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中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案]《黄鹤楼...
  • [中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优秀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内容是贴心为您带来的8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4、培养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学写生字。

    2、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同学:

    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资料。

    ⑵ 读熟课文。

    2、教师:

    生字卡片。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你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歌呢?比比看,哪个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题目,你想提什么问?

    生:黄鹤楼在那里?

    生:烟花三月是什么时候?

    生:碧空会有尽头吗?

    ……

    3、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读,赛读。

    3、同学交流读后感悟。

    4、自由读全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导语。

    2、个性化阅读,感悟诗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总结: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

    1、过渡。

    2、同学读诗,渗透学法。

    3、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同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

    4、看课文插图,扮演体验送别情。

    5、解决疑难:

    ⑴ 故人:

    老朋友。

    ⑵ 西辞:

    告别后向东而去(扬州)。

    ⑶ 烟花三月:

    春天烟笼春花。绚丽无比。

    ⑷ 孤帆远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远方。

    碧空尽:

    在天边消失了。

    惟见:

    只见。

    天际流:

    天边流。

    ⑸ 抽生理解诗意。

    6、小结: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干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过渡:

    真正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把自身当作诗人去读诗,再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练读全诗,小组赛读:

    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

    2、选择个性化作业:

    ⑴ 画一画:

    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⑵ 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板书】

    下 (去)

    (西) 黄鹤楼──扬州 (东)

    (湖北省)

    【作业】

    1、誊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学写生字。

    2、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学情分析】:

    刚接手的班级,语文基础较差,但比较活跃,富有想象力和激情。对于古诗比较感兴趣,有积累的习惯。

    【教学方法手段】

    1、 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

    2、 可以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

    3、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的重点

    4、 2、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如《赠汪伦》《草》《山中送别》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学

    古诗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一首诗就蕴藏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长长的历史,读诗不但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语文知识,更重要的,孩子们这是在传承我们祖国的文化啊!“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个有品位的人,平时就要多读诗、多积累诗。现在谁能把你平时积累的古能为大家信手拈来一首?(生背诵)

    1(生背,师相机评价:千里明月寄相思,一首浓浓的思乡诗

    寥寥数字赞不尽的祖国美景

    悠悠母子情深,温馨的抒情诗

    春光无限好,写景诗

    2、师说题目,生接说(《赠汪伦》《草》《山中送别》)

    3、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离别容易相见难,于是诗人在送别时做得诗称为送别诗

    二.教学古诗

    20古诗两首(板书)

    师:课前大家已经做过预习了,一起说出第一首的诗题(生齐说)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写)很好!注意“孟”是我们需要写的生字,注意他的写法

    告诉我作者是谁?(生:李白)唐代大诗仙 李白

    齐读课题!(生读)

    1、解题:

    师:“之”什么意思?

    生:之就是去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本下面的注释中有!(师: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看注释学习古诗便捷的好方法。)

    师:题目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李白要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这是去的位置,广陵就是扬州,(画位置)在长江中下游江苏中部,一个花繁锦簇的名都,被誉为“富甲天下”!

    师:还能了解什么?

    生:李白是在黄鹤楼送朋友

    师:送的地点,(画位置)黄鹤楼位于长江上游武汉蛇山之上,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绝境”的美称,(点课件黄鹤楼)历代诗人都喜欢到此游览作诗,这次就是李白特邀孟浩然来此游玩的

    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老师还不太明白,能告诉老师吗?

    ⑶ 观看欣赏: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季节里的扬州城。

    (课件播放扬州风景,教师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中介绍:在唐朝,扬州是江南最繁华最迷人的城市,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到扬州一游。而三月,更是扬州最美的时候,瘦西湖畔,杨柳依依,从宁静的楼阁向外望去,一片烟雨迷蒙,一湖春水之上,小船在慢慢悠悠的摇晃着,等到百花盛开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

    ⑷ 指导朗读:

    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来读一读前两行诗。

    (指导学生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读出诗句的美丽。

    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

    生:孟浩然。

    师:在诗中,李白称他为──

    生:故人。

    师: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们在一起游览名山名水,欣赏风景,碰到自己喜欢的风景,就作一首诗。

    生:傍晚的时候,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明月,对着明月朗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谈天说地,谈论国家大事,生活中的见闻,心中的理想。

    师: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读后两行诗。)

    师: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渐渐走远。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直到船不见了,他还在望着。

    生:李白在江边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只船。

    师: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不舍的目光。请你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神情的目光。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小船消失在蓝蓝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顺风,在扬州玩得快乐。

    生:孟浩然,这一别,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到时候,把扬州的情况给我讲讲吧!

    师: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孤帆已尽,但祝福不尽,思念不尽。(示意另一名学生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这情意像江水一样深,像江水一样长。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情意深长啊!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生:(朗诵全诗。)

    师:繁华的长江交通运输要道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帆船吗?生; 不

    师; 会有?

    师:千帆竞渡,舟楫如织,可诗人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生:因为此刻李白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朋友的身上

    生:因为李白只注意到朋友的船

    师: 因为只有这条船上有——朋友

    ……

    师:他的心里、他的眼中只有孟浩然、全是孟浩然。从这儿你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厚。是啊,正事这份浓情厚意让李白伫立江边,目送友人,久久都不愿离去啊。

    师:(点音乐)现在我们想象一下,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江边:(配乐)

    A、朋友的小船已经开了好一会儿了,你还在望啊,望着望着不禁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船已经越驶越远了,影子也渐渐模糊,可你仍在翘首凝望啊,望着望着不禁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这船的影子已经消逝了,只看到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边,可你还是在望啊,你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目送到目的地,望着望着不禁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睁开眼睛!

    李白,你伫立江边这么久,直到帆船的影子消失在碧水蓝天,你到底在想什么啊?

    师::有牵挂吗?(有)你怎样牵挂?带着你的牵挂,送送朋友——

    有期盼吗?(有)怎么期盼?带着你的期盼送送朋友——

    有祝福吗?(有)你怎么祝福?带着你的祝福送送朋友——

    师总结:是啊,长江水带着我长长的思念,带着我美好的祝福,带着我的深情厚谊滚滚东去,永不停息。朋友真情,离别之意,都包含在了这句千古绝唱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1、孩子们,(点)烟花三月,名楼作别,李白回忆起和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思绪万千,这绵绵的思绪哟,全化作了这篇传世佳作——全诗(配乐)

    2、这绵绵的思绪哟,也唯有化作这——故人…【

    【板书设计】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长 孟浩然

    心相随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黄鹤楼送别》

    (齐读课题)

    2、谁来把题目扩充得具体一些?(学生在说的时候适当提醒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前往扬州而饯行)

    这么一扩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吗?教师适当板书:(李白、孟浩然)谁再来说一说。

    3、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柳如烟,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老朋友乘舟渐行渐远,面对着一江浩荡的春水,李白心情异常激动,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

    4、谁来读——你读——你在读——我们一起读

    5、同学们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板书:依依惜别)

    6、是啊,一首诗就是一段情,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用心感知这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学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你读出了什么?那些字词触动了你的心弦?“藏”了什么?(不忍,不愿,不舍)带着你的感触在读这句话。

    2、看着这段话,还有谁也想说说? (引读:一会儿。。.。.。一会儿。。.。.。.)他们在干嘛?

    3、是啊!江边的景色的确很美,文中有好多词句描写了这美景,谁找出来读读?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这就是“烟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这么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与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

    饮酒、吟诗、聊天、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

    5、而今天呢?这些景还能入他们的心吗?(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内心的伤感。)

    6、李白,你在想?你呢?孟浩然,你呢?(这份情很深,这份情很浓)

    7、指导朗读:这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中藏”!你读。

    谁也不愿提起“分别”,谁也不想表现出“伤感”,都把这份情默默地藏在心底?谁还想读?

    (二)过渡: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出示终于,李白……)——指名读

    1、从李白的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敬仰之情

    A(“您”)生活中我们总对什么人尊称您?

    李白一口气用了六个“您”,足见李白对孟浩然十分的(敬仰),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段话。

    B你从哪里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孟夫子”)

    夫子——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你的知识真渊博,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C还从哪儿读出尊敬?(“兄长和老师”)

    (出示补充资料,指名读)这段文字让你明白?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长,就是他的——老师

    D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么呢?(人品和诗篇)

    E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

    F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帮他找个近义词吗?

    G是啊,说到孟浩然你一定会想到一首诗——《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吟诵,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孟浩然些的诗还有许多,你知道?

    H他一生写了260多首诗。诗圣杜甫这样评价:(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读),意思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传。这就叫——齐读。因此,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2、李白不仅敬仰他的诗篇,还敬仰他的人品。李白这样赞美孟浩然(出示《赠孟浩然》,)

    a看看,上面的注释,能读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吗?

    b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潇洒,不羡权贵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深深的敬仰呢?吾爱——读

    c其实,我们大家知道,李白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仅是朋友,用王勃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d指导有感情朗读:假如你就是李白,自己十分敬仰的兄长、老师,知己即将离去,你会怎么说?——谁来读?谁还想读?

    3、从李白的言行中还读到了什么?(不舍之情)

    A是啊,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和我们交通便利的现代大不一样,今天我们分别了,也许明天就能再见,而在交通极其落后的古代,这一别也许——永远也见不了。

    B同学们这杯中盛的难道仅仅是满满的酒吗?李白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不仅融在真挚的话语中,也浸在了醇醇的酒中。

    4、那孟浩然呢?你读。

    A从他的言行中你又看明白了什么呢?他想告诉李白什么?

    B指导朗读:孟浩然真不愧是一位兄长和老师!谁来做孟浩然来安慰一下李白。

    C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指名读,男女生读。

    (三)知已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师范读(岸边杨柳依依,教师出示视频。)

    1、你感受到了——(指几名学生说)

    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引读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2、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岸边的李白,面对着浩荡的江水,你的心情也会像这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你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画面,又有哪些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交流

    3、此时的江水成了什么?(李白的祝福,李白的牵挂就伴着这滚滚的长江水一起送友人直到扬州。)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你怎样理解“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5、所有的景物都带上了依依惜别之情。我们再读这小节。

    (四)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次出示这首诗,齐读)

    1、学到这儿,这首古诗的意思懂了吗?谁能结合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2、“孤帆”是什么意思?

    老师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长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而扬州又是繁华的都市。此时,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帆船应该许多,但李白为何说长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只小船呢?

    3、引导有感情朗读: “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一个“孤”字就像这首诗的眼睛,向我们传达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谁要读?

    4、李白将一切对好朋友孟浩然的不舍、牵挂、祝福。。.。.。.都吟在了这首诗中。谁还想读?

    5、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但黄鹤楼却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面对滔滔的江水,飞翔的沙鸥,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两个人——(指板书),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指板书),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生活就是这样,今天聚,明天散,为此,许多诗人都把这感人肺腑的情境凝结成一句句诗文,你知道——我罗列了几句,我们一起读。

    2、让我们记住这一句句的经典。下课。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 篇四

    一、 谈话导入,初识古诗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亲人啊,朋友啊,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和我们离别,回想一下,你送过谁?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每一次的送别都是那样的让人依依不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送别”有关的课文。

    (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别

    3、通过课前的阅读,你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

    4、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登楼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的壮美景观,其中以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

    5、读拓展阅读第160页

    6、看到“黄鹤楼送别”这五个字,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出示古诗,自由轻声读

    (2)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作到字正腔圆,正确停顿。

    (3) 李白的这首诗和他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一样,都是千古流传的好诗,那么像这样人人喜欢,人人称赞的诗,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脍炙人口(出示词语)

    “脍炙”什么意思?看看部首,脍,月字旁,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与肉有关,比如“肚、腰、臂、肥、胖”等。

    “脍”就是指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炙”就是用火烤。

    “脍炙人口”就是美味人人都爱吃,在文中指好的诗文人人都称赞。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简要概括文章的只主要内容。

    2、作者以《黄鹤楼送别》为题,从暮春三月开始讲起,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了1300年前发生的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围绕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二句话简要说一说吗?

    (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并在江边目送他登船远去的动人情景。)

    三、 创设情境,学习新词

    1、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

    区别:“饯行”与“送行”(饯行是备酒食为友人送行)

    2、出示插图

    仔细看图,再读读课文,你能否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绘这幅画面?

    相机出示: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四、 适度拓展

    1、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文中的“知己”指谁?

    2、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他们怎么会成为知己的呢?(教师讲解)

    3、补充《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吾爱孟浩然,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1) 教师朗读。

    (2) 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句: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

    (3) 课文中就有李白敬仰孟浩然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4) 两年后的春天,李白东游至今天的武汉市,再次与孟浩然相遇,两人感情更进一层,常常在黄鹤楼上饮酒作诗,黄鹤楼是两人相聚相亲的地方,黄鹤楼就是他们感情的见证。

    (5) 教师小结:孟浩然要到广陵(现在的扬州)去黄鹤楼在长江的上游,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千里之遥啊!今日之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李白到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这个故事。

    板书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深厚情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篇五

    一、导入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生回答:李白。

    2、师:真棒!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

    教师叫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1、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板书:李白送孟浩然

    三、初读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学生读古诗。

    3、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学生读。)

    4、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2-3名学生读。)

    师:一起来一遍。

    学生齐读全诗。

    5、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6、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进行以下教学活动:

    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1)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质疑。)

    (2)指名讲诗意。(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3)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7、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8、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1-2名学生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师:大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

    提示:第一、二行。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学生口头描绘。

    3、师:我们来看看几幅图片:

    师:这就是“烟花三月”,你们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

    4、师: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这是多快乐的事情啊!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提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5、师:下面我们再来品品后两行诗,这两行诗明着是写景,其实更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

    提示:“尽”的是帆船和孟浩然的身影。不“尽”的是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友情。

    (3)师: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干什么?

    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

    师:李白看见了什么?

    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4)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大家来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汇报。

    (5)师: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五、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女生齐读。

    2、师: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

    3、这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板书: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这首诗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两遍,把诗抄写在书旁。

    2、提名学生说一说这首《江下行》的意思。教师指导并相机板书:

    板书:

    目光送

    李白情深意长孟浩然

    心相随

    七、作业

    1、查找有关送别的诗句。

    2、小练笔

    同学们,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伤心,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八、总结

    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种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吧。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古诗所表达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本节课以 “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注释、网络资源、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会背许多古诗,著名诗人李白了解吗?他有几个名字?

    2、诗仙李白的诗我们已学了好几首,你能背一首吗?

    从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情感丰富的李白,李白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广交朋友的诗人,著名诗人孟浩然、王维、杜甫、贺知章、王昌龄都是李白的挚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李白的诗句感受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

    3、齐读课题。

    二、读诗题

    1、“送”是什么意思?这是首送别诗,从题目中可知道些什么?

    2、齐读诗题。

    三、读诗文、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句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你都读明白了吗?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书下的注释,老师为你提供的关键词和网址,查找相关的资料来体会诗句的含义。先完成的同学在组内互相说说。

    3、说古诗大意

    师:有什么不懂的吗?

    (1)西辞。 大家不妨看地图,黄鹤楼与杨州的位置关系,明白了吗?

    (2)下的意思 长江水自西向东顺流而下,“ 到、去”的意思

    (3)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你们想知道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出示课件)

    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认“鹤、浩、故、辞、州、唯”6个字。

    2、熟读古诗、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雄浑开阔的意境,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导语:背诵《静夜思》,回忆诗人的名字,简介李白:人们尊称他为“诗仙”,写过学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他写了很多和朋友离别的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师,指名读诗题,注意“鹤、孟、陵”的读音。

    3、解题:“之:去,离开。”的意思。

    说说诗的题目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广陵。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三、自读感知,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注释:

    广陵:郡名。即今江苏扬州市。故人:老朋友,此指孟浩然。烟花:指春暖花开时美丽的春天景色。

    辞:告别,离开。孤:孤单。唯:只。天际流:流向天边。

    2、借助注释,小组自学诗句,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3、教师大体讲解全诗的大意:

    老朋友将在这春暖花开的春天在黄鹤楼和我分别,就要离开我前往扬州去了。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4、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师: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李白在写这首诗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眷恋、依依不舍、祝愿和企盼)

    5、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6、反馈:指名朗读背诵此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推荐送别诗,体会送别情。《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 篇八

    一、教学内容:

    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师生问好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诉老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生回答,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2)聆听影视歌曲片段

    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

    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美丽的神话

    (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

    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

    1、播放《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是一首什么歌曲?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

    2、学堂乐歌

    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3、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

    4、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同学们,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加重,大家接触电视电影的时间应该也越来越少了,借今天课堂上的机会,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请认真体会影片中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5、歌曲分析

    师:“这首影视插曲的曲名是什么?(送别)

    节拍四四拍子速度中速稍慢

    力度中强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6、出示歌谱,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谱。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

    (2)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

    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

    b、注意斛字的读音hu。

    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4)让学生用领唱加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13分钟)

    a分小组演唱歌曲

    b①句女领唱②句男领唱③句女齐唱④句男齐唱⑤⑥句轮唱;“夕阳”重复;

    (三)拓展活动

    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影视音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四)总结下课(2分钟)

    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影视音乐的分类、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师生告别。


    [中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23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语文五下电子课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