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 篇一:2012年4月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2012年4月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

    一、 时间2012年04月25日

    二、 培训地点:洪门口医院会议室

    三、 培训人员范围人数:全员

    四、 培训记录及总结:

    什么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手足口病的症状:

    1、急性起病,发热;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手足口病饮食注意:

    1、 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2、 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手足口病的护理:

    1、 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 如果孩子被 感染 ,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 疼痛 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 医院 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 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

    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感染 。

    手足口病注意事项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孩子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是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就能有效的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教室、电脑房;

    2、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歌舞厅、影院、录像厅;

    3、勤洗手,并用流动的水彻底洗干净;

    4、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治感冒;

    5、合理膳食、增加营养;

    6、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7、避免接触传染病人;

    8、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及时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间把手应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9、及时接种针对传染病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建立完整的免疫屏障。

    鄱阳洪门口医院

    2012年04月25日

    篇二:2016年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2016年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爆发

    医院消毒、灭菌

    手卫生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职业危害与防护

    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感染。

    2、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行感染,如:疱疹性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3、义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爆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经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

    肌肉、静脉注射等治疗引发医院感染爆发事件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引发医疗纠纷。

    主要存在的问题:医院对出现的术后散发丙肝阳性病例为上报;诊疗记录不全,两人反映在病房内进行穿刺抽液等治疗操作情况病例为显示;外三科处置使用频率高,人员出入频繁,增加了污染的机会;隔离措施不完善,病期内丙肝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为做到分室安置隔离治疗,手术室无固定隔离手术间。未实施感染患者于非感染者分室手术;手术室流程欠合理;医务人员的手和空气消毒效果检测合格率偏低。 很多的事件概述我们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一个部门都是相关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基础工作不容忽视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当哭省大钱。

    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两个基本环节

    医院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隔离:

    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传播给他人的技术措施。原则=“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标准预防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CD)提出了“标准预防”的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措施。

    三环节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

    主要用于预防HIV、HBV、梅毒,淋病等的传播,按要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要求:“一人一针一管一巾”执行,标准应醒目注明以引起

    重视。

    血液、体液隔离

    1、同病种可同住一室,必要时住单间。

    2、为防血液,体液等溅到脸部或污染工作服,应袋口罩,护目镜并穿隔离衣。

    3、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是应戴手套。

    4、防止被针头等利器刺伤,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接触到另一病人是也应洗手。

    5、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毒或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6、病人用过的针头等应收入防水,防刺破且有标记的容器内,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7、物品表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科学使用防护用品

    口罩: 麻痹轻视,盲目乐观

    帽子:

    护目镜、防护面罩

    手套 防护过度,悲观恐慌

    隔离衣、防护服

    防水围裙 注意对病人和其他

    鞋套 工作人员的保护。

    环境类别

    l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ll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时、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lll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

    IV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

    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等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

    方法

    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

    紫外线

    远红外线

    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

    喷洒、喷雾

    联合应用

    篇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爆发

    是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

    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 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 喷洒、喷雾

    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全球洗手日_每年10月15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加强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

    第三届“全球洗手日”主题:“正确洗手,‘手’筑健康”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指 甲

    指甲是手“工作平台”的一部分

    人造指甲被证明容易造成细菌定植并引发感染

    长指甲和人造指甲容易造成手套的破损___指甲油 ??

    戒 指

    戒指下的皮肤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细菌定植一项研究发现戒指是携带GNB的危险因素 最后不要忘记洗手腕及手臂

    保护你的双手冲净皂液正确干手 不长时间戴手套使用护肤品 接触污染物和腐蚀性物品戴手套特别提醒

    所有的化学消毒剂都有毒性!

    不能过度使用!如果保护不得当-你的双 使用符合自己的护肤品 ---有效保护您的双手 san预防永远是

    保护病人保护我们自己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

    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切实落实和完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我院医疗废物具体处理办法。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

    1、用过的棉签、棉球 、手套、敷料等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时封袋,。

    2、使用后一次性输液器、配药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及时毁形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时封

    袋, 3、废弃的标本、手术切除组织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达3/4封袋, 4、使用后的一次性输血器(袋)、注射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导管、引流袋等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集中封袋,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锐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放入黄色利器盒, 达3/4封盖,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护理职业危害

    与防护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工作中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同时大量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对操作人负可能产生潜在的职业危害。目前,医护工作者防护意识极度缺乏,职业暴露危险普遍存在。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已经近在眉睫!

    2、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毒性潜在的职业危害。

    3、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

    4、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配合手术护士患颈椎病。

    职业性接触病人的血液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口腔或者皮肤。急、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更易发生针刺、锐器割伤事件,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30%。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2、丙肝(HCV):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艾滋病毒(HIV):被含有 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 0.3%;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 0.1%,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

    1、最严重的毒性反应――骨髓抑制

    2、主要表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远期毒性――生殖系统毒性

    4、表现: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致畸作用。

    5、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出现过敏反应

    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

    主要在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打开粉剂安培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利器刺伤的发生。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治疗

    抢救、手术后器械清洗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

    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摆弄针头、就近将用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色利器盒里。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

    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应急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伤口的处理(3)再用碘酒或酒精冲洗消毒伤口(可在所处科室接受处理);

    (4)报告感染管理科备案;进行预防接种,跟踪随访,以便进一步给予干预治疗! 皮肤污染:

    污染部位用肥皂水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

    针刺伤(加药时):

    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水冲洗。

    眼睛溅入液体:

    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且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衣物污染

    1)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

    2)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专用容器;

    针头刺伤后危险性有多大?

    研究资料显示: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率为0.33%。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影响针头刺伤后感染艾滋病病

    毒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1、刺伤的深度; 2、针头的性质 3、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4、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5、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 感染者(病毒载量高);6、引起感染的因素:

    7、病菌种类;8、什么样的接触(接触方式);9、接触的血量;10、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病毒量;

    怎样预防职业性血液接触?

    很多的针刺和割伤可用安全的操作来避免,如前用过的注射器丢弃在专用容器中。

    估计操作有血溅可能时采用适当的保护工具:手套、护目镜、面罩、防渗漏防护服等。(抢救受伤者、气管插管、接产)

    手套的使用

    手套的使用:是屏障作用,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病人、其他人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手套:接触病人体液、污物、处理污物。

    接触到任何血液后,你应该:

    向有关部门(科室、感染控制科)报告 被刺、被割或接触到血液的事件。 乙肝疫苗注射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乙肝的方法。(你应该早就打过乙肝疫苗针)

    丙肝--没有疫苗。也没有补救措施来预防;不主张用免疫球蛋白。严格进行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操作是必要的。

    艾滋病毒--没有疫苗。可用免疫球蛋白!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越早越好,24h内最佳,最迟不超过7天。

    2、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小时内。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操作内客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内客: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6、如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护士在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护士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罩。

    2、护士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