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初一生物教案【最新8篇】
  • 初一生物教案【最新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2-07 19:41:04
  • 移动端:初一生物教案【最新8篇】
  •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初一生物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篇一: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学生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关注藻类、蕨类、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4、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

    5、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3、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难点:

    1、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观察以及藻类和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录像、几种藻类植物标本和图片、蕨类植物的用途的录像,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

    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滴管等

    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种子植物有关种子萌发和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录像;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的课件。

    学生:

    1、生物兴趣小组采集一些蕨类和淡水藻类的实物,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绿色植物有关的资料。

    2、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3、参与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篇二:教学目标 篇二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常见的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苔藓植物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2、通过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2、通过了解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篇三:初一生物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板书: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活动一:

    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学习目标二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 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教师讲授)

    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习目标三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学生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篇四: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四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生:(分组汇报交流)

    师:你们知道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吗?

    生:森林古猿。

    师:对。下面你们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组间进行补充)

    师:当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

    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补充)

    生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

    生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滥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

    师: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生:(观察、讨论、交流、回答)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栖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我们对森林古猿的一支转变成人类做了初步的分析,那对此是否有什么证据呢?我们来进一步探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资料:(课件展示)

    篇五:教法建议 篇五

    如果环境允许,课前可组织学生采集周围环境中生活的苔藓植物。教师也应该准备葫芦藓或小墙藓的实物或浸制标本、挂图、照片等。

    围绕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除了利用挂图以外,还应该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苔藓的实物,如:植株的形态和颜色、茎的长度(注意不包括蒴柄和孢蒴),茎的质地、茎有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然后要求学生拨开土粒,寻找苔藓植物的假根,让学生描述它的形态。观察结束后,让学生凭借已经学过的知识,说出茎、叶和假根的功能。要特别关注苔藓植物的假根只有固着土壤的作用,它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要仔细观察苔藓植物的叶的厚度,最好能将其与种子植物的叶进行比较,以理解苔藓植物的叶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还兼备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它生活的阴湿环境是相适应的。

    讨论苔藓植物与自然界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时,要引导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全面分析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这样的观念,即对自然界中的生物,人类一方面要利用,另一方面要保护。

    篇六: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六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

    3、 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了解鼻、咽、喉的作用。

    5、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

    6、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7、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呼吸系统的模型。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言

    通过思考生活常识,弄清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科学道理。

    2、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生活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婴儿啼哭)引出每一个人自生下来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地呼吸。

    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1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成统的组成。

    3.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3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4、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5、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

    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内部结构是有限的等问题。

    通过提示每段资料的内容,引导特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

    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6.1提问: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内部结构特点,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

    6.2训练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常识了解 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了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7、交流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8、呼吸道的作用 咽的作用

    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自身的体会,通过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

    自我教育,逐渐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演示幻灯。

    8、观察会厌软骨模型,

    9、喉的作用

    提出问题:嘴巴是不是发声器官,

    了解喉是发声器官,知道应当注意保 引导学生思考喉的作用。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

    总结本节教学内容。

    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巩固练习 讨论课后练习题。

    篇七:板书设计: 篇七

    第二节 苔藓植物

    一、常见的苔藓植物:

    实验:观察几种苔藓植物

    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一类有假根与茎、叶的分化,如葫芦藓;

    另一类只有假根与叶状体,没有茎、叶的分化,如地钱。

    2、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1、可以避免林地、山野水土流失。

    2、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篇八: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初一生物教案【最新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70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雷锋故事演讲稿全新五篇汇总(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