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刻画人物形象的故事
  • 刻画人物形象的故事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刻画人物形象的故事
  • 篇一: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8]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8]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8]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8]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8]

    散文

    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冰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在冰心的散文里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阶级压迫蹂躏中国人民的惨景,以及英雄人民、爱国青年奋起反抗,英勇斗争的画面。同时,冰心的散文题材还扩

    展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斗争,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国际知识,诸如埃及、印度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的中日关系;意大利的今昔;苏格兰的民间艺术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等,给人以新的启迪。[8]

    冰心的散文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冰心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内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看似平凡的题材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这是由她的思想造诣和生活环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8]

    冰心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感情的文字表达。冰心往往将自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借助自然景物的点染表现出来。

    冰心散文不仅清词丽句随处可摘,而且全文都写得非常精粹。冰心善于采撷文学语言中的精华,将那些精练、生动、准确、新鲜的语言,编织到作品中,使冰心的散文具有诗一样美的语言。而且兼及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像《往事(其二)》的第三篇和第十篇,从情绪的高低抑扬,到节奏的快慢,句式的长短,都很讲究。冰心的散文,不只是能看,而且能诵,读来音韵自然,让读者在吟味中,感受到音乐美。[8]

    儿童文学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冰心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以情感人。冰心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现,不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谈心的方式,以亲切、委婉的语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并且叙述得那样有趣,那样娓娓动听,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小读者。冰心在倾吐自己的感受时又是那样情感淳厚,意绪绵绵,幽幽地牵动了少年儿童的心,促使他们在激动、快乐、振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启迪,从中得到教益。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少年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冰心的作品并不是直接论述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伟大,怎样可爱,为什么应该爱国等等,而是以精巧的构思和生动的情景,抒发对祖国的爱。[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得更为浓烈。作者对祖国由衷的赞颂,不是抽象的,凌空的,而是通过冰心亲身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的。这感受是以耳闻目睹,新旧对比为基础;加上作者细密的观察,艺术的组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8]

    冰心在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往往根据少年儿童求知欲强的特点,艺术地穿插一些天文、地理、历史、科学诸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小读者。但冰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

    识,既不像教科书那样系统,也不雷同于科普读物,而是在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可以说是寓知识于形象之中,以艺术的手法,通过生动、活泼的形象的描绘,使少年儿童在趣味横生的阅读中,扩大了知识面,增添着新的智慧。[8] 冰心以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美的教育,但它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式的,而是同特定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青翠的树木,整齐得像绿毯一样的麦田,夕阳下放着金光的人工湖,这伟丽的鱼米花果之乡,是勤劳、勇敢、聪明的人民,把沙漠泥积的大地,改建起来的。这里有花木山川的美,城市农村的美。在自然美之中,融进了社会生活的美。这样的美育,能够启迪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事业,激励他们去为改造世界而斗争,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儿童文学和其他艺术一样,“助成奋斗,向上,美化的诸种行动”。[8]

    篇二: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以少年儿童为主

    小说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可以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儿童小说与一般小说相同,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任何一部儿童小说,它的社会作用都要通过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一个或几个人物形象——读者在阅读欣赏过程中运用想象再造出艺术形象——从再造的艺术形象身上获得审美享受而最终实现的。因此,努力塑造性格鲜明、反映一定社会生活、概括一定生活本质、以少年儿童为主的人物形象是儿童小说的重要任务。具有艺术魅力的中外优秀的儿童小说,无不以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发挥着巨大的精神感召作用。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中的公然蔑视传统势力、不屑于当少爷受束缚、宁愿离家出走、追求发展自由个性的主人公小汤姆,《小马倌和“大皮鞭”叔叔》(颜一烟)中自幼成为孤儿、不堪地主虐待而逃进深山、参加抗日联军后又因未经改造的野性子而与部队的纪律格格不入、经过部队同志和“大皮靴”叔叔的培养教育以及战斗生活的锻炼而逐渐成为优秀的抗联小战士的小江,《罗文应的故事》(张天翼)中最终战胜了自身薄弱意志而成为一个好少先队员的罗文应,《父亲和土地》(王申浩)中因父亲猝死而毫无准备地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还要替父亲当村长时因坑害过一些村民而消仇的17岁农村中学生家耀等,都是集中体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少年儿童个性化性格的典型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在小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种认为儿童小说的对象是孩子,只需要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无关紧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儿童小说塑造的以少年儿童为主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既可以是先进少年儿童的典型,也可以是普通少年儿童的代表,还可以是有严重的过失或带有一定悲剧性的少年儿童形象。

    首先,儿童小说应努力塑造富于幻想、积极进取、爱憎分明的先进少年儿童形象。因为对少年儿童读者而言,塑造先进少年儿童典型形象,既符合少年儿童了解同龄优秀人物生活及敬佩楷模的心理,又能帮他们树立起鲜活的榜样,可以使小读者从先进人物身上汲取精神营养,从而健康成长。像小汤姆、小马倌、家耀等,是不同时代的作家在艺术长廊中为小读者树立的榜样。但对此类形象的塑造,必须坚持艺术的真实性原则——即,要从生活出发,不能脱离实际地凭空拔高。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即使是先进少年儿童,在他们身上也难免带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毛病。以先进少年儿童作主人公,同样需要全方位地描写,这样才会性格鲜明、生动典型,使小读者感到亲切、可信,而没有束之高阁、敬而远之的感觉。像小兵张嘎、马倌小江等少年英雄形象,作品中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因而才真实可信,才富有感召力。

    其次,儿童小说应当把典型形象的发掘目光积极地投向普通少年儿童。因为普通少年儿童才是少年儿童的主体,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状况,他们的喜怒哀乐等等,都应是儿童小说家关注的焦点。这样,写出来的普通而鲜活的少年儿童形象才会更真实,对小读者更具有吸引力。像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尽管“是以虚构的贾里贾梅去适合真实的贾里贾梅们”(梅子涵《从自己的路上走往21世纪》,《儿童文学选刊》1997年第1期),但这两位普通的少年形象却“受到生活里的贾里和贾梅普遍喜爱”(梅子涵《简说男生贾里》,《儿童文学选刊》1996年5期)。“《男生贾里》和其姊妹篇《女生贾梅》都是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两部长篇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三点:一是鲜明的时代特点,二是鲜活的少年形象,三是浓郁的儿童文学特色。秦文君从儿童的世界出发,以孩子观察生活的视角展示了今天少年儿童面临的十分纷繁复杂的外部

    世界。今天城市中学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主人公贾里、贾梅面前都出现了。比如,怎样认识‘歌星’、‘影星’,怎样看待金钱及‘打工’,如何加强同父母的亲情及同学间的友情,以至如何解决在初中生中出现的吸烟、早恋等问题,这些都是90年代中学生面临的新问题。作品不回避矛盾,着力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逐步克服自身的各种弱点,从幼稚迈向成熟,逐步坚强起来的成长过程。(翟泰丰《秦文君小说系列·时代呼唤儿童文学精品(代序)》,作家出版社,1997年)

    再次,儿童小说还可以把有严重过失、带有一定悲剧性的少年儿童形象作为主人公。多年来,儿童小说创作中有一种不成文却有着潜在影响的观点:把儿童教育中“正面教育”原则简单地直接地搬到儿童小说创作中来,造成儿童小说创作只能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的局面。这限制了题材的开拓和主题的深化,影响了儿童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真实地反映少年儿童生活,反映少年儿童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就不能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在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下,有些少年儿童没有抱负,没有理想,眼光短浅,缺乏艰苦学习的自觉性;有的思想品质差,自私、不诚实、不懂礼貌,个别的甚至道德败坏,在社会上有很大的破坏性。这样的人物也可以作为主人公写进作品。只要所写的不是不可理解的病态的孩子,哪怕是一个失足的犯罪少年儿童,只要写出他们克服缺点逐步前进的过程,显示出社会具有矫治他们的缺点、医治他们的创伤的巨大力量,就是有意义的作品。不同时代带有一定悲剧性的少年儿童形象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艺术表现上也应该有新的创造。刘厚明的《绿色钱包》刻画了一个失足少年韩小元的形象。与写相同题材的《表》和《小黑马的故事》相比,这篇小说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氛,表现了作者对失足少年儿童的抚爱之情。少年儿童读者通过小说生动曲折的情节和韩小元这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会领悟到人不能像耗子那样生活,人要有人的尊严感和荣辱感,寄生的不劳而获的生活是丑的,劳动、诚实是美好的。

    儿童小说主要刻画和塑造少年儿童形象,但并不排斥成人形象。因为少年儿童不是孤立于成人之外而生活的,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成人的影响和熏陶,成人的言谈举止时时微妙地影响着他们。儿童小说要注意对成人形象的精心刻画。如果只把成人形象作为少年儿童形象的衬托,就会缺乏个性特点,更不会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优秀的儿童小说在努力塑造少年儿童形象的同时,都注意对成人形象的刻画。如《小兵张嘎》(徐光耀)中的机智勇敢的侦察员罗金宝叔叔,《山羊不吃天堂草》(曹文轩)中的严厉、凶恶而又善良、孤独的木匠师傅三和尚,《题王许威武》(张之路)中的古怪严厉、但却极有影响力的老教师许威武,《我想柳老师》(班马)中学生知识上的良师、生活里的益友、游戏时的伙伴的青年教师柳夏来……这些饱满而个性鲜明的成人形象,同样会给小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儿童小说塑造成人形象的关键是作家是否从“儿童视角”来写。即,儿童小说中的成人形象既要有成人所独具的魅力,又要有能为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的“儿童特点”。

    儿童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应鲜明、有发展,要努力写出不同环境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把人物置于生活的激浪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等表现性格。儿童小说创作,在刻画儿童人物形象性格方面,应当追求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只有打破性格单一化,追求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才会有血有肉、不脸谱化。如陈丹燕的《上锁的抽屉》描绘了一个少女的私生活:她意识到自己生理上的成熟,感到羞

    涩、不安;她需要保守自己的秘密,便在抽屉上配了一把锁,以抵制“大包大揽”式教育的父母。其行动描写细腻、真切,显示出青春萌动期少女的心理变化,反映出自卫反抗的情绪。在儿童小说中,冗长的、沉闷的心理描写是不适宜的,但是简洁的、生动的和反映事物本质的心理描写却是不应加以排斥的。如契诃夫的《凡卡》情节很简单:凡卡不堪忍受鞋店老板虐待,写信给老爷爷,希望他能把自己从苦海中解救出来。小说中有很多对凡卡心理活动的描写。正是对这些心理活动丝丝入扣的描写赢得了小读者对凡卡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儿童小说出场的人物不能太多。中长篇的容量较大,人物虽然可以比短篇多些,但人物相互间关系也不宜太错综复杂。但也不能低估小读者水平,写得平铺直叙、淡然无味。

    篇三:鲁迅笔下的一些经典人物形象

    鲁迅笔下的一些经典人物形象

    【摘要】鲁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文化战线上的主将,现代文学史上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物形象,包括把握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封建主义的代表的权贵;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国民性的知识分子和农民等阶层的人物形象等。鲁迅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全景式的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普遍社会氛围,从一个国民审视者的视角入手,表现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深切思考。

    【关键词】鲁迅 作品 人物

    分析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鲁迅的作品中有无数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但他把目光主要集中在社会最底层这个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祥林嫂等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笔下的权贵者形象有力地说明了这些权贵者的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都被历史的车轮辗作了尘土这一社会历史必然。《狂人日记》中的赵贵翁等人,《孤独者》中的杜师长,《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药》中的康大叔,《孔乙已》中的丁举人?? 一个个活生生的权贵者形象将先生的反封建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先生自已所说:“在中国医好几个人的躯体也无多大益处,更重要的是医治国民贫弱的灵魂”。鲁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国家,被压迫的群众几乎普遍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毒害,几乎普遍地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权贵者们的操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通过塑造一个个权贵者们的阶级属性——势力嚣张的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他们是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正因如此,他们对社会中下层群众如阿Q、孔乙已、华小栓们极尽欺骗愚弄之能事,并且使得其中的一部分成了他们施行统治,愚弄毒害人民的工具,这些权贵者们随历史潮流而动,一有机会就要显示其无比嚣张的气焰。实际上,连他们自已也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实际上起了一种逆向激发作用,最终将他们送上了历史的断头台。鲁迅先生通过权贵形象的塑造,引起了“疗救”的充分注意,明确地引导人们认识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的答案,最终推动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分子和农民作为鲁迅作品中的两类主要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表现了他"哀其不兴"的态度,他的农民题材小说更多地表现了他"怒其不争"的思想,更集中地表现出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特点。 鲁迅农民题材的小说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他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直接归纳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

    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生存状况,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更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他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过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他们的灵魂已经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鲁迅希望大家通过他们失败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缺乏"韧性"精神和斗争策略的结果。

    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鲁迅笔下的人物让人有一种“发现的喜悦”,我们能在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注意到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鲁迅先生以其冷峻的沉思揭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疮疤并予以疗救,最经推动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刻画人物形象的故事》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63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描写人物形象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