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800字左右】大学生安全教...
  •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800字左右】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6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贴心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大学生安全教育解读 篇一

    摘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校园平安,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及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四重视”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 概念 教育管理

    近年来社会上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与高校相关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了应对安全新形势,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基于当前形势的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部分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然而,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仅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稳定,与危险相对,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危险的一种状态。安全教育,是针对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门以国家法律、法规策等为依据,以促进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等为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需要

    从以往高校发生各类安全事件来看,大学生一方面容易成为伤害案件中的被侵主体——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伤害案件中的施害主体——施害者。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要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国,必须从大学生安全教育入手。

    (二)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主体,校园主体会对平安校园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是高校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校园治安秩序的好坏,关系着校园和谐稳定与否。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三)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开放办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大学校园从封闭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校园与社会融合进一步得到加深。尤其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得高校中人员结构变的更为复杂,潜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被盗、被伤害等案件有随时发生的可能,给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四)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缺乏安全责任,缺少安全知识,无安全防范意识,不具备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发展” 教育理念。

    大学生安全教育强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其实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而且,当前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普遍形成了较强的唯我独尊意识与较弱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意识与较弱的承受挫折能力,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反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重与轻”现状

    (一)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安全重于泰山”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党政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认识到大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往往被人们忽视。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规范的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

    (二)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并得到强化,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仍旧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有研究表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上级不强调,就搁置一边;二是上级进行检查时,就集中力量应付,检查过后,就万事大吉;三是发生重大案件和灾害事故时就急抓,事情过后就放松不管。这现象在很多校园普遍存在,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留驻于表面、留驻于形式。

    (三)重事后,轻预防

    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未雨绸缪,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只有做好校园安全预案管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却并非如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处长王有洪曾指出,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应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三个阶段,但传统的观念,使我们更注重“惩治”而忽视“防范”,注重“事后处理”、忽视“预案管理”是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普遍现象。

    (四)重行为,轻心理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行为是否遵纪守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状态常常忽视。有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并且常把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结果曲解了学生。这样不仅不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四重视”

    (一)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健全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确保其效果,就必须做到健全制度,落实责任。首先,要完善安全领导组织机制。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成与败,关键在于党政领导重视与否。高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校园安全构建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

    成立高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具体负责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再次,要建立安全教育监督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问题。

    (二)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然而,在现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中,高校普遍侧重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很少,如有也仅仅是停留在说教层面,如利用广播、橱窗、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没有达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的层次。

    如今,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时,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知识教育+逃生技能演练+安全文化营造”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提高安全素质。

    (三)重视高校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制度,对于提高高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构建平安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定应急预案能为突发校园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依据;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应急预案能使高校日常安全培训和演习工作更具针对性。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强调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宣传有利于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补充。

    (四)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心理安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心理安全适应能力及安全素质是高校重要的责任之一。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相结合起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为那些心理上有问题的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排忧解难,达到心理健康。对那些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降低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伤害。

    大学生安全教育文章: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论文 篇二

    一、当前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困境

    (一)角色转换出现危机经历过千军万马齐过高考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之后,意气风发的大学新生在迎来他们崭新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也迎来了他们人生的又一个断乳期,即步入人生中的成人阶段。然而大多数大学生对是非、善恶、安危的辨识能力仍然不强,讲道德、守法纪的观念淡薄;对基本安全常识和安全守则了解不多,安全交往和自我防护能力差。尤其是,相当多数女大学生安全防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重不足,以至于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时不知所措。同时,许多在校女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的角色转换,仍然高度依赖父母、老师和学校的指导和保护,这使得他们成为受侵害的主要群体。

    (二)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当前大部分高校依然以座谈会、宣讲会等纯理论安全教育模式为主。以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为例,不少高校仅仅通过邀请负责安全工作相关领导或经验丰富的保卫处工作人员,以理论讲座的形式针对数百甚至上千名新生泛泛而谈,其结果就是根本无法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2]理论宣讲式的安全教育既不适合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更不可能达到帮助其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护技能的预期目标。

    (三)家庭教育过分溺爱“90后”女大学生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被家里长辈当作“公主”来宠爱,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长的同时,又衍生了“陪读、陪考”的现象,这些孩子只需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管,对子女非常溺爱和过度保护,造成了她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

    (四)社会保护力度不够黑车、传销现在已成为危害大学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他们利用女大学生爱贪小便宜的特点屡屡得手。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对这些恶现象、恶势力虽然有管理,但是由于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等原因,导致屡禁不止,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打击力度。二是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黑车营运现象各地都有,一到出行高峰期就会出现“出门难”、“乘车难”的现象,如果公共交通够发达,相信没人愿意去坐黑车。三是学生就业压力大和就业期望值高的矛盾,导致学生容易受到打着“高薪低压体面”旗帜的传销组织的诱惑。

    二、积极应对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对策

    诸多发生在女大学生身上的安全事故足以证明,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一)抓源头排查,查找安全问题隐患高校应对女大学生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除了学生互查外,管理人员及辅导员要深入寝室,还要加强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掌握和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围绕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重点,做到逐项排查,力求做到五个查清:查清安全制度、查清责任分解、查清宣传教育、查清管理措施、查清漏洞隐患。在此基础上,责任主体应撰写隐患排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将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落实。

    (二)抓节点教育,建立安全应急预案荀况曾提出过“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高校应根据安全教育工作重点,把握节点和规律。纵向上针对不同年级的女学生,横向上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如放假前、返校前、求职时、社会实践时等安全事故易发阶段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制订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的时间安排、重点内容、主要举措等,做到安全教育有规划、有针对、有落实、有责任人;同时充分设想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完善应急机制和工作预案,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准备。

    (三)抓制度规范,强化安全管理意识高校应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学习,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台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度,形成工作长效机制。一是严格宿舍管理制度。严禁女大学生私自在外租房、晚归不归和使用违规电器。二是严格出游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报批制度,组织者要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经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批准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要全程参与和监管。三是严格请销假制度。若遇特殊情况,学生不能参加正常学习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请销假手续。节假日期间,对确实需要回家或外出的女同学要严格履行离校登记手续和遵守请销假制度,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离校、返校信息登记,并要求学生在离校期间保持手机畅通。对私自离校者,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四)抓特殊人群,把握安全工作重点高校应全面了解和掌控女大学生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殊人群,也是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存在寝室矛盾的、存在恋爱纠纷的、经常晚归不归的、经常外出活动及兼职的、有心理危机的、使用违规电器等类型女大学生。针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大学生除了加强教育、管理和监控外,更应给予主动的、更多的关怀、关心和关爱。管理者和教育者要转变角色,变成她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变教条式教导为温情式关怀,从思想上、内心深处消除产生安全问题诱因。

    (五)抓队伍建设,保障安全教育效果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安保人员是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支重要队伍,因此要保证安全教育效果,必须要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指导让他们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能够将安全常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如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身边案例、讨论、辩论的方式讲授安全常识。可以通过情景教育让学生身处险境,感受接受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实践全面提高辅导员安全教育的技能,并将其作为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通过艺术化的管理掌握女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话、新媒体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三是加强安保队伍建设。与相关武警、警察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一支能定期开展消防演练、自卫课程、警示课程、防身术教学、情境模拟等综合型师资队伍,从实践上切实提高女大学生自卫能力。

    大学生安全教育文章 篇三

    一、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现状堪忧

    24年2月杀害四名同学的马加爵案件;28年7月3日成都体育学院26届毕业生朱炜将因口角引起争执的出租车司机赵洪林当众殴打致死案件;29年4月8日22时许,北京市昌平区华北电力大学校园西区工地西侧树林内,一对大学生情侣被杀案件;21年1月2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故意杀人案件。这些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大学生伤害与被伤害案件凸显了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缺位的严重性。上述案件涉及的是自然犯罪类型的几起典型案件,其实,我国高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很严重,违法犯罪人员比例已经“占高校总人数的1.26%,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而大学生被骗、被盗窃、被伤害等案件更是比例惊人。我国当前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且问题很严重。那么,对于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专门人才和重要力量,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完善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制度。

    (二)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后,国家一直致力于普法宣传教育工作。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11-2015年)》的通知时强调“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同年3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因此,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需要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易受伤害及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法律安全意识淡薄、观念不强

    导致大学生法律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还在于应试教育观念导致的教育体制缺位问题。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中小学教育属于应试教育,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再到教师都以学生考上重点院校及升学率作为评价优劣的唯一标准。平时疏于思想道德和法律安全知识教育,导致校园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现象严重,学生整体素质下滑,进而导致大学生生源的整体素质水平低下。虽然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期,达到了我国民法和刑法所规定的完全民事、刑事责任年龄,但是,其自然年龄和心理年龄不是同步的,从心里年龄来看,他们还不成熟。当前,我国的高校法制教育应该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弥补应试教育缺陷的最后机会,遗憾的是其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从近些年发生的多起博士、硕士研究生自杀、伤害案件可见一斑。而大学生活的多元化和自我管理的主导性,使大学生又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或者交往不良人员,发生心里扭曲或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违法犯罪抑或被伤害。

    (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官二代”“富二代”是对新一代人中部分人的定位评价,实际反应的不仅是官员家庭、富裕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且是大多数家庭对于下一代人价值认识出现了问题,进而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不足,甚至对子女有不正当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或灌输,抑或者过度的溺爱,使下一代对事情缺乏理性的识别,对行为缺乏理性的控制。到了大学生阶段,本来是其人生价值观重塑的关键时期。但是,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公现象和个别不良媒介的恶意传播,使这些“自我意识强、容易被诱惑、心理承受力、自控能力差、接受新事物快”[2]的大学生更加无所适从。

    (三)现行高校的法制安全教育不足

    1、高校的法制安全教育虚位,制度设计存缺陷。法制教育一门独立的学科,要实现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全民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明法科、重视法制教育。但是,很可惜,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将法制教育依附于德育教育。原来非法律专业学生均开设《法律基础》课进行法制教育,实行教学改革后,现在连独立的法律课也被取消,而是与思想道德修养合并为一门课程,进一步压缩法制教育课程。在课时如此少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保障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需求。

    2、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法制安全教育的要求。法律课是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课程,需要有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但是,我国高校的师资现状是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基础课由马列教学部的非法律专业的教师讲授。结果是教师专业理论功底差、实践经验少,加上授课课时少,往往罗列简单的知识点。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期末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3、普法宣传的误区。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如2011年到2015年是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并且,把青少年作为普法的重点。但是,忽略了青少年的普法是教育,应当作为一门专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宣传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日常积累,而且,要从观念上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自我约束和控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养成也不例外,需要从小培养遵守秩序规则的习惯。但不可否认,我国现行教育观念,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过于功利化。作为高等学府,高校的法制教育应该起到补缺的作用。因为大学生过去虽然没有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和行为习惯,但是,法律的惩罚性和强制力具有警示作用,对于已近成年的他们来讲,高校的法制教育更容易被理解、认同。因此,需要提高认识,如建立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至少应当安排大学一年级学生一年的学习任务,每学年还要参与法制教育实践课一次。

    (二)条件允许的院校可以探索双专业教学如首都师范大学推行的主辅修制,鼓励大部分学生除了主修一个本科专业外,再根据自己的态度和爱好修一个辅修专业,以学得一技之长。其辅修制分为三个层次:一本一辅(四年本科+辅修专业);一本一专(四年本科+专科专业);双学位(四年本科+双学位专业)[3]。这种教育模式对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专门人才和重要力量,他的法律素养能够影响到身边的其他人,起到以一带十的效果,对整个依法治国的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长此以往,必将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三)创新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尤其是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法制教育课有其自身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理论教学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讲也是很枯燥的,何况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因此,必须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创新该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实践性教学。课堂讲授多少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不如一起交通事故案例带来的震撼力强,而说教的案例不如一段交通事故视频带来的视觉效果好,再加上送法进校园,对于罪犯经过国家审判机关现场开庭并依法宣判,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因为,血的教训往往是终生难忘的。当一个人发自内心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才会真正体会到法律、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加强法制教育教师的培养“名师出高徒”,因此,提高高校法制教育教师的水平是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关键。高校的法律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大学生阶段的成长规律;同时,要拥有比较系统的法律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再就是本身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负责任的教学精神。另外,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多方联系沟通与校外公检法司和社区建立共建单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交流活动。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政法干警作为校外辅导员或者客座教授,并定期来校讲座及组织送法进行校园等活动。同时,加强高校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鼓励其从事兼职司法实践业务。如兼职律师或者送到相关政法部门从事挂职锻炼。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而经过实践锻炼出来的教师才是更符合法制教育要求的教师。综上所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完善该制度形势的紧迫性,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为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有所裨益。

    大学生安全教育文章: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对 篇四

    摘要: 安全需要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的根本,是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人们历来关注的重点。高校“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面对各种危险,安全意识对于大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概念入手,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 安全教育 必要性 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有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客观上给高校的安全造成诸多不利因素。在维护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使得大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据调查,高校外来人员引发的案件占高校刑事、治安案件的40%以上。在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如何让大学生能够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呢?怎样才能让大学生从根本上把事故防范与未然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形成的意义就在于真正让学生安全了,让学生从根本的源头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了安全意识,懂得自己保护自己,就是在未来的成才路上加了一层保护网。保护好自己才能安全的学习,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有了安全意识,学生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平安,就是学生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达到了这个目的,也就为安全成才增加了砝码,从学生的角度保证了其自身的安全。 由此可见,安全成才讲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安全,安全的完成学业。报答供养自己的父母,和提供条件的社会和国家。因此,安全意识的有无对大学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而安全意识是怎么建立的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和了解安全知识。从课堂上汲取知识是学生接受事务最好的办法。不仅可以在学习的时候潜移默化的掌握知识,而且所得到的安全意识对学生个人是由十分重大的好处的。

    安全教育是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内容,从安全防范角度讲,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国家安全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当前应重点抓好“三项教育”,强化“三种意识”。一是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校报等宣传舆论工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二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联系中国近代史,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抓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__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二)网络安全教育。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针对上述这种情况,目前网络安全教育应重点抓好这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学校要通过创办网络安全主页,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及时进行登载,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一进入网络首先能感受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氛围,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御外来反动、邪恶势力侵蚀的“防火墙”。二是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网上风气,摈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三是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占领网络阵地。要教育大学生不登录反动网站,不看淫秽及内容低调的网页,不下载传播反动及煽动性信息,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言论,对个人电子信箱中接收到的反动信件要自觉删除,保证不转发,不投递。

    (三)消防安全教育。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学生遇到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报警,由于没有掌握简单的救火常识,往往小火酿成大灾。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严格按照消防法的原则和规定办事,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运动会、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进行模拟消防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全过程,从而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四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

    (四)心理安全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学校可以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是落实这就需要有人来抓落实并形成制度,其主要途径和措施为:一是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管领导要亲自抓,这就是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和老生毕业教育时,要安排安全教育时间。重大活动前,重要事件后,要根据当时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和活动要求,进行安全教育。二是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要上安全教育讲台,亲自授课安全教育考试要记学分,对本院(系)学生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要表扬、奖励,对发生的不良倾向、不安全因素和行为要坚决揭露敢于批评。三是辅导员要对学生中的安全情况经常检查,把一些不安全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在讲工作、讲学习时不忘讲安全特别是对个别人的行为要一抓到底,不解决问题不放手。四是学校保卫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通报在校学生发生的不安全问题和参与安全管理的好人好事,并积极向院系领导提供安全教育的教材,协助其上好安全教育课。

    安全教育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关系和谐校园建设。要从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高校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需要,而且必须加强。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五

    【摘要】

    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2]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

    [3]马凤宝。浅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今天的安全教育讲座是面对我们大学生所展开,关于大学中的多个安全教育问题,大学人群都是成年人了,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又对自己的行为负担责任的能力了。大学生不再是小孩子,大学校园也不再是中学只顾读书的“读书圣地”了,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染缸,所以加强安全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本人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来到大学,是一次真正意识上的独立。包括行为独立、经济独立。每一年大学里都会有笔记本电脑、现金、首饰失窃案件发生。偷窃者除了会是自己的同学、室友,也有可能会是外校人员。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对此提高警惕,对自己的财务要有保护能力,好好保管自己的财物。宿舍是我们日物学习、生活的基本地点,而就是在这样人群密集的楼层中,常常会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作为学生的我们,有责任和有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我们更应该遵守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在周末或者假日,大家就会结伴而行,去旅游景区游玩。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财务以外,还有自身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

    大学校园是面对社会开放的,学校中除了在校大学生,也会有些社会人士,所以大学成分就会复杂得多。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所以加强校内安全教育,是增强我们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一门必修课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800字左右】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68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大学生简历范本】大学生简历(最新3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