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8篇】
  •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17 19:50:28
  • 移动端: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8篇】
  •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篇一: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雷电颂教案。

    2、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 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 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 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 历史故事导

    2、 作家及历史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

    1、 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 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 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 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

    1、 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案《雷电颂教案》。教师可加以点拨。如: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

    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

    《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

    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拓展延伸:

    举办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篇二:《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提示: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一)听读录音,找动身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分、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3、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示手法呢?

    (三)重点精读,掌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测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身的感受即可)

    2、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四)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和:阅读拓展资料《醉》,给同学做一个欣赏。

    篇三:《雷电颂》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雷电颂》教案。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自主预习】

    一、资料助读:

    1、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话剧-剧照

    2、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代表作有: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天上的街市》,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3、历史剧《屈原》:可阅读课文后《参考资料》。根据资料,完成下面这段话:《屈原》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_屈原_一生的故事。以__楚怀王对秦的`外交斗争__为情节线索,构成了主张爱国的屈原_和_代表卖国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_屈原_这个悲剧典型。

    二、独立完成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伫立(zhù)睥睨(pìnì)咆哮(páo xiào)波澜(lán)污秽(huì)

    犀利(xī)劈开(pī)稽首(qǐ)虐待(nüè)驰骋(chěng)罪孽(niè)鞭挞(tà)忏悔(chàn)

    2、查资料,把对屈原的了解摘抄下来吧!

    三、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并概括意思。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望。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合作探究】

    一、读课文(方式多样,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皆可。读的时候在文中勾画出你感兴趣、印象深或不太懂的语句,为后面的探究做准备。)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课文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想想这里写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说话训练,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从文中的…这句话体会到了屈原

    …的内心情感。每小组至少说一句。并把本组说得最好的一句写下来。

    我从文中的,体会到了屈原的情感。

    (二)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屈原是个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三)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讨论后自由表达,教师注意引导。

    三、细读,把握写法

    1、课文中作者赋予了许多事物其他含义,归纳一下,作者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含义?

    风、雷、电: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理想社会,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由此,你知道了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教案《《雷电颂》教案》。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每个小组至少说出一个)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注意引导。

    篇四:《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加气势。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课前预习】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作品《离骚》《九歌》等。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是继鲁迅之后的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其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虎符》《屈原》《蔡文姬》等。

    【课前设计】

    一、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时值“脘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白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刑具,散发披身。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的心像火一样的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 [ 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雷电颂》。

    二、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讨论并概括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一切罪恶的黑暗燃烧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赞礼与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到“……烧毁了吧!”: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暗腐朽的当权者。

    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须弄清文章的象征意义:

    ⑴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⑵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⑶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⑷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⑸ 东皇太一:象征着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怯懦的当权者。

    2、中心表达:

    本文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的内心独白,充分表现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三、写作借鉴

    1、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 感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2、本文想像瑰丽,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3、运用多种修辞、拟人、呼告、反复、排比,增加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

    四、反复朗读,加深体会

    【板书设计】

    屈原(爱国爱民英勇无畏) 歌颂 风 雷 电

    洞庭湖、长江、东海 浪漫主义(象征、拟人、呼、怒斥 神祗 告)

    篇五: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就是要用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教育人们,激励人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屈原在其中的一段内心独白,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伟大灵魂的高尚情操。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睥睨咆哮污秽稽首犀利虐待踌躇

    鞭挞忏悔罪孽迸射

    三、伟人掠影

    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进行展示。

    2、教师出示大屏幕: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

    1、播放《雷电颂》朗读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点评论。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激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请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五、研读与赏析

    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给大家听,谈谈屈原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思考并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澎湃,气势雄浑,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六、小结

    篇六: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六

    【创意说明】

    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析──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演──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步骤】

    一、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1、学生听读,理解剧情: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

    二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

    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

    3、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二、析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比

    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四、演

    1、了解剧本。

    2、学生借助道具,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

    篇七:《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七

    【创意说明】

    《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

    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

    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

    一层

    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

    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

    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篇八:《雷电颂》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伫立(zhù)睥睨(pìnì)咆哮(xiào)波澜(lán)

    污秽(huì)犀利(xī)劈开(pī)稽首(qǐ)

    虐待(nüè)驰骋(chěng)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历史尉《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三、朗读课文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五、探究活动

    提问: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此外。《雷电颂》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独自中屈原满怀激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六、欣赏品味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七、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63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一教案优秀2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