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精选8篇)
  •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精选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2-07 19:41:17
  • 移动端: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精选8篇)
  •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篇一:高中化学教案 篇一

    【教材内容分析】

    在必修2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等知识的基础上,再介绍金属晶体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对于晶体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教材从介绍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入手,对金属的通性作出了解释,并在金属键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金属晶体的几种常见的堆积模型,让学生对金属晶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

    2、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

    【教学重点】

    金属具有共同物理性质的解释。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大家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水、干冰等都属于分子晶体,靠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金刚石、金刚砂等都是原子晶体,靠共价键相互结合,那么我们所熟悉的铁、铝等金属是不是晶体呢?它们又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

    【板书】

    一、金属键

    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化学作用力叫做金属键。

    【讲解】

    金属原子的电离能低,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阳离子整体共同整体吸引自由电子而结合在一起。这种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金属键可看成是由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共价键,这种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金属键的特征是成键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流动,使得金属呈现出特有的属性在金属单质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金属键是一种遍布整个晶体的离域化学键。

    【强调】

    金属晶体是以金属键为基本作用力的晶体。

    【板书】

    二、电子气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1.电子气理论

    【讲解】

    经典的金属键理论叫做“电子气理论”。它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形成可与气体相比拟的带负电的“电子气”,金属原子则“浸泡”在“电子气”的“海洋”之中。

    2.金属通性的解释

    【展示金属实物】

    展示的金属实物有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叙述应用部分包括电工架设金属高压电线,家用铁锅炒菜,锻压机把钢锭压成钢板等。

    【教师引导】

    从上述金属的应用来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

    【学生分组讨论】

    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⑴金属导电性的解释

    在金属晶体中,充满着带负电的“电子气”,这些电子气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电子气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设问】

    导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它必然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那么金属晶体导热过程中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担当什么角色?

    ⑵金属导热性的解释

    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原子频繁碰撞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⑶金属延展性的解释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因此,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练习】

    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2.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篇二:化学教学教案 篇二

    一。 教学内容:有机物专题

    二。 教学目标:

    有机反应类型及特征

    重点:有机物间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说明:

    1、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其产物一般为两种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有:烷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羧酸和酯等,有时在题目中也会出现一些反应,符合取代反应的特征,也应归纳为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碳氧双键等,可以加成的物质有:H2、X2、HX、H2O和HCN等,极性分子和不对称烯烃发生加成反应时,应遵循马氏规则,即带负电荷部分总是加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在信息题中,往往还考虑醛与醛之间的加成反应生成羟醛类物质。

    3、消去反应:有机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物质(如:HX、H2O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如卤代烃和醇。

    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有机物反应中,有机物加氧去氢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氢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如:有机物的燃烧;烯、炔等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的物质被酸性KMnO4等强氧化剂氧化;烯烃、醇、醛的催化氧化、烷烃的催化氧化生成酸等.都属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而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与氢气的加成反应都可以看成是还原反应.

    5、聚合反应:聚合反应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小分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按照其反应特征及产物类型可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加聚反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产物中只有高聚物,无其他小分子物质,但生成的高聚物由于n值不同,所以一般为混合物,加聚反应的单体一般为烯烃、炔烃(二烯烃)、醛等含有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物质.缩聚反应是单体间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物质,这种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的链节的组成与单体的组成略有不同,常见的缩聚反应有:生成聚酯的酯缩聚、生成蛋白质的肽缩聚、酚醛缩聚等.

    6、显色反应: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如: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淀粉与碘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等.

    7、裂化:多碳原子的烷烃在高温或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从而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三)有机合成路线的推导:

    一般有三种:一是“直推法”;二是“反推法”;三是“直推法”和“逆推法”相结合的。比较常用的是“逆推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官能团的引入与消去。醛基还原(也可称为与氢气加成)可得到醇羟基,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烯烃,烯烃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则形成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反应类型有:加成(还原)、消去、加聚等反应类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在解题时要围绕结构不同加以分析。(1)问中1 mol甲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 H2,说明有两个羟基(醇羟基或羧酸羟基),又因为甲还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故,原结构中含有一个醇羟基和一个羧酸羟基,则结构简式为:CH2(OH)CH2COOH;若甲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说明甲中含有醛基,则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

    (2)乙分子中所有同类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同,且不与金属Na反应,说明乙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都是等效的,且没有羟基的存在。具有对称性。故结构为:

    (3)丙分子中碳与氧分别有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化学环境相同,说明氢原子呈对称结构,而碳和氧原子则有两种排列方式,三个氧原子有两种排列方式,则必有一种是C=O双键,另一种为碳氧单键。由此可得结构为:

    这种材料可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合成路线

    (1)①该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上都连有取代基。

    ②该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答案:

    【模拟】

    1、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 )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己烷 D、2,3,3-三甲基己烷

    2、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 5、应用纳米新材料能给人民币进行杀菌、消毒。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发明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有鉴于此,35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加快将此新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制造中去。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根据所学的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 )

    A、4种 B、5 种 C、6种 D、8种

    6、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同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下列对A、B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B、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

    C、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O2” D、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H2O”

    7、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8、按反应特征与产物的结构关系,有机反应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三种,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C6H5CH2Cl NaCN ?D→ C6H5CH2CN NaCl

    B、C6H5Li CO2 ?D→ C6H5COOLi

    C、CH3CH2CHO+HCN ?D&rarr 高中地理; CH3CH2CH(CN)OH

    D、CH3COOH C2H5OH ?D→ CH3COOC2H5+H2O

    9、环丙烷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而环己烷因碳原子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有两种空间异构体(如图)a为船式,b为椅式的结构,当环己烷的不同碳原子上连有两个重氢(D)原子时,包括重氢在六个碳环上位置不同与空间异构在内的异构体共有( )

    或NaOH的最大量分别是( )

    A、6mol;1mol B、5mol;1mol

    C、6mol;2mol D、5mol;2mol

    11、据最近的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半胱氨酸,属于a-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

    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

    D、HS?D ?D ?D 可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一种碱性气体

    12、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易溶于有机溶剂

    B、可与NaOH和NaHCO3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 Br2发生反应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

    13、我国科学者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

    C、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

    14、将 和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写出两点)。

    II、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 中。

    16、在有机物分子中,若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以xC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

    (1)下列分子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

    A、乳酸 ?DCHOH?D ?DCHOH?DCHOH?D ?DCHO

    D、核糖 ,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多羟基醛,且分子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异构体有数种,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并标出手性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①R?D ?D

    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 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 的所有原子 (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18、在烃的分子结构中,若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对。

    试回答:

    (1)分子式为CnH2n 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有电子对数为 _。

    (2)分子式为CnH2n-6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 ___ __。

    (3)Cx可看做是烃减氢后的产物,若某物质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60,则符合该条件的碳单质的分子式为 ;符合该条件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 。

    (4)目前,化学家们已经找到十余种富勒烯家族的Cx,它们分子结构中都有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构成的封闭的凸多面体,C60就是其中的一种富勒烯,其结构如图所示。第(3)小题中的Cx也是其中一种富勒烯,则第(3)小题Cx结构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 。(提示:欧拉定理:顶点数 面数-棱数=2)

    19、软性隐形眼镜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超薄镜片,其合成路线可以是:

    已知⑴ 2CH3CHO 2H2O

    ②控制甲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 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 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3) b a 冰水

    16、

    (1)B;C

    (2)A、B、E

    17、

    (3)6 (4)不是

    18、(1)碳成键电子数有4个,所有碳成键电子总数减去与氢成键的电子数,剩余的电子数为碳碳成键的电子数:

    (2)同理可计算: ,C80;

    又因单烯烃的通式为 ,

    单烯烃的分子式为C160H320

    (4)设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为

    解之得

    19、

    ⑴CH2=CHCH3 (CH3)2C(OH)COOH

    ⑵氧化 消去

    ⑶CH2ClCH2Cl+2H2O HOCH2CH2OH CH2=C(CH3)COOH CH2=C(CH3)COOCH2CH2OH H2O

    篇三: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 篇三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醇、酚、醛、羧酸等极为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关系;

    2、在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挖掘题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讲解】

    一、官能团:基团指化合物分失去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剩余部分,而官能团是一类特殊的基团,通常指主要决定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官能团有:—X、

    O O

    —NO2、—OH、—CHO、—C—OH、—NH2、 C=C 、—C?C —、[R—C—(酰基)、R—

    O

    C—O—(酰氧基)、R—O—(烃氧基)]等。

    O O O

    思考:1、H—C—OH应有几种官能团?(4种、 —C— 、—OH、—C—OH、—CHO)

    OH

    2、 —CHO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常见)

    CH=CH—COOH

    (提示:属于酚类、醛类、羧酸类、烯烃类)

    二、卤代烃(R—X)

    1、取代(水解)反应 R— X+H2O NaOH R—OH+HX 来源:Z__k.Com]

    这两个反应均可用于检验卤代烃中卤素原子,检验时一定要用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三、乙 醇

    H H

    1、分子结构 H—C—C—O—H 用经典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证明

    ④ H ③ H ② ①

    2、化学性质:(1)活泼金属(Na、Mg、Al等)反应。根据其分子结构,哪个化学键断裂?反应的基本类型?Na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哪个更剧烈?乙醇钠水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

    (2)与氢卤酸反应——制卤代烃 (分析乙醇分子中几号键断裂)

    NaBr+H2SO4+C2H5OH △ CH3CH2Br+NaHSO4+H2O

    思考:该反应用浓还是较浓的H2SO4?产物中NaHSO4能否写成Na2SO4?为什么?

    (较浓,不能,都有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浓度不能太大,温度不能太高)

    (3)氧化反应:①燃烧——现象?耗氧量与什么烃燃烧耗氧量相同?

    ②催化氧化(脱氢):CH3CH2OH —H2 CH2CHO +O2 CH3COOH

    (式量46) (式量44) (式量60)

    即有一个—CH2OH最终氧化为—COOH式量增大14

    ③强氧化剂氧化——KMnO4/H+褪色

    (4)脱水反应:①分子间脱水——浓H2SO4、140℃(取代反应)

    ②分子内脱水——浓H2SO4、170℃(消去反应)

    以上两种情况是几号键断裂?

    思考: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消去反应:

    A、CH2=CH→CH?CH+HX B、CH2—CH—COOH→CH2=C—COOH+NH3

    X O NH2 CH3 CH3

    C、CH3—C—O—CH2—C H— →CH2=CH— +CH3COOH

    (以上均为消去反应)

    (4)酯化反应:断裂几号键?用什么事实证明?(同位素示踪法)

    例:R—CH=CH—R’+R—CH=CH—R’ →R—CH=CH—R+R’—CH=CH—R’对于该反应

    ① ② ② ③

    有两种解释:一是两分子分别断裂①③键重新结合成新分子,二是分别断②键再两两结合成新分子。请用简单方法证明哪种 解释正确。

    解:用R—CD=CH—R’的烯烃进行实验,若生成R’—CD=CH—R’和R—CD=CH—R第一种解释正确。若生成R—CD=CD—R和R’CH=CHR’第 二种解释正确。

    例: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可用如下过程表示:

    OH

    即酯化反应实质经过中间体CH3—C—O—C2H5再转化为酯和水,以上6个反应均为可

    OH

    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8O

    (1)用CH—C—OH进行该实验,18O可存在于哪些物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若用CH3—CH2—18O—H进行该实验,结果又如何?

    (2)请分别指出①~⑥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析:(1)根据信息:酯化反应实质是C?2H5—O—H分子中O—H共价键断裂,H原子加

    18O O

    到乙酸—C—氧上,C2H5O—加到—C—碳原子上。即③为加成反应,形成中间体

    18OH

    CH3—C—O—C2H5,根据同一碳原子连两个—OH是不稳定的,脱水形成酯,在脱水时,

    OH

    可以由—18OH提供羟基与另一羟基上的H或由—OH提供羟基和—18OH上的H脱水,

    O

    且机会是均等的,因此,CH3—C— O—C2H5和水中均含有18O,而反应②实质是酯的水

    O O

    解,水解时,酯中断裂的一定是—C—O—,因此—C—一定上结合水中的—OH,所以,在反应物中只有CH3C OOH存在18O。

    (2) ①②均为取代反应,③⑥均为加成反应,④和⑤均为消去反应。

    3、乙醇制法 传统方法——发酵法 (C6H10O5)n →C6H12O6→C2H5OH+CO2

    乙烯水化法 CH2=CH2+H2O CH3CH2OH[

    思考:已知有机物C9H10O2有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C____ ______F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9H10O2→A+B

    D→A

    O

    (答:(1)A:CH3COOH、C:CH3—C—O—CH=CH2 F

    O OH CH3

    (2)CH3— —O—C—CH3+H2O→ +CH3COOH

    CH3

    CH3CHO+2Cu(OH)2 △ CH3COOH+Cu2O↓+2H2O)

    四、苯酚:

    1、定义:现有CH3—CH2—、 —CH2—、C6H5—、 —、CH3— —等烃基连接—OH,哪些属于酚类?

    2、化学性质(要从—OH与苯环相互影响的角度去理解)

    (1)活泼金属反应:请比较Na分别与水、 —OH、CH3CH2OH反应剧烈程度,并解释原因。最剧烈为水,最慢为乙醇,主要原因是: —对—OH影响使—OH更易(比乙醇)电离出H+。

    思考:通常认为 —为 吸电子基,而CH3CH2—为斥电子基、由此请你分析HO—NO2中—NO2,为吸电子基还是斥电子基?

    (吸电子基、HNO3为强酸、即—OH完全电离出H+)

    (2)强碱溶液反应——表现苯酚具有一定的酸性——俗称石炭酸。

    注意:①苯酚虽具有酸性,但不能称为有机酸因它属于酚类。

    ②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以上两个性质均为取代反应,但均为侧链取代

    (3)与浓溴水的反应

    OH OH

    +3Br2→Br— —Br↓+3HBr

    Br

    该反应不需要特殊条件,但须浓溴水,可用于定性检验或定量测定苯酚,同时说明—OH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的邻、对位的H原子变得较活泼。

    (4)显色反应—— —OH与Fe3+互相检验。

    6C6H5OH+Fe3+ [Fe(C6H5O)6]3-+6H+

    (5)氧化反应 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粉红色)

    能使KMnO4/H+褪色 OH

    (6)缩聚反应:n —OH+nHCHO [ —CH2]n+nH2O

    OH

    例:HO— —CH=CH— 1mol与足量Br2或H2反应,需Br2和H2的量

    OH

    分别是多少?

    解析:—C=C—需1molBr2加成,而酚—OH的邻对位H能被Br2取代左侧的酚只有邻位2个H原子,而右侧为二元酚,3个H原子均为邻 、对位又需(2+3)molBr2,而1mol

    需3molH2,则Br2为6mol,H2为7mol。

    五、乙醛

    与H2加成——还原反应

    1、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HCN加成CH3CHO+HCN→CH3—CH—CN

    OH

    自身加成 CH3CHO+CH2—CHO→CH3—CH—CH2—CHO

    H OH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银镜反应

    ③新制Cu(OH)2反应

    ④KMnO4/H+褪色

    乙醇催化氧化法

    2、制法 乙烯催化氧化法

    乙炔水化法

    例:醛可以和NaHSO3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水溶性 α—羟基磺酸钠:

    O OH

    R—C—H+NaHSO3 R—CH—SO3Na

    该反应是可逆的,通常70%~90%向正方向转化

    (1)若溴苯中混有甲醛,要全部除去杂质,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 _____,分离方法是_______

    (2)若在CH—CHSO3Na水溶液中分离出乙醛,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分离方法是

    OH

    ________。

    解析:(1)溴苯相当于有机溶剂,甲醛溶解在其中,要除去甲醛,既要利用信息,又要用到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这一性质。由于醛能与NaHSO3加成,形成水溶性的离子化合物α—羟基磺酸钠(显然不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加入的试剂为饱和NaHSO3溶液,采用分液 方法除去杂质。

    (2)根据信息,醛与NaH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应明确:

    CH3—CHSO3Na CH3CHO+NaSO3,要转化为乙醛显然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OH

    只有减小NaHSO3浓度,只要利用NaHSO3的性质即可。因此向溶液中加入稀H2SO4(不能加盐酸,为什么?)或NaOH,进行蒸馏即得乙醛。

    六、乙酸

    1、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

    与醇形成酯

    (2)酯化反应 与酚(严格讲应是乙酸酐)形成酯

    与纤维素形成酯(醋酸纤维)

    注意: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实验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加入试剂顺序(密度大的加入到密度小的试剂中)

    ②浓H2SO4的作用(催化、吸水)

    ③加碎瓷片(防暴沸)

    ④长导管作用(兼起冷凝器作用)

    ⑤吸收乙酸乙酯试剂(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吸收酯中的酸和醇,使于闻酯的气味,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羧酸

    低级脂肪酸

    (1)乙酸的同系物 CnH2nO2 如HCOOH、CH3CH2COOH

    高级 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

    (2)烯酸的同系物:最简单的烯酸CH2=CH—COOH,高级脂肪酸:油酸

    (3)芳香酸,如 —COOH

    (4)二元酸,如:COOH、HCOO— —COOH等,注意二元酸形成的酸式盐溶解[

    COOH

    度比正盐小,类似于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

    O O O O[

    思考:CH3—C—OH+HO—C—CH3→CH3—C—O—C—CH3+H2O

    O

    CH3—C O

    O 称之为乙酸酐,H—C —OH CO↑+H2O,CO能否称为甲酸酐?

    CH3—C

    O

    O

    为什么?由此请你写出硝酸酸酐的形成过程(HNO3的结构式HO—N O )

    (由乙酸酐的形成可以看出:必须是—OH与—OH之间脱水形成的物质才能称为酸酐,

    O

    而CO是由H—C— OH中—OH和C原子直接相连的H原子脱水,因此,不能称为酸

    O O

    酐,甲酸酐应为:H—C—O—C—H。同理硝酸酐的形成为:

    O O O O

    N—OH+H—O—N = N—O—N (N2O5)+H2O

    O O O O

    七、酯

    无机酸酯 (CH3CH2ONO2)

    1、分类 低级酯(CH3COOC2H5)

    有机酸酯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1)条件无机酸或碱作催化剂;(2)水浴加热;(3)可逆反应;(4)碱性条件水解程度大(为什么?)

    O O

    例:写出CH—C—O— —C—OH与足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该有机物既属于酯类,又属于羧酸类,该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形成乙酸与酚,因此1mol需3molNaOH。

    O O

    CH3—C—O— —C—OH+3NaOH→CH3COONa+NaO— —COONa+2H2O

    例:某式量不超过300的高级脂肪酸与乙酸完全酯化后其式量为原来的1.14倍,若与足量溴 水反应后 其式量为原来的1.54倍,请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用 R(OH)nCOOH形式表示]

    解析:由于能与乙酸酯化,证明为羟基酸如何确定羟基数目?抓住M≤300和酯化后式

    O

    量为原来的1.14倍,设含 一个醇—OH,则R—OH+CH3COOH→M—O—C—CH3+H2O

    (式量M) (式量M+42)

    M=300 假设成立。

    再设烃基含y个不饱和度则 y=1

    则该酸的化学式应为CnH2n-2O3 得出n=18

    为C17H32(OH)COOH.

    思考:式量为300以下的某脂肪酸1.0g与2.7g碘完全加成,也可被0.2gKOH完全中和,推测其准确的式量。(提示: x=3,即有3个不饱和度, 其通式为CnH2n-6O2,14n—6+32≈280,n=18,准确式量就为278)

    【能力训练】

    1、化合物A[ ]的同分异构体B中无甲基,但有酚羟基符合此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从结构上看,这些同分异构体可属于________类,写出每类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 _____________。

    2、有机物A的分子量为128,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1)写出A的可能分子式5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能与纯碱溶液反应,分子结构有含一个六 元碳环,环上的一个H原子被—NH2取代所得产物为B的同分异构体甚多 ,其中含有一个六元碳环和一个—NO2的同分异构有(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链烃 [ CnHm]属烷、烯或炔烃中的一种,使若干克该烃在足量O2中完全燃 烧,生成xLCO2和1L水蒸气(120℃ 1.03×105Pa)试根据x的不同取值范围来确定该烃所属类型及其分子内所含碳原子n值。

    【能力训练答案】

    1、27种,烯酚或环酚类。

    2、(1) C10H8、C9H20、C8H16O、C7H12O2、C6H8O3

    (2)

    3、当 ≤x<1为烷烃,当x=1为烯烃,当1

    篇四:高中化学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必修模块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苯就是几种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必修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对 学生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先行组织者”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三、具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例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描述其结构特征; 通过苯与溴、浓硝酸等反应,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以苯为例,论证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显地表现出科学解释必须与实验证据、自然观察相一致的实证精神;

    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具有的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 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以化学史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20xx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

    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在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时,采用的是“抛锚式教学”。

    本节课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设置了八个学习任务,将一个完整的发现苯、认识苯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运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亲历 “苯的发现之旅”,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训练科学方法。本课采用化学史和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证实(或发展)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设计教学程序。从发展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角度出发,先启发学生自己写出C6H6可能的链烃结构简式,然后设计实验否定苯具有链式结构,从而发现并明确问题。再通过介绍凯库勒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从运用假说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

    六、教学信息技术

    依据心理学知识,人类获取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多种感觉协调运用时,获取的信息量就更大。因此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幻灯片与板书结合的呈现方式增强信息刺激力度,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

    教具:苯分子结构模型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装置及其药品。

    篇五:化学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生在《生物学》中已学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题侧重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主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

    本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展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中心,通过开展四人活动、小组活动、以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谈论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家庭和学校,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的精神。

    课堂流程

    一、情景暗示,导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画面,引出民以食为天,看到这几幅画:

    教师:你能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几种?

    学生: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通过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题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捕捉到的新情境与原有知识水平间的联系,但又与答案有一定的距离的信息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当情境中隐含的与学生现有观念、知识结构产生冲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时,学生便能提出许多“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蛋白质教学: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它有何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88—p90,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懂得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教师:对于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医生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和鱼汤补身体,为什么?

    学生:牛奶、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蛋,是修补受损组织和生长的主要原料。

    多媒体展示:吸烟的害处

    故事:美国曾经举行了一次吸烟比赛,在1小时内吸烟最多者获胜,结果造成一名队员当场死亡。请同学分析这名队员死亡的原因?

    学生: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致人死亡。

    老师:晓刚同学想探究香烟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上台交流。

    学生:将香烟点燃后,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新鲜的鸡血。

    糖类、油脂教学:其实在六大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还有糖类、油脂。下面利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

    学生结合图片和资料p92分组讨论回答: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

    学生:家禽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后,毒素会积累在家禽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家禽,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维生素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获取知识。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

    三、知识建构

    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引入生活中,以学科规范的形式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严密化,并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现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多媒体展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提示:设计午餐食谱要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适。)学生分组探究,并选派一名同学上台交流,师生评价。

    学生: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的“认知结构”还达不到“系统化”的高度。因此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回顾,重新审视了本节课的内容,借助投影列出了教师事先设计的知识要点,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效果: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浓厚,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相得益彰。具体表现为:

    1、导入引人入胜:“民以食为天”引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直奔课题。

    2、课堂设计知识与应用并重。以“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为例,通过探得出缺乏维生素c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之中有生活。

    3、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课堂交流和谐有序。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高涨。

    4、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提高。

    5、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几个方面:

    1、对课程的分析深度不够,应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系统的联系和理解。

    2、教师语言和表情需缺乏亲和力。

    3、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力度还要加强。

    4、课堂反馈要更及时准确,在学生的反馈中要充分展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缺陷,捕捉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篇六:高中化学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

    热方程式

    相似点

    不同点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

    已知:H2(g)=2H (g) ;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 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

    热量,CH4 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 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本节小结】

    【作业】

    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kJmol-1。

    2、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CO(g)+ O2(g)===CO2(g) ;ΔH=-282.9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的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2 C.1∶1 D.2∶3

    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C.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D.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4、已知CH4(g)+2O2(g) CO2(g)+2H2O(l);ΔH=-Q1 kJmol-1

    H2(g)+ O2(g)===H2O(g);ΔH=- Q2 kJmol-1

    H2(g)+ O2(g)===H2O(l);ΔH=- Q3 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③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6、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1); △H= -285.8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H= -2220 kJmol-1

    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H2与C3H8的体积比是( )。

    A.1∶1 B.1∶3 C.3∶1 D.1∶4

    7、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为72 kg,起跑时能以1/7s冲出1m远。能量全部由消耗体内的葡萄糖提供,则该运动员起跑时冲出1m远将消耗多少克葡萄糖? 已知葡萄糖缓慢氧化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 mol

    【学习反馈或反思】

    篇七: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能力训练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世界观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归纳、讲练结合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主线:导入新课 的含义 表示的意义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元素符号?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几种?

    3、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在化学上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表示方法——(板书课题)。

    四、讲授新课

    (板书)(一)的定义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思考(多媒体展示)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并将其化学符号写在相应横线上。

    (1) 铜 (2)硫 (3)二氧化碳 (4)氧气 (5)水 (6)氯化氢 (7)氦气

    (8)氨气

    单 质

    纯净物

    化合物

    2、讨论

    (1)物质的名称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2)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3、请以水的化学符号—H2O为例说明这种符号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的?

    (1)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说明:没有角码是将“1”省略)。

    4、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是吗?

    (板书) 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

    过渡:

    1、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你能以Cu以为例说出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吗?

    2、现在,我们学习了;那么能表示哪些意义呢?

    (板书)(二)表示的意义

    1、你看到“H2O2”最想知道什么呢?(它表示什么物质) 我来告诉同学们,H2O2——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表示的第一个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

    2、“H2O2 ”这个还能表示出什么意义呢?

    篇八:高中化学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能识别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2、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3、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

    4、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烷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取代反应的含义。

    【难点】

    理解甲烷分子结构决定了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很多种物质,比如碱金属元素、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也曾了解和接触过另外一类物质,如甲烷、乙烯、乙炔、蔗糖、葡萄糖、酒精等等。前一类物质我们称之为无机物,后者就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即将学习和讨论的一类重要的物质——有机物。有机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甲烷的结构

    【提出问题】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这是因为它本身只含有一个碳原子,而且只含有有机物必须含有的两种元素:碳和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结构式。

    【过渡提问】那么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呢?(过渡提问,可不回答。)

    【教师讲解】实际上,科学研究发现,甲烷分子是一个以碳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碳与每个氢间形成的键长键角都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大家都用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和牙签是做一个甲烷的模型,观察一下它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开始制备,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教师展示】通过展示实验室中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进一步验证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它是一个正四面体结构。

    2、甲烷的物理性质

    【教师引导】从多媒体播放的视频(关于甲烷应用和物理性质的趣味资料)中,你能从中提取哪些关键信息?

    【学生回答】甲烷俗名叫沼气,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用作燃料;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因此甲烷密度比空气小。

    【过渡提问】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那甲烷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3、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教师引导】相信大部分同学家里都使用天然气吧,那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甲烷可以燃烧的化学性质,请推测一下燃烧产物是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

    【视频演示】确实是,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验证甲烷燃烧生成产物的实验视频,通过烧杯壁的水珠以及变浑浊的澄清石灰水进一步验证了刚刚同学们的猜想。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进行书写。

    【教师补充】把等号改成箭头,这是有机反应的一个特殊之处:

    同时提醒学生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

    【教师讲解】甲烷燃烧是一个氧化的过程。但是甲烷性质稳定,不与酸性高锰酸钾这样的强氧化剂反应,也不易与酸或碱反应。甲烷四条碳氢键,它们是饱和键,由结构决定性质也可以推断出,甲烷的性质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过渡】甲烷的性质稳定,与一般的物质不反应。其实,除了会与氧气反应以外,甲烷还会与氯气发生反应,那会产生什么现象,同学们注意观察。

    【教师演示】演示科学探究中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光亮地方的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变浅,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了,有白雾产生,试管内壁油状液滴,这些是生成物。

    【教师提问】根据反应物的元素组成,你能推测出生成物吗?

    【小组讨论】白雾可能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是甲烷中的氢原子与氯气中的氯原子的结合,你能由此推测油状物的成分吗?

    【学生回答】油状物可能为甲烷中剩余原子与氯原子的结合,即甲烷中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替换了。

    【教师讲解】同学们的猜想非常好,你能尝试写出这个反应吗?

    【教师讲解】方程式书写的非常准确,甲烷中的氢原子确实可以被氯原子取代,但取代一个氯原子的时候生成的物质却是气态的,而非油状物,这就证明反应还有其他物质生成。其实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一个氢原子被替代后的产物中氢能继续被替代,共分四步完成。

    【提出问题】你能猜想一下生成的其他几种物质是什么吗,并类比第一个反应写出它们的方程式吗?

    【动画展示】观看视频动画展示的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时分子模型的变化,验证学生的猜想。

    【教师讲解】一氯甲烷为气体,二、三、四氯甲烷为液体,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称四氯化碳,为常用的溶剂。并由黑布下的集气瓶没明显现象,得出反应需要光照的条件,提醒学生补充反应条件。并介绍其为取代反应。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总结取代反应的概念?

    【学生回答】有机物分子力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升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大家看到这个取代反应,能不能想到哪个无机反应类型与之是十分相似的呢?对,就是置换反应,那么同学们就在课下整理一下置换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基本特点,并形成表格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精选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70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