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贫困村脱贫规划方案
  • 贫困村脱贫规划方案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贫困村脱贫规划方案
  • 篇一:村级脱贫计划

    王马山村脱贫计划

    (2015—2017年) 根据汉家岔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

    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17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2元,到2017年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5%。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640人下降到2017年的317人,贫困发生率由77.8%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

    步增长,到2017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90%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17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80%;解决2106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99%,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60%以上。到2017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17年,村庄绿化率达到76%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小流域治理率达到70%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绿化率达50%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7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95%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17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100%。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17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17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9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

    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17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17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17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17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7年,

    篇二:2016年最新XX镇XX村整村扶贫脱贫精准实施方案(范文)

    XX镇XX村整村

    扶贫脱贫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今年底整村脱贫销号和贫困群众全部越过贫困标准线,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根据《梁平县2015年扶贫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梁委办【2015】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及XX村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 “137”总体部署和我镇建设“生态蜜蜂之乡、风情滨河小镇、特色边贸集镇”的战略目标,强化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突出生态涵养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发展能力,以更高的重视程度、更大的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镇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扶贫政策的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抢抓上级

    财政扶贫的绝好机遇,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修建基础设施,同时,要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力争通过项目实施,将该村芝麻、榨菜、李子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群众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和内因。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论在贫困户的确定,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物资、管理及建设进度上要及时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为群众搞好指导和服务。

    ——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以贫困户为主,着眼贫困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以贫困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对建卡贫困户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扶贫规划,重点扶持,使建卡贫困户到2015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三、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方,距XX场镇7公里,县道“石

    白路”穿境而过,与我镇骆马村、龙坪村、翟溪村和忠县汝溪镇交界,由原XX村、双河村、新元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6亩,属于半丘陵地带,海拔221-500米。有8个村民小组665户2316人,其中,在家357户857人,外出1459人,其中全家外出308户993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6户243人,低保户16户49人,五保户9户9人,建卡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1%。传统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油料、豆类为主,全村粮食年总产量600吨。特色农业主要为种养殖业,全村现有养蜂100群以上的大户5户,养鸡大户2户,养猪大户3户。全村现有公路24公里,其中已硬化10.6公里,有山坪塘18口,其中已整治8口,有自来水厂1座。该村现有党员69名,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其中非公党支部1个。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生产技术较落后,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14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0元,属市级贫困村。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实现XX村整村脱贫销号,全村76户243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2300元(2010年不变价);2016年查漏补缺;2017年巩固提高。

    (二)具体任务。

    到2015年底XX村实现“八有”:

    ——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覆盖70%的农户,其中建卡

    贫困户不低于30%,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重庆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80%的农户参加合作制、股份制等现代经营组织或者独立经营家庭农场;使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以上。

    ——有一条硬化村社公路,至少6个村民小组通泥结石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

    ——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便民超市等设施。

    ——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贫困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推广清洁能源,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两委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清晰,群众基础好,有较强战斗力。

    ——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

    ——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对建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

    为XX村贫困户解决“八难”:着力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

    五、具体措施

    (一)核查调研,摸清底数。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镇村干部下村逐户摸清贫困户数量和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台账、列出扶贫清单,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同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抓住重点,奋力攻坚。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亟需解决的难题。一是解决群众便捷出行难的问题。利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硬化和整治村级公路2.0公里、组级公路3.5公里,受益人口达1000余人,解决产业发展交通瓶颈。二是解决安全饮水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8口已整治的山坪塘,新整治山坪塘10口、堰渠8公里,新修堰渠3公里,全面完成投资340万元的自来水厂和入户管网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监测,确保农民饮用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新修积雨池24口,打卫生井40口,使XX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的问题。C、D级危房改造指标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完成2户D级危房改造任务,另争取10户住房困难户危旧房改造。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XX村标准化卫生室,确保人

    篇三:贫困村脱贫计划2

    马路村贫困村脱贫工作方案

    一、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

    马路村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德卓乡,位于德卓乡西南面,距乡政府16.5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67户734人,主要居有汉、彝、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口数的16%。有村小学一所,教师1人,学生34人;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75.3亩,退耕还林700亩,森林覆盖率为66%;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亩;全村年均气温13.4℃,最低气温-3.8℃,年平均日照1208小时,年降雨量744.9毫米,无霜期约150-180天,一年结冰时间35天,气候复杂多变,冬暖夏凉。

    (二)资源概况

    1、土壤资源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影响,全村分布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及部分水稻土。

    2、植被资源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林不同程度受一些破坏。原始植被演替为以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及落叶栎类植被。全村森林植被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蔷薇科、豆科、桦木科、等类型。

    3、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干果有核桃;中药材有半夏、杜仲、魔芋。

    (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沼气池建设投入使用成功14口;交通较为落后,现仅有通村公路1条。农村危房改造55户,全村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3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82%。

    2、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1)教育发展:全村有小学1所,现有学生32人,教育质量在稳步提高,教育

    事业在稳步发展。

    (2)基层组织建设:组级组织活动中心1个。

    (3)计划生育及卫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降低5‰,村卫生室1个。

    (4)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数1100人,农村低保覆盖人数89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

    3、生态建设及人居环境状况

    全村退耕还林700亩,天然林保护1100亩,人居环境改造(含危房改造、院坝硬化)72户。

    4、三次产业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

    我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盛产玉米、马铃薯、烤烟、大豆、蔬菜、辣椒等。其中种植业以玉米、马铃薯和各种粮食经济作物为主,常年种植蔬菜15余亩,其中辣椒10亩,叶菜、瓜果、根块类蔬菜15亩。养殖业以生猪、蛋鸡、黑山羊、黄牛为主,生猪存栏160头、出栏54头,羊存栏220只、出栏82只,禽存栏840羽、出栏102羽,牛存栏145头、出栏17头,实现肉蛋总产量0.6吨。农业产业化发展稳中有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

    (四)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1、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农民由于没有经济产业支撑,农民经济收入非常低,有点银行存款的农户基本上都是没有改造过房屋的农户,而已经改造过房屋的农户基本上都向亲朋好友借有债务,有些农民还住着木瓦、或土墙、或石木结构的房子,有极少数还住着危房,有人还靠领着最低生活保障费维持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贫困原因主要是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支柱产业支撑导致贫困。部分村民小农思想严重,他们商品意识弱,市场经济的观念缺乏,没有产生什么赚钱种什么的生产经营理念,所以仍然以传统的生产方式种植传统的粮食蔬菜产品,而且自给自足的比例占绝大部分,更谈不上形成优质高效的产业。农民由于没有较好的产业支撑,经济收入低,缺乏农业收入,导致产业收入低的恶性循环;农民生产抗风险的能力低,主要是农民没有经济积蓄储备,遇到一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就灰心丧气,难以重振旗鼓,组织生产自救、灾后重建。农民素质普遍低下,初中以下的低素质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0%左右,并且经过培训的农民又少,他们严重缺乏科学生产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无法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优质、安全、高效的要求,市场占有率极低。在产业发展上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民组织化程度极低,没有一样产品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产业,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农民虽脱离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但由于缺乏知识,缺乏投入,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就是迟迟迈不进设施农

    业,装备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大门。

    贫困的原因:1、山高坡陡的地形特征导致交通闭塞。2、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技术。3、没有项目支撑。

    2、主要存在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村贫困户较多,多数贫困户都分布在较为偏僻的村角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出行较为不便,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二是农民的文化基础低,接受培训的人次相对较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科技知识严重欠缺,维持生存,寻求发展的路子少。三是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农业生产收入。

    3、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发展潜力分析

    (1)有利条件

    马路村资源丰富,只需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就能极大的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近年来实施的扶贫开发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扶贫工程的开展和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不利因素

    由于我村贫困户较多,多数贫困户都分布在较为偏僻的村角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出行较为不便,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二是农民的文化基础低,接受培训的人次相对较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科技知识严重欠缺,维持生存,寻求发展的路子少。三是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农业生产收入。

    (五)发展潜力及主要途径

    1、全村村支两委凝聚力、战斗强,干部务实,民风纯朴,有利于向上争取项目并实施好项目。

    2、加强村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扶贫先扶志,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一定的项目资金,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扶持一部分思想先进具有一定实力的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让这部分人先富,通过示范带动其他人富裕。全村应紧紧抓住本区域的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创新扶贫开发思想和观点、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到村到户、重视科技教育扶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促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能够长远发展,实现全村贫困户、农户脱贫致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 总体思路

    按照扶贫开发工作“三个基本”和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产业化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

    集中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扶持一片、见效一片,建设一业、富裕一方。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打造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产业配套,提高产出效益,改革创新投入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1、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着力提升农户发展能力。

    通过精准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大量改建、修建,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示范户培育等,到2020年,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使劳动力熟练掌握1—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技能,提升农户的发展能力。

    2、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努力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公司、企业、合作社和大户进行扩大规模生产,优先招收能吃苦耐劳的贫困农民进入大户、合作社的基地生产,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安置。使农户每人每年能增加2000—3000元的收入,从而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

    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应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新修农村通村水泥路、连户路,院坝硬化,改造防渗沟渠、小水窖等,彻底改变农村交通不便,农田灌溉困难的局面,切实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4、以生态建设为抓手,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着力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农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工作重点

    1、重点群体(对不同类型、年龄层次、生理状况、文化结构及民族状况的贫困人口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计)

    切实关心贫困弱势群体,摸清贫困程度,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三条保障线”,对不同贫困群体, 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计。

    (1)对身体健康,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实行劳动再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就地就业和努力转移农村劳动力。

    (2)对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的中老年农民,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种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3)对身体残疾、弱智的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让其正常就学和生活。

    (四)重点区域

    1、全村重点贫困户 按照精准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实施就重点安排在重点贫困户,

    着力加大扶贫项目的实施。

    2、少数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加大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力度,对其特殊的民族风俗与民族文化,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乡村旅游发展”三同步,大力挖掘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

    3、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加强贫困村石漠化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易地搬迁扶贫地区

    针对本村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贫困村,实行易地搬迁工程,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五)重点产业

    1、区域性主导产业及拳头产品

    立足小集镇区优势,围绕马路村打造小城镇建设,着力解决城镇化带动发展群众生活需求的“菜篮子”大力发展“果蔬生产,生猪、蛋鸡养殖”产业为我村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果蔬、生猪、蛋鸡产品为我村拳头产品。

    2、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乡村优美的大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立足我村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发挥地方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这将是我村“十二五”主要的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

    3、主要辅助性产业及品种

    围绕全村农业产业发展和生产,以“果蔬生产,生猪、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初、深生产和加工,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产品。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主导,挖掘,发展乡村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的产业和产品。

    三、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及效益测算

    (一) 基础设施建设

    1、新农村建设

    建设内容:新建通村水泥路并对现有4个村民组的通组路进行硬化、路灯安装、绿化。

    投资概算:433.5万元。

    2、水利设施建设

    建设内容:重点对中坪组、大营组、新塘组、还路组、的人畜饮水工程,安装防旱管网2500米。


    贫困村脱贫规划方案》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63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贫困村整村脱贫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