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22 19:09:46
  • 移动端: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篇一: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

    学具准备:

    尺子,小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

    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

    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

    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

    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

    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都有两条。

    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

    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

    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

    (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两条边,一个顶点。

    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

    (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

    (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

    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

    (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

    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

    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

    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

    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

    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

    2: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教师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

    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

    师:几条边呀?

    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

    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

    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

    篇二: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介绍1

    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

    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老师:很好。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

    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

    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设计意图为正方形三角形,学生对一年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复习,为理解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

    从对象中抽象角度

    课件展示实物

    钟脸红围巾剪刀草

    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课件演示从物体、声光提示中抽象出角】

    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这个角是什么样的?

    生1:尖锐的

    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

    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体周围有很多角。在这里,角是来自对象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角是抽象,使学生能体验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它。真正的问题激发人们探索数学的兴趣。]

    创建活动[3]

    老师:同学们,我们需要做一个角模型,选择哪个工具,试着去做。[学生从袋子中选择两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个角]。通过刚才的移动角度,你会发现一个角由几个部分组成。

    生1:我认为有两部分。两根棍子。

    生2:我也认为是两个部分。

    老师:如果没有与孔的点连接会是什么样子?

    生1:你连不了两根棍子。

    生2:不会转弯。

    盛三:拐弯,这个洞不能再小了。

    老师:是的,我们发现这个角由三部分组成。我们称这两根木棍为角的“边”。两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称为角度的“顶点”。比如说,你要移动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设计意图教学高度抽象,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个人操作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而这部分教学通过学生做主动的角度,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找到三角形的三个部分。】]

    活动4探究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角变大吗?如何?

    盛一:当我拿出两根棍子时,角度变大了。

    生2:我抓住一边,拉另一边,让它变大。

    老师:你能把角度调小一点吗?

    盛一:两边合上,就会变小。

    生2:刚才,我们可以把角度调大一点,调小一点。这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是和边角有关的。

    老师问:边与长度有什么关系?

    盛一:并不是说刚才那一边没有长得更长。

    盛二:不是两边的大开口使角度变大,而是小开口使角度变大。

    篇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 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 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总结: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 议角,总结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评价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篇四: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图片)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图片)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篇五: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三角板,活动角,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带孔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

    师: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 生:指角 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演示)

    出示幻灯片,练习指角、辩角。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动手操作,比角

    1.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2.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出示幻灯片,练习比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碰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现在大家已经会比角了,那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比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篇六: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篇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NIUBB.NET}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结交一个数学中的好朋友,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这个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板书:和角交朋友)

    生: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它,(课件出示39页例1的剪刀、吸管、水龙头)同学们请看,角朋友就藏在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将三个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

    学生汇报: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剪树枝用的剪刀上有角,树上有角。小朋友伸开两臂组成了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

    师:哪位同学到前边把三角板上的角指给大家看。

    学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注:提问的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到前面指出三角板上的一个角。学生都能指对。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发现三角板上有尖尖的东西,感觉很扎手,发现了三个扎扎的点,三条直直的线等。

    师:同学们通过摸一摸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你们真了不起,其实数学上的角有自己的名字,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和角成为了好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可有一些“假角”经常混在角的队伍里,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一眼就能辨别真假。(课件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所以在这里我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把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表象。]

    3、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请看,你能在这张纸上找到角吗?

    生:不能。

    师:你能想办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

    小组活动:折角。

    师:哪一组选个代表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折的?

    学生汇报。

    师:你能指出折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生:(拿着折好的角。边说边指)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

    [设计意图:把角的概念放到实践操作中感知。在指角、折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眼、手等感官直接感知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养。]

    4、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你能动手做出一个角吗?小组四人合作,先想想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做角。然后可以用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做出角后,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角的样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学生用硬纸条、图钉、细绳、小棒等做角)。

    学生汇报,并互相评价。

    有的小组用绳子摆出了一个角,有的小组用小棒摆出一个角。有的小组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而且发现这个角可以变大,还可以变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理解角有大小这一知识点,在这里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5、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我们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画一个角好不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边说边画)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老师的方法来画一个角。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学生画的角,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师:同学们,我们在画角时,角的开口可以朝上,可以朝下,可以朝左,也可以朝右。

    让学生画出开口方向不同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角时,认真思考、操作、体验、评价,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1、4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学生边说边指)

    2、找磕头机上的角

    (课件出示大庆的磕头机)

    师:这是在我们大庆随处都能看到的磕头机,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

    汇报时闪动红色的角

    3、课件出示练习八的第2题

    师:看下面各图,左边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和角成为了好朋友,知道了角有一顶点两条边,还学会了画角。

    2、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课下就用今天我们结交的新朋友——角,来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比一比,看谁创作的画最好看。

    [设计意图:学生用角创作画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篇八: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掌握画角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活动角,不规则的纸每个学生一张,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猜这白色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预设,慢慢从盒子里取出图片,只露出一部分。生:圆形或半圆。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图形)

    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怎么不猜圆形了呢?

    (预设,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们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还有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也在里面——角。(教师出示三角板的实物,具体指出其中一个就是“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找图中的角

    师:操场上还有很多角,快来找找看。(老师拿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2、感受生活中的角。

    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

    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角,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

    3、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角,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角(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标出例一剩下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4、学习画角

    (1)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直尺)

    师: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构成了一个角(演示)。

    学生练习画角,并标出顶点和边(师巡视)

    (判断角)展示几个学生画的,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不是角呢?为什么?

    5、制作活动角。

    (1)折角。

    师:(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做的角,并让其指出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

    (2)制作角。

    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老师演示将角的两边慢慢叉开,收拢。

    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讨论后,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角,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总结: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2、师: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从角的组成,角的画法,角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介绍。随后课件出示角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74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雷锋事迹演讲稿【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