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3篇
  • [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3-05 19:05:03
  • 移动端:[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3篇
  •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贴心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初中生物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初中生物教案 篇一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连食物链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2)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指导思想]

    从生活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的活动中,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研究性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场以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绿色的世界,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并把自己比做一只正穿梭于森林中的小鸟,以此展开无限的遐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这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去路——你是否想过,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就像这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抒情地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诗情画意中导入新课。

    二、自学提出问题

    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自 学本节内容,提出1~2个问题,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同学之间自行解答。对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三、实施探究

    1.首先观察描述。通过CAI,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逼真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身边的实例,教师进行强调和鼓励性点评。然后进行环节过渡:这些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组成呢?

    2.观察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1)通过CAI,供学生观察,教师层层设问:①看到了什么?②想到了什么?③昆虫、树、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④腐烂的树桩会消失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进一步探究埋下伏笔。由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归纳出其组成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教师进一步设问: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会出现什么局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观察探究生物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教师设问:①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③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举出身边的实例。

    (3)小组合作连食物链。出示草原上部分生物图,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各种生物图片用箭头连出它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连到最后。②箭头指向取食者。③时间1分钟。各小组交流展示合作的结果,小组之间先进行互评,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

    (4)展示上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①有多少条食物链?它们之间互不相关吗?②如果蛇的数量大大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有变化吗?学生数食物链,小组讨论这些生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关系,以引出食物网的概念。教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在这张生命大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5)进一步探究。在一般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以食物链:草→兔→猫头鹰为例,4人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教师出示这三种生物的图片道具。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用道具交流合作的结果,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师生一起归纳出:生物的数量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展开讨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环境破坏的典型事例和有关图片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

    4.情感教育。有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这样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一种珍稀的鹿种,就把它的天敌统统杀掉了,实际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两种选择)?4人小组展开讨论,自由想像,多角度思维。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与自然界应和谐发展。

    5.环节过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就到这,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所学的内容,请打开课本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四、归纳总结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小结为主,让他们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又为下节课所学埋下伏笔。

    五、达标自测

    1.学生用鼠标连出食物链,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类型的填空和判断题,激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课后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的生态环境,写出调查报告。本学期末,在班级内评出“最佳环保小卫士”。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篇二

    认识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师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

    多媒体展示图片:

    (在尼日尔南部城镇马拉迪的一个治疗性给食中心,一位母亲背着她那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瘦弱的孩子。)

    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什么?

    答: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肉食动物通过捕获草食动物获取食物,草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获得食物,民以食为天,人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旦食物匮乏,就可能出现图片中的状况。总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多媒体出展示图片: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是什么动物?生活在哪里?你们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它为什么要浮出水面呼气?

    (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讲:生活中的人每时每刻也都要进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多媒体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该图片揭示了什么生命特征?

    (教师提示:注意季节气候、身体状态)

    讲:人在运动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为在运动中人体内产生了比平时更多的废物,这些废物要及时排出体外,排泄的途径除了排汗外,还可以通过排尿和呼气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虫的刺激作出什么反应?

    (花瓣收拢起来了)

    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

    4、应激性

    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兔子发现天上的老鹰后向坡上猛窜;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一滴糖水会招来许多蚂蚁;我们吃饭时,会分泌许多唾液……)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图片,讨论交流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讲:一粒种子可以萌发生长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一头小象可以长成一头大象……这些都是生长。当生物体长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讲: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如蜻蜓点水等。

    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学生思考后回答:

    ——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讲: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_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讲: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你还能举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吗?

    (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生物现象,归纳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

    问: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会使土壤变得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问: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孩子一般和他们的长辈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问:生物都能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生物有没有共同的结构基础呢?

    答:虽然各种生物形形色色,但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蘑菇、枯叶、钟乳石、机器狗,指出哪些属于生物?并说出理由。

    学生讨论后回答:蘑菇属于生物,枯叶、钟乳石和机器狗不具有生长、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属于非生物。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能够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生命,观察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

    板书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够将废物排出体外。

    4、生物能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初中生物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五、教学难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归纳法

    七、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

    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

    (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

    [总结活动,得出结论]

    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资料汇报]

    各组代表将他们从图书馆、资料室、报刊上了解到的有关生物科技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总结,通过图片示例、录像等引出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

    引导和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物学,将来利用生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思想。

    [课堂小结]

    展望21世纪,这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技: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学要学好外,其它各学科也都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对各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巩固练习]

    1、潜水艇是模仿哪些动物的结构研制的?

    2、萤光灯是模仿哪种动物研制的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用品

    2、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

    3、带动经济

    二、动物与生物的反应器

    1、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2、优点:

    (1)成本低,效率高。

    (2)设备简单,产品作用的效果显著。

    (3)减少工业污染。

    三、动物与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2、例:“电子蛙眼”等


    [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09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