讲学,希图解决种种不良的社会问题,而野心勃勃的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说辞。 5)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② 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1)经济方面: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各诸侯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2)政治方面:周王朝日益衰微,各诸侯纷纷兴兵争霸。 3)文化方面:王官贵族垄断文化的权利丧失,私学纷纷兴起。 4)一些士人,或撰作史著,或编纂历史文献,为当权者提供政治借鉴

    5)社会空前繁荣又空前动荡,更加需要认真总结历史,从而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第一节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1、《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识记:

    ①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书》58篇,其中25篇是东晋人的伪作。《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② 《逸周书》:本名《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

    史家之文接近。

    ③ 铜器铭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周代铭文,多是记述战功、赏赐或者讼断等 ④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

    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理解:春秋的微言大义

    孔子修订《春秋》颇有深意,他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

    2、《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辞令艺术 识记:《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理解:

    ① 《左传》及其作者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作者传为左丘明,后世颇有争议,但其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 ② 《国语》概况

    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国语》不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而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后人称为《春秋外传》。作者传为左丘明,不可确考。 应用:

    ① 《左传》的叙事艺术

    《左传》的叙事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二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1)文学性的的剪裁,是指保证在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既保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 ② 《左传》的写人艺术

    《左传》的人物描写十分成功,奠定了史传文学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一是以言语、行为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这样不仅能够写出某人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侧面,有的甚至可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③ 《左传》的辞令艺术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④ 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

    ①+②+③

    3、《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理解:《战国策》概况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整理订,成33篇,定为现名。它的作者以难以确考,一般认为非一人一时所著。应用:《战国策》文学特色

    《战国策》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史学价值虽不及《左传》、《国语》,但在文学上自有其独到的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第二节 《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应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大致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1) 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论语》、《老子》和《墨子》。

    《论语》多为语录,《老子》篇幅简短,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

    2) 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且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 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总起来看,这些散文作品的发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1、《论语》、《老子》、《墨子》简介 理解:

    ① 《论语》概况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② 老子及《老子》概况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③ 墨子及《墨子》概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 应用:

    ①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通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从文学表现来看,除那些照录孔子言谈的章节外,有的章节还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的形象和性格。 ② 《老子》的文学特点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注意: 1)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③ 《墨子》的文章特点

    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2)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2、《孟子》雄辩文采 理解:孟子及《孟子》概况

    孟子,名轲,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往往以孟子为“亚圣”,“孔孟”并称。他们开拓的儒家思想传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应用:《孟子》文章主要特点

    1)《孟子》文章给人的最深刻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孟子的雄辩独具特点: 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gòu,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2)其次,孟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3、《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理解:庄子及《庄子》概况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是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

    篇二: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复习资料(超全的重点)

    初唐:

    一、初唐四杰: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王勃的并称,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才高位低,名大官卑。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审美追求一致,反对纤巧绮糜,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糜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二、初唐四杰的杰出成就:

    三、陈子昂:

    A: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风雅兴寄与建安风骨相合(既有美刺比兴,又不乏慷慨,注重声律、辞采之美,提倡健康而瑰丽的文字)

    B:《感遇诗十八首》上承阮籍,下启张九龄;(十五):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C:《登幽州台歌》

    四、《春江花月夜》:

    A:张若虚(吴中四士之一)

    B:“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唐诗杂论》 “以孤篇压全唐”

    C:诗歌意境创造方面取得的成就:1、以月起题,以月结,使整首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2、予旧题以新意,融诗情、画意与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起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盛唐: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一、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他们为中心,还有一批与他们诗风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常建、丘为等人。他们的创作受陶潜、谢灵运的影响,在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方面比较接近:多偏重于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风格上偏于恬静、清淡,在诗体运用上,以五言为主,多用五古、五律、五绝几种形式。他们的创作是继陶谢之后对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一次新发展,创造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美境界,表现出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的一种独特风貌。

    二、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的区别: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1.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2.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三、评价“诗中有画”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1、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2、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

    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

    3、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的诗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四、王维山水诗与禅宗的关系: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五、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诗歌流派,这一诗派以描写边塞生活,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光为内容,抒写保家卫国的爱国思想,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英 雄主义的人生追求,洋溢着积极浪漫的盛唐精神,其意境雄浑开阔,其情调激越悲壮,诗体的运用上各体皆用,以七言歌行、七绝为主,代表作家:高适,岑参,两人并称“高岑诗派”。

    六、高岑边塞诗的不同特色

    答:[1]内容上,高适多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政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岑参的边塞诗多讴歌战争的胜利和壮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风格上,高适以描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岑参的诗歌以歌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

    [3]抒情方式上,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4]语言上,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岑参尚奇巧,刻意追奇追新,以新奇俊逸动人。

    [5]形式上,高诗严整,对仗工稳;岑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

    [6]创作方法上,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

    七、七绝圣手王昌龄: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八、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主要内容为:(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将进酒》、《行路难》。(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九、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十、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答:(一)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

    丽等多样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一有感触就悲慨满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变沉郁顿挫之风,全诗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二)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如其《哀江头》、《月夜》等。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诗就有八层含义,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四)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乐府古题序》),直接启示了中唐新乐府运动。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如《登高》,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法度森然,又在严整的法度中有变化曲折、峰峦起伏。 十一、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写实手法的特点有:

    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十二、杜甫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2)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开辟了全新的题材领域,对晚唐李商隐,尤其是宋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用诗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4)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

    要点是要求诗歌归于“雅正”,即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尽管这种文学观念的提出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需要,但把文学的实用功能强调到极端,忽视了文学的独立价值,容易造成艺术上的粗糙。元结的诗歌理论代表了一种倾向,后来白居易等人的诗歌理论,就是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的。元结的诗,一变盛唐诗人诗中的理

    想色彩,转向写人生悲苦和社会现实。他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是《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两诗直抒胸臆,讽刺辛辣,显示了元结的同情百姓的深厚人道主义精神,得到杜甫高度赞扬。但他的诗有思想深度而缺乏艺术力量,如语言草率,质木无文,缺少美感。 十三、杜甫的律诗

    答:(1)拓宽律诗表现范围和手法。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虽受字数格律的限制,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用律诗写时事如他的《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王命》、《征夫》等。

    (2)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多用组诗形式,即以律诗写组诗。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律诗精品《诸将五首》等

    (3)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晚节渐于诗律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

    (4)篇法:四联全对,尾联对结

    (5)律诗的自由创作境界:拗体。总体意思:既讲求音律又追求变化,其原则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代表作:《题省中院壁》、《昼梦》、《白帝城最高楼》、《愁》、《至后》等 十四、李杜诗歌的异同:

    1、创作思想不同:李白的诗歌主要抒发报国无门,仕途坎坷的愤懑以及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杜甫的诗歌由于生活的困顿与乱离的经历,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且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同情,杜甫也写了不少暴露黑暗政治的诗,但他写国家灾难和人民疾苦得到诗,占着很大的比重。

    2、创作方法不同:李白善用“虚”,是指侧重于精神世界的描写,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李白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的逻辑代替生活的逻辑,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善杜甫善写实,1,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质 ,如《兵车行》写咸阳桥头哭夫别子送行的场面,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天宝后期拓边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和人民群众对拓边战争的态度与心情。2,对客观世界观察的细微,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濛濛雨雾,无声无息地飘落,用一个“潜”字,一个“细”字,真是把春雨的神韵全传达出来了。3,常常用描写与叙述 ,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3、创作风格不同:壮大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壮美的诗境,构成了李诗清雄奔放的风格特色。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李白的诗歌有一种清雄奔放的美。他的诗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壮大明朗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则是爆发式的。他不是在那里娓娓动人地叙述或缠绵悱恻地抒情,而是火山爆发、大河奔泻一般,把感情倒出来。他常常是一气直下,大有欲止不能之势。他的诗,想象十分壮丽,而且常常瞬息万变,驰骋于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来去无踪。前人说他“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指的正是这一点。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你看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境界何等壮美!

    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在这深沉忧思里,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深远。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沉。他有一首《登岳阳楼》,开首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登楼所见的一派壮阔景色。接着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面对洞庭湖

    的壮阔景色,他骤然百感交集:对于身世苍凉、老病飘泊的伤怀;对于离散亲朋的眷念;对于国家灾难与人民疾苦的忧虑,全都涌上心头。看来这百感交集的强烈感情就要爆发出来了,但是没有千言万语,只说出了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强烈的感情没有一一毕陈,闸门只微微启开,汹涌的感情的海只涌流出一股潮水。但这已经够了,虽然只这一句,却已经把心中没有吐露出来的感情份量全都包含进去了。

    4、创作领域不同:

    (一)李白诗歌地位—承前启后。

    1,李白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2,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指出建安以后的六朝“颓风”和梁陈“伪体”背弃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并有了更大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二)杜甫诗歌地位—继往开来

    1,集古典诗歌的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与屈原相似的深沉忧思。屈原与杜甫当然有许多不同,但两人在诗中表现的忧国忧时却同样至诚。在杜甫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可以感受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面对史实而不回护,正视历史。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显然又与《离骚》相近。即使只从语言或意象上说,他的诗也和前辈诗人有各种联系,如《前出塞九首》中“驱马天雨雪”, 来自鲍照的“北风驱雁天雨霜”。

    2,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杜甫在现实注意诗歌上继承了《诗经》的特色,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可以说他的写实风格发展到了我国诗歌的顶峰,上面写杜甫写实方面已经讲到,在这方面他达到了极高成就,堪为典范。

    3,新乐府诗歌的开拓者。白居易的乐府诗成就是伟大的,但他是在杜甫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杜甫的新乐府思想极大影响了后世创作。

    十五、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共八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

    篇三:中国古代文学史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名词解释

    上官体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名词解释:辋川集

    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

    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二.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三.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四.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

    一.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三.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第三章 李白

    简述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创作特点。

    一.《独坐敬亭山》写独做时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人与自然相亲近,刹那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描绘出片刻的超然意趣。

    二.诗人信口说出心领神会的感受,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第四章 杜甫

    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

    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关于古典文学的资料》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0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