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优秀8篇】
  •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优秀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9-03 20:31:49
  • 移动端: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优秀8篇】
  • 篇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篇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回顾上个单元: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前期,制订了一五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在八大上对国内矛盾做了正确的分析,但是在探索的后期,由于左倾错误这把火越烧越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由谁错误发动的啊?毛泽东1966年,被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江青林彪,什么时候结束的?1976年结束,文革结束以后,党,国家,人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局面,在这个转折期,党和人民是如何选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家先把这一课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民主与法制的加强两部分内容)我们先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xx,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然而当时的中共中央是怎么做的?大家快速阅读第一段内容(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两个凡是的方针错在哪里?是不是老师讲的话都是正确的,老师的指示你们都要遵循?不是,那你们应该怎么做啊?要批判,不能盲目跟从,搞个人崇拜,同样道理,两个凡是是文革的继续,是错误的。

    在文革后期,人们已经看到文革是错误的,犯了错就要改,但是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华国锋仍然坚持两个凡是这种错误的观点,一时间,云雾笼罩人们心头,我们的行动指南到底是什么?使全国的工作出现了徘徊的局面。在这迷茫时刻,有一篇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上,是一篇什么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这篇文章的发表,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由于观点尖锐,不敢发表。但是因为良知和责任,他毅然把文章发到《光明日报》,编辑一看,非同小可,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要亲自和他谈!”当作者来到北京,胡乔木握住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们这时候太需要这样一篇文章了!”然后商量组织一个编委会,一字字修改,最后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头版头条发表,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与当时的两个凡是的方针相冲突,对真理的标准有了疑惑 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什么讨论?(197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华国锋等少数人反对文章的观点,横加指责和压制。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和部分省市的某些负责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表态”、“不卷入”,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提出要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通过这场讨论,人们得出了什么结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先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做了一个《解放……。.》的重要讲话,(学生读讲话的内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G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时间?地点?这次会议有哪些内容?(大家齐声朗读,解释第二条,结合公报,改革开放改革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H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历史意义?1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大家注意这是建国以来的转折,在建国以前还有一次转折,是哪次会议?遵义会议,大家要分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

    为什么说是转折?1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家注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做了哪些贡献?1恢复高考制度,2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3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二、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我们知道,文革中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吸取文革中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表现在哪两方面?一,平反冤假错案,都为谁平反了?(刘少奇,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受株连的人),平反冤假错案有什么作用?()二,完善法制建设,颁布了哪些法律?回顾54年宪法,举例说明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者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总结: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后,面临着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还是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样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应时代的召唤而走到中国政治前台的邓小平,深入思考和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对中国的国情及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方位进行了科学分析,纠正了过去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失误,并对国际上战争与和平的态势进行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迈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也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和平发展的标志。通过这次会议实现的伟大转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前提和起点。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从此走上了“快车道”。

    篇二: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教师: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呢?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导课——在情景中开始、在共鸣中融入、在碰撞中接纳、在感动中收获。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过渡:拨乱反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以什么为契机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本课第一幕。(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学生:十年的“____”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____”后,人们要求对“__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 正“____”的错误;

    归纳:A纠正“____”错误→人心所向

    引导:____结束了,大快人心,可是大街的墙上的红色大字依然刺眼。

    学生:“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讨论: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____,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我们不能老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归纳:B“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教师:“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归纳: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找出这场讨论的开始及其成果如何

    小结:开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展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篇章: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将历史穿越时间的界线,拉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使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归纳: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

    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找出来,在这三点内容里面,哪一项是核心内容呢?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

    交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拓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你们能说说这次会议为什么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吗?

    归纳: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德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

    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可____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仍很难向前发展。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____的错误是大势所趋

    第三篇章 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是,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____”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交流:平凡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

    播放:《刘少奇同志追悼会》视频片段

    引导: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____”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学生:加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

    思考: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全国人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那些法律?哪些与你密切相关?

    展示:一系列法律的出台:(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探究: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规的 危害。同时举出一些法制节目及法制宣传日

    学生:学生:《今日说法》《夜线》《平安365》《法律讲堂》《撒贝宁时间》《道德与法》……

    法制宣传日:每年12月14日……、

    强调: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 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四篇章 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变化

    “衣” 食

    住 行

    教师: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崛起则中国崛起,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课后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课后习题

    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4、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____”

    6、“____”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sirenbang”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二、材料解析题

    1、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什么?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伟人是谁?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新中国的辉煌外交,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谁?

    (3)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会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3)从两次转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历史助学》课堂达标

    板书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篇三:《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篇三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

    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

    生:参加过。

    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

    新课教学:

    (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

    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

    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

    形式:辩论赛

    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分钟)

    形式:模拟会场

    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

    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

    五、板书设计:采用要点式板书(略)

    篇四: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 篇四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上接《_》下启《改革开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

    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

    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

    生:参加过。

    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

    新课教学:

    (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

    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

    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

    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

    形式:辩论赛

    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分钟)

    形式:模拟会场

    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

    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

    五、板书设计:采用要点式板书(略)

    篇五: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篇五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过程】

    (先分学生小组,根据人数来)

    一、导入

    利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图片对比引出十一届三中全会。 师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师:十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召开的一场重大会议,这场具有非凡意义的会议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成为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那么,这场会议都有哪些重要内容,这场会议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课题)

    二、新授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数据,(PPT展示)我们损失了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十年没有高考,面临人才断层。那么,文革之后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

    生:急需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师可引导学生回答)

    师:对,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但中却遇到了巨大的阻碍,这个阻碍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带着你们跟着小明的日记走进那段岁月

    师:出档PPT让学读日记,从日让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生:“两个凡是”。

    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这一方针的实质就是毛主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这仍然是在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能得到彻底纠正吗? 生:不能。

    师:它已→www.niubb.net←经成为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注意手势语言,桎梏)。中国想要发展,想要有出路,就必须打破这种思想的禁锢(着重加强语调),避免徘徊不前甚至倒退!这一错误思想是怎样打破的呢?

    正当中国徘徊不前时,1978年5月,一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篇文章就是?(PPT展示文章)

    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文章中的一段话,我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划红线的部分。

    生:读文章。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 生:反对。

    师:不仅是反对,而且是坚决反对,是针锋相对。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不过,对于这篇文章,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横加指责,于是,以这篇文章为起点,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经过讨论,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两个凡是”是不正确的,那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

    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师:那这场讨论的性质是什么呢? 生: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师:这场大讨论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过渡:我们翻开小明日记的第二篇春雷惊天,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篇日记,提问:你从这篇日让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要召开了 出示图片

    师: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的场景,大家可以看到,会场的布置非常简单,同学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978年12月)那地点呢?(北京)

    师: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认识,这次会议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分别纠正了哪些错误,又树立了哪些正确的观点呢?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35、36页的内容完成表格。

    师:我们先看思想上的内容,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思想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师:同学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思想路线中哪一句是最核心的部分?

    生:实事求是。

    师:对,正是实事求是,这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同学们可以想一想,1927年,秋收起义中我们进攻大城市遭遇挫折时,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生:向农村进军。

    师:。既然实事求是我们党在工作中坚持的思想路线,那么文革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文革以后我国的实际国情,粮食产量在逐年增长,但仍有上亿的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的工业企业效益低下,产品单一陈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同学们,文革后我们的国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怎样的呢? 生:贫穷/落后的。

    师:面对这样的国情,我们应该怎么办?还能像以前那样天天搞阶级斗争吗?

    生:不能。

    师:好,我们看一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上的主要内容。这位同学。 生: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师:很好,请坐。同学们再来看这样一则材料,老师还是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材料。

    师:要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搞上去,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这才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去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这次中国的变革中,谁是引路人呢?

    生:邓小平。

    师:这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组织上的主要内容(PPT展示)。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师:这正如西方一位记者所说,毛的时代结束了,邓的时代开始了。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国家影响深远。那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师:全会的英明决策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这一胜利的喜讯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中国人民难以遏制心中的喜悦,满怀激情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请同学们看屏幕(PPT)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大人民群众争相抢购有全会公报报纸的场景。

    过渡:1979年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他被时代杂志评为1978风云人物,因为他是“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同学们接下来看这几则材料。

    学生学案上的三段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有与会代表意识到这肯定是一场非比寻常的会议,有人是这样回忆这场会议的“当时听了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就兴奋地预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著名学者于光远回忆自己在1978年的经历时,用的是这样一个题目。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材料和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同学们可以按照我们刚才分好的小组,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生:回答。

    师: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不错。文革结束后,中国到底要往哪里走,在这一历史紧要关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开端,从这里,我们伟大的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幻灯片)这是1984年在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人们没有歌功颂德,没有高呼万岁,一句简单的“小平您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伟人的无比崇敬。

    过渡:邓小平主持工作以后,不仅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之前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下面我们翻开小明日记的第三篇

    春暖花开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段视频。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在文革中未经任何司法程序就被剥夺人身自由,最终被残酷迫害致死。国家哪一年给刘少奇平反?

    生:1980年。

    师:伴随着刘少奇冤案的平反,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同学们看这样一幅图片,我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内容。

    生:读内容。

    师:这是一张当时的平反通知书。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过渡:伴随着对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毛泽东,如何评价建国以来的一些历史问题;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否也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呢?这些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生活无法回避的复杂又敏感问题。这里有段文字,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我找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材料。

    师:读完材料,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材料是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来,这位同学。 生:读材料。

    师:很好,请坐。第二个问题,这份文件是怎样评价毛泽东的呢?这位同学。 生:读材料。

    师:很好,请坐。那我们一起来思考第三个问题,这段材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怎样的工作作风?

    生:就是实事求是。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做到了实事求是,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项决议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也加强了全党的团结,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知识收获:好了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该收获知识果实了。我们学习了这节课,你的历史知识到底记住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地点呢?(北京)内容有三个方面,哪位同学说一说?那会议意义呢?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文件是什么呢?《决议》。

    出示PPT硕果累累

    过渡:同学们,小明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现在是一名检查官了,他的日记也一直在写着,如果你是小明今天你在日记中会写些什么?你会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写一写(教师适当引导:1你可以歌颂邓小平复出以后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出的巨大贡献;2你也可以向邓小平汇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出示PPT (视剩余时间选择几名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文革结束以后,我们中国这艘巨轮以实事求是为动力,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礁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拨正了航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拨正航向后,共产党人又以大无畏的精神正视自己,带领巨轮穿过拨乱反正的浅滩,终于让巨轮驶向辽阔的大海!我们的国家也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努力奋斗,必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作为青少年的你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篇六:伟大的历史转折 篇六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学 校:温泉九年制学校 学 科:八年级历史 教师姓名:马玲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

    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去理解其决策,从决策中去体会和分析伟大的历史意义:通过文革期间失误的梳理,使学生把握大会前我党的错误表现,从而加深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理解。通过分析内容让学生体会转折的意义。

    2、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两个“凡是”的实质,以及它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中,通过剖析两个“凡是”的错误,最后让学生认识到:两个凡是不是毛泽东思想,它是个人崇拜的表现,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人们认识到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联系比较、感悟升华。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

    (播放幻灯片)复习巩固旧知,

    (二)导入新课:

    “文革”的十年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她敢于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我们的党是怎样拨乱反正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32页的内容,思考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幻灯片)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总结: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幻灯片)

    提问: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思想的束缚的?(幻灯片)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前后,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亲自宣传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1978年5月10日,由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随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全国大多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鲜明的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这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篇文章发表后,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这场大讨论有何意义呢? 学生回答

    (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幻灯片) 在真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背景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它是何时何地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又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呢?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提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幻灯片)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幻灯片)

    2、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师:为了彻底地从“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阴影中走出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就成为党和政府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请学生自己阅读课本34—35页的内容。

    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突出了它的广泛性。其中注意提醒两个层次(中央和地方)、两个惊人的数字(300万干部,47万党员),还有千万受株连者。这是一次受迫害群体的大解放,是深得民心的重大举措。

    第二,平反刘少奇这一最大冤案。这在当时是个很敏感、震动极大的政治举措。这在实际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第三,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这是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也是标题中所说“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之“全面”的最高层次。课文讲了四个要点:一是实事求是地指出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和应负责任;二是揭示了其错误的性质,绝非什么“争权夺利”或“独裁者”的“暴政”,而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三是全面评价毛泽东,肯定他“功大于过”;四是科学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避免出现教条主义或有意曲解现象。

    五、课堂小结: 播放幻灯片

    六、课堂练习 播放幻灯片

    篇七:伟大的历史转折 篇七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概述

    1、面向学生:八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看到中国的转变。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我共教三个班历史,每个班平均42人,男女生人数基本持平。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课下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能力相对较弱。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office程序,幻灯片设计软件,百度收索视频和图片,参考资料书等。

    六、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xx视频片段

    2、【教师活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3、【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4、【学生活动】:

    学生听优美动听的歌曲,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

    5、【教师总结】:

    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第二部分:学习新课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教师活动】: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2、【教师活动】:

    出示“两个凡是” 视频资料片段。

    3、【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举生活事例和“文化大革命”事例,理解“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和不合理性。

    3、【教师活动】:大屏幕出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书影,并简单介绍文章内容,由此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场讨论帮助人们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 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教师活动】:

    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3、【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回答

    5、【教师活动】:

    6、【学生活动】: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7、【教师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3)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1、【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指导阅读课文。

    2、【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

    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 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3、【师生活动】播放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及意义。

    4、【师生活动】播放《社会主义好》视频片段,学生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学生活动】:共同探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

    第三部分:学生巩固本节内容,提出疑问。 第四部分: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第五部分:课堂练习:《新课堂同步活动与探究》64页1——9题。 第六部分: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 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 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七 板书设计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 理论基础:真理标准讨论

    1、背景

    2、结果

    3、意义

    二、主题报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三、时间、地点 1978年底,北京

    四、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2、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3、总方针:改革开放;

    4、领导核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五、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八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语言方面:我的这一节课力求语言简洁,说短句,便于学生理解,语调富于变化,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课堂节奏紧凑

    二、设置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

    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

    四,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五、不足之处:其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直入,指令性语言多了些,过渡性语言偏少。

    篇八: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 篇八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

    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

    生:参加过。

    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

    新课教学:

    (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

    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

    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

    形式:辩论赛

    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分钟)

    形式:模拟会场

    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

    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

    五、板书设计:采用要点式板书(略)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01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