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环境对人的影响
  • 环境对人的影响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环境对人的影响
  • 篇一:浅析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影响

    浅析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影响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人的思想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身体素质的好坏、智力素质的高低和性格的类型,从而通过这些因素作用于人的思想。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人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自然环境;思想;影响

    人类生活的环境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然环境提供人类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源泉。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变化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然而理论界长期重视社会环境的研究,而忽视自然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必须引起学者足够重视。

    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人的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研究自然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对人思想影响的有利因素,规避其消极因素,借助自然环境中丰富有益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人思想的引导和教育。

    一、 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理论

    1、自然环境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一词的解释为:“自然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表示理所当然”1;对环境一词的解释:“周围的地方;周围的情况和条件”2。自然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自然环境就是指围绕人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土壤、气候、山脉、河流、矿藏、地理位置等;广义的自然环境指除了人类社会之外的各种自然因素组成的系统。自然环境是形成社会环境的基础,自然环境的水平和状况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环境的水平和状况,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人的思想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本为主要从广义上的自然环境来探讨其对人的思想的影响,而笔者本文所述的人的思想,既包括单个人的思想也包括作为群体的集体思想,如一个民族的思想、一个国家的思想等。

    2、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

    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归纳人与自然环境关系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我们得知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人对自然的改造、人对自然的征服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四个阶段。在远古时代,科学技术知识匮乏,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界知之甚少,人类对自然界充满恐惧和崇拜。随着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从自然界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逐渐从依附自然变为对自然的控制。在人对自然的征服阶段,人类对自然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此时人类对自然改造和征服能力大大增强,但环境问题已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到了现代,环境危机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延续,1

    2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增补本,第1668页.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增补本,第550页.

    人类开始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思想

    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留下专门性的著作,相关思想只是散见于其哲学、经济学等著作中。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恩格斯曾说:“但是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4。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基本观点: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面对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能运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的思想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是外部客观环境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的思想,自然环境环影响人的思想,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影响

    自然环境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对人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活动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向前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通过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性格等方面来影响人的思想,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1、自然环境通过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来作用于人的思想

    自然环境孕育了人类,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环境为人类3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92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83页.

    提供了空气、淡水、土壤、光照和适应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自然环境状况对人身体素质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发展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低下,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多寡对当地人们身体素质的好坏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地区动植物资源、淡水资源等生活物质比较丰富,那么处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体质普遍较好;反之,生活物质匮乏的地区人们的体质发展则会受到不良影响。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一地区自然资源状况仍对人们的体质发生着重要影响。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仍对人们的体质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在世界上,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体质。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的体质形态便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般来讲,热带地区生存的人群体毛较少以便于身体散热,皮肤内黑色素含量较高以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而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体毛较多以利于保温,皮肤内黑色素较少肤色较浅则因当地太阳光线较弱。而人是否健康长寿也与自然环境的好坏息息相关。有科学研究表明,居住在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水乡的人多长寿,居住在气候恶劣、过于干旱或寒冷的地区的人多短寿。地理位置的较大变化常常引起“水土不服”的现象,也说明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特定的体质这一观点。

    人的身体是人的思想产生和存在的物质载体,离开了这一物质载体,人的思想是无法产生和发展的。而人的身体素质的好坏、体质的强弱,也深刻影响着人们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了良好的体质,人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去学习和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具有了良好的体质,

    人们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高,而学习和实践的效果与人们新思想的产生与原有正确思想的巩固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影响人的身体素质,而人的身体素质的好坏又影响人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自然环境通过影响人的身体素质从而影响人的思想。

    2、自然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智力素质来作用于人的思想

    影响人智力素质的因素有很多,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的智力素质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而自然环境又是人们生活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系统,探讨人类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研究。

    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些营养物质为人的智力素质发展提高必要的条件。“民以食为天”,一个人聪明与否,从生理角度看,食物对其有重要影响。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这些食物使人们生存和生长发育得以进行。人类从胚胎发育开始到生命终老,都在接受着这些食物的滋养。一地区自然食物的数量、质量和种类影响着人们的智力发展。仔细观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的分布位置不难发现,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发源于河流平原地区,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和相对适宜的气候使得这些地区动植物资源较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

    人的智力发育离不开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的摄入,如碘、锌、硒等,这些元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甚至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如果一地区食物和饮用水中碘元素缺乏,很容易造成当地居民的甲状腺肿大;锌元素的缺乏,会导致人们记忆力的下降,甚至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一些元素的过量也会影响人们的智力发育,铅元素过量摄入会引起儿童智

    篇二:人类需求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需求对环境的影响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去年发布的一份评估亚太地区自然资本价值的报告指出,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日益增加的人均消费,正在快速消耗亚太地区的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森林、河流和海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份题为《亚太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投资》的报告重点关注如何保护亚太地区的关键生态系统,包括婆罗洲的森林、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珊瑚三角带(Coral Triangle)的海洋财富、湄公河多样化的栖息地,以及东喜马拉雅的山脉。这份亚太报告用地球生命力指数(LPI)衡量亚太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1970-2008年间,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28%,而同期亚太地区关键物种指数下降了64%!显然在亚太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由此可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之大,这也告诉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一、人类需求对环境宏观方面影响

    全球人类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滥捕乱猎 动物的皮毛从远古时代就给人类遮风避雨,在现代社会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如皮包、皮鞋、裘皮大衣、皮毛围巾等。可是动植物在带给人类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灭顶之灾。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不计后果地采伐植物,屠杀动物,导致这些生物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

    2.人口增长人口众多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都导致了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影响物种的正常生存。有相当数量的物种在人类尚未察觉的情况下便已悄然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3.过度开发持续不断的森林采伐,吞噬着原本不多的原始热带雨林。湿地也因为人类不断的建筑和农垦活动而萎缩。而过度对有利用价值的植物、动物的需求已经导致很多物种濒危。

    4.单一利用 生物多样性给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但是由于市场消费的大量需求和自然灾害的增多,为了保证高产,农民倾向于选择单一、耐病毒的作物。这样就会局限于一些品种而放弃其他的种子资源。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污染物排放与区域气候变化

    世界上大型城市或城市群边界层的空气组成成分出现了明显变化,空气污染及有害成分增加。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为代表的煤烟污染,但在许多城市目前机动车已经变成一个主要的污染源,污染类型正在向混合型污染发展。空气污染物也有从城市向城市间转移的趋势,在我国东部城市密集区,区域性空气污染越来越明显。城市以外的大型火电厂、石灰厂、建筑工地以及乡村农田季节性焚烧秸秆等,也是造成我国东部大范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在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下,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在对流层中下层形成了各种气溶胶,包括硫酸气溶胶、硝酸气溶胶、黑炭气溶胶和矿物气溶胶等,不仅造成我国东部很多地区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减少,气温日变化特点改变,而且可能还对不同级别的降水甚至总降水量造成一定影响。有研究认为,我国东部大范围地区小雨频率明显减少,可能与高浓度的气溶胶影响有关;也有研究指出,城市上空和区域性气溶胶浓度增加可能正在改变我国东部季风区域的降水分布图式,造成华北干旱、长江中下游洪涝。这些研究结果值得更多关注。

    人为引起的地球系统演化及其气候资源演化多是人类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但是,关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气候条件和气候资源这一认识确实给我们一个启示:

    我们既然可以无意识地改变气候资源,也就能够有意识地干预和调控,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开发、利用的方向转化。

    2.土地利用与区域气候变化

    在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改变了陆地植被的分布,并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土壤湿度、地表粗糙度等陆面属性,改变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影响地—气辐射平衡和水分平衡等过程,进而引起地面气温和大气湿度状况的变化,同时通过影响云量及局地对流活动而导致区域性降水变化。

    中国农业开发历史久远,当代人口增长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这些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土地覆盖状况。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6000前)开始,北方旱作农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日趋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农田和灌丛草地面积逐渐增加。近1000年我国耕地面积增长更快,近200年里城镇用地面积迅速扩大。

    我国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资源可能产生了明显影响。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植被退化导致地表反射率加大、粗糙度减少及地面热通量的变化,这将造成我国北方夏季降水量减少,土壤湿度降低,平均气温增加。还有研究指出,区域性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甚至可以改变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到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分布。

    3.城市化与城市气候变化

    城市化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引起城市地区主导风向、风速、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和降水的明显变化,对城市区域气候资源造成了很大影响。观测表明,在城市中心地面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要比郊区少15%~20%,大城市中的太阳总辐射要比郊区少10%~20%。冬季北京市区太阳总辐射比郊区也明显偏少。

    城市建成区的地面气温比周围农村的要高,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效应造成的原有辐射平衡的改变。城市的霜冻日数比郊区明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变了热量资源的数量和分布,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由于热岛效应和机械湍流效应等影响,城市化引起降水量强度和分布发生变化,在都市区及其盛行风的下风方向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但也有研究发现,在干燥和半干燥地区的城市和工业污染排放会抑制都市区及其下风方向的降水,这可能和污染物排放及凝结核增加有关。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由此可见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制约; 人类发展(人类社会生产、人口增长)需要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不能超过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在环境、资源能够承受范围内,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的。 这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二、对各方面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 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 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

    加。 目前, 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土地约1.37×109 hm2, 人均约0.26 hm2。 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人口过载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巨大。

    2)对水资源的压力

    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 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甚至导致水荒。 人均年可用水量1 000~2 000 m3的国家被列为水资源紧张国家,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

    3)对能源的压力

    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2%。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许多地区树木被砍光,植物秸秆被烧光,甚至牲畜粪便也用做燃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在亚洲、非洲等地,每年作燃料烧掉的粪便大约有4×108 t,使农田肥力减退。全球目前以矿物燃料利用为主,一方面缩短了其耗竭时间,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CO2,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危害地球自身的健康发展。

    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5)环境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三、人类的需求反映在消费观

    传统的消费生活方式以过度消费为特征,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也忽视了人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需要,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而消费的生态需求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生态化,它要求人们按生态保护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促进社会生活的生态需求化。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有着深厚的伦理意蕴。

    然而人们的消费需要及其满足完全可以通过生态需求的价值导向,坚持文明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反对穷奢极欲、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既不是“禁欲”,不是“越艰苦越好”;也不

    是“纵欲”,不是“越奢侈越好”;不能以勤俭为穷酸,以浪费为慷慨,以挥霍为富有,而应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生态需求的大众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用理性的、生态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采取符合生态的方式进行生产与消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国家提倡四种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结语

    要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两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既强调当代人的公平,也强调代际的公平,强调当代人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下一代满足需求的条件。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而这种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文明生产和文明消费。同时,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科学发展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从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中得来的教训。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当代人在创造和享受今天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剥夺后代人发展和消费的权力。为此,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的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绝不能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去平衡。其中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

    篇三:论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的作用

    论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的作用

    人类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和这个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我们最初在母体中的孕育,到我们咿呀学语,到我们蹒跚学步,到我们背起书包,到我们进入童年,到我们走进少年,到我们成为青年,再到我们成为中年,最后直到我们走到老年,我们一直生活在社会之中。接触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旁观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勇敢,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为社会,为人民,为自己的亲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而有的人呢,却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胆小,懦弱,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的的人,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那社会对人的性格形成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阶段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华东理工大学的王瑞鸿副教授曾在他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书中系统而详细的论述了社会环境对人类成长的各个阶段的影响。其中具体的分析了从幼儿期和婴幼儿期到到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到成年期,到中年期,再到老年期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比如:如果婴儿得不到适当的母爱,或者双亲分离,或者受虐待或歧视,就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这些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沉默孤僻甚至自闭。而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接触到社会上正确行为的引导,反而接触到的是那些小混混,就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相信这些大家在生活中多少也了解一些吧!比如现在很多的学生跳楼自杀,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断上升,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留守儿童问题,是不是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没有给到应有的关爱呢?是不是在那些青少年成长的路上我们没有给到合适的引导呢?

    二、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呢?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因为她相信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会对自己儿子的好的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把孟子称为“亚圣”,他是儒家文化的第二代传人,被数以万计的后人敬仰着,“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被人们作为佳话流传着。这不正是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对人的性格起着积极作用的有力证据吗?

    二、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有着消极的作用。

    “合肥少女毁容事件”相信很多人都关注了,合肥某中学一名17岁的中学生

    陶汝坤,因求爱不成,将打火机油泼向16岁的少女周岩,将其烧成重伤。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怒火中烧,很多网友也是义愤填膺。看到原本漂亮可爱的少女就这样被毁了,我们心疼周岩的同时也对陶汝坤恨之入骨。然而当我们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发现陶汝坤在烧毁少女之前的对话。他说:“你别想着让你家人去报警,报警也是没用的,我爸妈是当官的,过不了半天他们就会把我放出来的,以前都是这样的!”看到这句话,真是字字触目惊心。这是怎样的嚣张跋扈?“我爸妈是当官的,过不了半天就把我放出来”这是怎样的无视法律。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陶汝坤的父母从小对他的纵容,也可以想象陶汝坤的父母从小是怎样教育他的。让我们再回到案件的本身,其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就是陶家起草一份事件经过说明,让周岩父母签字,其中许多情节都是为陶汝坤开脱罪名的扭曲事实的谎言。周岩父母拒绝签字,陶家父母就金钱利诱,金钱利诱不成就威逼利诱。如果没有这样嚣张跋扈,蛮横无理的父母,又怎样会有这样肆意妄为,目中无法的儿子?

    正是这样的父母造就了这样的家庭环境,也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陶汝坤觉得犯罪进警局也是半天就能出来这样的观念,形成了陶汝坤无视法律的生活环境,正是这些形成了他蛮横无理,恣意妄为的性格。这些就是不好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有着消极作用的有力证据!

    近几年来,这会上这类的事情屡见不鲜,“富二代”,“官二代”横行霸道,“我爸是李刚”事件风波未平,又出现了“宝马车碾伤不如碾死”事件,接着又是合肥少女毁容事件。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这些最普通的平民的生命权该如何保障?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权,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形成良好的性格,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不要害怕自己的力量小,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着数以万计的微小水滴正等待着拥抱,正等待着汇聚成有力的江河!


    环境对人的影响》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63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形象鲜明的人物故事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