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 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 篇一:环境对人有影响作用的名言

    论环境对人影响的名言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意思是(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游必须接近贤德之士。荀子是“性恶论”者,他强调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重要性。他认为环境对人有重要影响,所以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认为选择良师益友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可以使人远邪近正,修身立德。

    guǎ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

    ——汉〃王充《论衡〃率性篇》

    练丝:白色的丝。蓝:青色染料。丹:红色染料。 意思是好像白色的丝一样,放到蓝色的染缸中,就成为青色;放到红色的染缸中,就成为赤色。这几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唐〃杜甫《佳人》

    比喻山中隐居的人高洁,而出山之后世风日下,污染了人的灵魂。

    居必择邻,交必良友。

    ——明〃侠名《名贤集》

    意思是居住必须选择好的邻居,交游必须选择好的朋友。

    古人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认为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受到好的熏陶,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受到坏的影响。这对青少年尤其重要,社会生活中已有不少教训。这两句是从《苟子》的“居必择地,游必就士”、皮日体的“居必择地,行必依贤”演化而来,作为人生箴言,仍可借鉴。

    昔孟母,择邻处。

    ——《三字经》

    意思是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恩格斯

    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

    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

    ——欧文

    就所有的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出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

    ——乔治〃爱略特

    人的素质都相同,只是环境产生差异而已。

    ——利希滕伯格

    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

    ——莎士比亚

    住在什么地方,习惯就随什么地方。

    ——阿富汗

    在南瓜里度日,就成圆形;在竹子里生活,就成长形。

    ——越南

    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

    ——《元史·拜让传》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马克思

    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能放开眼光找他们所需要的境遇的人,要是找不着,就自己创造。

    ——肖伯纳

    篇二:论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的作用

    论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的作用

    人类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和这个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我们最初在母体中的孕育,到我们咿呀学语,到我们蹒跚学步,到我们背起书包,到我们进入童年,到我们走进少年,到我们成为青年,再到我们成为中年,最后直到我们走到老年,我们一直生活在社会之中。接触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旁观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勇敢,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为社会,为人民,为自己的亲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而有的人呢,却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胆小,懦弱,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的的人,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那社会对人的性格形成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阶段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华东理工大学的王瑞鸿副教授曾在他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书中系统而详细的论述了社会环境对人类成长的各个阶段的影响。其中具体的分析了从幼儿期和婴幼儿期到到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到成年期,到中年期,再到老年期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比如:如果婴儿得不到适当的母爱,或者双亲分离,或者受虐待或歧视,就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这些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沉默孤僻甚至自闭。而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接触到社会上正确行为的引导,反而接触到的是那些小混混,就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相信这些大家在生活中多少也了解一些吧!比如现在很多的学生跳楼自杀,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断上升,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留守儿童问题,是不是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没有给到应有的关爱呢?是不是在那些青少年成长的路上我们没有给到合适的引导呢?

    二、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呢?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因为她相信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会对自己儿子的好的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把孟子称为“亚圣”,他是儒家文化的第二代传人,被数以万计的后人敬仰着,“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被人们作为佳话流传着。这不正是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对人的性格起着积极作用的有力证据吗?

    二、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有着消极的作用。

    “合肥少女毁容事件”相信很多人都关注了,合肥某中学一名17岁的中学生

    陶汝坤,因求爱不成,将打火机油泼向16岁的少女周岩,将其烧成重伤。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怒火中烧,很多网友也是义愤填膺。看到原本漂亮可爱的少女就这样被毁了,我们心疼周岩的同时也对陶汝坤恨之入骨。然而当我们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发现陶汝坤在烧毁少女之前的对话。他说:“你别想着让你家人去报警,报警也是没用的,我爸妈是当官的,过不了半天他们就会把我放出来的,以前都是这样的!”看到这句话,真是字字触目惊心。这是怎样的嚣张跋扈?“我爸妈是当官的,过不了半天就把我放出来”这是怎样的无视法律。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陶汝坤的父母从小对他的纵容,也可以想象陶汝坤的父母从小是怎样教育他的。让我们再回到案件的本身,其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就是陶家起草一份事件经过说明,让周岩父母签字,其中许多情节都是为陶汝坤开脱罪名的扭曲事实的谎言。周岩父母拒绝签字,陶家父母就金钱利诱,金钱利诱不成就威逼利诱。如果没有这样嚣张跋扈,蛮横无理的父母,又怎样会有这样肆意妄为,目中无法的儿子?

    正是这样的父母造就了这样的家庭环境,也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陶汝坤觉得犯罪进警局也是半天就能出来这样的观念,形成了陶汝坤无视法律的生活环境,正是这些形成了他蛮横无理,恣意妄为的性格。这些就是不好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有着消极作用的有力证据!

    近几年来,这会上这类的事情屡见不鲜,“富二代”,“官二代”横行霸道,“我爸是李刚”事件风波未平,又出现了“宝马车碾伤不如碾死”事件,接着又是合肥少女毁容事件。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这些最普通的平民的生命权该如何保障?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权,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形成良好的性格,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不要害怕自己的力量小,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着数以万计的微小水滴正等待着拥抱,正等待着汇聚成有力的江河!

    篇三: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癌症发病,为何各地不同? 希波克拉底门徒 昨天10:00

    最近,中国癌症登记中心公布了2013年的中国癌症登记年报,其中的数据显示,很多癌症的发生都呈现出了地域性差异:1.甘肃、青海、上海、江苏等地胃癌高发;2.食管癌高死亡率主要在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3.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东北吉林等地;4.肺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北煤矿区和云南个旧锡矿区。 癌症的地域性差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假如离开了某种癌症的高发地区,患癌的可能性就会下降吗?

    地理位置本身不能成为癌症发病的解释,地域背后隐藏的生活环境差异,才是导致癌症发病差异的真正原因。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仅仅是山河一类的地理环境,而是人体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外界因素。饮食、生活习惯、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物等等因素,都可能是某一地区某种癌症更多发生的原因。

    生活习惯

    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常会有相似的饮食偏好和生活方式,而这些因素就可能会影响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

    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日本人的结肠癌发病率远低于美国人,但是在美国出生的日本裔人群中,结肠癌的发病率却又显著高于日本国内的同胞(男性高出两倍,而女性则高了40%)。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具体来说就是脂肪摄入量增加而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 这一增一减就增加了结肠癌的患病风险[1,2]。

    印度是世界上槟榔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口腔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这也是一个生活习惯通过地域差异表现出来的典型例子。印度中央邦三分之一的15岁以上人口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印度每年新增8万例口腔癌患者,其中3万5来自中央邦。中央邦的口腔癌发病率是印度全国平均水平(十万分之十三)的4倍,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3]。槟榔中含有的生物碱会刺激口腔黏膜的基底细胞分裂增加,增加细胞癌变的几率。研究显示50%以上的口腔癌和吃槟榔有关,国际癌症机构把槟榔列为1类致癌物。一个地区的人们若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口腔癌高发自然也不奇怪。(更多阅读:槟榔,还是别嚼了)

    工作场所暴露

    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影响癌症发病的风险。例如早在18世纪就有研究发现,扫烟囱工人在工作中接触的煤灰、烟尘会大幅增加他们患阴囊癌的风险。在没有充分防护的情况下,采矿工人接触的粉尘、化工企业职工接触的有害化学物质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的因素。如果某一地区有很多人集中从事这样的行业,那么癌症的发病率也会因此表现出地域差异。

    大概1/3因职业导致的癌症,起因是石棉纤维。石棉纤维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由于它有绝热、耐磨、隔音、耐酸、耐腐蚀、耐高温等很多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庭用品等。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亿2千5百万人口在工作场所会接触到石棉,有超过每年10万人死于石棉引起的肺癌与间皮瘤。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已经全面禁止石棉的使用,而我国尚未全面禁止石棉使用。中国科学家曾经选取1960年1月1日至1980年12月31日之间从事家庭内温石棉手工纺织作业一年以上的女工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在5681名接触温石棉纺织女工中,有144名死于癌症,其中有74名女工死于肺癌,肺癌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4.17倍[4]。(更多阅读: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cancers)

    环境污染

    环境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癌症风险的区域性差异。

    201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大气污染列为1类致癌物,在证据的充足度上和吸烟等同(注意是证据强度而非危害程度等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0年肺癌患者里有22.3万例是大气污染引起的。全球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事件,6%与肺癌相关。2013年,世卫组织的癌症专业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得出结论,室外空气污染可导致癌症,空气污染中的微粒物质与癌症、特别是肺癌发病率升高有关。

    化工企业如果没有完善的处理措施,其排放的有害物质也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一些所谓“癌症村”的出现也与此有关。(更多阅读:癌症村:住在哪儿会影响患癌机率?)

    此外,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因素之一。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发现浙江嘉善地区的结肠癌病死率达到26.2/10万,居于全国县级单位之首。于是科学家在浙江嘉善建立了全国结肠癌防治现场。对全县的人群进行大规模筛查与预防,发现有机农药的暴露与结肠癌发病相关[5]。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而化之谈论癌症的地域差异并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以地域差异的数据作为线索,进一步深入调查并发现背后隐藏的风险因素,这也是调查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的意义所在。

    幸运的是,癌症地域差异背后的风险因素往往是可控的,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致癌风险只要改善个人生活方式就能避免。


    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63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环境对人的影响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