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法律与生活心得
  • 法律与生活心得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法律与生活心得
  • 篇一:法律与生活课程总结

    法律与生活课程回顾

    课程回顾之一 走进法制人物,感受法制力量(十年法制人物) 课程回顾之二 高晓松被判刑:酒驾者能否放下酒杯

    课程回顾之三 电影《因父之名》——及电影后面的故事

    课程回顾之四 关于大学生犯罪——马加爵事件

    课程回顾之五 电影《被告山杠爷》思考:情与法 法制与人治

    课程回顾之六 学习总结与感想

    上课时间:周二下午7、8节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号:

    姓名:

    课程回顾之一 走进法制人物,感受法制力量(十年法制人物) 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10·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盛典》根据“百人评审团”的投票结果,十位十年法治人物和四位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得主最终揭晓。十年法治人物颁奖盛典由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栏目承办,评选的口号是“共筑法治的力量”。

    CCTV十年法治人物(10人):江西省上饶县诚信老人郑宜栋、“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办人张宝艳、法律援助工作者王林、河南省检察院检察官蒋汉生、牺牲海地的中国维和警察(团体)、上海人民调解员柏万青、讨薪的五百农民工群体、揭露“问题奶粉”的医生冯东川、环境法治推动者王灿发

    蒋汉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责任:检察官蒋汉生,历时8年,纠正错案,终使胥敬祥重获自由;12年努力,终将犯罪的公职人员绳之以法。办案过程时间之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蒋汉生办案得罪了很多政法同行,但是,蒋汉生认为是错误就必须纠正,在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罪的人必须受到追究,无罪的人不能被冤屈,每一个公民都该享受公平正义的阳光。一名普普通通的检察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

    冯东川,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良知:随着医院不断收治到“结石宝宝”,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被放到办公桌上,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冯东川开始敏感地感觉到,宝宝们吃的奶粉是不是有问题?其先后在

    网上发帖披露有关情况,并向权威专家咨询,对奶粉质量问题实名向国家质监总局举报。无疑,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但正是他的一系列举动,引发了一场国家行动,使得国家对奶粉质量问题空前的重视,也换回了千千万万宝宝的健康。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用自己的执着对良知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感受:“法治人物的评选,是从普通人当中发现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把它积累起来是我们中国法治真正的进步,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进步更多转为能够让普通观众发现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因为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曲新久对法治人物所作的这个注解,法治人物是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要成为这样的人物说难也不难,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这样的力量,当我们都能善于发现这种力量,并身体力行发挥这种力量,法治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课程回顾之二 高晓松被判刑:酒驾者能否放下酒杯?

    2011年5月17日,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酒驾驶导致车祸,被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一审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此前,他已经因为醉驾而被北京警方依法吊销了驾驶证并规定5年内不得再申领中国驾照。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结果。

    一方面,高晓松并没有因其名人身份而逃脱了法律的惩罚,而是因违反中国行政法和刑法而面临双重处罚——既要受行政处罚又要面临牢狱之惩,这表明司法机关对违法者一视同仁的公平态度;另一方面,在刑法修正案(八)刚刚生效半个月时,高晓松以其名人身份承担刑事责任,也是对社会一次有效的警示教育,因此可以说,这一

    司法判决,不仅体现了刑法的特殊预防功能,更是体现了其一般预防作用。在酒驾屡禁不止的当前中国,该判决犹如一剂醒酒药,给了很多无视法律和公共秩序的酒驾者一记棒喝。

    从某个意义上说以高晓松为代表的醉驾者遭受处罚,成了推动全国文明驾驶的一个反面典型,文明的驾驶习惯需要长期的引导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严格的法律和严密的执法缺一不可。

    据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从5月1日至5月15日,全国查处醉驾2038起,较去年同期下降35%,全国因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8%和11.1%。这组数据,一方面显示“醉驾入刑”所起到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是有了“醉驾入刑”这样的规定,绝对数值的居高不下,也再次提醒打击醉驾仍旧不容松懈。

    因为交通事故,中国每年有六七万人死亡,多年来高居世界第一,其中有很多是酒驾导致的死亡。高晓松案说明,醉驾入刑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将醉驾者送进监狱,而是要以法律的形式,促进整个社会驾驶文明的提高。在法庭上,高晓松忏悔说,“愿意终身做义工,愿意拍摄(酒驾)宣传片”,这种忏悔得到人们的普遍赞同。而认罪服法领获截至目前最重判决,本身就是最好的“拒绝酒驾宣传片”,看完这个“宣传片”,酒驾者能否放下酒杯呢?

    课程回顾之三 电影《因父之名》——及电影后面的故事

    英国电影《因父之名》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案子被称为英国司法史上黑暗的一幕。从1974年爱尔兰四青年(著名的“Guildford

    Four”)被捕并作为替罪羊判罪到1989年无罪释放,时隔十五年。2005年2月9日布莱尔首相向受害家庭正式道歉,又在十六年之后。 《因父之名》中警方延时拘压,刑讯逼供,编造伪证,隐藏不利证据;甚至当真凶坦白后仍坚持不还人清白。法官更表现出极端的仇恨,只恨不能以叛国罪将他们施以绞刑。人性之恶不足以解释一切,人类发明的法律制度显示了它的漏洞,给黑手以可乘之机。

    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其遭遇却是可怕的,丧失青春的伤痛将伴随他们终生。电影故事的主人公们在十五年后一无所有,正如帮他们重获自由的Gareth Pierce所言,“他们出来以后没有钱,没有人帮助。由于缺乏信用,他们甚至开银行户头都有困难,更别说购房贷款了。他们没有归属。”

    这样的遭遇最终换来的是五十万英磅的国家补偿。这是讨价还价的结果,却没有选择。《因父之名》中的女律师Gareth Pierce是个执着勇敢又十分细心的人权维护者。若不是她及同行们的不懈努力,受害者或许永无见天之日。中国的佘祥林案、赵作海案也印证了这个事实。司法人员滥用手中的权利很人民赋予他们的执法权,是司法机关的形象和权威严重受。程序正义在判案 过程中没有体现,没有公平的对待控辩双方,法官在判案中带有自己的个人感情色彩,这就 是司法体制的不完善,值得我们的深思。

    人们常说:“真理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真的是如此吗?

    而在占着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国度,有谁在维护我们们的权益?

    篇二:《法律与生活》学习汇报书1

    《法律与生活》专题案例

    篇三:《法律与生活》学习汇报书2

    2014—2015—1《法律与生活》学习汇报书

    选修班级23 姓名 郑晨 学号 55013133

    (下列表格中填写字数不少于2000字)

    学习自我评价表

    《法律与生活》回顾与思考之一

    项目名称

    我 印 象 最 深 的 人 和 事

    马加爵( 1981 年 5 月 4 日 — 2004 年 6 月 17 日) ,男,汉族,广西 宾阳 人,身高 171.5 厘米, 云南大学 生化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 2000

    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 1996 年至 1997

    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 宾阳中 学 ; 1997 年至 2000

    大学生犯罪

    案例一

    年就读于宾阳中学; 1999 年至 2000

    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 “ 省三好学生 ” ; 2000 年至 2004 年就

    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2004 年 2 月 13

    日晚杀一人, 2 月 14

    日晚杀一人, 2 月 15

    日再杀两人后从

    昆明火车站 出逃。 2004 年 3 月 15

    日被公安部列 A

    级通缉犯; 2004 年 6 月 17

    日被执行死刑。

    案例分析: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

    格缺陷。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的贫困和受到 的“歧视”

    ,及因此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 案例二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2006

    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

    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 110

    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案例分析:学生算得上是高素质的人群,是什么使得他们当中有的人变得如此暴力和凶残呢?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

    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

    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

    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

    罪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的事情,要做到预防、打击、改造并举,以便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而作为大

    学生的我们也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要负有责任心,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不要知法犯法,这样我们 才能做一个守法的大学生,合格的大学生。

    我 的 思 考

    《法律与生活》回顾与思考之二


    法律与生活心得》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1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新闻稿格式