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
  • 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
  • 篇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展望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展望

    --------------------------------------------------------------------------------

    2005-8-22 星期一中国企业人才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高等院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又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

    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四)、大学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里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另外,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及途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慨,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

    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英国教育部颁发的道德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信用、尊重别人权利、爱惜他人财物的良好品质。日本则以其良好的国人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惑、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具有的道德品格要更具有完美性。主要包括:宽厚大度、无私正直、作风严谨、仪表端庄、谈吐高雅、处事周密、乐于助人、好学上进、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等方面。千百年来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做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进行正规化培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信心和信念。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意识和育人能力,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二: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高校人文氛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也是学校人文氛围状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目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概而言之,广义上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而狭义上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二)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发问卷70份,收回问卷61份,回收率达87%。

    (二)调查对象

    青岛大学在校生

    1、调查地点

    本研究主要对青岛大学的现状开展了调查。

    2、具体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本科生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眼中的人文素养

    1、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1)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了解,26.2%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比较清楚,52.5%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只有一般了解,另11.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学生普遍认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提高的途径不明确。有42.6%的学生有想法但没有行动,54.1的学生有想法并有行动,3.3的学生表示没想法没行动

    (3)经顺序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在人文素养的认知方面,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排序相关性很高,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排序相关性也很高,基本没有显著差异性。

    2、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

    (1)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形式多样。调查中,有31.1%的学生选择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57.4%的学生选择提高人文课程质量,优化校选课设置,增加人文课程数量,有26.2%的学生选择着力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有31.1%的学生选择加大投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优化人文教育硬化环境

    (2)学生普遍重视学校所开讲座,对校园讲座的内容、形式及多样性有着新的需求。有52.5%的学生希望听到“文史哲知识”的人文讲座,有62.3%的学生选择“艺术欣赏类”,约45.9%的学生选择了“经济知识类”,有47.5%的学生选择“管理知识类”,约31.1%的学生选择 “法律知识类”,有27.9%学生选择了“教育知识类”。

    (3)在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中,学生对读书的认可较高。有62.3%的学生认为“应该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有34.4%的学生认为“在精通专业知识上,还需读部分经典图书”。

    (4)理科生和文科生对于网络的利用有所差异。理科生倾向于通过“有目的查找资料”、“浏览时事新闻”、“文娱休闲”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而文科生表示,除去“查找资料”、“浏览新闻”外,还有时间是在“无目的地浏览网页”。(二)我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学习专业知识第一位

    市场经济下,当代大学生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类是只注重学习,忽视综合能力提高的“学术学生”;一类是不学习、不作为,虚度大学生活的“颓废学生”,介于这两者之间缺乏目标但不得不学习的学生也不乏少数。

    (1)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及未来的发展,大学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固然很高,这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但同时更容易忽视对人文素养等其他方面的塑造,使学生对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了解不够。

    (2)部分理工科生误把理工科高等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职业教育和寻求谋生或谋取高薪职业的一种手段。调查显示,有近40%的理工科生不清楚或不知道人文素养的内涵,他们虽然总体上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更倾向于技能培养,且有43%的理工科生表示度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并不明确。

    2、学校人文氛围不够浓厚,缺乏塑造人文素养的外部环境

    (1)学校作为综合院校,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基础相对薄弱。而作为人文氛围营造中的主体兼客体,学生人文素养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

    (2)学校营造人文氛围缺少充足的师资力量及资源。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等客观条件直接制约着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

    (3)学校人文建设主要以定期开讲座、交流活动为主,形式和内容单一,虽多而不精,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持续有效的组织性。

    (4)学生作为参与者,本身的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学校在对学生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宣传和引导不足。

    3、人文素养塑造的目的性不明确

    (1)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大学生对文化的选择渠道常因判断力、价值观的不成熟而产生困惑,不知选择哪些途径、利用哪些资源更能有效提高自身素养。

    (2)当代大学生多为80、90后,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面临着学习被动、理想缺失、未来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直接制约着学生对提高人文素养的方向的选择。

    四、提高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一)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

    高校是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主体之一,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主要的推行者。高校在传授给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重在进行精神引领和人格教化。因此,学校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教学学习环境。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加强,可通过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传统文化类的书籍。突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建设文化走廊等一系列设施。另一方面是培养和塑造学校精神,把我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风贯彻和落实下去,使之进一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2、优化学校教学课程设置

    提高人文课程在学生所修课程中的比重。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的课堂和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递。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3、打造校园精品人文活动

    各高校都有一些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对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增进师生沟通,增强集体主义的凝聚力和爱校的向心力,培养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生活,都有着无形的和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爱好和时代特点,根据学校的需要,举办一些校园文化的特色活动,把它作为学校的传统固定下来,以引导校园文化的走向,不断打造,争取出精品,创品牌。

    4、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

    实践证明,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型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对待学生社团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社团发展的规模和育人的效果。理工科院校要重视人文类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人文活动,培育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

    5、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途径进行人文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的迅速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元性确实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学校应积极借助网络这一途径,采用灵活多样、新潮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文史哲等类型的文化信息。

    (二)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加强

    1、提高自身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大学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人文素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即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素质,是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最具竞争优势的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是大学生全面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大学生自身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文修养。

    2、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学校自身已经拥有各种充足的文化资源(如教师、图书、系列讲座等),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学生一定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团组织的人文讲座。

    五、结束语

    总之,增强人文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和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需要。无论是高校方还是学生自身,都应注重并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学校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充高素质师资力量,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学生自身应全面了解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明确人生目标,充分利用资源设施,提升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需求。

    篇三: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学院

    班级:12电气1班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

    摘要:校园文明,在于点点滴滴,在于一举一动,在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我们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大家对校园文明的认识与看法,更进一步地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让同学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享受一个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

    关键字: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素养,氛围

    前言:

    。如今,大学生文明素质已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的优秀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我们大学又被是看作了文明的象征,因此身处大学的我们责无旁贷的成为文明素质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我们特意在我们学校范围内做了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现象观察,参考资料方式结合进行。网上问卷发放对象为湛江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网上问卷克服了其地域和随机性上的不足,由网民随机参与,所以也符合随机性。本次网络问卷共回收到71份,被调查学生男女比例达3:4,范围阔及全校,因此在问卷发放和回收方面也基本上达到调研的要求。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此份调查报告。

    正文: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为此我们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做了这份关于“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的调查报告,以下是我们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得出的一些结果。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我们的调查主要是围绕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活中的各细节展开,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地点,如教室、宿舍、饭堂、图书馆、街道等不同生活场所,对这些场所的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进行统计和调查。通过问卷分析与现场观察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心、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等方面表现比较好,但是在利他行为等方面则相对欠缺。 (一)社会责任感

    以问卷第12题为代表,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

    学生为救人而丧生,扶助摔倒老人反被索赔的事件,你认为大学生见到别人有难该不该及时出手相助?

    从图形中我们可看出大部分人还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利他行为意识不强。

    而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如校园“课桌文化”、“厕所文化”、“风景区随意刻画”、“食堂插队”等现象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有必要的。所以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

    (二)节俭习惯与节约意识

    在我们调查中,有88.7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电风扇、电灯,仅11.27%的人表示偶尔关一下,而对此视而不见的同学为0位,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同学节约习惯相对较好。

    (三)文明的自律意识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对于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49.3%同学持反对意见,认为不去上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26.76%的人选择偶尔不去,借此可以放松一下,有些课去不去都一样;18.31%的人认为无所谓,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5.63%受访者表示认同,觉得去了没多大收获,不如自学。总的来说,相对持同意意见者占半数。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四)诚信问题

    我们的调查以考试诚信为

    例,结果令人汗颜,觉得学习

    压力大,不得已而为之的受访

    者竟然高达40.85%,甚至有

    7.04%同学认同抄袭作业、考试

    作弊等行为,还有15.49%的人

    不负责任地表示自己不做就

    行,别人做不做与我无关。但

    让我们稍微安慰的是,依然有

    36.62%同学认为这是投机取

    巧,不劳而获,应该抵制。

    (五)基本礼仪问题

    当问及看到老师时是否会

    主动打招呼,30.99%同学表示不会。调查最后,我们也来深思一下自己的文明程度。调查显示91.55%的同学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注意过并努力改正,5.63%的人表示自己多次注意但是很难改正,认为自己相当文明的占2.82%,从没注意过这方面的问题的占0。

    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素质的低下表现为:个人素质较低,不注重个人卫生,比较懒散,不爱学习,平时比较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搞个人主义等等。

    这些特征是大多90后的共性。在步入大学之前,他们忙着准备高考,无暇顾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使得素质教育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90后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没有姐妹兄弟,很容易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溺爱。这就导致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

    再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风气日渐浮躁,许多人渐渐趋于功利化而忘了自身素质修养,大学生也不例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的心中缺乏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与精神信仰。就好像上面的40.85%受访者觉得学习压力大,不得已而作弊。作弊就是不对的,没有理由可找。这些同学就是没有自己的原则或者是可以为了利益而放弃原则的人。

    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冷眼看世界,与已无关的选择忽略。这主要归咎于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方面可能是家长疏于对孩子的责任与品德教育;一方面可能是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还不够重视。或许这两方面都有。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新鲜血液。但如果仅有渊博的学识,而没有作为一名大学生该有的文明修养。那么他也仅仅算是一名拥有知识的野蛮人,在这个以德才兼备为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的21世纪是无法获得认可的。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文明修养是当务之急。

    对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建议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增强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

    1.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塑造和成就自身。

    2. 努力提高基础文明礼仪,多阅读书籍,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3. 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文明修养。

    4. 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同时要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信念。

    5. 自觉向文明模范学习,将文明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

    6..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我们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节约用水用电和粮食是对后代子孙的责任;不破坏环境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的责任。

    结语:

    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断提高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精神面貌,是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且必须做到的。大学生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复兴的重任。因此,先从自身做起,发扬优点、正视缺点、改正缺点,讲文明、讲正气,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宗桂;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50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关于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