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初中数学案例反思
  • 初中数学案例反思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初中数学案例反思
  • 篇一:初中数学典型教学案例与反思

    转 变

    王艳华

    蔡杰同学又没写作业,一早到学校便听到不想听的小报告,这孩子可真懒惰,隔三岔五地要赖作业,的确该想个办法“治理治理”他了。想想蔡杰同学也不可能因为不会做而没完成作业,他头脑机灵、思维活跃,绝非迟钝之类,只要和他算一算帐,聪明的他一定会乖乖地将以往所欠的作业一并还清。

    怎么还?我自有办法。

    于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心平气和地来到蔡杰同学的身边。他正高兴地和同学在做游戏呢,作业当然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按惯例,我肯定会火冒三丈,不过那次我没有生气,而是请他拿出本,一起算算他开学来有多少次没有按时上交作业了。每次没交时就记一次帐,背5个单词。那么如今他的英语帐上赤字多少了?之前还兴奋异常的蔡杰同学情绪马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老师,我现在单词还没都会呢,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你看我行动吧!”言下之意我当然明白,还不是想用甜言蜜语逃掉背单词的惩罚嘛!不过我的初衷也不是让他把那么多单词题背出来,于是马上来个顺水推舟:“老师倒替你想了个好办法,你只要这几天每天按时认真高质量地完成英语作业,完成一词就退掉1个词,这样不是很容易还清欠下的帐吗?”话音刚落,刚才还沮丧失落的蔡杰眼睛里马上流露出感激、自信的光芒,那些要求哪难得了他呀,“行,我一定能很快还清债务,而且我以后再不欠帐了!”

    随后的几天,我欣喜地看到他的身上起着明显的变化,为了能高质量的完成作业,他上课也比以往更加认真听讲了。每交一次作业,他都要急切地询问:“今天能退帐吗?”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后,他像捡了个宝贝似的高声大喊:“耶!又还清了1个词!”旁边的我窃喜,有理由相信,等把所欠的帐目都还清了,他肯定不会再欠帐了??

    教学案例与反思

    --------对《三角形外角和》的反思

    秦皇岛市第九中学 王艳华

    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始终让我在思考,在尝试,究竟怎样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呢?听了叶惠老师的一节课体会颇深。 首先她利用几条直线相交分别做成的三朵小花,既复习了内角和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又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观看花瓣上∠1+∠2+∠3=?∠1+∠2+∠3+∠4=? ∠1+∠2+∠3+∠4+∠5=? 其实∠1、∠2、∠3、∠4、∠5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学生借助平角定义很快得到和为360°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些角就是外角,让学生观察外角特征,明确外角定义、外角个数、外角和的内容,这一切全让学生自己完成,使知识由难变易,廖老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放映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学生自己讲解,锻炼学生勇气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可见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来。

    其次通过四道习题巩固知识点后,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多边形,它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相邻内角的1/6”,课本习题是1/5,学生完成书上习题时大部分都先求内角度数,再求边数,做此题时角度为分数,学生潜意识认为不存在该多边形,因为除不尽,此题正好纠正了学生一个思维误区,我认为此题非常必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个学生极易犯的错误,有利于深化学生知识,且廖老师用(n-2)×180°=6×360方法解决更简单,更能使思维上升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叶老师的课十分成功,集体备课时对“如何引入外角?”产生的疑惑,是利用跑步身体转过的角度,还是直接出示定义,她处理的非常到位,真正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这种讲课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和,选取更好的事例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

    课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所以我们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改变例题,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理为趣,增强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我们要让学生感悟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移项的出现)

    秦皇岛市第九中学 王艳华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教学反思

    秦皇岛市第九中学 王艳华

    刚开始课改实验时常想,数学课无论怎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用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不会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加上磁铁小黑板、实物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

    篇二:初中数学案例反思2007、10

    初中数学案例反思

    对《三角形外角和》的反思

    西城中学 姜文广

    2007、10

    对《三角形外角和》的反思

    西城中学 姜文广

    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始终让我在思考,在尝试,究竟怎样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呢?听了七中范宇老师的一节课体会颇深。

    首先她利用几条直线相交分别做成的三朵小花,既复习了内角和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又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观看花瓣上∠1+∠2+∠3=?∠1+∠2+∠3+∠4=? ∠1+∠2+∠3+∠4+∠5=? 其实∠1、∠2、∠3、∠4、∠5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学生借助平角定义很快得到和为360°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些角就是外角,让学生观察外角特征,明确外角定义、外角个数、外角和的内容,这一切全让学生自己完成,使知识由难变易,范宇老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放映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学生自己讲解,锻炼学生勇气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可见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来。

    其次通过四道习题巩固知识点后,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多边形,它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相邻内角的1/6”,课本习题是1/5,学生完成书上习题时大部分都先求内角度

    数,再求边数,做此题时角度为分数,学生潜意识认为不存在该多边形,因为除不尽,此题正好纠正了学生一个思维误区,我认为此题非常必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个学生极易犯的错误,有利于深化学生知识,且范宇老师用(n-2)×180°=6×360方法解决更简单,更能使思维上升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范宇老师的课十分成功,集体备课时对“如何引入外角?”产生的疑惑,是利用跑步身体转过的角度,还是直接出示定义,她处理的非常到位,真正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这种讲课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和,选取更好的事例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所以我们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改变例题,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理为趣,增强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我们要让学生感悟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篇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用函数的观点看一

    元二次方程》

    者海二中 傅锜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习 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x-2=0; (2) x-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22

    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 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

    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

    2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的根有什

    么关系?

    二次函数

    2y=ax+bx+c的图象

    和x轴交点

    两个交点

    一个交点

    没有交点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一元二一元二次方程2ax+bx+2ax+bx+c=0的根 式Δ=b2两个相异的实数根b-4a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2 没有实数根 b-4a2

    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 例题学习 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2


    初中数学案例反思》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47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